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分离鉴定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L.)Scop生防菌画眉草弯孢霉Curvularia eragrostidis菌株QZ-2000的生物活性物质以及评价该物质是否具有作为生物源除草剂的潜力,利用生物测定为导向的色谱分离、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对该菌分泌的毒素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利用种子萌发、胚根和芽生长的抑制及离体叶片针刺法测定了该毒素对马唐的毒害作用,并测定了毒素的专化性及毒素对马唐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桔黄色晶体,熔程为225~227℃,经质谱和NMR数据分析确定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15H10O5,并确定为长孺孢素(helminthosporin)。该毒素在150μg/mL浓度下,对马唐胚根生长抑制率达44.59%;当毒素浓度达到200μg/mL时,叶绿素含量下降18.41%;在500μg/mL浓度下,毒素对供试的23种杂草产生的毒害程度不同,其中小藜对毒素最为敏感,其次为马唐、篇蓄、茼草、藜和日本看麦娘等恶性杂草。在供试的5种作物中大豆、棉花和番茄对毒素不敏感,但玉米和小麦则较为敏感。上述结果表明,长孺孢素作为大豆和棉花田苗后生物源除草剂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2.
利用种子生测法,研究了莲子草假隔链格菌(Nimbya altermantherae)粗毒素对农田12种杂草的生物活性及6种作物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该粗毒素对12种田间常见杂草种子萌发及根长、芽长均有抑制作用,且随粗毒素溶液浓度的提高抑制作用相应增强。在浓度为50μg/ml时,粗毒素对光头稗(Echinochloa colonum)、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升马唐(Digitaria ciliaris)的萌发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粗毒素浓度为400μg/ml时,对荠菜,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的萌发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萌发率为0。在粗毒素浓度为50μg/ml时,对鳢肠(Eclipta prostrata)、光头稗Echinochloa colorbuln)、升马唐(Digitaria ciliaris)、蔺草(Beckmannia syzigachne)、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等杂草的根长、芽长也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粗毒素对不同作物萌发的影响也有差异,对花生(Arachis hypogaea)、大豆(Glycine max)的萌发及根长的生长无抑制作用,其中对花生的根长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粗毒素浓度小于或等于400μg/ml时,对油菜(Brassia campestris)的萌发及根长、芽长的生长无抑制作用。粗毒素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不安全。  相似文献   

3.
马唐是我国常见的旱田杂草之一,然而近年来在部分地区直播稻田危害十分严重.本研究测定了马唐种子萌发和幼苗建成过程中对不同环境因子的响应特征,以期为直播稻田马唐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马唐在 L//D=12 h//12 h,光照/黑暗阶段温度分别为40℃/30℃、35℃/25℃、30℃/20℃、25℃/15℃、20...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草茎点霉毒素Ⅲ(2-甲基-3,5-二硝基苯甲酸甲酯)的除草活性,对其结构进行衍生优化。以邻甲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硝化、酯化等反应合成了34个新的苯甲酸酯类化合物,其结构均通过IR、1H NM R和GC-M S确证。杂草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供试杂草根的抑制率明显高于茎,在100μg/m L时,4-15、4-16和4-26对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根的抑制率分别为92.8%、92.0%和87.4%,有较显著的除草活性;活体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效成分1 000 g/hm2时,4-1对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和反枝苋A.retroflexus的鲜重防效均达100%,有较高的除草活性;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1对马唐D.sanguinalis的ED50值为有效成分94.89 g/hm2。  相似文献   

5.
对分别属于玉米大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turcicum)1号和2号生理小种的致病毒素进行硅胶TL层析、薄层扫描和生物监测的结果发现,两个小种的毒性组分不同。2号小种可分离到I(Rf0.50)、Ⅱ(Rf0.36)、Ⅲ(Rf0.67)、Ⅳ(Rf0.80)、Ⅴ(Rf0.13)、Ⅵ(Rf0.25)6种组分,而1号小种最多可分离到除Ⅳ以外的其它5种组分,这些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紫外吸收。对在200~360nm有明显紫外吸收的4种组分(Ⅰ、Ⅱ、Ⅲ、Ⅳ)的生物监测结果表明,只有组分Ⅲ对带Ht1基因和不带Ht1基因的Oh43和B372对玉米自交系不具任何致病活性,组分Ⅰ、Ⅱ对不带Ht1基因的玉米自交系具有致病活性,而对带Ht1基因的玉米自交系却无毒性。值得重视的是组分Ⅳ的致病特性与组分Ⅰ、Ⅱ正好相反,即对带Ht1基因的玉米自交系具有致病活性,却对不带Ht1基因的玉米自交系没有致病作用。结论指出,Ht-毒素的TLC组分Ⅰ、Ⅱ、Ⅳ玉米斑菌诱致玉米发病的主要活性成份,其中组分Ⅳ是2号小种与Ht1基因玉米互作的特异性因子  相似文献   

