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南京主要滨河绿地植物群落的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群落生态学方法,对南京紫霞湖、前湖、护城河与玄武湖滨河绿地植物群落的外貌、组成与结构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5个绿地主要以阔叶落叶树种为主,缺少常绿树种的运用;群落结构不甚合理,乔木层相对丰富,而低矮灌木及地被层种类和数量相对缺少;人工绿地过于注重观赏品种的运用,而忽视耐水湿性种。作者认为,应结合地形和环境,合理地把握植物耐水湿性与观赏性,创造有地域特色的滨河植物景观,达到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统一;可适当增补一些观赏性好的适生树种,提高植物景观多样性,营造城市滨河生态廊道,使其成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重庆市主城区道路绿地植物种类及生长情况,对重庆市主城区道路绿化植物种类、分布与应用情况、景观效果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重庆主城区道路绿化常见树种有210种,分属于72科;常见草本植物110种,分属于54科。道路绿地植物群落中,超过95%的树种生长发育处于良好及以上水平。但在配置与应用方面,存在树种资源开发不够、景观效果不够理想、植物配置缺乏特色、养护管理欠妥以及道路绿化乔木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昆明市公园不同类型景观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不同类型植物群落树种多样性、树木种类及密度、垂直结构,以期为昆明市公园植物造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彭建松  肖辉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Z1):255-258
对昆明市公园不同类型景观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不同类型植物群落树种多样性、树木种类及密度、垂直结构,以期为昆明市公园植物造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上海公园绿地植物群落调查与景观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上海市公园绿地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分析群落密度、冠幅、树种出现频率等对群落景观的影响,并按生态园林景观分类方法对部分典型植物群落进行分类探讨.列举了适合上海公园绿地生境的群落结构模式和植物群落优化调整的技术途径,以期更好地满足上海市公园绿化建设的需要,为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上海市闵行体育公园植物景观进行调查,采用美景度评判法(SBE)对公园内植物景观进行评价,选取出最佳植物群落配置模式,同时为该公园植物景观的提升提出建议,对今后华东地区的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明光市公园绿地植物的调查,分析了公园绿地植物的种类构成。结果表明,明光市公园绿地共有植物74科、155属、213种;公园绿地植物以乡土树种为主,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稳定;常绿物种远少于落叶物种;在园林树种配置上,部分公园冬季景观单调、重复,缺乏主题特色。从公园绿地植物物种的来源、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入手,分析了公园绿地植物存在的优势和问题,提出公园绿地植物的应用和绿地系统的建设方向,以期为公园绿化以及绿化管护水平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群落为单位对云南省个旧市城市绿地进行抽样调查,对建城区五类绿地中的植物群落共抽取101个样本,调查每一群落的物种组成、对每一种植物记录数量、所属层次,统计树种总数和出现频率,最后做出树种出现频率分析、植物群落特征分析和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个旧市城市绿地景观类型单一,植物群落面积小、层次单调,覆盖稀疏。最后根据现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本溪望溪公园各个分区景点植物材料的调查,进行植物群落景观评价,并根据植物的单体景观级别择优选择树种。结合本溪地区现实情况和望溪公园各个分区现状,根据不同树种的园林用途,进行植物的组合搭配,最终得出分区景点植物选择配置模式,从而构成本溪市望溪公园风景林优化模式,形成丰富多彩、相对稳定的风景林景观。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升沧州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和植物景观效果,选择5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园绿地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应用植物的种类、生活型等进行调查,并构建植物群落景观综合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选取的67个植物群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沧州市公园绿地应用的植物种类共计239种,隶属66科145属,其中乔木103种、灌木61种、草本51种、水生植物11种、藤本7种、竹类6种,灌木、草本、常绿植物、水生植物等应用较少;植物群落景观质量整体良好,Ⅰ级和Ⅱ级植物群落景观共52个,但优质植物群落景观相对较少,仅有4个Ⅰ级植物群落景观;根据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增加灌木、草本及常绿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丰富植物群落层次,结合植物的季相变化、观赏特性及生态习性进行合理配置,加强对植物的后期养护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城市滨水区具有非常高的使用频度,其植物景观营造必须遵循生态的原则。文章介绍了城市滨水区植物群落的特征,从色彩搭配、线条变换、疏密变化以及植物群落内部视线处景观变化等几个层面上,分析了滨水区植物造景的特色。