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人从1966年开始养蜂,20世纪70~80年代曾转地于全国各地,后因多种原因于1983年停止了养蜂。1998年冬季重操旧业,当时从澧县养蜂研究所购进“金喀”种蜂2群,同时从衡阳县英陂……  相似文献   

2.
我 70年代末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 ,现在定西县城关兽医站工作。 1 993年 ,我受一位朋友启示迷上养蜂后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越养越爱养 ,越养越会养。到去年底 ,我养蜂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养蜂 ,主要利用业余时间 ,并且是“幕后”指挥 ,具体管理全靠我的二儿子。原先 ,我采取转地饲养 ,每年随着四季变换 ,我的放养地点也不断变动 ,前几年多去榆中县 ,近几年则在县内移动。转地饲养 ,多有不便。去年 ,我改转地饲养为定点饲养 ,即多在家中放养 ,只在县内小转地。我饲养的 2 1群蜂 ,支付饲料糖、蜂药、蜂箱等费用 1 60 0余元 ,全年产蜜 1 1 0 0…  相似文献   

3.
鲍敬恒 《中国蜂业》2003,54(6):18-18
从开始养蜂至今 ,本人一直采取只在春繁开始时喂药预防蜂病的办法 ,而且只使用土霉素和大黄苏打片两种药物。除了个别群有时出现白垩病外 ,从来没有发现一群蜜蜂患过欧 (美 )洲幼虫腐臭病。我认为 ,蜂病并不是总会发生的 ,没有必要经常用药物预防。俗话说 :“是药都有毒”。给蜜蜂喂了抗生素等药物后 ,表面上看不出对蜜蜂有什么毒害作用 ,污染蜂产品是明摆着的事实。 2 0 0 2年我国蜂蜜出口因抗生素污染受阻便是例证。由此看来 ,预防蜂病 ,不应采取简单的喂药办法 ,应采取不污染蜂产品的综合治理办法。1 饲养抗病蜂种 ,一年四季养壮群 ,提…  相似文献   

4.
施根吉 《蜜蜂杂志》2006,26(4):20-21
我从1972年开始饲养中蜂,只限养在7~10群,一半过箱用新法饲养,一半仍用老法木桶饲养。也就是养中蜂受了益,我才弃教养蜂直至现在。20世纪80年代,我开始养意蜂,但仍然扶持了多位亲友养中蜂,教他们的方法当然也是一半新法过箱饲养,一半老法桶养。多年来通过两种方法并用,我从中观察出不少问题,悟出了不少道理。1为什么新法饲养的群势都比老法饲养的群势小?每年秋繁结束,冬天蜂群定群时,箱养的中蜂群势普遍小于用木桶或箩筐饲养的中蜂群势。本人认为有如下原因:1)箱养中蜂因摇蜜、检查时经常开箱,扰乱了蜂群的正常秩序;2)箱养中蜂一般像意蜂那…  相似文献   

5.
王长春 《中国蜂业》2003,54(4):18-18
我是个业余养蜂爱好者 ,养蜂 2 0余年 ,曾有过一次滥用药物的教训 :记得是 1983年开始养蜂 ,春天出窖群势很好 ,我用抗生素类药和磺胺类药来预防蜂病 ,由于用药过量 ,只见蜂群大片子不封盖 ,最后 10多箱蜂全部垮掉 ,不得不重新买蜂。这次教训后 ,我采取饲养强群 ,综合治理的办法。 2 0多年来 ,除治螨外没有饲喂任何药物。一、饲养强群 ,增强抗病力春季蜂群排泻后 ,立即合并弱群 ,群势在 3框足蜂以上 ;夏季繁殖期不能低于 5框足蜂 ;秋季流蜜期及准备越冬群不能低于 10框足蜂。只有饲养强群才能有强的防病、抗病能力。二、定期更换蜂箱春季排…  相似文献   

