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杉木纯林、杉木-香梓楠、杉木-香木莲、杉木-单性木兰4种林分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0~20cm、21~40cm土层的土壤样品,测定不同林分土壤养分和酶活性,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4种林分的土壤肥力得分并排序,探讨不同林分下的土壤肥力状况,旨在为杉木纯林改造和土壤肥力管理提供基础的数据参考。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均逐渐降低;与其他林分对比,杉木-香梓楠混交林土壤的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升,而且土壤有机质、全氮、硝态氮、速效磷的含量均表现为最高,但是4种林分的土壤过氧化氢酶、全钾、速效钾变化不明显;主成分分析显示,土壤肥力状况排序为杉木-香梓楠混交林杉木-香木莲混交林杉木纯林杉木-单性木兰混交林。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湖南会同第2代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质量状况,研究了林地土壤酶活性特点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第2代杉木林林分年龄的增长,土壤酶活性呈递减趋势;土壤酶活性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0-30 cm土层中的酶活性明显高于30-60 cm土层;立地条件不同,土壤酶活性也不同,山顶和山脊土壤酶活性明显低于山腰,而山腰又低于山洼,自然恢复杉木林地(Ⅶ区)的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20年生的第2代杉木人工林地(Ⅲ区);各种土壤酶活性夏季最高,其它季节酶活性因不同酶而异,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其它肥力因素的关系密切,林地土壤中各种酶活性之间共同作用影响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3.
杉木桤木混交林土壤酶与土壤肥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杉木桤木混交林和格木纯林土壤酶与肥力因素的分析表明,混交林下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都高于用木纯林,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几乎与所有土壤肥力因素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杉木桤木混交林下土壤酶活性的提高,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杉阔混交林地土壤肥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营造杉阔混交林是改良杉木林地土壤肥力,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林分稳定性的重要途径。综述了我国营造杉阔混交林对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土壤养分循环、土壤养分贮量和供应状况的影响,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5.
对杉木桤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土壤酶与肥力因素的分析研究表明,混交林下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都高于杉木纯林;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几乎与所有土壤肥力因素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杉木桤木混交林下土壤酶活性的提高,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林业苗圃地连作和轮作对苗木生长及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贵云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2):109-111,118
研究了林业圃地连作与轮作培育杉木、酸枣、厚朴等苗木的生长状况及土壤肥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用水稻等作物与杉木轮作后,杉木苗生长状况改善,土壤有效养分和速效养分增加。  相似文献   

7.
4种人工林土壤酶活性与养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长沙市城乡交错带4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分下不同层次土壤的理化性质及脱氢酶、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纤维素酶的活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容重自上而下逐渐增加,但差异不明显;土壤pH、有机质及各土壤养分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小;杉木林的土壤肥力状况最好,樟树林较差;不同林分下土壤酶活性均表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弱的变化规律,杉木林酶活性最高,枫香林酶活性最低;各林分土壤酶活性的高低与土壤容重、含水率没有相关性,土壤磷酸酶、脱氢酶、纤维素酶活性与pH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中5种酶的活性与土壤主要养分因子间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杉木人工林的土壤性质变化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研究和分析了不同代、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特性的变化过程,揭示了杉木人工林随着栽植代数增加(2~3代),土壤物理性质变劣,pH值下降,养分含量降低,速效P和水解N的下降尤为明显,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也朝着生物活性下降的方向变化,也反映出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肥力的差别。一般从幼龄林到中龄林土壤肥力呈下降趋势,到了成熟林阶段土壤肥力稍有上升,但不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现行栽培制度下,杉木人工林连作能导致土壤功能衰退,这是杉木人工林不能保持长期生产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杉木萌芽林林冠下营造木荷后形成的混交林土壤肥力变化的测定与分析表明:与杉木纯林相比,混交林凋落物量较多,且易于分解,灰分养分较为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结构稳定性好,土体疏松多孔,养分贮量大,供肥能力较强,这表明杉木萌芽林经改造形成稳定的混交林后土壤肥力状况有较大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肥力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强度不断加剧, 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养分状况、土壤酶活性, 进而对土壤肥力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文中从土壤微生物、养分状况、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的物理性质个方面综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土壤肥力状况直接影响杉木的生长。为了加快屏边杉木林基地的建设,寻找杉木速生丰产的土壤肥力指标,七七年我们对屏边杉木林土壤进行了调查,对不同地区的十六个土壤剖面进行了有关理化分析,现整理如下。土壤类型及基本特征(一)本地区土壤基本情况该地区地质结构较复杂,地形起伏大,相对高度1000M 左右。岩石以变质岩为主,沉积岩主要为石灰岩及部分粉砂质泥岩,角砾状石灰岩。变质岩主要为板岩  相似文献   

