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葡萄黑痘病又名疮痂病,是葡萄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对葡萄叶片、果实、新梢、叶柄、果梗等均能侵染,尤其是幼嫩部分受害最重。幼叶发病时产生多边形褐色小斑点,叶皱缩,后期病斑干枯穿孔。成叶病斑为圆形淡褐色,亦干枯穿孔。幼果易感此病,染病后有针头大的黑色斑点,病斑逐渐扩大,中心灰白色,稍凹陷,周边紫褐色,果实坚硬、小而酸。新梢、卷须,叶柄染病时,产生椭圆形略凹陷的病斑,不久病斑中部变灰黑色,边缘呈紫色。该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在病组织中越冬,来年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温度在10~40℃均可发病,最适宜温度为20~30℃,高温、多…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葡萄黑痘病的识别方法及发病规律,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葡萄白腐病和黑痘病抗性鉴定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4~1986年通过田间自然鉴定和接种鉴定的方法,研究了原产我国的葡萄属18个种或变种,88个株系对黑痘病和白腐病的抗性。结果表明,这些种感染黑痘病的严重度为2.33~12.78%,在自然发病条件下不感白腐病,接种后白腐病的发病率为5.00~92.50%。种内不同株系间也存在着抗病和感病的类型。本文还对接种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田间喷雾接种黑痘病的浓度为1×10~4孢子/ml;白腐病接种,田间以针刺果实2×10~5孢子/ml和室内以针刺果实2×10~6孢子/ml为宜。  相似文献   

4.
<正> 1 黑痘病 葡萄叶片、穗轴、果梗、卷须、新梢、果实等幼嫩部分均可发病。感病部位产生褐色斑点,叶片、嫩梢、卷须等卷曲、皱缩;幼果畸形。该病于早春葡萄发芽前后及开花后发生,多雨年份较重。 应在展叶至果实着色前进行防治,每隔15~20天喷一次药,用0.5%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粉剂800倍液喷治,尤以开花前后喷药最为  相似文献   

5.
6.
7.
1.识别 葡萄黑痘病又名萎缩病。俗名“黑斑”,是葡萄的重要病害,其主要表现病状为:1.1叶片 叶片受害后初期发生针头大褐色小点,之后发展成黄褐色直径1-4mm的圆形病斑,中部变成灰色,最后病部组织干枯硬化,脱落成穿孔,幼叶受害后多扭曲,皱缩为畸形。  相似文献   

8.
李德勇  江涛 《农技服务》1998,(10):23-24
<正> 葡萄黑痘病是葡萄各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尤其是高温多雨地区,发病更为严重。据调查,一般年份可减产16%~30%,严重发生年份减产90%以上。  相似文献   

9.
葡萄黑痘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尤其是高温多雨季节,发病更为严重,给葡萄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严重的年份减产80%~90%。1发病症状葡萄黑痘病对叶片、果穗、新梢、卷须、花序均能侵染,尤其是幼嫩部分受害最重。发病初期,病部出现针眼大小红褐色至黑褐色斑点,周围有淡黄色的晕圈  相似文献   

10.
葡萄黑痘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尤其是高温多雨季节,发病更为严重,给葡萄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严重的年份减产80%~90%。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萝卜霜霉病、黑斑病、白斑病、白锈病、炭疽病及黑根病的危害症状、发病特点,指出各种病害的识别特点,并从农业措施、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茄子白粉病、红腐病、果实疫病、花腐病、绵疫病和交链孢果腐病的危害症状及发病特点,提出在正确识别病害的基础上,做到科学、有效的防治,是减轻损失、增大收益的最佳途径。为提高茄子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防治葡萄白粉病和酸腐病的药剂.[方法]研究了几种化学药剂对吐鲁番无核白葡萄白粉病和酸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2种化学药剂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12.5%氰菌唑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的防效只有45.05%,20%三唑酮乳油2 000倍液的防效达到60.34%;采用化学药剂加人工剪除感病、感虫的果粒、果穗的方法防治酸腐病取得较好效果,其中必备+吡虫啉组合的防效最好,达到94.31%.[结论]该研究结论为相关部门进行葡萄白粉病和酸腐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葡萄黑痘病无公害防治药剂筛选及控害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咪酰胺EC、福星EC等6种对葡萄黑痘病有效的常用杀菌剂品种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福星EC、苯醚甲环唑WG、咪酰胺EC等3种药剂对预防和控制黑痘病的发生有较好的效果,其中福星EC、苯醚甲环唑WG效果好且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可推荐使用;另外4种药剂可在控害过程中作为轮换药剂,与其他农药搭配使用,以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同时针对病害发生特点对其综合防控技术进行了研究集成。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波尔多液对葡萄霜霉病和白腐病的防治效果,选取树龄为22年和6年的‘赤霞珠’和鲜食葡萄为试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波尔多液在不同时期对葡萄病害药效动态的变化不仅与当时的气候因素有关,也与栽培管理有关。从综合效果来看,用波尔多液防治葡萄霜霉病和白腐病的效果在不同时期(6月上旬—10月中旬)防效不同,但药效动态变化趋势相同。在6月上旬到6月中旬对霜霉病和白腐病防效达到最高,在8月中旬到9月下旬防效最低。  相似文献   

