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 农大108(见照片)由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于1991年育成。1997年通过北京市、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2月通过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已被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列为“九五”重点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2.
结束农产品短缺时代依靠新品种 ,解决农产品的结构性过剩仍离不开新品种 ,新品种在农业的任何发展阶段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九五”期间 ,我省紧紧围绕农业升级 ,大力开展农作物新品种选育 ,育成品种的质量和数量均为历个五年计划之最 ,为农业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为“十五”计划的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1 “九五”我省农作物育种工作的主要成就“九五”期间 ,我省育成并审定的农作物品种1 88个。其中 :小麦品种 31个 ,玉米品种 1 7个 ,水稻品种 5个 ,甘薯品种 5个 ,大豆品种 9个 ,棉花品种 1 4个 ,油料作物…  相似文献   

3.
春小麦系列新品种的选育利用及推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赤峰市农科所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至“九五”期间选育成功了3个审定品种,即赤麦2号,蒙麦30号,蒙麦31号,以及一个待审品种赤94-5。并进行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及大面积推广,据1994-1999年统计,4个品种累计推广面积28.05万hm^2,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鲁薯8号高产的生理基础与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鲁薯8号是泰安市农科所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多用型甘薯新品种,1994年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并被列为“九五”期间重点推广品种。为进一步提高鲁薯8号的单位面积产量,我们探索了在适宜条件下,鲁薯8号高产的生理基础和促控技术。  相似文献   

5.
《云南农业科技》2005,(6):F0002-F0002
1 自主选育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取得重大进展 5年来共育成稻,麦,玉米,豆类等各类农作物新品种(组合,品系)20个以上,成功引进新品种(系,组合)30个,比“九五”增加80%,其中,自主选育并通过省级审定品种3个,州级审定9个,申报新品种保护权3个。  相似文献   

6.
对宁夏“八五”、“九五”期间育成的水稻品种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对比分析,表明:“九五”期间育成的水稻品种的数量虽有所减少,但育种方法上确更为多元化,平均单产水平提高了652.5kg/hm2,株高降低了1.18cm,每穗粒数增加了9.75粒,穗长增加了1.75cm,空秕率减少了3%,整精米率提高0.42%,垩白粒率降低2.08%,直链淀粉降低1.9%,胶稠度提高了4.04mm,蛋白质降低0.67%。“九五”期间水稻育种水平较“八五”有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辽豆14号是由辽宁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采取人工杂交和系谱选择的方法育成的高油、高产、多抗大豆新品种。该品种是“九五”期间国家大豆育种攻关课题的重要成果,已于200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晋花3号花生,由山西省农科院经作所根据省院"九五"育种工程育成的一个优质高产花生新品种.2000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并列为我省主产区油料作物重点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杂交水稻选育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1991年至2010年福建省审定的184个杂交稻品种的信息,回顾和综述了福建省近20 a杂交水稻育种所取得的成就,通过对配制这些杂交稻品种所用的亲本进行统计和分析认为:(1)福建省杂交稻品种主要是由本省科技人员培育而成的,占审定数的85.87%.(2)“八五”、“九五”期间福建省杂交水稻育种应用的不育系比较单一,“十五”、“十一五”期间涉及的不育系数量比较多,Ⅱ-32A、龙特浦A、珍汕97A、冈46A、D62A、SE21S是配组频率较多的不育系.(3)蜀恢527、明恢86、明恢63、福恢673、闽恢3301是配组频率较多的恢复系.(4)福建省杂交水稻育种不足之处是育成品种中优质品种和丰、抗、优等综合性状好的品种相对较少;能抗多种病虫害和适合轻简栽培的杂交稻品种缺乏.根据上述分析,提出福建省杂交稻未来育种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10.
自主选育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取得重大进展5年来共育成稻、麦、玉米、豆类等各类农作物新品种(组合、品系)20个以上,成功引进新品种(系、组合)30个,比“九五”增加80%。其中,自主选育并通过省级审定品种3个,州级审定9个,申报新品种保护权3个。1香型软米杂交稻育种实现三系  相似文献   

11.
“七五”至“十五”期间(1986—2005年)黑龙江省共审定推广了90个小麦新品种,其中中熟和晚熟品种占到64.4%。单产由1986年的1808kg/hm2提高到2005年的3167kg/hm2,单产提高1.75倍。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千粒重增加;品质也有不同程度的改进,主要表现在沉降值提高上。在小麦育种上采用了新技术,并取得了很好的育种效果。育种品种数量虽多,但突破性品种较少。根据存在问题,提出了4条研发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大豆品种状况分析与研发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85~2005年期间,河南省共审定推广了46个大豆新品种,其中中熟和中晚熟品种占91.3%,早熟品种占8.7%;20 a来,品种子粒的品质性状有较大改善,但商品性状变化不大。育成品种的数量虽多,但突破性品种较少。根据育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发对策。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合江20在黑龙江省水稻育种中的作用,介绍了以合江20及其衍生品种为重要种质育成的一系列水稻新品种,以创造出更多的优异种质,供育种和生产利用。  相似文献   

14.
2000和2001年对江西省选育的13个早籼稻品种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以"金优F6"、"1290S/优丰稻"、"香两优25"3个品种最好,其次为"安两优25"、"佳优早",这5个品种适宜江西作早籼优质稻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赵伟 《天津农业科学》2012,18(5):116-119
针对2005─2010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225个玉米品种,分析了玉米新品种的产量水平、主要农艺性状、品质和抗性。并指出玉米品种的产量水平与其熟期和主要农艺性状紧密相关。最后,对新品种选育和种子产业发展等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水稻推广品种米质现状评价及其改良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96~2002年江西省184个水稻推广品种(组合)的7项品质性状指标进行了全面地调研分析,得出了不同类别品种达标分布和7项品质性状达标分布情况,并指出了早、晚稻品质改良的主攻重点,提出了具体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水稻育种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发展迅速,品种改良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新品种的育成与推广,实现了品种的更新换代,推动了水稻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水稻品种特性及应用情况的系统分析,总结了60年来黑龙江省水稻育种取得的成就,同时指出目前水稻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同时,对黑龙江省水稻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试验选取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并已大面积推广种植的7个品种进行发芽试验,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在确定参试种子能发芽的前提下,试验的7个品种在发芽速度、出根速度、芽长、根数、根形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充分体现了不同品种间不同的发芽特性,在试验过程中,7个品种的发芽速度根据不同品种间的萌发特性,适度改变育苗模式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19.
人工气候箱模拟低温对水稻抗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研究黑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不同生育时期耐冷性变化趋势,采用人工气候箱模拟低温条件对5个水稻品种于芽期、苗期及孕穗期进行低温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低温的反应存在差异,供试品种空育131和龙粳29在芽期、苗期及孕穗期耐冷性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20.
优质常规稻黄华占在海南的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南省水稻主栽品种出现抗性减弱,丰产尧稳产性减退的状况,于2010年引进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常规稻品种黄华占,在当年晚造及2011、2012年连续在海南省澄迈县永发镇进行早、晚造试种遥结果表明:黄华占在海南种植表现株型集散度适中,后期熟色好,不易落粒,抗病虫性、抗倒性较强,生育期适中,具有高产稳产特性,可在海南进行大面积推广。黄华占是多穗型品种,宜采用小蔸稀植方式移栽;其早造对稻瘟病防治,以及晚造对白叶枯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可或缺;其耐肥性较强,可适当提高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