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通过对安徽省近年来引进的红麻新品种进行多年多点试验,分析各品种在安徽省的适应性和丰产性。阳出KB2、闽红298、浙江402等品种比对照Ⅰ74-3增产4.85-10.08%。达到差异显著水平。比对照Ⅱ青皮3号增产8.55-14.26%,达到了差异极显著水平,且各品种在农艺性状方面均优于两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引进的12份红麻新品种在福建福安进行多年多点丰产性对比试验鉴定和生产性对比示范,并分别以粤743,青皮3号为对照,结果表明,福红951、福红952、福红14号、福红11号、福红15号、金光无刺2号等6个品种,原麻产量比对照粤743增高14.4%-27%,其中福红3号、福红952、福红14号、福红15号比对照粤743增产20%以上;干茎产量比对照粤743增产9.15%-26%,其中福红3号、福红951、福红952、福红14号、福红15号比对照粤743增产16%以上。上述这几个品种是麻纺与造纸兼用的红麻优良品种。栽培特性研究表明,在福建福安以4月下旬播种比较有利于一播全苗,4月底至5月底为苗期,日平均生长量为1.8cm;6月初至7月中旬为红麻旺长期,日平均增长量达4.75cm,7月中旬-9月中旬为稳长期,日平均生长量为2cm。在栽培上宜在5月底重施旺长肥,7月中旬后酌施稳长肥,以满足高产群体对肥料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7.
福建省2003-2004年红麻新品种(系)区试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3-2004年福建省红麻新品种联合区试试验,由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建省农科院提供的参试红麻新品种8个,以粤743和红引135为对照,在福建省5县市设点鉴定,对参试各品种的原麻产量进行方差和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Finlay的品种稳定性分析方法对各参试品种进行丰产稳产性估算,结果表明供试中福红992产量居区试首位,平均每公顷原麻产量达7778kg,比对照粤743增产25.7%;其次为福红15号、福红14号、福红11号、福红13号平均每公顷原麻产量分别为7295kg、7283kg、7241kg和7189kg,分别比对照粤743增产17.9%、17.7%、17.0%、和16.2%,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而金光2号和闽红964也比对照粤743增产9.6%和8.3%,也达极显著水平。各参试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品种稳定性、抗病性和品质也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引进的12份红麻新品种在福建福安进行多年多点丰产性对比试验鉴定和生产性对比示范,并分别以粤743,青皮3号为对照,结果表明,福红951、福红952、福红14号、福红11号、福红15号、金光无刺2号等 6个品种,原麻产量比对照粤 743增高14.4%-27%,其中福红3号、福红952、福红14号、福红15号比对照粤 743增产20%以上;干茎产量比对照粤743增产9.15%-26%,其中福红3号、福红951、福红952、福红14号、福红15号比对照粤743增产16%以上.上述这几个品种是麻纺与造纸兼用的红麻优良品种.栽培特性研究表明,在福建福安以4月下旬播种比较有利于一播全苗,4月底至 5月底为苗期,日平均生长量为1.8cm;6月初至7月中旬为红麻旺长期,日平均增长量达4.75cm,7月中旬-9月中旬为稳长期,日平均生长量为2cm.在栽培上宜在5月底重施旺长肥,7月中旬后酌施稳长肥,以满足高产群体对肥料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10.
福建省2003-2004年红麻新品种(系)区试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4年福建省红麻新品种联合区试试验,由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建省农科院提供的参试红麻新品种8个,以粤743和红引135为对照,在福建省5县市设点鉴定,对参试各品种的原麻产量进行方差和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Finlay的品种稳定性分析方法对各参试品种进行丰产稳产性估算,结果表明供试中福红992产量居区试首位,平均每公顷原麻产量达7778kg,比对照粤743增产25.7%;其次为福红15号、福红14号、福红11号、福红13号平均每公顷原麻产量分别为7295kg、7283kg、7241kg和7189kg,分别比对照粤743增产17.9%、17.7%、17.0%、和16.2%,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而金光2号和闽红964也比对照粤743增产9.6%和8.3%,也达极显著水平.各参试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品种稳定性、抗病性和品质也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1.
