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套播麦是三麦播种方式的重要改革,具有适期早播,抗湿播种,省工简便等特点,并且能使水稻养老稻,缓解收种季节的劳力矛盾。根据多年的实践,要夺取套播麦高产稳产,必须抓好以下配套栽培技术。1坚持稻田“五套”,争五苗促早发稻田“五套”是根据套播麦出苗生态环境与...  相似文献   

2.
新型稻作技术超高茬麦套稻是目前稻作栽培技术中最省力、最简便的栽培技术.超高茬麦套稻就是麦子还未收割前,将药水处理过的稻种套播在麦田里,与麦子形成一定的共生期,麦子在机收时留高茬20~30cm,自然竖立在田间,稻田上水后任其自然覆盖还田.  相似文献   

3.
稻田套播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套播麦是稻茬免耕麦栽培方式,1985年在我镇逐步排广应用,具有省工、高产等优点.近几年全镇种植套播麦面积达100%,日前已探索出稻田套摇麦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葛自强 《农家致富》2005,(20):32-33
三、稻田套播小麦技术 稻田套播小麦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争得了季节的主动,确保小麦适期早播,养老稻与早种麦两不误,稻麦双高产,并且大幅度简化麦作农艺流程,减轻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5.
稻田套播麦共生期农田生态环境特征及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比方法研究稻田套播麦共生期的农田生态环境特征及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方法】设置稻田套播和常规条播两种不同麦作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稻田套播麦与常规条播麦相比,麦田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种际空气湿度日变幅为56%~100%;种际温度较低,日变化较小。土壤含水量和温度达到种子萌发所需要求。麦田地表光强为自然光强的4.2%~6.5%;土壤容重较大,穿透阻力增强。稻田套播麦种子吸水、萌发出苗速度慢,根系入土困难,叶片瘦长,光合速率低,麦苗健壮度下降,根系活力较高。随共生期延长,麦苗生长受到抑制的程度增加,缓苗期显著延长;共生期不宜超过14 d。高产栽培下两种麦作方式产量差异不显著。【结论】改善稻田套播麦种际空气湿度、土壤容重和采用合理共生期,可促进稻田套播麦种子萌发出苗,提高成苗率,形成壮苗。  相似文献   

6.
播期 稻套麦的共生期的长短影响麦苗素质,过早套播,麦苗细长不壮;过迟套播,则难以齐苗。为确保小麦适期早播,播种期一般比常规麦提前10天左右,一般掌握稻麦共生期7天-10天,徐淮地区小麦最佳播种期为9月25日~10月10日。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稻田套播麦的最佳套播期,进行了留高茬稻田套播麦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留高茬稻田套播麦在水稻收割前6~13 d套播均可获得较高产量,结合调查和生产实践,确定沭阳县留高茬稻田套播麦最适播期为水稻收割腾茬前7~10 d。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2005,(3):7-8
一、稻田套播小麦高产配套技术1郾适期套播。一般掌握在小麦最佳播期内,与水稻共生期7天左右套播为宜,收稻时麦苗一叶一心。过迟套播会使小麦出苗受到影响,过早套播则易形成弱苗,且分蘖始期大幅度推迟。2郾适量匀播。由于稻套麦早播早发,同等产量水平下,其播种量应少于免穴少雪  相似文献   

9.
稻田套播小麦,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争得季节主动,确保养老稻与适期早种麦两不误,并且能简化麦作农艺流程,减轻劳动程度。 1.选用良种。稻田套种的小麦根系分布浅,分蘖能力强,应选用抗倒、抗冻、株型紧凑的品种。 2.适期套播。掌握稻麦共生期7-10天。苏南地区最佳播种期为10月23日至10月底,苏中地区10 月18日至25日,苏北地区10月10日至20日。  相似文献   

10.
麦茬套播和直播稻田杂草稻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耕作制度的变化和栽培新技术的推广,直播稻田和套播稻田面积越来越大,杂草稻的发生又有抬头.由于麦茬直播稻田和套播稻田不翻耕,一旦发生杂草稻则危害多年,其数量呈几何级数上升,已严重影响了直播稻、麦套稻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分析了麦茬套播稻、直播稻田间杂草稻暴发原因和危害特性,提出了合理耕作布局及传播防治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从技术经济分析的角度对稻田套播麦栽培方式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采用稻套麦技术可显著地降低麦作生产成本,增加纯收入,提高活劳动净产率,在相近的产量水平下平均每公顷增加纯收入694.35元,比原来的麦作技术增加20.84%,活劳运净产率提高26.62%;(2)稻套麦技术具有规模经营的技术优势和效益优势,在规模经营条件下,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3)加强技术推广工作,提高农民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超高茬麦套稻是指在麦子尚未成熟时将稻种套播在麦田里,与麦子形成一定的共生期,割麦时留高茬自然还田.为探索并完善超高茬麦套稻的高效优质栽培技术,加快该技术在苏州地区的推广,我们于2000和2001年对其进行了一系列试验.  相似文献   

