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各地的研究密植茶园有较高的产量,其质量是一问题,决定成茶品质的物质基础是它的水浸出物,主要是茶多酚(以儿茶素为主)和氨基酸等,国内研究概况是: 1.茶园种植密度提高可能降低茶叶质量 1981年,中国茶科所姚国坤等对6龄苔茶秋茶的生化物含量进行测定,在亩植0.4,0.8,1.2,1.6万株4个不同密度间,随着种植密度由低向高递增时,与茶叶品质关系比较密切的一些重要代谢物如儿茶素、茶多酚相对减少,但氨基酸含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一、各地的研究密植茶园有较高的产量,其质量是一问题,决定成茶品质的物质基础是它的水浸出物,主要是茶多酚(以儿茶素为主)和氨基酸等,国内研究概况是: 1.茶园种植密度提高可能降低茶叶质量 1981年,中国茶科所姚国坤等对6龄苔茶秋茶的生化物含量进行测定,在亩植0.4,0.8,1.2,1.6万株4个不同密度间,随着种植密度由低向高递增时,与茶叶品质关系比较密切的一些重要代谢物如儿茶素、茶多酚相对减少,但氨基酸含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我场有块8.2亩茶园,1953年种植,属槠叶群体种,单行条栽,行距150厘米,丛距40厘米,亩有1000丛约3200株。1959年改建为丰产茶园试验区,并以临近同品种的8.2亩茶园作对照。兹将21年来实践中一些有关资料加以整理,分成四个方面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浙江是我国最大的茶叶生产省份,1993年,全省茶园面积已达218万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195.5万亩,茶叶总产量12.2万吨,平均亩产62.4kg。茶叶生产之所以能得到蓬勃的发展,总的来说,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其中茶树良种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1988年以来,由于重视茶树良种优势的开发,名优茶产量大幅度增长,茶叶生产效益明显提高,使生产者从单纯追求产量转变到“品种、质量、效益”并重。目前,全省各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的积极性普遍高涨,1991年全省种植无性系良种茶苗3000余万株(其中本省出圃1100万株),发展无性系良种3600亩,占全省当年新发展茶园总面积的45%;1992年种植茶苗6200万株(其中本省出圃4300万株),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8500亩,占当年新发展茶园总面积的89%;1993年冬至1994春出圃无性系良种茶苗9600万株,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近2万亩,基本淘汰了茶籽直播建园,良种的优势在生产中逐步得到体现与发挥。  相似文献   

5.
一、冻害情况我场于八○年三月在场部建立一片面积为18.5亩的福云七号试验园。采用双行双株条植法,规格为大行距90厘米,小行距40厘米,丛距40厘米,每亩种植茶苗5100株。定植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茶苗定植后,固定专人精心管理,八○年秋天茶苗长势茁壮,平均植高43厘米,出现2—5条骨干枝。但是,定苗后两年来,冬季均遭受不同程度冻害。据我场与福安农校部分师生调查结果,主茎冻伤茶树占总株数的42—50%,冻害后死亡的茶苗占  相似文献   

6.
1 平和茶叶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我县以白芽奇兰茶为主的茶叶产业迅速发展 ,突出表现以下五方面成就 :1 1 茶叶产业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通过近几年来的试验、示范、推广 ,发展名优茶叶尤其是白芽奇兰茶 ,已成为群众的共识 ,白芽奇兰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茶叶优质率不断提高。 1999年 ,全县茶叶种植面积 3 53万亩、总产 380 0多t、产值 1亿元 ,其中白芽奇兰茶种植面积 1 6 8万亩、总产180 0t、产值 6 0 0 0万元 ,分别占全县茶叶产业的4 7 5%、 4 7 3%和 6 0 %。白芽奇兰茶屡获殊荣 ,从 1989年荣获“福建省名茶评比第一名”以后 ,又 7次荣…  相似文献   

