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简述了湖南地区危害白蜡虫及其寄生的天敌寄生蜂种类,从寄生蜂的危害、传统的认识和观念的转变等方面分析了寄生蜂对白蜡和种虫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天敌寄生蜂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调查了昆明地区白蜡虫天敌种类和优势种的危害状况。调查结果表明:白蜡虫天敌种类有17种,分属6科12属,其中白蜡虫阔柄跳小蜂,中华花翅跳小蜂,白蜡虫花翅跳小蜂和黑缘红瓢虫为优势种。在人工放养条件下,4种优势种天敌的寄生率和危害率依次为11.0%,35.0%,13.6%和1.6%。发现白蜡虫天敌新记录种2种,即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昆明二区采用了锦纶袋放虫可控制蜡象的扩散,使蜡象寄生率偏低,寄生率了最高仅为2%。  相似文献   

3.
白蜡虫优良种虫及种群性比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vannes)是我国特产资源昆虫,国内产区很多。实验表明各产区繁育白蜡虫的产量与质量差异显著,其中以金沙江下游云、贵、川三省相接壤的白蜡虫产区,繁育的白蜡虫产卵数量多、雄卵比率高、产蜡时间长、产蜡量多,同时蜡虫的产量高,是我国白蜡虫的优良种虫。  相似文献   

4.
湖南芷江是我国传统的虫白蜡产区,素有"白蜡之乡"的美誉,但因受病虫害及气候条件等影响,芷江虫白蜡生产上一直未能实现种虫自给自足。本文研究了芷江白蜡虫生产过程中寄生蜂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方法,结果表明:芷江白蜡虫种虫生产上受寄生蜂危害严重,寄生率最高达91.3%,平均为56.1%,大量引发白蜡虫种虫绝收,寄生蜂危害是导致芷江长期不能规模化培育白蜡虫种虫的最直接原因。跳小蜂科的白蜡虫阔柄跳小蜂、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中华花翅跳小蜂是白蜡虫优势寄生蜂,种群数量占寄生蜂混合种群数量的90%以上。7月至10月是寄生蜂危害高峰期。寄生蜂的优势种类结构及发生规律与云南昆明等白蜡虫种虫传统产区相比有明显差异,建议抓住优势种群危害高峰期,开展白蜡虫寄生蜂的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5.
斑苦竹无性系种群生物量结构与动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6.
杭州西湖山区青冈种群结构和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蔡飞 《林业科学》2000,36(3):67-72
本文对杭州西湖山区不同生境中的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种数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样地青冈种群呈现不规则的倒J型种群结构,存在明显的低龄缺损,为间歇型的种群,但种群仍将长期维持相对稳定;(2)种群分布格局呈一定的规律性,在发育初期为集群分布,而在中后期则转变为随机分布;(3)青冈种群可通过种子和无性系进行更新,在不同生境中,其更新的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7.
抚顺土区兴安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dahurica Fikv有寄生蜂11种,其中9种为老熟幼虫和蛹期寄生蜂,2种为1-2龄幼虫期寄生蜂。该文报道了寄生蜂种群的林间分布与森林面积及林冠层的关系,并对各寄生蜂种群在林间的活动时间及在林间羽化的始见期,高峰期和末期进行了系统调查。  相似文献   

8.
浙江建德青冈常绿阔叶林种群结构和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冈林是我国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最主要的类型之一。本文应用植物种群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浙江建德山区青冈林中主要种群的大小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动态过程及其机制。结果表明谝我青冈林中的优势种青冈,石栎的种群结构呈现不规则的倒J字型,为间歇型种群。  相似文献   

9.
林丹烟剂防治落叶松鞘蛾对寄生蜂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林丹烟剂大面积防治兴安落叶松鞘蛾,对其寄生蜂种群有显著的副作用,可导致寄生蜂总寄生率下降63%,特别对小蜂类种群影响更大。试验结果看出,放烟后第3年,防治区鞘蛾种群数量可回升到接近放烟前的水平,而寄生蜂的种群数量却增长不到放烟前的50%。放烟不仅可以直接减少寄生蜂的数量,还可大量杀伤其中间寄主,进而直接影响寄生蜂数量的回升。  相似文献   

