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大垄密栽培技术是改变传统70cm(或65cm)的垄宽为140cm(或130cm)的大垄,在垄上种植6行大豆的技术。该技术具有大豆封垄早,土壤水分不易蒸发,水分利用率高;封垄后,光照面积大,光能利用率高,从而增产的优点。大垄密技术比65-70cm垄距能增产20%以上,大豆每公顷产量能保持在3t以上。  相似文献   

2.
通过小区栽培方式与栽培密度试验研究,得出舍丰42大豆适宜45cm小垄窄行密植栽培。合丰42高产优质窄行密植栽培技术体系经过大面积推广示范,5年13点平均产量3323.2kg·hm^-2,比常规三垄栽培平均增产18.7%,增收大豆523.5kg·hm^-2。  相似文献   

3.
《吉林农业》2006,(6):36-40
八、大豆垄上双行种植栽培技术 该项技术是指在60~65cm垄上种植2小行大豆,小行间距10~15cm的种植方式及配套的先进栽培技术.此项技术可使大豆植株在垄上均匀分布,确保对水分、肥料吸收比较平衡,田间通风透光环境良好,创造一个高产的大豆田间群体结构.据全省多点调查,同品种、同等密度,垄上双行比垄上单行种植的大豆,平均增产10.3%,亩增产18kg以上,增加产值45元以上.  相似文献   

4.
大豆小垄双条密植栽培产量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了大豆45cm小垄双条密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大豆45cm小垄双条密植栽培平均产量2 875.5kg/hm2,较65cm常规垄栽培增产454.5kg/hm2,增收344.4元/hm2。  相似文献   

5.
对花生缩垄增密,大垄三行,花生与玉米间作三个新的种植模式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三个新的种植模式均比传统种植模式增产增效,缩垄增密种植模式每667m2花生产量为305.1 kg比对照增产39.15%,增效487.9元;大垄三行种植模式每667m2花生产量为293.95 kg比对照增产35.14%,增收415.7元;花生与玉米间作种植模式每667m2花生产量为224.75 kg比对照增产3.14%,玉米产量为244.8kg,增效435.7元。大面积应用也证明三种模式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该项技术是指在60—65cm垄上种植2小行大豆,小行间距10-15cm的种植方式及配套的先进栽培技术。此项技术可使大豆植株在垄上均匀分布,确保对水份、肥料吸收比较平衡,田间通风透光环境良好,创造一个高产的大豆田间群体结构。据全省多点调查,同品种、同等密度,垄上双行比垄上单行种植的大豆,平均增产10%以上。其主要技术措施是:  相似文献   

7.
正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配套技术,是一套新型大豆栽培模式。该技术整体上达到了国内同类地区大豆栽培技术的先进水平,在机械化合理密植技术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由于其适应区域广、抗灾能力强、机械改装简易、技术组装全面、操作便捷、增产幅度大,平均亩增产30kg,增产率20%以上。本文详细阐述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配套技术。1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技术模式该模式行距65cm,苗带宽24cm,垄上三条苗带,苗带间行距分别为  相似文献   

8.
在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推广大豆45cm垄上双条密植栽培技术,具有明显的抗旱增产增效作用。2007年逊克县经历了夏伏连旱,将近有两个月的时间没有明显降雨,全县35万亩耕地采用了45cm垄上双条栽培技术的大豆平均每亩产量为112.7kg,分别比53cm、60cm、66cm垄上双条栽培的大豆,每亩增产大豆13.4kg、19.5kg和23kg,增产幅度分别为13.4%、20.0%、25.5%。由此看出随着垄距增大,大豆产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9.
大豆窄行密植是指以垄作为基础的窄行密植栽培,又分为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大垄窄行密植是指两垄合并成一垄(130~140cm)或一垄半合成一垄(97.5~105cm)的宽台窄行密植栽培。小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指在45cm~50cm的小垄上的双条播,该技术起到了缩垄增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示范与推广了大豆优质新品种黑农84,以三垄栽培模式和1.3m大垄3行模式为基础,配套绿色、安全、节本增效的除草、施肥、防病虫技术等,实现了示范区大豆高产高效,示范区大豆平均较对照田增产34.9%,每公顷增收2601元。分析了示范区大豆增产增效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一、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要点、特点、优点 1、技术要点。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垄三栽培的基础上,将苗带间距加宽到22~24cm,实行垄上三行精量密植播种,垄距65cm,垄上三苗带,两边行苗带间距22—24cm,各行苗带间距为10—11cm,单行播种米间落粒13粒左右,米间落粒不少于40粒,从而使植株分布合理,保群体增产。  相似文献   

