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粒黑粉病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6块田抽样调查,经频次概率拟合及聚集强度测定,水稻粒黑粉病田间分布以聚集型为主。其中有5块田既符合Neyman分布,也符合负二项式分布,仅有1块符合poisson分布。又经m*-x回归检验和Taylor指数的"b"值计算,前者得出m*=-0.445+1.02*-x,r=0.977。后者为logδ2=log0.3769+1.2245log*=-0.445+1.02*-x。表明随病害密度升高,分布趋向均匀。以5种抽样方法与对照比较,差异均不显著,但以平行线抽样最接近对照且方便易行,可采用。抽样量为:#br#n=t2/D2(((α+1)/*-x)+β-1)=53.302/*-x+1.921依此可进行序贯抽样检索。田间垂直分布表现为穗基部发病重于中、上部,分蘖穗发病重于主穗。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稻曲病的危害越来越重,为探讨其田间可靠抽样方法及产量损失估算准确性,作者于1987年和1988年在晚稻黄熟期对稻曲病的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分布型采用聚块指标(M/M),群聚均数(λ)、K 值指数等聚集度指标及 Iwao 的 M—M 回归和 Tay-lor 幂的法则测定。结果表明,当稻曲病发病较轻时分布属聚集型,当发病较重时(病穗率大于45.8%),分布趋于随机型。抽样技术采用平行跳跃式、对角线式、棋盘式三种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3.
麦红吸浆虫越冬幼虫分布格局与抽样技术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研究昆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经典方法,通过对3块地6个样点各l00个样方连片逐一取样调查、频次分布拟合和5种聚集指标分析表明,麦红吸浆虫越冬幼虫的田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最适合奈曼分布型,其次适合负二项分布型.聚集强度因田块和样点而异;聚块面积为10cm×10cm或10cm×20cm,从而从理论上证明了目前小麦吸浆虫调查中所采用的31.85πcm2×20cm或10cm×l0cm×20cm取样单位是合理的.室内模拟"Z”字形、棋盘式、双对角线和平行线4种抽样方法各5、10、15个样方抽样结果比较表明,以双对角线15个样方抽样的代表性最强.  相似文献   

4.
2012年4月在昆明市东川区小江干热河谷新银合欢林内设置5块样地对银合欢豆象幼虫进行调查。采用多个聚集度指标和回归分析法,对银合欢豆象幼虫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及回归模型均判定其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聚集均数"法分析表明其聚集原因可能是由于昆虫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因子共同作用所致。同时,进行了植株不同方位间虫口密度差异显著性检验,建立了序贯抽样模型和理论抽样数公式。  相似文献   

5.
菜粉蝶绒茧蜂种群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予州  任顺祥 《昆虫天敌》1989,11(3):130-135
本文应用频次分布x~2检验法,Iwao法,Taylor幂法则以及其它聚集指标等方法,分析研究了菜粉蝶绒茧蜂种群(茧块)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菜粉蝶绒茧蜂茧块在甘蓝上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以个体群形式存在,个体群之间是随机的,茧块的聚集是由寄主等环境因素引起的。此外,利用分布型参数确定了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  相似文献   

6.
稻曲病是湖南水稻常发病之一。七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全省连年发生。一般晚稻重于早稻,杂交稻重于常规稻,迟熟种重于早熟种,山区重于丘陵平原。一、危害严重性1977年井岗山南麓高寒山区的桂东县,种植十万零三千七百亩杂交中稻,发生稻曲病的占总面积34.9%,城郊公社的草堂、茅柳、琴山三个百亩丰产片,几乎丘丘都有发生,一般病穗率为3—5%,部分丘块为10—20%,个别丘块达50.0%以上。1979年全省普遍发生,1982年发生更为严重,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7.
对11块田抽样调查结果经聚集指标(Iδ、I、m*/m、CA、C、K)和Iwao回归分析法测定,表明观赏百合病毒病病株空间分布以聚集分布为主,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群之间相互吸引。分析并确定了保证抽样质量的最适抽样数。对平行线、Z字型、W型、五点式、单对角线、双对角线6种抽样方法进行了比较,其中以平行线式抽样方法最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葛藤天敌紫茎甲Sagra femorata Lichtenstein的空间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结果表明:(1)紫茎甲幼虫在水平呈聚集分布,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具聚集度对密度的依赖性,幼虫田间理论抽样公式N=(3.3401/M^ 0.5147])/D^2;(2)紫茎甲幼虫垂直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和核心分布。  相似文献   

9.
采用频次分布拟合x^2检验、Iwao的m=α+βm、Iwao的m=α+βm回归、Taylor的幂法则等8种方法,通过对7块麦田中七星瓢虫、异色瓢虫幼虫及其混合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分析,结果表明:无论瓢虫幼虫的单种种群还是混合种群,其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聚集的原因主要是由其自身习性所致。抽样方式以棋盘式抽样代表性较强,其它方式较差。  相似文献   