7.
茶树种植的方式,密度对茶树的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大。我所从1976年开始对福云7号、福鼎大白茶、福安菜茶等三个品种进行种植方式与密度的研究。运用正交试验法进行,设四个因素、三个水平。条列数有一条、二条、三条的;丛距有0.5尺、1.0尺、1.5尺(福安菜茶);1.0、1.5尺、2.0尺(福云7号、福鼎大白茶);每丛种茶株数有一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研究与探索杂交水稻新组合D优3138合理的种植密度,设计了6种不同插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D优3138在密度为18.75万丛/hm2时产量最高,与7.50万丛/hm2、11.25万丛/hm2及26.25万丛/hm2处理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茶叶是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的传统优势产业,然而大面积的低产茶园是阻碍当今茶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瓶颈。2012年全县茶园采摘面积8.36万亩,产量4320t,平均亩产干茶只有41.66kg(采摘一芽二三叶加工绿茶或红茶)。然而县茶叶工作站在小湾东镇银山茶场和公郎镇罗伯克茶场进行的低产茶园树冠改造试验,分别取得了1.53亩茶园亩产383kg、1.74亩亩产423kg的高产记录,全县平均亩产与低改试验茶园亩产差距达10倍左右。目前全县亩产50kg以上的茶园仅1.8万亩左右,亩产100kg以上的不足0.5万亩,绝大部分都是低产茶园。如果亩产平均达到100kg,总产量将达到8360吨,说明茶园低改增产潜力非常大。南涧县低产茶园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稀植茶园,是由于采用"稀大丛"种植方式或因栽后缺株断行所造成,每亩仅有茶树300~500株,这类茶园有2万多亩,茶树高度一般在100cm以上,树幅80~100cm,具有高产型树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江西省修水县振泰良种茶树繁育有限公司是农业部在江西省的定点繁育基地,九江市修水县茶叶科学研究所的下属科研单位,多年来,专业从事茶树良种的繁育与推广。现有茶树良种母本园500亩,苗圃200亩,年可提供无性系良种茶苗5000万株。所繁育品种主要是国家审定良种,茶苗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纯度高、移栽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1.
茶树种植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赖明志 《茶叶科学》1987,7(2):13-18
在等量施肥的条件下,对亩植2666株、5332株、7998株和21328株4种不同密度茶园进行了比较试验,前10年的结果表明:产量在亩植8000株以内,与密度呈高度正相关(r=0.991),超过这一密度产量反而下降。各处理茶树达五年生时,树冠覆盖度和叶面积指数趋于接近。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茶树的生长势随之下降,叶层的透光率加速减弱,植株的自疏率显著增加,种苗成本也大大提高。因此,笔者认为目前大面积推广时,以亩植5000—8000株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朱端国 《茶叶》1992,18(2):33-34
茶林混交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在茶园四周营造防护林,二是在茶园内间植经济树木。国内外对茶林混交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很早就开始了研究,并在生产实际中有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例如我国南方茶区的胶茶间作,北方茶区防风林,华中茶区的茶果间作和茶林间作等。湖北羊楼洞万亩茶场,在茶园四周和道路旁普遍种植树木,行距10m,株距5m,亩植14~16株,分枝高度控制在3m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一、科技示范园建设现状 2001年,陕西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茶技站会同南郑县牟家坝镇马仙坝村委,决定在该村建立茶叶科技示范园,为全市茶叶生产树立样板。示范园功能以茶树无性系良种引进、良种繁育及中高档名茶加工示范为主。当年引进龙井长叶、平阳特早茶、翠峰、舒茶早共11.5万株;第2年除补苗外,又引进乌牛早7.2万株,两年共建茶树母本园45亩。从2003年开始,示范园春季采制高档名茶,夏季培育穗条,秋季育苗。目前,示范园占地面积已达100亩,累计出圃良种茶苗1000多万株,加工中高档名茶1万kg。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有许多地方在研究茶树的种植密度及其速成丰产问题,有的省提出以发展三条植密植茶园为主。这里,笔者对三条植茶园的茶树主茎粗连续作了二年(1985年茶苗三年生,1986年茶苗四年生)的抽样调查,分  相似文献   

