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农家致富》2010,(14):11-11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好政策,各级党委政府也都拿出各种相应举措,各地针对农民工的维权渠道纷纷开通,维权机构林林总总,很多政府部门还将落实农民工权益保障作为政绩目标。但在实际落实中,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依然是一个固定节目.年复一年地频频上演。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秀艳  邓楠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2):139-141
现实中保护农民工权益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社会保障等权益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其难点在于:现行的户籍制度及城乡二元结构,企业的社会责任尚未到位,农民工工作的稳定性差,收入水平低,承担不起社会保险和维权费用,农民工整体素质相对较低是主动维权的内在制约因素等。只有综合解决这些难点,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农民工的权益。  相似文献   

3.
苏世海  汪泓  刘倩  刘萍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114-19117
调查分析了农民工目前的权益受损状况,结果不容乐观:农民工培训权益总体情况稍差;农民工休息休假权利受损严重;农民工工作环境和健康防护措施不力;农民工获得合法劳动报酬权利不同程度的受到损害;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供需缺口较大。结合博弈论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农民工在不加入维权组织和加入维权组织2种情况下所获收益的多少以及其作出的战略选择,得出农民工加入维权组织是一种理性行为,从博弈论的角度论证了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工会组织的强硬名声对于解决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会起到积极作用。对现有农民工维权组织运作效果进行了分析,表明农民工自己的组织作用一般,而工会组织在农民工维权方面大有可为。农民工维权更倾向于合法方式,为进一步完善工会维权,说明了工会替农民工维权的正当合法性,并提出了工会提高自身强硬名声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户籍制度的放宽,人口流动性变得越来越大,农民工流动性也随之增大,农民工维权问题成为当前社会热点并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在这过程中,农民工维权尤其是跨省区农民工维权问题便显得的尤为重要。农民工维权是社会建设和民生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跨省区的农民工最难维权,更显得突出和重要。在千方百计惠民生的过程中,不仅要维护本地农民工权益,更要将跨省区农民工权益重视起来。在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过程中,要切实加强对他们的权利利益的保护和维护。权益的保护同时又是一项涉及到人的尊严和体面的工程。温家宝总理曾说过,要让每一个人活的有尊严。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劳动权利受到侵害,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济,原因是现存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存在问题,行政执法不严,司法救济不力,工会维权缺位。依法救济农民工劳动权利,需要完善立法,强化法律监督;严格执法,强化劳动监察;推进独立、实体化的劳动争议仲裁院建设,提高仲裁质量;设立专门的劳动法庭,加强司法救济;发挥工会职能,加大维权力度;落实法律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6.
从近期发生的一起农民工权益保障案例出发,讨论了当前农民工权益受损问题的产生原因与对策思路。针对农民工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提出了要在政府、企业、农民工3个方面找准问题根源,采取有力措施解决问题。一要规范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加强农民工管理的制度建设,保障农民工基本权益,并打造长效机制;二要抓好企业自律,严格约束企业经营行为,督促企业遵纪守法,尊重农民工的基本权益,改善农民工的工作条件,保障农民工的合理报酬,真正做到善待农民工兄弟;三要加大对农民工的帮扶力度,切实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工维权意识,增强农民工自我保护能力,充分调动农民工积极性,促进经济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民工维权问题已经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农民工维权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国家农民工管理制度滞后以及农民工自身原因。针对这两个问题,国家在积极探索农民工管理制度,并且专门为解决农民工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对于农民工权益的保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农民工权益受侵害的案例仍然很多,需要我们去探索新的管理渠道,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尤其是民间组织,参与到农民工权益的保护中来,让民间组织在政府的引导规范下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起到“预防”、“盯防”、“消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时下,针对农民工的社会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政府、立法及司法体系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中央政策文件不断出台,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然而这么完备的权益全面提高体系,在实践动作中却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农民工的维权道路依然十分艰难.  相似文献   

9.
致力于帮助农民工维护合法权益的专业网站———中国农民工维权网2006年1月17日正式开通。中国农民工维权网由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主持,网站开设了维权案例、维权人物、法律法规、维权常识、焦点新闻等栏目。网站不仅刊载了国家有关农民工维权的相关法规,收录了专职律师帮助农民工打赢官司的经典案例,还介绍了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10名专门从事农民工案件的律师以及援助热线电话,需要帮助的农民工可以拨打热线电话求得法律援助。中国现有农民工超过1·4亿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农民工的权益常常受到侵害。农民工维权专业网站的开通,不…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险存在的问题,从农民工自身主观因素、企业及国家政策等方面分析了形成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的原因,并由此提出了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的对策,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政策,加强对企业社保政策执行情况的管理,增强农民工的维权意识。  相似文献   

11.
王春林  沈璇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7):131-132,142
农民工工伤事故频发,工伤保险作为与其密切相关的权利,其制度目前仍存在政府管理疏漏而缺失监督机制、企业逃避责任而缺乏强制措施以及农民工文化素质不高而缺少维权意识等问题。通过提出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完善对企业的监管、提高农民工维权意识等对策来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普法教育与农民工劳动权益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立 《甘肃农业》2007,(10):38-39,44
在揭示普法教育对农民工维权的作用及农民工普法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普法教育工作的着眼点,农民工普法内容定位、摸索较为合适的普法形式方面探讨了如何开展普法教育、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分析了我国农民工职业病危害的现状,发现农民工职业病具有发病率高、防治意识低和维权难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农民工职业病的防治对策,得出解决农民工职业病的问题需要依靠政府、雇主或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三者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信阳的双向维权模式,有效地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河南省信阳市总工会主席陈民说。这位老工会主席,8年来致力于信阳212万名外出农民工的维权工作,成功探索出农民工双向维权新模式,为全国农民工维权工作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15.
毛传来  吕晶 《新农村》2006,(11):27-27
最近,浙江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意见》,首次就农民工问题发布政策性文件,针对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用工管理、就业服务和培训、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维权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规定。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意见》提出,要认真落实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的规定,合理确定并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在一些地方,农民工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往往超过8个小时,却领不到加班工资。对此,《意见》规定,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和支付加班工资的规定,不得以农民工自愿加班为由拒付加班工资。要建立…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是我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关心的问题。如何积极、稳妥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稳定。本文通过农民工就业平等权、受教育权、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农民工维权组织,探讨农民工权益的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7.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目前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如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成了各级政府以及学者探讨的论题。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工大军,政府缺少相应的对策,法律制定滞后,用工制度不规范,加上农民工自身法律意识不强,缺少维权能力,致使用工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日益严重且普遍化,因此,如何加强家民工欠薪问题保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研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维权备受社会关注,其社会保障问题也日益凸现,正视问题存在并积极求索化解之道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其滞后的隐患和原因,说明了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分析了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可行性与障碍因素,构建了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的框架体系与基本思路,以期为该领域研究的加强、深化和拓展提供一些必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吴雄英 《农家顾问》2007,(12):55-55
全国总工会将重点推进十项维权机制建设,实现对农民工的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全力捍卫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十项维权机制建设是:源头入会机制、双向维权机制、就业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20.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由“自发无序”向“依法有序”转移,保障城乡统筹提高就业稳定性,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劳务派遣的重要功能。阐述了劳务派遣模式的由来、特点、优势,分析了我国农民工派遣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合理、有效的农民工劳务派遣模式,以解决农民工就业、维权和社会保障问题并为进一步推行农民工劳务派遣模式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