13.
近年稻田套播种麦面积逐年扩大,特别是在晚粳地区更有逐渐取代其它种麦方式的趋势.1992年9月江苏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推广套播、抛秧等轻型栽培技术,因此套播麦将得到更快发展.然而套播麦这—种植方式有利也有弊,只有正确掌握才能获得好的效果.为此,将我们几年来的观察及部分研究结果提出与大家共同讨论.一、套播种麦的优点1.解决了晚粳地区养老稻与适期种麦的农时矛盾.稻麦两熟地区晚粳收获与种麦适期基本重叠,生产上很难做到水稻早停水早收割.而套播种麦既能保证小麦适期播种,又不影响养老稻,可以达到两全其美.  相似文献   

14.
大垄距麦套夏花生高产栽培技术高丁石,赵自勋,魏艳丽,尚红艳(滑县农业局,滑县456400)(滑县农技推广中心)夏播花生适时早播(套)是延长生育期的有效措施,但麦垄套播时间过早,与小麦共生期长,会与小麦争水争肥,使花生光照不足,前期发育弱,形成老小苗导...  相似文献   

15.
江苏建湖县地处苏中里下河中北部 ,小麦常年种植面积在 3.3万 hm2左右。 80年代后期 ,稻田套播麦 ,因其工序简单 ,操作方便 ,得到广泛应用 ,但产量低而不稳。进入 90年代 ,随着中晚粳稻和水稻旱育稀植新技术应用面积的扩大 ,稻茬种麦偏晚的矛盾日趋突出 ,尤其是半冬性小麦难以保证适期播种。针对这一情况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专题与综合栽培试验 ,不仅掌握了稻田套播麦的主要生长特性 ,而且配套形成了 750 0 kg/hm2 高产综合栽培技术 ,大幅度提高了稻田套播麦的生产水平 ,使之成为建湖县的主体 (占 55%)麦作方式。1 材料与方法1 )专题试验 :1…  相似文献   

16.
崔竹 《现代农业科技》2009,(24):40-40,43
介绍了留高茬稻田套播麦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选用优良品种、选择适宜田块、进行适期套播、采取均量播种、配套田间沟系、科学运筹肥水、化除田间杂草、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稻田套播麦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技术经济分析的角度对稻田套播麦栽培方式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采用稻套麦技术可显著地降低麦作生产成本,增加纯收入,提高活劳动净产率,在相近的产量水平下平均每公顷增加纯收入694.35元,比原来的麦作技术增加20.84%,活劳动净产率提高了26.62%;(2)稻套麦技术具有规模经营的技术优势和效益优势,在规模经营条件下,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3)加强技术推广工作,提高农民的技术熟练程度,优化投入结构,能进一步挖掘稻套麦的产量潜力和效益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不同共生期对本地区套播麦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设置共生时长5天、10天、15天三个不同处理,研究其对套播小麦出苗发苗,齐穗期叶片光合能力、干物质积累、抗倒伏能力和后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扬辐麦4号为小麦主栽品种的本地区,适期播种的套播麦其最佳共生期约为10天,发苗成苗率高,叶片光合能力较强,物质积累较多,茎基部粗度及茎杆充实度较高,最终获得的产量及抗倒伏能力都较为理想,而过短或者过长的共生时期都不利于小麦较强光合适宜群体的构建,最终影响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油-稻共生期对谷林套播油菜苗期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共生期对谷林套播油菜苗期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为南方三熟制地区谷林套播油菜共生期确定提供参考。【方法】以油菜品种赣油杂5号和丰油730为材料,设置油稻共生期12 d、10 d、7 d、5 d、3 d、0 d(CK)6个处理,于2012-2014年进行大田试验。【结果】(1)共生期延长有利于提高油菜出苗期密度,但较长的共生期导致油菜密度后期急剧下降,降幅随着共生期延长而增加,成苗率和成株率随共生期延长先增加后下降。油菜成熟期密度以共生5 d处理最大,与0 d(CK)处理相比,成苗率和成株率分别提高0.97%和5.98%,而12 d共生期处理成苗率和成株率分别下降19.20%、19.35%。(2)共生期显著影响套播油菜苗期生长发育,油菜总叶数、绿叶数、根颈粗、单株干重等个体指标随共生期延长而增加,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干重等群体指标随着共生期延长呈现先增加后逐渐下降趋势。(3)套播油菜成熟期的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主序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单株干重、单株产量等产量相关性状与共生期关系密切。其中,共生期与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主序角果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单株干重等产量性状极显著正相关、与每角粒数极显著负相关。(4)套播油菜单株产量随着共生期延长而增加,油菜单位面积产量随着共生期的延长呈先增后降趋势,以共生5 d产量最高;相比于CK,两年度分别增产20.48%和22.35%,增产效果显著。(5)共生期显著影响油菜生育进程,相比于套播处理,CK油菜全生育期明显缩短,差异主要发生在出苗至蕾薹期,现蕾后发育进程差异不明显。【结论】共生期延长有利于提高套播油菜出苗密度和个体生长发育,但成苗率和成株率低,造成成熟期密度不足而导致减产,共生期缩短出苗密度小,且因播期晚,个体生长发育较差,最终影响产量形成。因此本区域内谷林套播油菜共生期以3-7 d为宜,5 d为最佳,共生期过长或太短均不利于南方三熟制地区套播油菜高产群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稻田套播麦具有省工、节本、抗灾、早发、稳产、增效等优势,近年来套播麦被迅速大面积推广应用。笔者通过总结几年来的推广过程,对稻田套播麦在推广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