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灌溉农田粮食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44,自引:8,他引:44  
以1980年至1986年、22个省(市、自治区)、10种作物、共计4422个站的年实测作物耗水量和产量数据为基础,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到全国灌溉农田上粮食作物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值约为1.1kg/m3。并根据典型试验站作物产量、总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全国粮食作物单产随年分的变化趋势,经分析认为这一数值可以作为衡量全国灌溉农田上粮食作物平均水分利用效率的现状值  相似文献   

2.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增产效应与肥料利用效率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闫湘  金继运  梁鸣早 《土壤》2017,49(6):1067-1077
总结了我国19个省13 667个地块施肥调查结果和22个省的32个养分监测村田间试验结果,分析研究了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施用状况、增产率和化肥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水稻、小麦和玉米施肥量分别为294.8、263.6和269.6 kg/hm2,氮肥增产率分别为28.4%、30.9%和26.4%,磷肥增产率为9.2%、14.3%和12.2%,钾肥增产率为11.1%、7.1%和11.0%;氮肥利用率分别为27.3%、38.2%和31.0%,磷肥利用率为13.0%、16.9%和15.3%,钾肥利用率为28.1%、25.6%和30.5%;氮肥农学效率分别为11.3、11.1和10.1 kg/kg,磷肥农学效率为9.1、7.9和9.8 kg/kg,钾肥农学效率为7.2、5.6、8.1 kg/kg。按当时的农业生产条件和产量水平,氮肥过量施用约占25%~40%,施用不足占10%~25%。我国谷物氮肥利用率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20%~30%左右,氮肥农学效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均低10%左右。中国粮食生产高投入并没有实现高利用效率,化肥减量增效是施肥调控政策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3.
作物产量高低主要取决于作物的光能利用效率,明确不同作物光合、光截获能力与光能利用效率的差异性,对提高作物资源利用效率和种植结构调整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吉林省梨树县玉米、春小麦、大豆、谷子和马铃薯5种主要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通过2 a田间试验,分析研究了不同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的光合特性、光截获能力和光能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玉米和谷子在营养及生殖生长阶段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均不低于28.34 μmol/(m2·s),高于其他作物,且光合作用适宜光强范围较其他作物更宽。对比作物光合有效辐射截获能力可知,玉米、大豆和谷子的光截获能力明显优于其他作物,但基于光截获能力分析需适当减小种植密度,避免种植密度过大影响作物中下部叶片发育;马铃薯和小麦则可在充分考虑水分、肥料等限制条件后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来提升作物群体光截获能力;作物上部最大光截获由营养生长阶段向生殖生长阶段的过渡时期最高,对作物光能利用率的提高有重要影响。马铃薯、玉米及谷子的全生长季光能利用率显著高于小麦和大豆;马铃薯、玉米及谷子在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过渡时期的光能利用率较其他生育期高。仅考虑产量最高,吉林梨树县优先种植玉米、马铃薯和谷子。  相似文献   

4.
提高谷子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不同品种、播种期、植物生长调节剂,实施地膜覆盖和综合栽培技术体系试验证明,品种基石型、播种期和施肥对谷子水分利用影响的作用较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地膜也有较好作用。提高谷子水分利用效率应以选用水分利用效率应以选用水分利用高的良种,适期播种,科学施肥和选用生长调节剂为中心集成的综合栽培技术体系。试验证明,防秕增粒高产栽培体系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26.5%~36.9%,分带种同效栽培体系能提高水分利用3  相似文献   

5.
1.气候资源垂直分布祁连山北坡光资源十分丰富,年总辐射、日照时数自西向东递减,随海拔增加而减少.热量受地形影响分布比较复杂,东热西凉,随海拔升高,积温减少,各级界限温度间的日数缩短.降水量偏少,自西向东递增,随海拔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种植试验,计算、分析了紫花苜蓿叶面积系数及光能利用率增长、变化规律,并与同年度粮食作物进行了比较,定量描述了紫花苜蓿在利用气候资源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川西高原立体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继华  曾皓 《中国农业气象》2003,24(1):54-56,F003
川西高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形成的立体气候,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时间上的四季不分明给农业生产造成的缺陷。经综合分析得出亚热带,温带,寒带3个经济发展气候带,对综合利用立体气候资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开县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的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确定了山区农业气候资源质量综合评价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进而提出综合指数、模糊判别、希尔伯特空间距离系数等3种评价方法.本文以四川省开县为例,给出了农业气候资源环境质量的定量评价结果,并对3种评价方法进行了讨论和比较.  相似文献   