12.
对贵州兴仁梨树坪林场杉木林林火影响下土壤的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火对林地土壤的酶活性会产生极显著的影响.在林火发生的初期,土壤酶活性受到了抑制,之后土壤酶活性得到显著促进,土壤中养分的释放得到加强,但同时也抑制了土壤腐殖物质的积累过程,因此林火发生之后需要及时进行林地清理,并及时补栽造林,以保持林地土壤肥力的可...  相似文献   

13.
调查福建柏杉木混交林和福建柏纯林人工林的林分生长状况,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以及林下土壤的养分状况,结果表明:福建柏纯林植被状况较好,林下植被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大于福建柏杉木混交林;福建柏纯林土壤的养分状况较好,维持较高的土壤肥力。从提高林地的生产力上看,杉木与福建柏属浅根性树种,种间竞争激烈,混交效果不好,福建柏与杉木混交这个模式不宜大面积造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杉木是我国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材质好的优点。土壤微生物与杉木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以及植物根系之间有密切的关联。文中概述了不同林分条件下杉木林地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质量之间的响应机制,尤其是与植物根系共生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实现杉木林质量的精准提升提供理论参考。天然林和阔叶林较杉木人工林有更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在杉木林生长发育过程中,中龄阶段各微生物指标最低。杉木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生物量和活性等均与土壤酸碱性、通气状况、养分含量等存在密切的响应关系。杉木林菌根真菌主要属于球囊霉属,国内对杉木林下菌根真菌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土壤微生物的研究热点包括土壤微生物的时空演变规律、土壤微生物在提升土壤肥力上的机理和途径、菌根真菌在土壤养分高效利用中的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杉木林下套种阔叶树的土壤生态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评估该林分土壤养分和肥力状况.[方法]在福建省三明市格氏栲自然保护区杉木林试验示范区设置3种处理,分别是杉木成熟林套种阔叶树、杉木幼林套种阔叶树,以及不套种阔叶树的杉木纯林(对照),测定其表层(0~10 cm)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及土壤...  相似文献   

16.
杉木、马尾松轮作对林地土壤肥力和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研究了杉木、马尾松人工林轮作对林地土壤肥力和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连作相比,轮作林分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多,酶活性增强、土壤酚类物质减少、土壤酸度降低,盐基总量和盐基饱和度提高以及土壤有效养分增加,并由此导致了林分生长量的提高。轮作林分土壤肥力提高,林分生长量增加的实质在于:人工林林分实施轮作后,由于后茬植物与前茬植物种类的不同导致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多,土壤生物活性增强,并由此而导致土壤酸度降低,有毒物质减少,速效养分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不同林分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是反映土壤肥力最为重要的生物学指标之一。文章综合论述了不同林分土壤微生物种群和数量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土壤酶活性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做了分析,显示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与土壤养分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杉木拟赤杨混交林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杉木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但长期的连栽会引起地力衰退。通过对杉木拟赤杨混交林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进行研究,认为混交林土壤结构状况,水分物理性质均比杉木纯林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同时0-20cm土层有机质,全N,全P比杉木纯林增加12.43%,14.29%和7.32%;水解N,速产P,速效K分别增加15.49%,7.89%和6.78%,混交林土壤肥力状况明显优于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19.
杉木连栽地力衰退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分析显示,杉木连栽导致林地生产力下降、土壤肥力减退、物理性状变差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降低。盆栽试验表明,杉木连栽0-20cm表层土,盆栽杉苗成活率只有24.4%,生长量比同层头栽土下降41.8%。经连栽与头栽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连栽林地杉木保存率比头栽下降13.2%,连栽杉木高生长明显低于头栽杉木。采用回心土造林,连栽杉木保存率提高16.8%,树高生长量提高37.9%-60.2%。研究认为,不利于杉木连栽生长的限制因子集中在0-20cm表土层,是导致杉木连栽成活率和生长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8年生香叶树和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土壤肥力的测定,进行香叶树和杉木人工林培肥土壤和涵养水源功能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杉木人工林相比,营造香叶树人工林后林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团聚体稳定性增强,土壤密度降低,总孔隙度增加,林地土壤结构状况、孔隙和水分状况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表层土壤养分得到富集,香叶树具有比杉木林更好的培肥土壤功能;香叶树叶的最大持水率高于杉木叶,其林分地上部分持水量是杉木纯林的1.21倍,同时由于香叶树人工林土壤结构及孔隙状况的改善,林地的蓄水能力增强,使得香叶树人工林表现出比杉木林更好的涵养水源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