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采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对7个多胚亚麻加倍单倍体(DH)品系的原茎产量、纤维产量、种子产量、全麻率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结合其多胚性、株高、工艺长度等性状,对所育成的这7个多胚DH品系进行了综合评价和筛选。为选育高产、高纤、多胚双单倍体亚麻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多胚亚麻种质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多胚亚麻种质资源的引进、保存、遗传、诱导及多胚苗的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和种质创新利用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选出株高、纤维含量及多胚率等表现不同的株系19个,创制多胚种质115份,本研究对亚麻种质多胚性保持、提高及利用具有一定意义,同时,还对多胚亚麻育种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亚麻品种资源的聚类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52个国内亚麻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形成了亚麻品种的系统分类,亚麻可分为4个品种群.其中品种群Ⅱ包含两个亚群,亚群Ⅰ为油用及油纤兼用类型,亚群Ⅱ为纤维用类型.亚群Ⅱ包括了我国主要栽培品种,这些品种抗病性强,产量水平高,农艺性状优良.品种群Ⅵ的明显特点是主茎分枝多,单株果数多,抗病性强,其中红木65和匈牙利5号为我国品种选育的骨干亲本.  相似文献   

4.
应用分子标记探讨多胚亚麻的分类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一种多胚亚麻种质的分类地位,应用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与ISSR(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对包括多胚亚麻在内的24个亚麻栽培种质进行了分类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从70条RAPD引物和21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对亚麻有效引物10条.利用NTSYSpc2.10e软件计算24个亚麻品种问的遗传相似系数(GS)和遗传距离(GD),在Gs=0.73处,将24份材料明显分为4个类群:多胚品系1-6Ha-3单独聚到第二类群,1-6Ha-3与其他23个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分布在0.6522~0.7739之间,其中与原2005-21、98-338遗传距离最近,为0.2261;而与黑亚10号、原2006-13、黑亚11号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3478.  相似文献   

5.
黑亚16号是以高纤、抗病、抗倒、早熟的俄罗斯亚麻品种俄—5为供体,以我所育成的优质、高纤、抗旱品种黑亚7号为受体进行DNA导入,于2000年D4代决选出了亚麻新品系D96021-1。经两年鉴定试验和两年区域试验均表现出高纤、优质、抗病、抗倒等优点。2005年生产试验原茎产量5842.3kg h/m 2,比对照增产11.8%;长麻产量986.6kg h/m 2,比对照增产18.1%;全麻1469.7kg/hm 2、比对照增产18.6%;种子产量405.9kg h/m 2,比对照增产15.8%;长麻率20.6%,比对照高0.9个百分点;全麻率30.8%,比对照高1.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市场对优质、高产亚麻品种的需求,以荷兰亚麻品种AGTHAR为母本,以从俄罗斯引进的种质资源D95029筛选到的多胚单株D95029-7-3为父本进行杂交,经过多代单株选择,从其后代选育出优良品系H07020-2。该品系2013~2014年在黑龙江种植原茎产量6760~8333 kg/hm~2,比对照黑亚14号增产10.87%;纤维产量达到1649~2326 kg/hm~2,增产达极显著;2016年在安徽省参加鉴定试验,原茎产量6320 kg/hm~2,比对照品种中亚麻2号增产15.75%,当年经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鉴定登记委员会登记,命名为华亚1号。  相似文献   

7.
对亚麻新品系96-676、96-1862、2003-2进行全省区域试验,测定各品系的原茎、纤维和种子产量.通过对纤维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各品系在各试验点的表现不同,明确各品系在种植区内的丰产性和适应性.选择纤维品质优良、抗逆性好、适应性强、高产稳产的亚麻新品种,为生产上推广应用良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亚麻新品系96-676、96-1862、2003-2进行全省区域试验,测定各品系的原茎、纤维和种子产量。通过对纤维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各品系在各试验点的表现不同,明确各品系在种植区内的丰产性和适应性。选择纤维品质优良、抗逆性好、适应性强、高产稳产的亚麻新品种,为生产上推广应用良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纤维用亚麻育种工作是建国以后开始进行的,三十年来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为进一步满足生产发展的要求,选育出优质、高产、高纤(高出麻率)亚麻新品种,有必要对亚麻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规律及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对亚麻双胚实生苗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同时进行了亚麻染色体加倍技术的深化研究,确定了现蕾期用0.05%秋水仙碱24小时处理单倍体亚麻苗的最佳时期,并获得了多份加倍材料.本文阐述了双胚亚麻无融合生殖的意义和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亚麻新品种黑亚14号的应用效果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丽珍 《中国麻业》2006,28(1):21-23
黑亚14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高纤、抗倒、早熟的法国亚麻品种FANY为供体,以本所育成的高产亚麻品种黑亚10号为受体通过花粉管通道DNA导入选育的亚麻新品种。黑亚14号综合了亲本品种的优异遗传基因,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抗病性强等优点,2003-2005年在黑龙江省累计推广面积达到lO余万hm^2,增产亚麻原茎7万t,增加经济效益2.1亿元。黑亚14号不仅适宜于黑龙江省广大地区种植,还推广到吉林、内蒙、新疆、云南等十几个省(区),示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双亚16号是以双亚七号为基础材料,利用γ射线辐照诱变结合组织培养技术并经田间单株决选育成。区域试验原茎、长麻、全麻和种子平均公顷产量分别为4948.6kg、810.2kg、1220.4kg和659.2kg,比对照增产7.8%、15.5%、13.4%和14.3%。生产试验原茎、长麻、全麻和种子平均hm2产量分别为5487.2kg、889.5kg、1426.9kg和577.3kg,分别比对照增产11.6%、18.9%、18.9%和8.6%。该品种是国内第一个应用组织培养结合物理诱变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选育出来的纤维用亚麻新品种,长麻率19.5%、全麻率31.2%、分别比对照高出1.7和2.6个百分点,纤维强度235.0N。作为高纤、抗逆性强纤维亚麻新品种于2012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登记委员会登记推广。  相似文献   

