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84年8月在北京“全国第二届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上发表了七百余篇中、外学术论文,从这些资料看来,我国在针灸针麻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特别在经络循经感传现象的探讨方面,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这是由于我国通过大量实验研究,不仅肯定了感传现象的普遍存在,而且已转入到探索感传客观指标的阶段。其中采用声发射技术,即以次声信号的传递为客观指标,能证明在机体(人、畜)上,有类似古典经络循行路线的存在。因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人和动物经穴生物物理学特性的研究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初步证明经脉具有声、光、热、电、同位素循经扩散等生物物理学特性。本文应用电、声两种方法探测了22只羊背部膀胱经的体表循行位置,结果表明,羊背部每侧存在有两条以背正中线左右对称的、相对稳定的、平行于背正中线的低电阻线和叩听高音线,低电阻线及叩听高音线距背正中线的距离因动物大小而异,但其解剖位置相对固定。低电阻线与叩听高音线基本重合,且其循行路线与针灸专著中膀胱经背部循行路线基本相符,初步证明动物经络既具有低电阻特性,又具有叩听高音特性。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随着针麻的发展和针灸的国际化,经络研究日趋显要地位。人体经络感传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已被国内、外医学界所公认。但在家畜体上有无类似现象,能否建立起循经变化的动物模型,就成为一项很有必要探讨的新课题。为了揭示经络这一奥秘,自1982年以来,我们遵  相似文献   

4.
在以往声技术对绵羊经络循行线研究的基础上,又在10只绵羊,2只狗,152头次动物体用低电阻法对14条经络循行线进行了检测。根据11298个点检得低电阻点结果,分别将这些低阻点连成线,即为动物十四条低阻线。基本与声技技术测得的动物十四条经络物循行线相相吻合,而且声信号测得的87个穴点,有79个穴点分别落在了低阻循经线上。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采用脉冲电流法和叩听高音法在动物皮肤表面沿背中线的垂线作各个水平的扫描测定在12只绵羊、10只山羊、3只北京白猪、10只小香猪、11只家猫和7头驴体上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属动物的背部体表(从百会穴垂线水平至肩胛后缘)每侧均存在有两条低电阻线和叩听高音线,它们均与背中线平行,左右两侧呈对称分布,而且相对稳定。它们距背中线的距离因动物大小而定,叩听高音线与低电阻线基本重合,且其在体表的循行路线与传统经络基本相吻合。并在猪、猫背部扫描对所记录的低阻电流变化曲线与高音量变化曲线相一致,表明经络除具有上还低电阻特性外,还具有叩听高音的特性,由之进一步证明了经络在动物体上存在的客观性。同时,我们应用脉冲电流经络电阻测定仪,在驴体上进行了十二经脉体表循行线低阻抗特性的初步探测,结果表明,在驴体表存在有十二条低电阻线,其基本稳定,而且可以重复测出,它们在体表的循行路线与有关资料所描述的马的经络循行路线大部分相吻合。通过对家兔抢风穴的测试,证明穴位点电阻值低于周围非穴位点,当动物处于抑制状态时虽二者的电阻值均有下降,但穴位点电阻值低于非穴位点的特性未能改变。循经加压阻滞有抑制激光作用于穴位使痛阈提高的效应等,说明激光照射穴位所引起的信号,具有循经传导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对10只绵羊体上,采用声发射技术,观察了500GS,3000GS磁场强度对绵羊循经声信息的影响。结果表明,500GS的磁场对棉羊循经声信息的影响,未见统计学差异。将3000GS的磁场分别置于本经激发穴与接收穴之间的经络或穴位上,对绵羊循经声信息有着明显阻滞性,统计结果显示,这种阻滞作用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说明绵羊经传导的声信息具有可阻滞传导的特性,这种特性可因阻滞经络或穴位不同而表现现  相似文献   

7.
近三十年来,许多从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入手对针刺镇痛机理进行的有关研究表明,针刺镇痛效应的产生,有赖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并与体液中诸多神经介质有密切关系。七十年代以来,循经感传现象的发现及经络客观存在的证实,使人们相信针刺镇痛效应可能与经络的传导作用也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只绵羊前肢厥阳心包经和前肢少阳三焦经的8头次,405穴次的声发射检测,通过与以往所做8条经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证明绵羊前肢厥阴心包经和前肢少阳三焦经的声发射信号也具有循经传导的特性,并据此绘出两条经的循行示意图。  相似文献   

