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母猪的繁殖力和发情期受胎率决定养猪的经济效益。优化母猪繁殖力和情期受胎率是促进养猪业发展的关键。过去,居住在德宏辖区内的各少数民族没有饲养母猪的习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我们推广了科学养猪"八改",综合配套技术,对饲养母猪户给予相应扶持,提高了广大养猪户饲养母猪的积极性,但由于缺乏科学饲养管理技术,一些母猪的生产力仍然很低。近年通过不断的实践,在如何提高母猪繁殖力和情期受胎率技术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介绍了母猪窝产仔数的提高措施,包括选育优良品种、保持合理的母猪群年龄结构和胎次结构、合理安排配种时间、加强妊娠期母猪饲养管理、提高哺乳母猪营养和管理水平等内容,为提高母猪养殖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母猪产仔数,增加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在生产实践中可采取以下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5.
王桂清 《现代农业》2003,(10):30-30
、选好小母猪小母猪要从高产的公母猪后代中选留,要选择身体健康,体态匀称、性情温顺、奶头排列整齐且间隔均匀、奶头在14个以上,耳形长、大而钝、背腰平直、腹大而不拖地的小母猪留作种用.当母体重达到80~90公斤时,再选出生长快,瘦肉含量高、身体各部分器官发育正常,在配种季节里发情较早的母猪.  相似文献   

6.
方华凤 《农技服务》2011,28(1):71-71
贞丰县饲养的黑猪主要是西南型黑猪,为地方优良品种,属于肉脂兼用型猪。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瘦肉鲜美,肉质口感好等特点。介绍了贞丰县生态黑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人工授精是生物科学发展的结果,提高母猪人工授精受胎率有助于提高家畜饲养收益。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从人工授精的各个环节出发,提高饲养手段,不断优化并改进配种之前的发情鉴定技术手段,还要注意人工授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以及严格进行配种之后的管理等,从而真正为广大养殖户谋福利。  相似文献   

8.
农村一些农户饲养的母猪发情正常,但产仔常常多少不一,以致影响饲养母猪的经济效益.提高母猪产仔数的主要技米措施有:  相似文献   

9.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母猪初配要适时 后备母猪配种过早过晚都不好.过早配种不仅影响头胎产仔数量,还会影响母猪本身的发育,影响母猪终生繁殖性能的发挥.过晚配种会增加生产费用,也影响到母猪产仔后的泌乳量.  相似文献   

10.
11.
12.
无论是规模化、集约化的养猪企业,还是中小型家庭农场式的养殖户,母猪都属于猪场的关键组成部分,母猪的繁殖力包括产仔数、使用年限、配种受胎率和泌乳力等各方面.因此,母猪的繁殖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养猪企业的生产效益和生产能力.文章从母猪年龄结构的选择、注重机体的免疫、加强母猪饲养及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提高母猪的繁殖力、...  相似文献   

13.
14.
15.
白冰 《农技服务》1998,(11):34-34
<正> (一)控制猪舍温度 实验证明,高温对母猪繁殖有不良影响,胚胎死亡与温度有很大关系。配后15天影响最大,如果舍温高达35℃时,产仔数为11.7头,如合温控制在21℃左右,产仔数可达 12头。后备母猪的适宜温度为17~20℃,妊娠母猪的适宜温度为 11~15℃。高温能引起母猪体温高,子宫温度高不利于受精卵的发育和胚胎的附植,胚胎死亡率高,产仔数少。为提高母猪产仔数,应适时采取降温措施,使舍内温度不超过 21℃。  相似文献   

16.
胡成波  栾华东 《新农业》2010,(12):15-15
新丹黑猪具有繁殖力高、肉质好、耐粗饲等特性,其繁殖性能和肉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专家赞誉为“中国东北第一猪”。  相似文献   

17.
现代养猪多是在封闭条件下进行的,在放牧条件下每窝断奶10头仔猪,封闭养猪也应以此为目标。如果在封闭条件下达不到每窝断奶10头,那就说明仍有问题。目前大部分生产搞的好的单位,在与牧地土壤隔绝的情况,每窝断奶仔猪可达8~8.6头。在封闭条件下饲养,使母猪受胎率下降,生殖器官发育不良,每胎配种次数多,不孕率高,产仔数少,易患腿、蹄毛病以及产生其他问题。①后备母猪发情不明显,失配较多,有的甚至生殖器官不成熟,性发育不良或发情延迟。群养比单养更易发生以上情况。公猪养在母猪附近,对改善以上情况有所帮助。可见,封闭饲养的母猪易导致发…  相似文献   

18.
从加强耕牛饲养管理,注意营养物质的全面性、均衡性,使母牛保持适当体质,正确掌握发情鉴定、适时配种和熟练的输精技术,做到"适深、慢插、缓出、防止精液倒流",从而提高耕牛冷配受胎率。  相似文献   

19.
20.
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具有提高公猪利用率、减少公猪饲养数量、节约开支、减少疾病传播、避免公母猪体重悬殊造成的配种困难等多方面优点,是目前加快猪品种改良的重要技术措施。但据调查发现有部分养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