16.
明确生物有机肥、微生态颗粒肥、微生物滴灌肥、绿康威对葡萄霜霉病及产量的影响,为实现葡萄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依据。研究以夏黑和户太8号葡萄为材料,比较了供试肥料单施和混施的控病增产作用。结果表明,T3对葡萄霜霉病控制效果最好,对10 a生夏黑葡萄控制效果为53.86%~73.54%,对15 a生户太8号控制效果为60.09%~67.11%;生物有机肥能显著提高‘户太8号’和‘夏黑’葡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提高幅度夏黑葡萄为10.58%~34.58%,户太8号为18.51%~43.70%,效果最好的为T3;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产量也随之降低,夏黑葡萄产量降低2.19%,户太8号产量降低3.11%;T3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年度试验分别增产20.65%~30.74%(夏黑)、20.50%~30.56%(户太8号)。T3处理控病促产效果明显,可在葡萄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17.
葡萄霜霉病·白粉病药剂防治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能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和白粉病的药剂。[方法]在田间小区试验中,防治葡萄霜霉病设6种药剂,防治葡萄白粉病设3种药剂,于2种病害发生初期每隔7d施药1次,共施3次,施药后7~10d统计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分析防治效果。[结果]6种药剂中,烯酰吗琳、灰霜特、金雷多米尔和灭菌成对葡萄霜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效,其中在霜霉病发生严重的地区,灰霜特防病效果最好,在发生较轻的地区,烯酰玛琳和金雷多米尔防效最好.其次为灭菌戍。供试的3种药剂均能较好地防治葡萄白粉病,在白粉病发病较为严重的地区,三唑酮防病效果最好,白粉病发生相对较轻的地区,阿米西达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敌力康。[结论]该研究为这2种病害的防治提供重要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番木瓜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对云南种植区番木瓜白粉病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对其危害症状、发生和流行因素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番木瓜白粉病病原菌无性世代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其子实层呈白粉状,分生孢子近椭圆形;该病主要危害番木瓜叶片、花芽,严重时也危害果实、果梗;番木瓜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空气相对湿度低于25%时其分生孢子仍可萌发并侵入危害,分生孢子的最适萌发温度为20~25℃;栽培管理不当也是病害发生、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结论]加强栽培管理,同时结合药剂防治可有效控制番木瓜白粉病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葡萄旁枯病、褐斑病、栓皮病、扇叶病、蔓枯病和白纹羽病的危害症状、发病特点,提出防治这些璃害应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方法。为减轻病害危害.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英姿  张伟  赵明  刘学卿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828-4829,4831
[目的]探究葡萄白腐病菌菌丝生长与产孢的条件。[方法]研究了不同营养、温度、pH及光照对葡萄白腐病菌菌丝生长及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氮源中,氯化铵最利于菌丝生长,硫酸铵最利于病菌产孢;碳源中,葡萄糖和蔗糖最利于菌丝生长,蔗糖最利于病菌产孢;分生孢子在碳、氮营养液中均不能萌发,而果梗煮液最利于孢子萌发。适宜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30℃,最适温度为25~30℃;适宜产孢温度范围为20~35℃,最适温度为30℃;适宜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25~35℃,最适温度为28~32℃。适宜菌丝生长和产孢的pH范围是3~5,最适pH为3;适宜孢子萌发的pH范围为2~9,最适pH为3~5。光照对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无影响,但全光照能抑制病菌产孢。[结论]为葡萄白腐病的预警和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