10.
对孪斑唇瓢虫成虫、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表明,各项聚集度指标均符合聚集分布的检定标准。聚集的原因是由其自身的行为习性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引起的。应用Taylor幂法则、Iwao回归分析法测定出孪斑唇瓢虫成虫、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型是基本成分为个体群的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同时采用Iwao方法求出了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11.
应用种群空间分布型聚集度指标对稻槎菜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泾县稻茬油菜田稻槎菜的空间分布型均符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强度随着杂草密度的增大而增强。这种分布在杂草密度较低时由环境因素造成,在杂草密度较高时由杂草自身特性或与环境的共同作用造成。对其抽样技术进行研究,6种取样方法中Z字形和双对角线式取样误差率较低,以Z字形抽样最佳。同时,利用空间分布的有关参数,在允许误差的范围内给出了不同杂草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调查和资料计算表明,冬小麦黄矮病的田间发病茎率24%以下属聚集分布,病茎率大于24%而小于45%者,一般情况下,种群呈随机分布。在发病茎率12-45%区间内,其理论抽样数量为3000-5000茎。田间抽样方法以“Z”字抽样法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蒋海霖  丁旭 《植物保护》1990,16(6):35-35
穗瘟是我县后季晚稻的主要病害,近年我们对其空间分布型、调查技术及产量损失率进行了调查测定,现简报如下。 选择后季晚稻主要品种南粳33、盐粳3号,分类型采用全查法调查每样点(一穴)的病穗数,测定各自空间分布型。以5点、对角线、棋盘式、平行线法,“Z”字型等5种抽样方法在病穗实况图上重复抽样,抽样结果进行t测验,并确定理论抽样数量。同时在各类型病田中分病级挑选大小一致的稻穗,成熟  相似文献   

14.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表明,油菜菌核病子囊盘在田间符合聚集分布,且聚集的强度与田间子囊盘的密度呈同步增长趋势。根据子囊盘田间分布型,对3种抽样方法(平行线法、对角线法、棋盘式法)进行了比较,并进行测验,所得平均值与总体平均值无显著差异,以棋盘式抽样法所需抽样数量较少,所得均值更接近总均值。  相似文献   

15.
探讨稻飞虱迁入初期成虫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为该害虫的准确抽样调查和有效防治提供依据.选取11块稻田逐丛调查资料,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lyor幂法则,研究了广东西南部稻飞虱迁入初期成虫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稻飞虱迁入初期成虫在田间分布呈聚集分布为主,其聚集强度随虫口密度增加而增强.m*-m回归分析表明,稻飞虱成虫个体间相互排斥,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Taylor幂法则分析表明,稻飞虱成虫个体的空间格局随着种群密度的提高越趋聚集分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n=(1.96/D)2(0.965 1/x-+0.619 7)和Tn=0.965 1/(D02-0.619 7/n).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山西省南部小麦田地下害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采用连片调查法对小麦田地下害虫种群进行系统调查,通过5个聚集度指标、m*-m回归模型和Taylor幂法则对其不同种群空间分布型进行分析,利用聚集均数分析其聚集原因,确定其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结果 表明,小麦田地下害虫混合种群、蛴螬和蝼蛄的聚集度指标扩散系数C>...  相似文献   

17.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模型法和Taylor幂法等,对甘蔗条螟(Chilo sacchariphagus Bojer)卵块在秋植蔗田的空间分布和抽样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甘蔗条螟卵块在田间呈现负二项分布的聚集型分布;在单位样方(5 m行长,1.3m行距)内,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其聚集强度随密度升高而增加;条螟卵块聚集原因同卵块密度相关;在田间抽样方式上,以五点取样效果最佳;卵块理论抽样模型为N=t2/D2(1.098/m+0.147).  相似文献   

18.
稻瘟病空间分布型的调查是采用连片调查法,调查时,选择不同发病程度的田块,在田间划出800—1000丛,然后调查每丛病株数(叶瘟或穗瘟),并将病株数记载在相应的座标纸上,然后将原始数据依次输入电子计算机内,计算稻瘟病的空间分布型。空间分布型采用 Taylor 法和 Iwao 法及多种聚集指标进行判断,结果是:不论叶瘟或穗瘟其空间分布型多呈聚集分布,在发病  相似文献   

19.
水稻抗瘟性涂抹接种法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几种水稻抗痕性接种鉴定技术,提出了一种新方法——涂抹接种法。在1—2%的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中混以1—2×10~5/ml浓度的稻瘟病菌孢子,涂抹接种于水稻的嫩叶或穗颈节部,可获得良好的接种效果。苗期接种适用于不同生育期幼嫩叶片,但以2—4叶期为佳。孢子浓度10~5/ml时发病串接近100%。涂抹接种法的发病程度重于喷雾接种法,轻于注射接种法。本法应用于穗瘟接种的效果也良好。涂抹接种法较接近自然发病条件,所用菌量少,侵染率高,是一种良好的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大螟蔗田枯心苗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大螟蔗田枯心苗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采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分析了甘蔗枯心苗的空间分布型,根据Iwao的理论抽样数模型确定了蔗田枯心苗的最适理论抽样数。甘蔗枯心苗的空间分布呈聚集分布,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个体群在蔗田呈聚集分布。聚集程度随密度的升高而增加,聚集原因可能是由于甘蔗自身特性和大螟为害等环境因子作用或其中一个原因引起的。5种抽样方法均可用于蔗田抽样调查。用Iwao的理论抽样数模型计算出蔗田枯心苗的理论抽样数模型为:D=0.1时,n=230.470 0/m+0.980 0,D=0.2时,n=57.617 5/m+0.245 0,D=0.3时,n=25.607 8/m+0.108(m为枯心苗平均密度)。本文为开展大螟测报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