超高产型杂交红麻中杂红305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杂红305(原名“H305”)系利用外观性状茎色、叶型相似、经济性状互补性强的红麻良种为亲本,从数十个组合中筛选出杂种F1、F2代均可利用的超高产型抗病优质杂交组合。在入选的杂交红麻杂优组合F1、F2代的杂种组合比较中,杂优组合的一、二代的优势是显著的。在比较试验中,其中超高产型杂优组合H305F2分别比KB2、74—3增产23.97%、33.47%,达极显著水平,居首位。在1999—2000年全国红麻区域试验中,H305(F2)平均纤维产量3691.5kg/hm^2,比对照红引135平均增产22.1%,居首位,较对照和其它参试新品种增产显著。平均干茎产量20289kg/hm^2,较对照增产26.5%,表现出植株高大,皮较厚,有效株数多,干茎产量和出麻率均高,抗病性强,纤维品质好,纤维品质经农业部麻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纤维支数289支,强力474牛顿,优于对照品种。采用硫酸盐法制浆,H305的平均干茎纸浆得率为47.9%,高于对照。人工接茵炭疽病鉴定,病情指数为23.5,烂头率为1.8%,属于高抗类型。表明中杂红H305是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纺织、造纸兼用的红麻新组合。红麻超高产型杂种二代的利用可大大降低种子成本,不仅红麻杂种优势的利用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成为可能,而且可显著提高麻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中红麻 1 0号 (原名“KB2”)系利用国外优良红麻种质“EV41”与国内抗病材料“72- 4 4”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不早花裂叶型红麻新品种。在 1 993~ 1 994年湖南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纤维 30 3.85 kg比对照湘红麻 1号 (780 4) 2 48.2 0 kg增产 2 2 .4% (春播 ) ;在1 994- 1 995年广西区试中比当地适应性强的“系选青皮三号”平均增产 1 3.2 % ;在 1 997- 1 998年全国红麻区试中平均亩产纤维 2 48.5 8kg,比新对照粤 74- 3增产 1 5 .8% ;干茎产量比对照青皮三号平均增产 2 5 .4% ,其增产幅度均达极显著水平 ,KB2的平均增产幅度在参试新品种中居首位 ,韧皮含量和硫酸盐纸浆得率比对照青皮三号提高 3.6和 1 .42个百分点 ,也高于粤 74- 3;束纤维品质、单纤维长度和抗炭疽病性亦优于对照品种 ,抗倒性明显强于对照 ,表明“KB2”是一个集高产、抗病、抗倒、优质、适应性广于一体的纺织、造纸兼用的红麻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中杂红305(原名"H305")系利用外观性状茎色、叶型相似、经济性状互补性强的红麻良种为亲本,从数十个组合中筛选出杂种 F1、F2代均可利用的超高产型抗病优质杂交组合.在入选的杂交红麻杂优组合 F1、F2代的杂种组合比较中,杂优组合的一、二代的优势是显著的.在比较试验中,其中超高产型杂优组合 H305F2分别比 KB2、74-3增产23.97%、33.47%,达极显著水平,居首位.在1999-2000年全国红麻区域试验中,H305(F2)平均纤维产量3691.5 kg/hm2,比对照红引135平均增产22.1%,居首位,较对照和其它参试新品种增产显著.平均干茎产量20289 kg/hm2,较对照增产26.5%,表现出植株高大,皮较厚,有效株数多,干茎产量和出麻率均高,抗病性强,纤维品质好,纤维品质经农业部麻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纤维支数289支,强力 474牛顿,优于对照品种.采用硫酸盐法制浆,H305的平均干茎纸浆得率为47.9% ,高于对照.人工接菌炭疽病鉴定,病情指数为23.5,烂头率为1.8%,属于高抗类型.表明中杂红 H305是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纺织、造纸兼用的红麻新组合.红麻超高产型杂种二代的利用可大大降低种子成本,不仅红麻杂种优势的利用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成为可能,而且可显著提高麻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