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工工艺与名优绿茶香气形成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气是名优绿茶的重要品质因子之一,良好的香气品质主要在茶叶加工中形成.本文分别叙述了茶叶摊放、杀青(青锅)工艺、揉捻做形、干燥(辉锅)及干燥后增香对香气物质转化和茶叶香气品质的影响;并对茶叶香气形成机理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糖苷酶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对桑绿茶加工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传统的绿茶加工技术和现代绿茶加工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桑绿茶的加工技术中。从桑鲜叶材料的选取、鲜叶的摊青、切叶、杀青、揉捻、毛火、整形、提香等工序入手,对桑绿茶的加工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桑绿茶加工的技术关键指标,即:凉青以桑叶含水率70%左右为宜;桑叶气味应当由强烈青气味转为清香;杀青温度180—200℃,杀青时间3~4分钟,杀青叶含水率45%~50%;揉捻时间10~12分钟,空压6分钟,轻压4—6分钟;毛火采用烘干机,进风口温度120~130℃左右,毛火3~5分钟,叶温控制在80℃,桑绿茶毛火干度达70%左右;整形锅温掌握在100℃,整形140分钟,分5次整形,每次整形时间为20~25分钟,出锅摊凉3—5分钟;提香温度约100℃,全程约为15分钟。提香后的桑绿茶应及时真空包装,低温贮藏。  相似文献   

3.
红碎茶是国际市场上的主销茶,占世界茶叶贸易量的叨%以上。低档红碎菜品质差,售价低,销量少,严重影响着一些红茶生产国茶叶生产的发展。近年来,印度、前苏联等国家为了提高本国低档红碎茶的品质,采用了许多新工艺、新技术,并取得了显著效益。一、使用深加剂改善红碎茶色、香味工.添加于浓缩茶粉前苏联为了提高低档茶的茶汤浓度,在加工过程中外添加干的浓缩茶粉。具体做法:将鲜叶美凋至含水率64%~68%,放人揉捻机中操捻20~30分钟,然后分筛,筛下细茶再入揉捻机中揉捻15~20分钟,筛面大茶用切茶机切碎,随之再用揉捻机揉捻20…  相似文献   

4.
绿茶是我国生产的主要茶类之一,历史悠久、产区广、产量多、品质好、销区稳,这是中国绿茶生产的基本特点。绿茶利用高温杀青经做形(或揉捻)、干燥等工艺而成,具有“清汤绿叶”的品质特征。桑叶经过工艺加工也可以制成绿茶,即桑叶绿茶。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针对手工绿茶加工的关键工艺及参数,进行了综合对比试验,从原料品种、杀青温度、投叶量、揉捻坯摊放、炒干温度及投坯量等工艺设置了多种处理,通过理化测试,感观审评及正交试验分析,得出手工制作绿茶(名特茶,毛尖型)主要加工工艺参数,对一些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猕猴桃茶日本松泽恒友等人研制出来的猕猴桃茶,其加工制作技术是:先将猕猴桃叶洗净,放入蒸汽杀青机内用100℃蒸汽蒸15 min,再进行揉捻15~20 min,使猕猴桃叶的组织细胞被破坏,汁液流出.然后再在烘干机中用100℃的热风烘干,即制成猕猴桃干叶粗品,再和茶叶制作成猕猴桃茶.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猕猴桃干叶粗品与绿毛茶进行掺和、搅拌、碾碎及装袋,制成猴猴桃茶袋泡茶;另一种制作方法是将茶鲜叶杀青、揉捻后,与猕猴桃叶混和放入揉捻机中揉捻,而后再经过抖筛、分筛、初烘、摊凉及复烘,制成条状猕猴桃茶.由于猕猴桃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前身物质,这种物质在高温加工过程中可转化为维生素C.因此,猕猴桃茶含有大量维生素C及其它营养保健物质,具有清凉、消脂、降压、抗癌防癌等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安溪县茶叶产业化的调整和"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严格管理,安溪铁观音呈现规范化生产的趋势,其规范生产制作工作流程为:基地建设-鲜叶采摘-晒青-凉青-摇青-炒青-揉捻-初烘-复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毛茶。根据不同季节、气候、鲜叶成熟度、栽培水平等方面差异,灵活运用"看青做青"和"看天做青"的制茶技术,同时应用空调制茶技术,力求使铁观音茶叶  相似文献   

8.
茶叶“三高”技术操作模式(二)陈宜(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330202)4优质茶叶加工鲜叶的质量是形成茶叶品质的内在依据,制茶技术则是茶叶形、质转化的外在条件,科学加工,获得优质、低耗、高效益的茶叶产品是实现茶叶生产“三高”的重要环节。4.1特种绿茶的...  相似文献   