9.
人体的经络感传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它对深入研究经络实质和针麻机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是一项引人瞩目的课题。为探讨经络感传的客观指标,许多研究者正在运用新的理论和技术,进行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有些文献报道,借用声发射技术对经络感传所发出的信号予以记录,其初步检测结果是令人鼓舞的。对家畜(羊)是否也可测得声发射信号?我们自1982年5月以来,用此法检测了羊的经络感传信号,目的是给进一步研究家畜针麻机制和扩大其应用范围打个基础。现将检测程序和观察所见作一阶段小结。  相似文献   

10.
声信息检测绵羊6条循经线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声发射技术对绵羊心、肺、小肠、大肠、肝、胆经循行路线进行实验观察。共用实验绵羊36只,对本经35个穴点,对照经16个穴点,进行201头次,总序列9974穴次的捡测。结果:该6条经穴声信息接收率均在82.96~92.41%,差异显著,且具有普遍性、双向性、可重复性,声信息传导是沿着线循经传导,并可绘出绵羊该6条经的示意图。  相似文献   

11.
经络穴位给药系统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穴位给药系统以中医经络理论为基础,具有经穴效应和药物效应的双重治疗特性,已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目前,兽医临床上常用穴位给药方式是穴位埋植和穴位注射,而常用穴位主要是后海穴、百会穴、肺龠穴.随着经络穴位给药系统的广泛应用,新型经络穴位给药制剂和经络穴位给药作用机理已成为经络穴位给药系统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经络穴位的实质和客观指标,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其电学特性作了不少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经穴具有相对特异的电学特性,即经穴部位电阻较低,而电位较高。1982~1983年,我们根据  相似文献   

13.
两年来,我们采用声发射技术,在绵羊相应部位的循行线心经、肺经、小肠经、大肠经进行了声信息的检测观察。根据检测经与对照经穴声信息,可初步绘制出上述4条经绵羊循经传导示意图。从而更加扩大了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对家畜体表经穴从电学特性方面历经10年研究,目前取得重大突破。科研人员首次发现了反映卵泡发育具有调控生殖内分泌功能的腧穴,为传统经络学说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开辟了新途径。 “腧穴电特性的研究及其应用”是农业部“七五”、“八五”重点科研项目。科研人员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据经穴与内脏腑相关为实验依据,对马、驴、骡、牛、羊、猪、兔、禽、狗等动物进行了4988穴次经穴电学特性实验研究,证实动物的经穴有相对低电阻特性,并与内脏腑机能密切相关。应用这一特性,对输精前后的母…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针灸热的兴起,经络的研究已成为较热门的话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经脉具有高度的定位性,经脉具有声、光、热、电、同位素循经扩散等生物物理学特性。Ⅰ报中,我们采用交流脉冲法和  相似文献   

16.
我国科学家对家畜体表经穴从电学特性方面历经10年研究,目前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发现了反映卵泡发育且具有调控生殖内分泌功能的腧穴,为传统经络学说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开辟了新途径。 《腧穴电特性的研究及其应用》是农业部“七五”“八五”重点科研项目,科研人员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根据经  相似文献   

17.
<正>"子午流注针法"是祖国古代传统医学的针法之一,它是以十二经脉分布规律在肘、膝以下经穴针刺为基础,根据经络循行、气血输注、盛衰开阖的道理,配合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学说结合成"天人合一"的理论演绎而成,是以逐日按时开穴的一种独特  相似文献   

18.
<正>"子午流注针法"是祖国古代传统医学的针法之一,它是以十二经脉分布规律在肘、膝以下经穴针刺为基础,根据经络循行、气血输注、盛衰开阖的道理,配合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学说结合成"天人合一"的理论演绎而成,是以逐日按时开穴的一种独特  相似文献   

19.
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是全身经络之气的通路;《灵枢·九针十二原》云“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是“脉气所发”处。因而经、穴具有行血气、调阴阳、抗病邪、反映症候、传导感应和用以治疗疾病的作用。现代研究资料表明,经、穴的这些作用正是由其功能与结构特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对家畜体表经穴从电学特性进行10年研究,目前取得重大突破。科研人员首次发现了反映卵泡发育且具有调控生殖内分泌功能的腧穴,为传统经络学说在现化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