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对孕穗期弱光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奇华  李天  蔡建  张建军 《种子》2006,25(11):8-10
以2个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孕穗期遮光(遮光率50%)对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与对照的籽粒直链淀粉的积累过程均可以用二次曲线回归方程模拟,因此其积累过程可以大体分为2个阶段,即快速增长阶段,变化相对平稳阶段;遮光的籽粒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变化速率具有波动性,即时而高于对照,时而低于对照;遮光对2个品种籽粒直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完全相反;成熟籽粒直链淀粉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性,相关系数r=-0.81786,表明孕穗期遮光可能会对稻米的食味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薏苡拔节期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农薏苡二号为材料,利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研究拔节期薏苡光合速率的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薏苡净光合速率为10.4 ̄29.8μmol/(m2·s),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净光合速率的峰值出现在上午11:00时,中午11:00 ̄15:00时的平均净光合速率比上午9:00 ̄11:00时和下午15:00 ̄17:00时的平均净光合速率高7.8μmol/(m2·s)和6.6μmol/(m2·s)。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峰值均出现在15:00时。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温度。薏苡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1 ̄37℃,相对湿度33% ̄44%,光合有效辐射在470 ̄710μmol/(m2·s)。  相似文献   

3.
以强、中、弱筋小麦品种烟农19、扬麦16和宁麦1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籽粒中淀粉和蛋白质积累动态及差异,比较了三者胚乳细胞中淀粉体发育的异同。结果表明,小麦成熟籽粒中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宁麦13、扬麦16、烟农19。蛋白质含量积累变化“V”形曲线,表现为烟农19>扬麦16>宁麦13。在籽粒发育过程中,胚乳中大、小淀粉体的发生具有严格的时序性,发育前期大淀粉体比例高,后期小淀粉体比例高。3种类型小麦相比,细胞中大淀粉体数目由多到少依次为烟农19、扬麦16、宁麦13,而小淀粉体数目的排序恰好相反。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积累量均呈“S”型曲线变化,积累速率呈抛物曲线变化,积累量和积累速率表现为烟农19>扬麦16>宁麦13。在成熟胚乳细胞中烟农19大淀粉体多,小淀粉体少,且结合紧密,而宁麦13大淀粉体少,小淀粉体多,胚乳结构疏松。扬麦16结构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4.
以强、中、弱筋小麦品种烟农19、扬麦16和宁麦1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籽粒中淀粉和蛋白质积累动态及差异,比较了三者胚乳细胞中淀粉体发育的异同。结果表明,小麦成熟籽粒中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宁麦13、扬麦16、烟农19。蛋白质含量积累变化“V”形曲线,表现为烟农19>扬麦16>宁麦13。在籽粒发育过程中,胚乳中大、小淀粉体的发生具有严格的时序性,发育前期大淀粉体比例高,后期小淀粉体比例高。3种类型小麦相比,细胞中大淀粉体数目由多到少依次为烟农19、扬麦16、宁麦13,而小淀粉体数目的排序恰好相反。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积累量均呈“S”型曲线变化,积累速率呈抛物曲线变化,积累量和积累速率表现为烟农19>扬麦16>宁麦13。在成熟胚乳细胞中烟农19大淀粉体多,小淀粉体少,且结合紧密,而宁麦13大淀粉体少,小淀粉体多,胚乳结构疏松。扬麦16结构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5.
10个日本水稻品种食味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日本10个水稻品种为材料,测定了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RVA特征值以及食味值,并对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及RVA特性值及食味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与最高粘度和崩解值呈显著负相关及极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0.664和r=-0.792;与消减值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r=0.883.食味值与直链淀粉含量、最高粘度、消减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0.838、r=-0.819和r=-0.778;与崩解值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r=0.719.  相似文献   

6.
对籼米淀粉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淀粉颗粒的粒径增大,在温度为80℃时,淀粉囊开始破裂,从而导致直链淀粉游离出来。与此同时对籼米淀粉流变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其黏度上升,随着剪切速率的上升,黏度反而下降,从而得知籼米淀粉为典型假塑性流体。  相似文献   

