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江苏省滨海市东坎畜禽养殖场经过多年的钻研摸索,利用猪粪、鸡粪、牛粪等养蝇育蛆及繁殖蚯蚓,再用蝇蛆、蚯蚓喂养畜、禽、鱼蛙,现已形成了规模化生物链的养殖新模式,为动物高蛋白饲料的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新路,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各地对高蛋白饲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工养殖无菌蝇蛆,是获取畜禽、鱼等动物高蛋白饲料的有效渠道。下面简单介绍其一条龙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江苏省兴化市茅山镇部分农户通过合理安排茬口,实行一年多茬栽培菠菜、西葫芦、糯玉米、大豆、大蒜,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增加了经济效益。一般亩产菠菜4000公斤、西葫芦2000公斤、糯玉米果穗450公斤、大豆青荚600公斤、大蒜青苗2400公斤。  相似文献   

3.
小麦、菠菜、冬瓜、玉米、芹菜一年五作栽培模式,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同时,增加了蔬菜的种植面积,提高了复种指数,充分地利用了光热资源,边行优势明显,经济效益显著。此模式一般每1/15公顷可收小麦350-400千克,菠菜800~1000千克。冬瓜3500-4000千克,玉米550~650千克,芹菜5000千克.产值在6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4.
淮阳县新站镇刘楼行政村人多地少,靠发展立体种植走向了致富之路。从1995年开始。他们摸索种植小麦、菠菜、西瓜、棉花、大白菜1年5种5收立体栽培模式。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5.
梅、桃、李、杏、樱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RAPD技术对梅的野生种及其近缘种桃、李、杏、樱共计17个样品的系统发育进行了研究.12个10碱基的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31条带,其中65条为多态性带.通过对这些扩增带的分析,作者认为梅的基因中渗入了较多的杏、李基因.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李、杏在梅的系统发育过程中处于基本等同的地位,桃、樱与梅的亲缘关系则相隔较远.  相似文献   

6.
梅、桃、李、杏、樱的RAPD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用RAPD技术对梅的野生种及其近缘种桃、李、杏、樱共计17个样品的系统发育进行了研究.12个10碱基的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31条带,其中65条为多态性带.通过对这些扩增带的分析,作者认为梅的基因中渗入了较多的杏、李基因.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李、杏在梅的系统发育过程中处于基本等同的地位,桃、樱与梅的亲缘关系则相隔较远.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茄子青枯病、软腐病、细菌性褐斑病、病毒病、根结线虫病、日灼病、叶烧病和裂果的危害症状、发病特点,并从农业措施、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各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杨勇 《甘肃农业》2005,(10):208-208
本文采用美国热电Advantage端视全谱直谱等离子体光谱仪直接测定水中的7种元素,并对地表水、地下水和自来水进行了测试。方法简便,快速和准确,检出限、精密度均可满足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9.
小麦、菠菜、冬瓜、玉米、芹菜一年五作栽培模式.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同时,增加了蔬菜的种植面积.边行优势明显.提高了复种指数.充分利用了光热资源,经济效益明显.此模式一般每667平方米(1亩)可收小麦350~400千克.菠菜800~1000千克、冬瓜3500-4500千克,玉米450-600千克.芹菜5000千克左右,产值在6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的任务、目标、特点、常见问题,并提出了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茄子菌核病、棒孢叶斑病、拟黑斑病、赤星病、煤斑病和褐色圆星病的危害症状、发病特点,指出防治这些病害应在种植抗病品种的基础上,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采用以铲除菌源和药剂保护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为减轻病害危害,提高茄子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茄子黑枯病、褐轮纹病、早疫病、褐斑病、炭疽病、黑斑病和黑根霉果腐病的危害症状、发病特点,并从农业措施、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各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申玉香  李洪山  乔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60-10762
[目的]为稳定芹菜生产。[方法]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调查了芹菜叶斑病的发生特点,并用10%、2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芹菜叶斑病的初侵染源主要为种子或残留病株,发病适温为22~30℃,相对湿度85%以上。该病普遍发生在苗期至成株期,主要为害茎、叶。芹菜叶斑病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株率、严重度逐渐增加,但与当时的气候状况密切相关,其中,病株率增幅为11.11%,1、35、级平均病斑数为8.141、7.28、29.33个。芹菜叶斑病病叶随着茎枝的生长,发病部位向上移升。苯醚甲环唑可有效防治芹菜叶斑病,防效随着用量的增加而提高。[结论]芹菜叶斑病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发生普遍,发展迅速。苯醚甲环唑对芹菜叶斑病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近年来绿豆尾孢菌叶斑病的病害症状、侵染循环、生长特性、病害防治和互作关系等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绿豆尾孢菌病今后的研究方向,为今后的绿豆尾孢菌叶斑病的防治及培育绿豆抗病品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啶酰菌胺对番茄叶霉病菌的抑制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啶酰菌胺、嘧霉胺和多菌灵对番茄叶霉病菌的毒力,并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嘧霉胺和多菌灵对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EC50值分别为7.3972、10.7540和19.7834μg/mL,啶酰菌胺对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活性优于嘧霉胺和多菌灵;50%啶酰菌胺WDG 1200倍液、40%嘧霉胺SC 750倍液和50%多菌灵WP 1200倍液,2次施药后21 d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效分别为80.71%、72.05%和38.95%,啶酰菌胺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效优于嘧霉胺和多菌灵。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出可有效防治秋葵叶斑病菌的化学药剂,该试验进行了8 种不同药剂对秋葵叶斑 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秋葵叶斑病菌对8 种药剂均表现敏 感,其中对氟硅唑最敏感,从抑制率来看,对500mg/L 的丙环唑最为敏感;室外结果表明:8 种杀菌剂对 秋葵叶斑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其中25%丙环唑防治效果最好,达到70%以上。综合得出丙环 唑和氟硅唑对秋葵叶斑病菌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郑宇鸣  李勃  张锡顺  林郁  刘振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411-19412,19415
玉米灰斑病是严重威胁玉米生产的叶部病害,属世界性病害。文中详细阐述了玉米灰斑病在国内外及云南省的发生危害情况,总结归纳了玉米灰斑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进一步介绍了玉米灰斑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及该病害的GPS监测。  相似文献   

18.
为减少东北春大豆杀菌剂的施用量,在大豆灰斑病发病初期进行一种叶面遮盖剂喷施,研究其对大豆灰斑病的防控效果。以无人机喷施杀菌剂为施药对照,以不喷施任何药剂为空白对照。结果表明,喷施叶面遮盖剂对大豆灰斑病的防效达72.50%,同时有增产的效果,其增产率为16.00%。同喷施杀菌剂防控大豆灰斑病相比,叶面遮盖剂的使用更符合目前减施增效的农药使用政策。  相似文献   

19.
对猕猴桃常发叶部病害——猕猴桃叶霉病、猕猴桃褪绿叶斑病及猕猴桃锈病的病原特性、侵染循环、流行规律及危害症状进行了阐述,并总结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玫瑰叶斑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描述了玫瑰叶斑病的危害症状、侵染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病害的发生规律及其发病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玫瑰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