15.
华安县五季茶栽培及加工技术标准化研究通过技术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高级农艺师郑乃辉、姚信恩主持的《华安县五季茶栽培及加工技术标准化研究》(编号2003N062)于2005年3月17日在华安县仙都镇通过技术鉴定。经专家鉴定认为:该项目研究提出温湿调控技术,使春茶开采期比常规茶园提前20-30天,延长茶叶年生长期,年可增采一季茶叶(达五季);在特定环境与品种条件下,铁观音亩植6000株左右,实现当年种植,当年采收,二年成园;研究形成适宜五季茶的茶园喷灌设施建设技术;研究提出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与措施,降低害虫种群数量,降低茶叶农残,使生产的茶叶达到无公害的要求;根据五季茶芽梢…  相似文献   

16.
杭州市茶叶“模栽”协作组以推广“亩产100公斤干茶模式栽培技术”为基础,开展万亩茶园丰产丰收活动。参加“茶叶丰收活动”的单位有全市7县1郊区,共90个乡镇158个村、场,35078亩茶园,其中采摘茶园31178亩,比计划面积1万亩超过211.8%。各茶叶丰收计划实施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也是世界茶叶贸易大国。据商业部茶畜局资料:1976年以来,印度茶园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500万亩上下;斯里兰卡在360万亩左右徘徊;我国1985年为1567万亩,居世界首位。1987年印度产茶67.42万吨,我国48.7万吨,为世界第二位。印度出口20.42万吨,跃居世界第一;斯里兰卡20.11万吨,降为第二;我国18万吨,仍屈居世界第三。概言之,我国茶叶在国际上的地位是面积第一,产量第二,出口第三。 福建产茶历史悠久,早在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陆羽著的世界第一部论述茶叶的专著《茶经》即有记载。抗日战争前夕(1936年),我省曾产茶24.5万担,后来,  相似文献   

18.
海南省国营岭头茶叶研究所,于1966年从华南农学院引进6株越南大叶种茶苗,经过茶叶研究所技术人员的多年培育,现已在五指山区定居。到目前为止,种植面积已达15亩。最近通过大田采摘测定,年亩产鲜叶1070斤,比当地云南茶、海南茶分别高产40%和35%。  相似文献   

19.
浙江茶情(1)     
陆德彪 《茶叶》2001,27(1):58
2000年浙江茶叶产销   据业务部门统计,2000年全省茶园总面积210.85万亩,其中开采茶园184.25万亩;茶叶总产量11.0万吨,总产值22.8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2.8万吨、产值17.4亿元。与上年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受市场影响,名优茶继续增长,大宗茶产销滑坡,如新昌县2000年珠茶产量4.7万担、产值1600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7.8%和20%;二是无公害茶和有机茶开发受到政府与企业的普遍重视,成了茶叶经济的一个新亮点;三是蒸青茶生产继续攀升,已发展成为拥有25家企业、41条加工流水线、7880吨产量、1.5亿元产值的产业。四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加速,一年内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5.3万亩,机采面积达到26万亩,机制名优茶产量超过1万吨。  相似文献   

20.
1980年,我区新开茶园50,470亩,至今年三月止,种植45,099亩,其中农杂地有10,706亩,农杂地中利用沙坂地种茶大约有4,000多亩。这批新植茶园,是保证我区1985年产茶40万担的有生力量。保证这批新植茶园的全苗壮苗,安全渡过夏季三伏,是我区茶叶生产上的一个当务之急。特别是一些沙坂地茶园,由于定植时掺黄土量不足,种的深度不够,又没有稻草复盖,面对即将来临的夏季三伏,潜伏着严重的危险,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福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