7.
不同光照强度西瓜光合速率日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温室条件下,以吊蔓栽培的小西瓜桔宝为材料,在其果实生长盛期对植株进行不同光照强度处理(自然光和50%自然光),并对其功能叶的净光合速率(Pn),空气温度和叶温、光合有效辐射(PAR)、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 Cond)、胞间CO2浓度(Ci)、水分利用率(WUE)测定.结果表明:50%自然光下,西瓜叶片会出现略微...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碎米能用来生产米粉,使用酸法处理碎米。设计正交试验研究pH值、温度和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优化工艺条件,得到适宜的工艺条件为:pH值5.0,温度40℃,时间4 h。在此条件下处理的碎米可以用来生产米粉,生产的米粉外观并条少,煮熟后松散柔韧,不黏条,不浑汤,干炒不易断。  相似文献   

9.
近等基因背景下对玉米胚乳突变基因ae的遗传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8个生产上常用的常规玉米自交系以及它们的ae近等基因系各组配16个组合进行裂区试验。测定等基因背景各对组合的直链淀粉含量、千粒重、小区产量及其它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纯合aeae的组合与同型马齿型组合相比千粒重、小区产量普遍降低而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提高,遗传背景对ae基因的表达有重要影响,自交系和杂交种中可能  相似文献   

10.
以均含有3个Waxy蛋白亚基的普通小麦品种济麦20(低直链淀粉含量)和鲁麦21(高直链淀粉含量)为材料,对灌浆期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及淀粉积累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蔗糖合成酶(SS)、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鲁麦21的上述酶活性均高于济麦20。相关分析表明,支链淀粉积累速率与SS、AGPP、SSS和SBE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积累速率与SS、AGPP和GBSS呈极显著正相关。Logistic方程拟合淀粉积累过程发现,支、直链淀粉最终积累量的高低取决于积累启动时间的早晚和积累速率的高低,而积累持续期的调节作用较小。直链淀粉的积累速率除受GBSS活性影响外,还受SS和AGPP活性的影响,其中,GBSS活性的变化与2品种籽粒直链淀粉积累量的变化情况基本吻合。籽粒灌浆后期的GBSS活性对直链淀粉最终积累量的调节作用大于灌浆前期,说明对同时具有3个Waxy蛋白亚基的不同品种,Waxy蛋白亚基表达量(GBSS活性)的差异可能是导致品种间籽粒直链淀粉含量较大差异的一个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中华苦卖菜光合特性与环境因子关系,采用TPS-1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自然条件下中华苦卖菜叶片光合特性、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二氧化碳浓度(Ca)、气温(Ta)、叶温(Tl)和相对湿度(RH)等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中华苦卖菜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明显的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和14:00,分别为为9.26和4.17 μmol/(m2?s),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中华苦卖菜净光合速率中午降低为气孔限制;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为3.52 mmol/(m2?s),气孔导度与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和14:00;环境因子中对Pn直接作用由大到小为TL>PAR>Ta>Ca>RH,中华苦卖菜Pn与PAR、RH呈显著正相关,与Ta、TL呈负相关。在中华苦卖菜叶片进行气体交换的日进程中,环境因子对中华苦卖菜同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总体而言,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中华苦卖菜光合气体交换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2.
不同繁殖类型怀牛膝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怀牛膝规范化生产中种子种苗的标准化,以怀牛膝秋子、秋蔓薹子、蔓薹子为材料,对其总生物量、根冠比、各部位生物量及其分配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繁殖类型怀牛膝总生物量随植株生长发育进程而增加,均呈“S”型曲线,累积高峰期为11月上旬,生物量积累表现为“慢-快-慢”的增长。总生物量及营养器官的生物量配置均呈现秋子?秋蔓薹子?蔓薹子的趋势,生殖配置表现为蔓薹子?秋蔓薹子?秋子,进一步证实了在怀牛膝生产上采用秋子进行繁殖较好。  相似文献   

13.
牛膝两个农家品种光合特性及叶片解剖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选择高光效牛膝品种,以牛膝两个农家品种核桃纹和风筝棵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和石蜡切片法对自然条件下牛膝叶的光舍生理特性和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牛膝两个农家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等光合指标间差异显著:核桃纹对光照的适应性和光合作用的能力较强,光饱和点为221 μmol/(m2·s),光补偿点为52.6μmol/(m2·s);核桃纹和风筝棵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上下午各有一高峰,午后2:00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降低,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核桃纹和风筝棵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差异显著.核桃纹均大于风筝棵.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臭椿光合生理生态特性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为了解臭椿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及生长的适宜生态条件,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森林,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臭椿的光合生理特性日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臭椿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第一个峰出现在10:00左右,第二个峰出现在14:00左右,日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8.9μmol/(m2·s)。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蒸腾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气孔的活动状态。叶片水压亏缺的峰值与光合有效辐射和大气温度的峰值在同一时间出现,胞间CO2浓度因为气孔导度的降低而减少,臭椿的光合速率控制因子为气孔限制。各环境因子主要对蒸腾速率、水压亏缺和叶面温度的作用而影响的净光合速率,光合有效辐射对光合特征参数的变化影响最大,且对净光合速率起决定性作用,其相关系数为0.543。  相似文献   