6.
银胶菊植株水浸提液对几种植物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萝卜、黄瓜、三叶鬼针草和马唐4种植物的种子为供试对象,测定了银胶菊植株水浸提液的化感活性.结果表明:(1)低浓度(0.01 g/ml)的银胶菊植株水浸提液对萝卜和黄瓜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相对萌发率均为100%,而对萝卜和黄瓜幼苗的生长却表现为促进作用,相对苗长分别为174.3%和103.9%,相对根长分别为151.9%和103.9%;(2)高浓度(0.5 g/ml)的银胶菊植株水浸提液对萝卜和黄瓜的种子萌发率、幼苗根长和苗高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并随着浓度的提高,抑制作用增强;(3)不同浓度的银胶菊植株水浸提液对三叶鬼针草和马唐的种子萌发率、幼苗根长和苗高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并随着浓度的提高,抑制作用增强.其中,当水浸提液浓度为0.5 g/ml时,三叶鬼针草和马唐的种子相对萌发率为0,受到强烈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 (L.) Scop.)生防菌画眉草弯孢霉(Curvularia eragrostidis)菌株QZ2000产生一种具有除草剂活性毒素α,β-dehydrocurvularin。通过研究该毒素对马唐类囊体膜光合活性的影响,发现毒素对马唐类囊体膜希尔反应活性、非环式光合磷酸化活性、Mg2+-ATP酶活性和Ca2+-ATP酶活性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且Mg2+-ATP酶较Ca2+-ATP酶对毒素更为敏感,但毒素不抑制环式光合磷酸化活性。毒素对马唐叶片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小。从试验结果还可看出,非环式光合磷酸化与希尔反应活性及ATP酶活性呈明显的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该毒素影响马唐叶绿体的功能。另外,根据我们的试验结果及文献报道,该毒素还具有抗菌活性和杀线虫活性,推测叶绿体可能不是该毒素的惟一作用位点。  相似文献   

8.
上海农田杂草种子休眠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眠是杂草种子萌发的内在因素,研究杂草发生,首先要研究种子的休眠,通过26种主要农田杂草种子休眠萌发的试验,提出了以碎米荠为代表的越夏休眠;以稗草、藜为代表的越冬休眠;以看麦娘为代表的越夏、越冬休眠;以马唐、绿狗尾为代表的越冬、越夏休眠。同时还研究了环境条件对休眠萌发的影响。猪殃殃等早生杂草在含水量15%左右土壤的旱田内,易渡过休眠,而在浸水情况下难于渡过休眠,反之稗草、硬草等湿(水)生杂草在浸水的情况下,易解除休眠。看麦娘、稗草、异型莎草在20~30℃时易解除休眠,唯独小藜是在低温下解除休眠。  相似文献   

9.
马唐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温度、土壤含水量、水层和土层深度对马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唐最适萌发温度为25-35℃,最低萌发温度为10-15℃,最高萌发温度为40~45℃;马唐萌发最适土壤含水量为40%,土壤含水量低于10%、大于50%时,萌发率显著降低;水层对马唐影响较大,水层处理可显著降低马唐的出苗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马唐出苗率逐渐降低,土层深度〉7cm则马唐不能出苗。  相似文献   

10.
玉米大斑菌Ht-毒素组分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分别属于玉米大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1号和2号生理小种的致病毒素进行硅胶TL层析、薄层扫描和生物监测的结果发现,两个小种的毒性组分不同。2号小种可分离到I(Rf0.50)、Ⅱ(Rf0.36)、Ⅲ(Rf0.67)、Ⅳ(Rf0.80)、Ⅴ(Rf0.13)、Ⅵ(Rf0.25)6种组分,而1号小种最多可分离到除Ⅳ以外的其它5种组分,这些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紫外吸收。对在200~360nm有明显紫外吸收的4种组分(Ⅰ、Ⅱ、Ⅲ、Ⅳ)的生物监测结果表明,只有组分Ⅲ对带Ht1基因和不带Ht1基因的Oh43和B372对玉米自交系不具任何致病活性,组分Ⅰ、Ⅱ对不带Ht1基因的玉米自交系具有致病活性,而对带Ht1基因的玉米自交系却无毒性。值得重视的是组分Ⅳ的致病特性与组分Ⅰ、Ⅱ正好相反,即对带Ht1基因的玉米自交系具有致病活性,却对不带Ht1基因的玉米自交系没有致病作用。结论指出,Ht-毒素的TLC组分Ⅰ、Ⅱ、Ⅳ玉米斑菌诱致玉米发病的主要活性成份,其中组分Ⅳ是2号小种与Ht1基因玉米互作的特异性因子。  相似文献   