12.
大豆大垄高台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大垄高台栽培技术,是在大垄密和垄上3行窄沟密植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的一种新的大豆栽培模式。利用群体增产模式在高台上缩垄增行提高单位面积株数,充分利用土地、养分、光照资源,解决低洼易涝地平作排水难、寒冷地区低温寡照的难题。具有一抗、二防、三增等优点,适合在旱作雨养农业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一、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要点、特点、优点 1、技术要点.大豆垄三行窄淘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垄三栽培的基础上,将苗带间距加宽到22~24cm,实行垄上三行精量密植播种,垄距65cm,垄上三苗带,两边行苗带间距22~24cm,各行苗带间距为10-11cm,单行播种米间落粒13粒左右,米问落粒不少于40粒,从而使植株分布合理,保群体增产.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增加小麦密度条件下,达到植株分布合理,进行了小麦缩垄增行播种技术研究,将小麦播种行距由15 cm改为10 cm。经2006-2007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增产629.1 kg·hm^-2,增产10.5%。通过缩垄增行提高了小麦单位面积的均匀度,使小麦全生育期群体与个体更加合理,实现了苗全、苗齐、苗匀、苗壮,既抗旱,又抗倒伏。缩垄增行增加了小麦密度,改变了常规密度设计和传统的栽培方式,大幅度提高了小麦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黑河市是国家重要的寒地大豆主产区。以改革寒地传统大豆耕种方式为切入点,以大型机械为载体,整合整地、选种、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等一系列先进技术,集成为大豆"45cm双平垄管"栽培技术,实现缩垄增行、窄行密植,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6.
大豆是我县主要栽培作物之一,为了摸索出适宜于我县大豆栽培技术,我们组织科技人员于1998-2002年开展了大豆45cm窄行密植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通过多年的测产结果进行汇总表明,虽然45cm窄行密植单株生产能力不如65cm垄大豆,但由于单位面积收获的株数多,增产效果十分明显,而且增产幅度较大,平均增产幅度20%以上。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大豆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技术,指的是行距为130cm大垄,在垄上采用60cm膜覆膜,膜两边的苗带距膜5cm以内种植方式及其相适应的栽培技术。在总结和吸收大豆行间覆膜、大豆三垄栽培技术、大豆"深窄密"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大豆生育期降水不均的生态特点,而形成的高产栽培模式,大垄垄上行间覆膜大豆平均亩产达225kg,比未覆膜大豆增产30%以上。一、理论基础对高产栽培技术来说,"良种良法"只是一种大豆从低产向中产转化的有效途径,从中产向高产或者更高产,就得  相似文献   

18.
窦霞 《中国农垦》2009,(4):48-48
内蒙古大兴安岭垦区明确2009年农业科技工作目标,在加大科技含量、推广农业增产新技术上全面推进,重点突出,为实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奠定基础。继续全面推广九项农业增产新技术,即:完成大豆垄上三行及大垄密植70万亩,  相似文献   

19.
大豆小双密栽培模式及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阐述了大豆小双蜜(新型垄作窄行密植)栽培模式主要内容、增产机理、配套栽培技术及专用农机具。其主要技术内容为:①平整土地;②缩垄增行;③分层深施肥;④垄上双条播;⑤病虫草综合防治;⑥选用单矮秆抗倒伏品种;⑦适期早播;⑧合理密植;⑨中耕断根处理;(10)一机多用。  相似文献   

20.
正大豆垄上六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在65cm常规"垄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改成1.30米大垄,采用垄上六行的栽培方法。这项栽培技术是大豆"垄三"栽培技术和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发展,是进一步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一、选种及处理1、品种选择应选择通过审定、生育期适宜、抗倒伏、适合密植、增产潜力大、抗病虫品种,记住不要跨区引种,因地制宜地选择矮秆或半矮秆的品种。较适于密植栽培的品种有垦丰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