在全文的最后部分,有针对性的提出若干解决思路,期待为今后此类问题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城市绿道具有典型的廊道状特征,在城市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连线作用,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不可替代性。以北京城市绿道为研究对象,在对滨水型绿道和沿路型绿道植物多样性和植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城市绿道现存问题与发展策略。结果表明:(1)调查北京城市绿道共发现维管束植物205种;(2)除灌木层和草本层的Pielou指数外,滨水型各层次的α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沿路型;(3)滨水型与沿路型的β多样性指数整体呈现出灌木层<乔木层<总体层<草本层的特点;(4)Twinspan将139个样地乔木层重要值划分为15组,结合分类将其命名为15个植物群系,油松群系、油松-白蜡群系、银杏群系等4个群系应用频度最高,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营城建都滨水绿道和南长河公园3个滨水型绿道拥有最为丰富的植物群系类型。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取福州市闽江公园南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拍照和软件提取滨水景观天际线,在分形理论的基础上,对天际线进行多维度量化分析,并且引入视觉感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园滨水景观天际线(分维值为1.183)达到了相对成熟的水平,建筑立面和植物群落均对天际线产生负面影响,建筑立面(分维值为1.178)的影响尤其显著。针对分析结果,从建筑立面、植物群落、视觉感受3方面提出相关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鸟类作为不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对城市生态保护具有重要价值。文中通过分析浙江省滨水鸟类觅食和营巢的栖息习性,从景观格局、植物群落、驳岸设计3个方面提出鸟类栖息地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位于合肥市环城公园东南侧的包河景区,经历岁月变迁,植物景观层面问题凸显。通过实地调研,并结合树种调查、群落调查等方法,对景区内植物种类、典型区域的植物景观群落、植物景观空间及季相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景区植物景观的改造建设提出了建议:1)增加地被和水生植物的应用,推荐补充特色观赏树种与彩叶植物;2)核心景点加强植物修建梳理,突出上中层植物景观整体性;3)各文化景点的植物景观需要增加半开敞及开敞空间,滨水绿地增设亲水空间。  相似文献   

16.
以盘龙江滨水植物为研究对象,采取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数据处理的研究方法,对48个样方及74个典型群落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并总结了盘龙江滨水植物群落的特征,提出了滨水绿地植物发展的建议以供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与营造参考。  相似文献   

17.
广州城市河涌景观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河涌是城市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河涌的景观整治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建设品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都具重要意义。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广州河涌景观评价体系,选取水体因素、植物群落景观、环境的协调性为评价要素层。水体因素选取了水质质量、河涌的亲水性、河涌活动的安全性3个具体的评价因子;植物群落景观则由植物物种多样性、植物景观空间多样性、植物观赏特性多样性、植物健康状况4个具体的评价因子组成;环境的协调性包括河涌岸线处理自然性、整体环境的协调性。确定了各评价要素和评价因子的权重,以广州及西面的佛山市共12条河涌为实例,对河涌的景观进行客观定量的评价,为以后的河涌规划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河姆渡遗址的现状植物种类、数量、群落及其配置进行调查及景观分析,结果表明:河姆渡遗址共有植物44科56属71种,其中木本植物41科53属68种,草本植物3科3属3种;落叶树使用量过少,常绿树缺乏色彩变化,导致群落季相变化不明显;植物配置末能与周边环境及河姆渡文化相呼应,个别树种使用量过大,滨水植物种类较少。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对郑州市8个主要城市滨水区植被群落的物种组成、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群落相似性系数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城市滨水区植物群落中乔灌木配置较丰富,水生植物则比较单一;郑州滨水区的植物物种中,乡土物种所占比重较少,且个别样地还出现外来入侵物种。早期建设的滨水区绿地在物种多样性方面都要优于新建设绿地;滨水区绿地绿化形式基本相同,物种都较为单一,物种多样性相对较低。对城市滨水植物的应用与保护提出了一些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石家庄滹沱河生态休闲区滨水公园的区位条件、自然资源、周边环境等基础资料进行调查解析,了解场地存在问题,结合滹沱河景区总体规划,在设计中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将滨水公园设计为"一线、一带、四区、九大景"自然式城市滨水景观;场地设计保持与外环境协调,划分成4个分区,即花卉观赏区、安静休闲区、生态湿地区、活力运动区;园内九景的设计结合场地特征基础,满足功能性、生态性、亲水性等,形成动静结合、景观性与生态性相结合的连续景观线,分别为城市广场、生态湿地、密林野趣、滹沱记忆、长岛清影、临水吟诗、瞭望自然、浪漫教堂、梦幻花镜;园内种植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采用自然式种植形式,将石家庄滹沱河生态滨水公园设计为集生态、休闲、文化于一体的滨水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