10.
杨小舟蛾自然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1996~1998年对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Graeser)]13个世代的调查资料分析,总结出了杨小舟蛾年种群变化规律,以千粒卵为基础进行换算,编制了杨小舟蛾一年发生的5个世代的自然种群生命表,对影响各代杨小舟蛾的死亡因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卵期的寄生性天敌舟蛾赤眼蜂和黑卵蜂是影响杨小舟蛾年种群消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白蜡虫卵营养价值与食用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白虹虫卵的综合利用角度出发,研究了白蜡虫卵和卵囊壳的营养成分和食用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白虹虫卵及卵囊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矿质元素、维生素等,卵的粗蛋白含量为44.6%,卵囊壳中为53.57%,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3.16%和50.53%,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2.38%和17.90%,是一种极具营养价值的昆虫食品。安全毒理学表明,白蜡虫卵为实际无毒物质,无任何致突变和致畸作用,说明人类食用白蜡虫卵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白蜡虫卵营养价值与食用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白蜡虫卵的综合利用角度出发,研究了白蜡虫卵和卵囊壳的营养成分和食用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白蜡虫卵及卵囊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矿质元素、维生素等,卵的粗蛋白含量为44.6%,卵囊壳中为53.57%,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3.16%和50.53%,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2.38%和17.90%,是一种极具营养价值的昆虫食品.安全毒理学研究表明,白蜡虫卵为实际无毒物质,无任何致突变和致畸作用,说明人类食用白蜡虫卵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白蜡虫 Ericeruspela Chavannes是经济昆虫 ,也是生产中的害虫。在抚顺地区 1年发生 1次 ,以受精后的雌成虫越冬。成虫密度较高 ,产卵量大。掌握好时机 ,采用 40 %氧化乐果、辛硫磷 1 2 0 0倍液防治效果可达 98%。  相似文献   

14.
白蜡虫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同一种源的的白蜡虫种虫在湖南不同产地以及不同种源的白蜡虫种虫在同一产地的泌蜡量。结果表明:相同种源的白蜡虫种虫挂放在湖南不同产地后,其蜡花厚度和单个雄虫泌蜡量在不同产地间均无显著差异;不同种源的白蜡虫种虫挂放在同一产地后,不同种源间的蜡花厚度存在着极显著差异,但单个雄虫泌蜡量则差异不显著。综合比较而言,云、贵、川等传统产地的白蜡虫种虫为优良种虫,而湖南本地生产的白蜡虫种虫可作为生产补充用种。  相似文献   

16.
白蜡虫抗突变实验与主要功效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白蜡虫的抗突变功能进行实验研究,并分析了甲壳素、多糖、维生素和黄酮类等.以白蜡虫为抗突变材料喂饲小鼠,48 h检测微核的发生率,各剂量组均比对照组的微核率低,其中高剂量组与对照有显著差异,抑制率为34.19%,说明白蜡虫能够对抗环磷酰胺产生的致突变作用,具有明显的抗突变功能.分析结果表明:白蜡虫含有2.14%甲壳素;7.2%的粗多糖,除蛋白后的多糖含量4.54%,多糖含量以葡萄糖计为28.4%,由葡萄糖、甘露糖和果糖组成,3种糖的摩尔比为5∶ 21∶ 1,白蜡虫多糖为一种杂多糖-蛋白复合物;白蜡虫还含有1.3%的总黄酮和多种维生素.甲壳素、多糖、维生素和黄酮类物质应为抗突变作用的主要功效成分.  相似文献   

17.
白蜡虫免疫调节作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白蜡虫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功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特异性免疫的血清溶血素试验中,白蜡虫高剂量组小鼠的溶血素生成量明显高于对照,淋巴细胞转化增殖试验中,白蜡虫高剂量组小鼠的淋巴细胞转化增殖明显.非特异性免疫的小鼠碳粒廓清试验、免疫器官的变化未出现阳性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白蜡虫对机体的细胞和体液特异性免疫都有提高的作用,说明白蜡虫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具有较高的资源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白蜡虫营养需求与寄主植物的营养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白蜡虫营养需求与寄主植物营养含量关系。结果表明:白蜡虫雌虫生长发育与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和糖类物质密切相关;白蜡虫雄虫泌蜡与无机盐,水可溶性物质,纤维素和糖类物质有关。白蜡虫寄生的女贞枝条中有15种氨基酸含量低于不放养白蜡虫的对照枝条,只有谷氨酸、组氨酸和色氨酸3种氨基酸含量高于对照枝条,白蜡虫寄生使女贞枝条的氨基酸总量降低了28.17%。K、Ca、Mn3种元素和K、Na、Ca、Mg、Fe、Mn等元素分别是白蜡虫雌虫生长发育和雄虫泌蜡所必须。  相似文献   

19.
对历年来红嘴鸥在昆明越冬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984年及以前昆明滇池和城郊水域就有红嘴鸥分布,其数量未超过2000只,无进城的记录;1985年进入昆明的红嘴鸥增达9000只,并开始进入城区水域;2001年红嘴鸥达到最高数量值33000只,此后几年多保持在20000多只。红嘴鸥的分布数量受水域环境的污染状态、水深、食物丰富度、气候等影响较大,人工投食对招引红嘴鸥作用很大,红嘴鸥飞向人群集中的地方觅食已成了一种固化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