6.
自学养蜜蜂     
杨先美 《中国蜂业》2001,52(4):17-17
我今年 5 3岁 ,1 999年开始自学养蜂。我养蜂是定地业余饲养 ,自己动手、摸索实践。 1 999年 3月 1 5日购回 2脾蜂 ,当年发展成蜂 1 0群 ,2 0 0 0年产春蜜 (油菜蜜 ) 91 0公斤 ,6月 1 0日开始生产蜂王浆 ,当年产浆3 1 1公斤 ,蜂群发展到 2 0群 ,冬季蜂群强盛 ,来年丰收再望。下面谈谈两年来自学养蜂的一些体会。一、不断学习新技术 :我没有饲养经验 ,主要依靠书本知识 ,我的饲养管理都具现代模式。在两年的养蜂实践中达到两个第一 (在本地区域 ) ,1 999年蜂群发展速度第一 ;2 0 0 0年蜂蜜生产量第一 ,群均单产 1 0 0公斤。我的成功主要是《…  相似文献   

7.
沈育初 《蜜蜂杂志》2007,27(2):22-23
标题所指的蜂为中华蜜蜂,也叫中蜂.1968年我作为一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农村到处可见用圆桶饲养的中蜂,多数放在二楼屋檐上,也有的在墙上挖个洞,把蜂放在屋内.1971年,我开始养蜂,购进中、意蜂各2群,中蜂是我步行25 km去深山区挑回来的.那里村村都有中蜂,而且价格很低.就这样开始了我至今36年的养蜂生涯,同时也见证了我地中蜂的兴衰.  相似文献   

8.
<正>我的这些蜂友们家住黑龙江省东宁县老黑山镇,每户饲养蜂群在二十群以上一百群以下,以定地饲养为主,结合小转地放蜂,全部为业余养蜂。以产蜜为主。我的这些蜂友有养蜂50多年的,也有近几年开始养蜂的,年龄最大的蜂友70多岁,年龄最小的30多岁。虽然养蜂时间相差之大,但他们都能将蜂群养的全县大有名气,并年年有效益。蜂群无疾病,都能年年安全越冬,无损失,使外地很多养蜂户前来参观取经,包括专业养蜂场也前来交流。那么,我们这些蜂友们有哪些比其他养蜂人高明之处?那究竟在哪里?通过与其他蜂友交流,结论有了。  相似文献   

9.
张海清 《中国蜂业》2002,53(2):22-22
每年的 6月中旬是北京地区“爬蜂”高峰期 ,轻重程度因 5月底 6月初的雨水情况有所不同。一般来说 ,这一时期的降水量大 ,爬蜂轻 ;反之 ,爬蜂就严重。去年我在 1 1 0国道线昌平至延庆之间的路段上放蜂 ,正赶上干旱 ,饱尝了爬蜂之苦。因为是第一年来该地养蜂 ,走访当地养蜂户 ,说本地区的荆条蜜源不错 ,而且还有辅助蜜源 ,荆条蜜源前期的繁殖不用喂 ,就是没说爬蜂问题 (也许是他们已习以为常了 )。于是 ,我就按常规进行管理。结果从 6月 1 3日起开始爬蜂 ,到6月底全场 1 4 0个继箱群、2 0个平箱群 ,减为 6 0个继箱群、70个平箱群 ,有 30群全…  相似文献   

10.
20 0 2年 1 2月 1 2日 ,在安徽省阜南县养蜂管理站和益民蜂场的大力支持下 ,我圆满完成第七届数控养蜂法培训班的教学任务后 ,又为河北省赞皇县蜂友们举办了一期培训班第八届数控养蜂法培训班。赞皇县是河北省有名的贫困县 ,县内荆条蜜源丰富 ,有 1 0 0 0多名养蜂者 ,但规模都很小 ,每户一般养十几群 ,全县仅有 1万多群蜂。赞皇县养蜂协会挂靠在县政协 ,可见赞皇县的扶贫工作重点是放在抓养蜂生产上。养蜂协会会长陈秀英出自养蜂世家 ,是个精明能干的女强人 ,从事蜂产品购销。养蜂协会名誉会长张振京 (赞皇县原政协副主席 ) ,70多岁了 ,退休…  相似文献   