13.
国外优良亚麻种质资源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国外引进的74份亚麻种质资源进行农艺性状、产量性状、抗倒伏性等方面的观测和评价,筛选出早熟资源2份,单株纤维产量高的资源6份,单株种子产量高的资源3份,长势好的资源7份,可作为育种材料和经进一步试验后供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14.
国外优良亚麻种质资源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国外引进的74份亚麻种质资源进行农艺性状、产量性状、抗倒伏性等方面的观测和评价,筛选出早熟资源2份,单株纤维产量高的资源6份,单株种子产量高的资源3份,长势好的资源7份,可作为育种材料和经进一步试验后供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15.
在云南省弥度县进行了双亚5号、双亚6号、双亚7号、双亚8号、高斯(Argos)、Argos和Ilona七个亚麻品种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双亚8号、高斯两个品种表现最好,其主要优点是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宜弥度地区作为主栽品种大面积推广。双亚5号品种原茎产量最高,抗病性、纤维强度和生育期性状最佳,但出麻率和纤维产量低于双亚8号和高斯,只能作为搭配品种种植,不宜大面积推广。其它四个品种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16.
纤维亚麻新品种黑亚13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亚13号是2002年3月6日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的纤维亚麻新品种。原茎、长麻、全麻、种子产量分别为5348.9、949.0、1395.8、646.4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4.1%、24.2%、28.5%和18.6%。长麻率21.3%,比对照高1.6个百分点。纤维强度26.4kg。该品种为高纤、优质纤维亚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纤维亚麻新品种黑亚15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黑亚15号是2004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同意注册的纤维亚麻新品种。原茎、长麻、全麻、种子产量分别为5641.7、897.2、1282.3、619.o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9.3%、20.2%、12.2%、11.9%。长麻率20.O%,比对照高2.8个百分点。纤维强度261.ON。属高纤、优质纤维亚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Information is needed to optimize enzymatic-retting of flax (Linum usitatissimum L.) based on a pectinase-rich mixture and chelators. Seed flax straw from North Dakota in 1998, ‘Natasja’ fiber flax straw from South Carolina in 1993, ‘Ariane’ fiber flax straw field-aged and dried from South Carolina in 1999, ‘Ariane’ fiber flax straw shed-dried from South Carolina in 1999, and Canadian seed flax straw in 1997 comprised diverse samples that were subjected to various tests to improve absorption of enzyme formulation by stems or to evaluate clean fiber yield. Mechanical disruption by crimping stems through fluted rollers at about 80 Newtons gave optimum fiber yield in conjunction with enzymatic-retting and was, therefore, used in further tests to evaluate enzyme absorption. Enzyme absorption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or uncrimped flax stems with increased pressure of about 310 kPa or with a vacuum around 88 kPa. Increased pressure was effective more than the vacuum treatment. Samples with minimal post harvest handling were affected more by pressure alterations than samples that had considerable disruptions, such as seed flax straw or field-aged straw. Crimped stems showed little increase in enzyme absorption with alterations in applied pressure. Mechanical treatment of stems by crimping gave the largest increase in enzyme absorption an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fiber yields. Based on a variety of sample typ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normal atmospheric conditions are satisfactory for penetration of enzyme formulation into crimped stems, and that extraordinary measures are not required to expedite the enzyme-rett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19.
采用随机区组对从国外引进的纤维亚麻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的生育期与对照品种相当;TX-3、TX-13、SU和TX-14的原茎产量、种子产量和出麻率优于对照品种FANY,其它参试品种的原茎产量低于对照品种,但出麻率均优于对照品种;TX-3、SU和MARYLIN对枯萎病达中度抗病水平;比较各参试品种的综合表现,TX-3和SU两品种生育期适中、产量和出麻率高、抗病性好,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