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分析片形吸虫"中间型"核糖体rDNA大小亚基中是否存在多态位点,试验通过经典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采自青海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黑龙江省的片形吸虫进行准确鉴定,扩增3个地区片形吸虫rDNA的18S和28S序列,通过比对序列分析可能存在的多态位点,最后对可能存在的多态位点片段进行克隆验证。结果表明:采自青海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黑龙江省的片形吸虫分别是肝片吸虫、大片吸虫和片形吸虫"中间型",片形吸虫"中间型"18S的第653位和28S的第371,575,1 422,2 981位为多态位点。说明片形吸虫"中间型"rDNA 18S和28S序列存在5个新的多态位点,丰富了片形吸虫分子分类的标记基因。  相似文献   

2.
用大片形吸虫和肝片形吸虫感染家兔以便选择大片形吸虫对动物的最佳感染量,及明确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的生物学和对动物宿主的致病力的差别。结果显示肝片形吸虫虫体在兔体内发育成熟的时间早于大片形吸虫,感染成活率更高,对动物的病理损害明显比感染大片形吸虫兔的病变要轻。本试验证实这两种片形吸虫除了形态学的差异外,在对动物致病力、病理损害等方面确实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3.
反刍动物三类吸虫病主要指:大拟片形吸虫也称大肝片吸虫;支双腔吸虫也称矛形双腔吸虫或小肝片吸虫;感染反刍动物的前后盘吸虫有许多种,如端盘吸虫、瘤胃吸虫和圆锥吸虫等。1反刍动物大拟片形吸虫病1.1虫体和感染大拟片形吸虫(大肝片吸虫),长100mm,厚2~4.5mm,宽11~26mm,椭圆形。其与肝片形吸虫的区别是缺少前面的圆锥突起。大拟片形吸虫常感染家畜和野生动物,鹿是其最主要的宿主。  相似文献   

4.
用大片形吸虫和肝片形吸虫感染家兔以便选择大片形吸虫对动物的最佳感染量,及明确号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的生物学和对动物宿主的致病力的差别。结果显示肝片形吸虫虫体在兔体内发育成熟的时间早于大片形吸虫.感染成活率更高,对动物的病理损害明显比感染大片形吸虫兔的病变要轻。本试验证实这两种片形吸虫除了形态学的差异外,在对动物致病力、病理损害等万面确实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重庆地区片形吸虫的种类,并为重庆地区片形吸虫的分类研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在对重庆地区黄牛、水牛肝脏上寄生的片形吸虫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后,根据片形吸虫第一内转录间隔区(ITS-1)和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2)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运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以法国肝片吸虫gDNA为对照,对所采样品gDNA用大片吸虫和肝片吸虫的ITS-1和ITS-2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结果形态学鉴定均为“不规则”片形吸虫,电泳结果显示均分别扩增出特异性ITS-1和ITS-2条带。结论综合形态学和PCR鉴定结果,初步认为重庆地区存在着大片吸虫和肝片吸虫的“中间型”。  相似文献   

6.
肝片(形)吸虫病又叫肝蛭病,是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寄生在羊的肝脏胆管中引起的疾病.肝片吸虫病是牛、羊、骆驼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它的病原体属片形科片形属的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  相似文献   

7.
黄维义  何波 《猪业科学》2002,19(10):2-6
提取我国广西、四川、黑龙江、甘肃等地及法国的片形吸虫的总DNA,用PCR扩增完整的ITS-2.对得到的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Hsp 92Ⅱ,Rca I进行酶切和RFLP技术分析.并对ITS-2 PCR产物进行双向测序.以便确定国内片形吸虫种内及种间ITS-2的特点和序列变异的水平.结果显示:广西、四川、黑龙江、法国等地的样品通过PCR均扩增到约550 bp的ITS-2目标片段.Hsp92Ⅱ,Rcal可区别不同种的片形吸虫.对PCR产物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片形吸虫ITS-2全长均为362 bp,同种内ITS-2序列无变异,不同种间ITS-2序列存在5~6个碱基差异,变异率约为2.8%.对各地区片形吸虫ITS-2的PCR RFLP分析与对PCR产物的DNA序列分析一致证明,来自四川的样品和法国样品同属肝片形吸虫F.hepattca;广西样品属大片形吸虫F.gigantica;黑龙江的样品为中间型片形吸虫.本研究首次从分子水平上证实我国除有肝片形吸虫、大片形吸虫外,还存在中间型的片形吸虫.  相似文献   

