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为配合国家禁用高毒农药政策的开展,积极推进新型高效低毒药剂的使用,进行了2种高毒农药替代药剂防治大白菜蚜虫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种高毒农药替代药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10%烯啶虫胺水剂在试验条件、剂量下,对大白菜蚜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以作为高毒农药替代品种用于大白菜蚜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为配合国家禁用高毒农药政策的开展,积极推进新型高效低毒药剂的使用,进行了3种高毒农药替代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种高毒农药替代药剂20%氯虫苯甲酰胺SC、10%阿维.氟酰胺SC、40%氯虫.噻虫嗪WG在试验条件、剂量下,对水稻二化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以作为高毒农药替代品种用于水稻二化螟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4.
为了筛选出防治棉花蓟马的高效低毒替代药剂,我们在辉县进行了多种替代农药大田试验。试验结果:以25 g/L多杀霉素悬浮剂有效成分48.75 g/hm^2和56.25 g/hm^2、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52.5 g/hm^2、5%啶虫脒乳油有效成分31.5 g/hm^2和40.5 g/hm^2、10%虫螨腈悬浮剂有效成分150 g/hm^2和180 g/hm^2为宜,其中尤以25 g/L多杀霉素悬浮剂有效成分48.75 g/hm^2和56.25 g/hm^2最佳,其防效高、持效期长。 相似文献
5.
该文阐述了用生物农药和一批高效低毒农药替代甲胺磷等高毒农药、用振频式电子灭蛾灯等物理机械和性引诱剂杀灭害虫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毒替代农药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田间试验表明,吡虫啉、啶虫脒以及复配制剂辛硫磷.吡虫啉、吡虫啉.敌敌畏、啶虫脒.辛硫磷是替代高毒有机磷杀虫剂防治麦蚜的理想药剂。10%吡虫啉WP(a.i.)21 g/hm2,3%啶虫脒EC(a.i.)18 g/hm2,22%辛硫磷.吡虫啉EC(a.i.)165 g/hm2,25%辛硫磷.吡虫啉EC(a.i.)93.75 g/hm2,26.5%吡虫啉.敌敌畏EC(a.i.)312 g/hm2药后1~7 d防治效果在93.06%~99.60%;10%吡虫啉WP(a.i.)15 g/hm2,21 g/hm2,22%辛硫磷.吡虫啉EC(a.i.)165 g/hm2,25%辛硫磷.吡虫啉EC(a.i.)93.75 g/hm2,26.5%吡虫啉.敌敌畏EC(a.i.)312 g/hm2和15%啶虫脒.辛硫磷EC(a.i.)202.5 g/hm2药后1~10 d防治效果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7.
8.
9.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呼声日益高涨,高毒农药的大量使用对农业环境和食品安全造成的严重影响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制定法规禁止或限制高毒有机磷农药的使用,要求在“十一五”期间彻底削减高毒有机磷杀虫剂,同时还要大力开发应用新型高效替代品种。目前农药市场上可替代高毒 相似文献
10.
11.
12.
白背飞虱危害对水稻产量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Horvath)]是太湖稻区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变化及水稻品种的变更,白背飞虱跃升为太湖稻区水稻生长前期的优势种群。目前国内的研究多侧重于褐飞虱的危害及其防治,关于白背飞虱危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国内鲜见报道[1,2]。为了探明白背飞虱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危害时,不同虫口密度与产量的关系,作者于1997年进行了白背飞虱危害对水稻产量结构影响的研究。1 材料与方法供试水稻品种为S015。试验田共分28小区,小区面积20m2。选取均匀饱满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寻找防治重要检疫性害虫刺桐姬小蜂的有效药剂和施用方法,采用了打孔注药、喷雾法和药剂灌根3种不同施药方式,不同化学药剂防治刺桐姬小蜂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喷雾法防治刺桐姬小蜂效果明显优于打孔注药和灌根法,16%喹硫磷·丁硫克百威EC(乳油)喷雾处理防治效果优于其他防治药剂喷雾处理,16%喹硫磷·丁硫克百威EC稀释200倍喷雾处理10d和15d后刺桐姬小蜂成虫羽化率分别为2.79%和9.41%,成虫死亡率分别为97.21%和90.60%。采用喷雾法施用16%喹硫磷·丁硫克百威EC后1d和10d,叶面中残留的喹硫磷含量分别为287.45和221.57mg·kg-1,丁硫克百威的含量分别为225.64和187.62mg·kg-1,药剂的残留量与防治效果和持效性相关。生产上,防治刺桐姬小蜂可采用16%喹硫磷·丁硫克百威EC稀释200倍喷雾处理,其防治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氮肥施用量对杂交稻田白背飞虱和蜘蛛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田间自然条件下,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杂交水稻上白背飞虱和蜘蛛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杂交水稻品种上白背飞虱的种群动态基本一致,拔节期密度最高。白背飞虱种群数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在3个主栽杂交稻品种中,氮肥对‘深两优5814’上的白背飞虱种群数量增加影响最大,在水稻拔节期和孕穗期尤其显著。施用氮肥稻田的蜘蛛数量明显高于不施用氮肥的稻田,在齐穗期以后氮肥对蜘蛛数量的影响减少。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水稻品种及其生育期对白背飞虱和蜘蛛的数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与其他2类对照杀虫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且根据风险商值法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测试的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中啶虫脒和噻虫胺对家蚕急性毒性96 h-LC50为 0.262、0.268 mg·L-1, 属剧毒级,而噻虫啉、吡虫啉、呋虫胺和噻虫嗪对家蚕急性毒性96 h-LC50分别为0.582、1.68、2.60、2.16 mg·L-1,均属高毒级。对照药剂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和马拉硫磷对家蚕急性毒性96 h-LC50分别为0.009 09、0.785、1 072 mg·L-1,分别属于剧毒级、高毒级和低毒级。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除马拉硫磷对家蚕的风险可接受外,其余8种杀虫剂均为不可接受。因此,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应谨慎使用新烟碱类杀虫剂,以避免对家蚕生产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7.
18.
19.
稻褐飞虱对噻嗪酮抗性的检测技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建立了适合于测定褐飞虱对噻嗪酮敏感性的稻茎浸渍法及相对敏感毒力基线。用该方法检测的结果表明:1996年安庆、江浦,1997年南宁种群对噻嗪酮为早期抗性(抗性倍数为3.0 ̄3.5);1996年由南向北敏感性有下降趋势,而1997年该趋势不明显。还对抗性监测方法及抗生治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及室内抗药性风险,采用叶碟保湿法测定了52株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52个菌株的EC50(抑制中浓度)差异较小,平均EC50为(0.010 1±0.003 1)μg/mL。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接近正态分布,没有出现敏感性下降的抗药性群体,这些病菌均为烯肟菌酯野生敏感菌株,因此可以采用其平均EC50作为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基线。室内药剂驯化和紫外线诱变试验,获得了10株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不同抗性水平的突变体,其EC50为1~5μg/mL,抗性指数为80~500倍,抗药性稳定,致病力、适合度、竞争力与亲本菌株相比没有明显差异,或优于亲本菌株。室内抗药性风险评估表明,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具有较高的抗药性风险,预示田间自然情况下抗药性菌株可能形成优势菌群而导致药剂防治失败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