9.
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进展及调控途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农田水分利用效率是节水农业研究的关键指标。本文将农田水分利用效率分解为灌溉水利用率、降雨利用率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三个方面,分别论述其重要指标及其计算方法,构建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指标体系;同时,分别提出提高灌溉水利用率、降雨利用率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措施,以提高整个农田生态系统内的用水有效性,为农业水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0.
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及其最优化问题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根据田间实测资料分析了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综合指数-P/E。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是光合和蒸腾综合作用的结果。影响这种变化的主要因子为光照,相对湿度,气孔传导率以及土壤的肥力状况等.。分析表明,作物的“午休”现象是农作物实现水分利用最优的一种适应性调节。  相似文献   

11.
从气候角度论证右江河谷双季稻作区改制“春玉米+中稻+秋冬玉米”一年三熟种植的可行性,并提出实施一年三熟改制的相应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略论水土保持措施对西北地区水资源保护利用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边缘科学,各项措施的实施已为西北尤其是黄土高原地区控制水土流失、发展农业经济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本文着重从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方面进行了分析,以阐明水土保持措施在西部大开发的生态建设中对水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近46年玉米气候资源变化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利用东北3省70个基本气象站1961—2006年逐日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资料,计算分析各年代80%保证率下≥10℃初日、初霜日、生育期天数、≥10℃有效积温及玉米不同品种的布局变化。结果表明: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玉米气候资源在2001—2006年增加较显著。≥10℃初日除大兴安岭漠河外其它地区普遍提前了2~10d;初霜日除大兴安岭地区提前5~20d,小兴安岭和辽宁省变化不明显,其它地区普遍推迟5~10d;生育期天数除大兴安岭北部减少10d左右,吉林省北部变化不明显,其它地区普遍增加了10d左右;≥10℃有效积温除大兴安岭变化不明显,其它地区普遍增加200~400℃·d。在玉米适宜生长区域内适宜播种期较60年代普遍提前了2~10d;不同品种熟型玉米分布界线在2001—2006年北移东扩很显著,小兴安岭可以种植极早熟品种,三江平原成为中熟和中晚熟品种区域,松嫩平原南部亦可种植晚熟品种,长白山地带以前不能满足玉米生育热量条件的区域,也可以种植早熟品种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总被引:253,自引:52,他引:253  
作物秸秆是农作物生产系统中一项重要的生物质资源。中国是世界上秸秆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论文详细论述了中国农作物秸秆的资源量和分布,介绍了其作为工业造纸原料、畜牧饲料、造肥还田以及农村生活能源的利用现状和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彭里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2):234-236,240
由于人口剧增、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土地资源已成为当今资源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对人类发展产生制约作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了解当今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状况,客观地对现有土地资源问题作出评价,重在说明我国土地资源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当今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杨凌区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杨凌农业高新示范区的发展,水资源问题将日益突出。为了加快该区经济发展,在水资源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该区必须注重提高水质,还应实施农业节水灌溉措施,从而缓解水资源相对缺乏危机,重点剖析了杨凌区水资源现状,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本文以台州市为案例,在分析台州目前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目前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台州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及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考,其关键在于相关理论运用到土地利用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松嫩平原作物生长季气候和作物生育期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松嫩平原及其周边地区131个气象站点1951-2008年的观测数据和133个农业气象站1992-2010年主要旱作物(春玉米、大豆和春小麦)的生育期记录数据,分析了松嫩平原主要气候要素和主要旱作物各生育期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松嫩平原近60a气候变化十分明显,气温平均升高了1.79℃,年≥10℃积温平均增加了228℃.d,积温线明显北移,2700、2800、2900℃.d线向北位移了100~240km;松嫩平原的降水量减少、相对湿度降低,且西部地区较东部变化更加明显;日照时数呈南减北增的变化趋势。松嫩平原气候变化对不同旱作物的生育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大豆生育期推迟相对较为明显,其次是春玉米,春小麦的生育期变化最小。松嫩平原西部和南部地区的作物生育期距平的变化较其它地区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东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以及主要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气候变暖给东北地区农业带来的影响利弊共存,主要表现为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生长季节温度升高、热量资源增加,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期延长、适种区域扩大,为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以及产量的提高提供了潜在的可能。但由于光照及水资源的限制以及CO2浓度的增加而引发的温室效应,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农作物生态环境恶化,干旱、洪涝、盐碱化速度加快,尤其是近几年受全球变暖的影响,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受干旱灾害的影响最为明显。降水总量减少和降水分布不均匀,使东北地区成为受气候变化影响最敏感和脆弱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20.
将乐县自然资源丰富,草场资源尤为丰富,但成片草场和零星草场尚未开发,仅利用了十边草地60%。1998年将乐县草食动手肉产量163t,仅占畜牧总产量的2.57%,奶类产量264t。发展草食动物应作为将乐县现代生态重要产业之一。针对将乐县资源特点,提出了发展将乐县草食动物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