11.
我是云南省祥云县下庄公社张四营大队第六生产队的社员,各叫刘士方,今年已62岁。我一家三口人多年来都是以养蜂为生。也就是我养蜂,蜂养我全家。回头想想,从六一年到现在二十来年的经历,养蜂这条道路真是曲折啊!起初养了一窝,逐步改为新法饲养,发展到35群。每年可收入三、五百元。可是,七四年因中囊病。全部死光。可是,我并未灰心。又接着花了45元钱买了一群三框的意蜂。从那以后,我养的蜂又慢慢发展起来,八二年已有60群400框,全年产蜜1052斤。几年来,我用养蜂的收入买了两间住房花去一千元,修盖猪厩用了五百多元,平时家庭的零用开支  相似文献   

12.
我业余饲养中蜂有较长的时间 ,经历了养蜂道路上的风风雨雨 ,深感到选用抗病性能强的蜂种是养蜂的必要手段。过去只重视药物防治 ,虽然能降低危害 ,但有效期短 ,易复发 ,如长期采取此办法 ,会给病原带来抗药性 ,使用药无效 ,且对蜂产品产生污染。本地区曾流行过几次中蜂囊状幼虫病 ,一开始我根据资料介绍 ,采取药物治疗、换脾、换箱等办法 ,虽然能控制病情发展一段时间 ,或者有部分病群看起来似乎治愈 ,但不久又复发了 ,或者经过 2代子后又复发了。到头来 ,整个蜂场仅存 2群蜂 ,其中有一群是未曾感染的蜂群 ,当年我就用这群蜂发展了 8群蜂 ,…  相似文献   

13.
康中山 《中国蜂业》2002,53(4):26-26
我是业余养蜂爱好者 ,已养蜂十几年。定地养中蜂 1 0多群 ,每年蜂群都不同程度感染囊状幼虫病 ,我翻遍很多书本 ,按书本上的方法和药物治疗 ,效果都不理想。我地有一种叫尖刀草的草药 ,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 ,是治无名肿毒的良药 ,此草属一年生植物 ,叶片长约 2 0厘米 ,叶窄而尖。我用这种药治囊状幼虫病效果十分理想 ,轻者一个疗程治愈、重者二个疗程治愈。具体用法 :采收本草回家 ,阴干 ,切成 1寸左右长 ,放于蜂箱巢框梁上 ,气体散发于蜂箱内 (鲜草气味太浓 )让蜂接触 ,每箱蜂放干草 5 0克左右 ,我将此方献给养蜂同仁 ,请蜂友不妨一…  相似文献   

14.
年过半百的黄正平 ,在 2 3年养中蜂生涯中 ,2 0 0 2年他养的 45群〈箱〉中蜂 ,年产蜂蜜达1 1 0 0多公斤 ,平均群产蜜 2 4.4kg。收入 1 3 2 0 0多元。超过全家农副业收入一半多 ,他主要的高产经验是 :一、改土法的桶养为科学的活框饲养黄正平是广西上思县那琴乡桃岭村那派屯人 ,今年 55岁 ,初中毕业后不能继续上学 ,看见钦州的人上来放蜂有所收入 ,这就激起了他养蜂的念头。1 975年他根据本村背靠十万大山 ,山多林木多 ,蜜源丰富的得天独厚条件 ,开始学养中蜂 ,那年他刚 2 0岁。起初没有蜂种 ,就上山去学找野生蜂 ,放在木桶中饲养 ,但是每群 …  相似文献   