11.
灰葡萄孢毒素的组分分析和生物测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PD培养液培养灰葡萄孢菌,过滤液中含活性成分,经氯仿提取后TLC分离获6种组分,Rf值分别为Ⅰ(0.36)、Ⅱ(0.48)、Ⅲ(0.54)、Ⅳ(0.65)、Ⅴ(0.11)、Ⅵ(0.77),经针刺果实生物测定发现,Ⅲ、Ⅴ、Ⅵ具有毒性。BC-毒素具有一定的广谱性,对不同科属的番茄、茄子、黄瓜、白菜、油菜、小麦、玉米、棉花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的分离、纯化及其植物病理反应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魏建昆等证实在中国存在玉米小斑病C小种[1]。本文通过凝胶柱层析(Sephadex G-25)和硅胶层析(Silica gel)将C毒素(HMC-toxin)分为四种亚毒素,毒素Ⅰ和毒素Ⅲ(占全部毒素管数的75%)主要侵染T、C、S、N四种同核异质玉米中的C胞质叶片,使之产生严重萎蔫,为专化性毒素,但少数管号内的毒素对T、S有轻微的伤害,而且毒素Ⅰ内少量对N也有影响,毒素Ⅱ(占10%)只轻微地侵染N细胞质,毒素Ⅳ(占15%)除了对S无影响外,对T、C、N三种细胞质均有一定的危害。由此可见,C毒素是一具有生物活性的混合体,其中以侵染C胞质的毒素为优势毒素,同时存在少量对T、S、N三种细胞质毒力较弱的毒素。对T、C、S、N四种同核体(Homocaryons)玉米人工接种C小种所出现的叶片抗性反应,从本实验获得了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明确了在接种后的黄瓜黄化子叶中能够提取到黄瓜黑星病菌(Cladosporium cucumerinum)的粗毒素,最佳培养时间为接种后4 d。该毒素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能够抑制黄瓜胚根与胚芽的生长,能使扦插的黄瓜水培幼苗致萎。通过硅胶柱层析纯化黄瓜黑星病菌的粗毒素,根据洗脱顺序和洗脱液的种类将其分为4个洗脱组分。根据硅胶薄层层析紫外显色及生物活性分析可确定,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无色的洗脱组分Ⅱ中,该洗脱组分中有3组活性物质:CCⅠ:Rf=0.51;CCⅡ:Rf=0.25;CCⅢ:Rf=0.06。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15%硝磺草酮悬浮剂防除草坪(早熟禾)杂草效果及对早熟禾的安全性,进行茎叶喷雾处理法防除草坪(早熟禾)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硝磺草酮对反枝苋除草活性最高,其次为牛筋草和马唐,对马齿苋活性相对较低,总体防效好;不同草龄的杂草对药剂敏感程度有较大差异,草龄较小者则防效好。在供试剂量范围内对草坪作物早熟禾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为了得到能够有效抑制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生长的生防微生物,在农田采集马唐种子,进行萌发试验,观察种子的萌发状况,从发病的种子和马唐幼苗基部分离致病菌,通过形态学观察以及ITS序列分析对致病菌进行鉴定。结果从罹病的马唐幼苗基部分离得到一株致病菌HD-06,该菌株的发酵液用水稀释至60%浓度时,对马唐种子的萌发抑制率和幼苗发病率均达到100%,这说明菌株HD-06对马唐有较好的生物防治作用。根据其形态学特点及ITS序列分析结果,鉴定菌株HD-06为暗球腔菌属Phaeosphaeria的真菌。这些结果为深入研究其对马唐的防治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烟草野火病菌生理小种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从云南省主要产烟区收集到的45个烟草野火病菌菌株在15个供试烟草品种上的接种试验研究,筛选到一套烟草野火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体系.同时,以发病率作为抗感划分标准,可将供试菌株划分为4个生理小种(即生理小种Ⅰ、Ⅱ、Ⅲ、Ⅳ).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玉米田杂草组成及群落特征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采用倒置“W”取样法对河北省玉米田杂草进行了调查,以明确田间杂草的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河北省玉米田杂草有136种(含变种),隶属于34科、97属,其中优势杂草有马唐、反枝苋、稗、马齿苋、藜、狗尾草、铁苋菜、刺儿菜、田旋花等9种,区域性优势杂草有10种,常见杂草有21种,一般杂草有96种.发生优势度较大的杂草为马唐、反枝苋、稗、马齿苋、藜、狗尾草等,是构成各地区田间杂草群落的优势种.张家口地区主要形成反枝苋+狗尾草+灰绿藜+藜为主的杂草群落,承德地区为马唐+稗+反枝苋+藜,唐山-秦皇岛地区为马唐+马齿苋+鸭跖草+稗+反枝苋,石家庄地区为马唐+牛筋草+铁苋菜+马齿苋.张家口和承德地区玉米田杂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较其它地区高,而优势度较低.从群落相似性来看,石家庄与唐山-秦皇岛地区群落结构最为相似.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控草措施的不同,可能是导致玉米田杂草发生及群落组成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室内盆栽法对山东省8个地区大豆田杂草马唐抗药性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以抗性系数RI作为标准,山东省济南、东营、日照地区马唐对精喹禾灵和稀禾啶表现有较为明显的抗药性,抗性系数均在5.00以上,3个地区对精喹禾灵和稀禾啶的抗性系数分别为7.78和8.00、6.26和7.90、5.87和5.01,其次是泰安、枣庄和青岛,抗性系数分别为6.31和4.77、5.84和3.97、3.14和3.66,抗性不明显的是潍坊和淄博,抗性系数分别是3.04和2.51、1.06和3.13。其中抗性系数超过3的占全部测定地区的87.5%,说明对精喹禾灵、稀禾啶抗性马唐种群在山东省多数种植大豆田地区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