9.
天然添加剂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赵和涛(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表明,在茶叶加工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的天然外源物,不仅可明显优化茶叶品质,而且具有投资少、效益高的优点。下面介绍几例。1.利用糖氨化合物提高中低档绿茶品质糖氨化合物是将谷...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沂蒙黄茶鲜叶采摘、摊凉、杀青、揉捻、初烘、闷黄、复烘等加工环节技术。  相似文献   

11.
普洱晒红茶是近年从滇红茶叶演变出来的一个茶叶加工产品,是介于普洱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普洱晒红茶是以普洱茶区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通过萎凋、揉捻、发酵、日光晒干工艺而成晒红毛茶,经过加工包装成的普洱晒红产品。普洱晒红茶具有地域性(普洱茶区)和普洱茶后期陈化的属性,是普洱茶区加工的一款创新型红茶茶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安顺市5县1区14个绿茶代表茶样的抽样综合分析,其常规理化指标均高于相关国家标准,茶叶质量理化指标优于对照样,感官审评内质评语高于对照样,表明了安顺绿茶在加工技术上已经成熟稳定,产品品质优秀。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是我国茶叶机械快速发展的十年,也是名优绿茶机械普及最快的十年,这一方面得益于茶叶消费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得益于名优茶加工机械的不断进步.目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名优绿茶均有相应配套的加工机械,同时加工技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环山春绿茶的生产技术及关键重庆曾廷云李军赵仲邓万“环山春”绿茶是以西南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由几家单位共同研制的名优绿茶,1995年在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曾获得新创名茶金质奖,是重庆市首次获得的茶叶类名优绿茶的金字招牌。该茶中决定茶叶饮用价值的多酚类...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名优茶开发生产掀起热潮以来,外形好、品质优的绿茶类名优产品已成为茶叶生产的主体和消费市场的主流.名优绿茶生产中要立足于改善茶树生态条件,紧紧抓住一个"早"字,推广和应用早发技术,更大程度地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现就茶芽早发技术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6.
桑叶茶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是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功能性成分之一,研究基本加工工艺条件以及杀青方法和处理时间、炒干时间等因素对制作桑叶绿茶中DNJ含量的影响,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桑叶绿茶中的DNJ含量。采用微波加热、蒸汽加热和滚筒加热杀青,均可以使桑叶茶中的DNJ含量提高80%左右(P0.05)。其中,采用微波杀青(1 350 W)150 s,蒸汽杀青2 min,滚筒杀青(255℃)30 s,桑叶茶中的DNJ含量均可达到最高值。后续加工工艺中,揉捻和曲毫流程对桑叶茶中的DNJ含量无显著影响;在125℃加热炒干提香处理15 min后,桑叶茶中DNJ的含量达到最大值,但250℃加热炒干提香15 min,对桑叶茶中DNJ的破坏较大。试验结果表明:杀青方式及加工时间、加工温度等都会导致桑叶茶中DNJ的含量发生变化,应采用适宜的加工方式、加工温度及加工时间,以保证桑叶茶中DNJ含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特种茶类开发及加工技术赵和涛(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近几年,我国茶叶科研生产单位不断研制和开发了一系列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特种茶类,本文就其最新开发动向以及主要制作加工技术作一简述。一、颗粒状、饼状、片块茶的开发与、制作1.颗粒绿茶这种颗粒的新...  相似文献   

18.
茶叶工作者有一个有趣的比喻,“经营茶叶,实际上是与水打交道。”这句话说明了水分在茶叶加工中的重要意义。水分占茶鲜叶重量的70—80%,通过加工成红茶或绿茶,剩余水分含量只有5一6%。在整个制茶过程中,往往以控制茶叶含水量来制约品质的形成,各工序都要求有一定的含水量。绿茶初制过程水分含量(%)变化如下: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与茶叶品质关系密切。关于茶叶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游离氨基酸的变化,国内外早有报道。本文试图通过不同等级鲜叶的光照处理,探索绿茶游离氨基酸的变化,为提高成茶品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茶叶副产物的开发利用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产茶国之一,年产茶叶已达到56万t以上。茶叶在生产过程中,茶叶的副产物也相当可观。据调查,生产1t红茶约有30~50的茶灰、筋毛、梗朴等副产物;生产1t绿茶或其它茶类,亦有20~30的副产物。据此测算,目前,我国每年茶叶加工中的副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