15.
养强群抗蜂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安水 《中国蜂业》2003,54(5):16-16
我一直是定地加小转地养蜂。全年仅有两个大蜜源可采 ,要想达到可观的经济效益 ,就必须常年养强群。我地刺槐花每年在 5月中旬流蜜 ,因春季繁殖期短 ,为了保证刺槐花蜜丰产 ,必须在上年秋季保证强群入冬。 2 0 0 2年在本县下良乡西故村放蜂采刺槐花 ,平均群产蜜 36千克 ,是沿途蜂场中最高的 ,获得高产原因是强群。1 997年我地白垩病暴发 ,来势迅猛 ,邻近的多家蜂场损失惨重 ,究其原因一是弱群抗病力差。而我 6 4群蜂一片药没有喂 ,群群蜂强壮 ,基本不染病 ,强群显威力。2 0 0 2年春季我场有 2群蜂染上爬蜂病 ,我一直坚持密集群势 ,并保持蜜…  相似文献   

16.
1 现状南漳养蜂业的兴起 ,始于 2 0世纪 70年代。在市、县农科部门、科技人员的支持和帮助下 ,在南漳县城关蚕种场和九集良种场兴建了两大蜂业基地 ,并组织全县 5 0 0多个村派专人学习蜜蜂饲养技术 ,荆门、河南等外地转地养蜂户进入南漳帮带传教 ,使养蜂业得到初步发展。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蜂农积极性高涨 ,大量订阅《蜜蜂杂志》 ,互相传播养蜂技术 ,积极引进优良品种 ,大力开展病虫害防治 ,养蜂业逐步走上了健康、稳定发展之路。目前 ,全县有蜂农 170 0多户 ,共饲养蜜蜂4 2万群 ,其中意蜂 2 6万群 ,占 6 0 1% ;土法饲养的中蜂 …  相似文献   

17.
不同蜂种对白垩病的免疫观察1992年6月份,白垩病在流行,使我地的蜂群普遍受到危害,至今仍很猖撅。但不同的蜂种对白垩病的感染情况和发病程度各有不同。我场饲养有中蜂、浆蜂种王(系浙农大A系)、喀尔巴吁种王(系吉林养蜂研究所邮购)和它们的杂交后代。短期观...  相似文献   

18.
我是 2 0 0 2年开始订阅《蜜蜂杂志》的 ,由原来对养蜂一窍不通 ,到熟练掌握了养蜂技术 ,是《蜜蜂杂志》帮了我的大忙。《蜜蜂杂志》内容丰富 ,刊登的文章通俗易懂 ,是养蜂人学习交流的极好园地。2年来 ,我认真学习《蜜蜂杂志》中的养蜂技术 ,借鉴各地蜂友们成功的养蜂经验 ,由原来的 3群蜂发展到了现在的 60群蜂。今年我饲养的蜂无一群患病 ,蜂螨危害也降到最低点。尤其在今年山东雨水较多的情况下 ,蜂群基本上没有螨害。蜂蜜、蜂蜡、蜂胶生产也取得了很好的效益。由于我对养蜂事业的爱好 ,养蜂技术不断提高 ,在我的家乡已小有名气 ,邻村的…  相似文献   

19.
饲养无病蜂群,对提高养蜂效益特别重要。怎样才能饲养出无病的蜂群来?笔者现就几十年的养蜂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粗略谈谈,供蜂友们参考:1选择抗病力强的蜂种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及白垩病都是比较顽固的传染病,病菌的潜伏期在15~20年。即使一时治愈,如果管理不当,条件适宜又会复发。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洲幼虫腐臭病袭击了黑龙江地区,我的9群蜂只有1群没有感染。在结合药物治疗的同时,我用无病群的自然王台全部换掉了病群蜂王,虽然当年没有获得经济效益,但秋后蜂群全都健康。至今,该病没有复发。1995年夏初,我蜂场的部分蜂群均轻…  相似文献   

20.
编辑部各位:你们好!我是一位农民,1990年开始学习养蜂,1991年在本地邮局订阅《中国养蜂》,这杂志内容丰富、知识广泛,是我们初学养蜂者生产的良师益友,例如:饲养管理技术、病敌害的防治、防止盗蜂等技术使我受益匪浅。为了把蜂养的更好,我向你们提个要求,在我们包头市养蜂的人很少,这里主要蜜源是向日葵花,其他都是些辅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