15.
两种不同培养基质下红鳞蒲桃的光合生理日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两种不同培养(海沙培养和河沙培养)基质下红鳞蒲桃幼苗的光合生理日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在海沙环境中生存的红鳞蒲桃幼苗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比在河沙环境中生存的幼苗均较大。在两种环境中的幼苗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都呈现“双峰”曲线的变化趋势,且第一个峰值大于第二个峰值。幼苗的蒸腾速率呈现“波浪”渐减曲线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s]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b on rhizosphere soil enzyme activity and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Achyranthes bidentat...  相似文献   

17.
利用LI-6400光合作用仪研究了两个观赏凤梨品种红星(Guzmania ‘Rana’)和丹尼斯(Guzmania ‘Denise’) 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及其光响应和CO2响应特性。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且红星的净光合速率在全天都高于丹尼斯。高温、强光引起的气孔部分关闭及光抑制是导致观赏凤梨光合“午休”现象的主要原因。丹尼斯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高于红星,但其表观量子效率和暗呼吸速率都远小于红星。二者的CO2补偿点比较接近,但红星的CO2饱合点显著高于丹尼斯。红星在CO2饱合点的净光合速率远大于丹尼斯,但二者的羧化效率相同。最后依据本研究的结论,为合理安排生产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湿地松优良半同胞家系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异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年中湿地松各半同胞家系3~8月典型天气的Pn值日变化模式为‘双峰’型,其余各月即1、2、9、10、11、12月的Pn值日变化模式为‘单峰’型,各家系1龄针叶的Pn值显著高于2龄针叶的Pn值,全天以傍晚时的Pn值为最低。湿地松优良半同胞家系的Pn值显著高于普通种的Pn值,表明通过遗传改良,提高了湿地松的光合能力,从而提高了湿地松良种的生长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9.
以新疆密植枣园幼龄骏枣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开展了在开花坐果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KH2PO4对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叶面喷施钾肥能够显著提高骏枣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但不同的供钾水平并不改变骏枣各项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日变化规律。骏枣开花坐果期叶片Pn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无明显的“午休”现象,骏枣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一天中表现不同,上午14:00之前主要是气孔因素,中午14:00以后主要是非气孔因素,而叶面喷施钾肥能够提高骏枣叶片的非气孔因素的作用,而降低气孔限制作用。Gs和Tr日变化均呈“M”型,两者的日变化趋势表现较好的协同性,适宜浓度的钾肥有助于提高骏枣叶片气孔导度Gs应对变化剧烈的气象条件的缓冲能力。同时,叶面施钾也促进了骏枣叶片Pn与气孔限制值(Ls)的相关性以及Pn与(潜在水分利用率)WUEi的相关性,降低了Pn与WUE(瞬时水分利用率)的相关性。本试验范围内,适宜KH2PO4叶面肥浓度为0.6%。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通辽地区牛膝最佳栽培密度,以期为在该地区进行牛膝的规范化栽培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置5种不同的栽培密度,每公顷株数约为D1:834000,D2:556000,D3:417000,D4:333500,D5:278000,测定了不同密度处理牛膝生长和生理指标及采收期有效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在D1密度下,牛膝苗期生长相对较好,采收期地上部生长显著受限,单株地上部鲜重显著低于D5;随着栽培密度的降低,牛膝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升高,相对电导率逐渐降低,D4和D5处理叶片绿素含量显著高于D1,D1处理的牛膝叶片相对电导率极显著高于D3,D4,D5处理;不同种植密度的牛膝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SOD、POD活性无显著差异;采收期牛膝根部有效成分β-脱皮甾酮含量也无显著性差异。综合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因素,在通辽地区牛膝的推荐种植密度834000株/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