8.
为弄清黄牛感染的片形吸虫种类,首先对来自河南济源市一肉牛屠宰场黄牛肝脏上的片形吸虫进行形态学观察,然后基于核糖体ITS1、ITS2区域和线粒体nad1、cox1基因序列进行分子鉴定。ITS1和ITS2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济源黄牛源片形吸虫分离株JY003和JY004为Fh/Fg杂合型片形吸虫。基于nad1和cox1基因序列,JY003和JY004与大片形吸虫的相似性高于肝片形吸虫,其中nad1序列与大片形吸虫中国云南、日本和韩国分离株的相似性高达100%。在基于nad1和cox1基因的进化树上,分离株均与大片形吸虫参考株处于同一分支。结果表明,首次从河南黄牛体内鉴定出Fh/Fg杂合型片形吸虫,为动物和人的片形吸虫病防控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酶切图谱及序列分析虫体ITS2鉴别中国的片形吸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取我国广西、四川、黑龙江、甘肃等地及法国的片形吸虫的总DNA,用PCR扩增完整的ITS-2。对得到的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Hsp 92Ⅱ,RcaI进行酶切和RFLP技术分析。并对ITS-2PCR产物进行双向测序。以便确定国内片形吸虫种内及种间ITS-2的特点和序列变异的水平。结果显示:广西、四川、黑龙江、法国等地的样品通过PCR均扩增到约550bp的ITS-2目标片段。Hsp92 Ⅱ,Rcal可区别不同种的片形吸虫。对PCR产物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片形吸虫ITS-2全长均为362bp,同种内ITS-2序列无变异,不同种间ITS-2序列存在5-6个碱基差异,变异率约为2.8%。对各地区片形吸虫ITS-2的PCR-RFLP分析与对PCR产物的DNA序列分析一致证明,来自四川的样品和法国样品同属肝片形吸虫F.hepatica;广西样品属大片形吸虫F.gigantica;黑龙江的样品为中间型片形吸虫。本研究首次从分子水平上证实我国除有肝片形吸虫、大片形吸虫外,还存在中间型的片形吸虫。  相似文献   

10.
片形吸虫是严重影响新疆养羊业发展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本研究从新疆南疆某规模化羊场感染片形吸虫分离获得3株虫体并提取总DNA,以片形吸虫ITS-1、ITS-2基因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电泳,获得预期目的片段约360 bp、250 bp。测序结果经核苷酸同源性比较、系统发育树分析,来自新疆南疆样品与肝片吸虫参考株ITS-1、ITS-2基因序列核苷酸同源性达100%、99.7%,证实新疆南疆某规模化羊场感染的片形吸虫为肝片形吸虫。  相似文献   

11.
4片形吸虫感染的免疫反应针对片形吸虫感染的免疫,是机体抵御和清除片形吸虫及其有害产物的一种生理过程,片形吸虫对畜体来说是外源性物质,具有抗原性,感染后可诱导宿主产生免疫应答,发生一系列细胞及分子改变。4.1动物免疫  相似文献   

12.
三氯苯咪唑(Triclabendazole)是一种新的苯骈咪唑类衍生物,对肝片形吸虫成虫和童虫均有驱虫活性,主要用于驱除马、牛、羊等动物各期肝片形吸虫、大片形吸虫、前后盘吸虫.  相似文献   

13.
片形吸虫病系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所引起,可造成生产性能下降或死亡,从而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合理选用抗片形吸虫药物是防制本病综合措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关于抗片形吸虫药物近10余年来进展较快,涌现出了一批高效、低毒、使用方便的药物,特别是既抗成虫又抗童虫,具有治疗和预防作用的新药,为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抗片形吸虫药物。本试验为验证抗片形吸虫新药溴  相似文献   

14.
片形吸虫种类鉴定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片形吸虫是反刍动物的重要病原,主要有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两者形态极相似,故对其鉴定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由蛋白质、染色体、特定基因组DNA等不同分子水平鉴定片形吸虫种类的研究报道较多,揭示了片形吸虫的种内差异,种间差异和亲缘关系,从而为片形吸虫(尤其是中间种和亲缘种)种类鉴定提供了新途径,就此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片形吸虫DNA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区别从南京市江宁县采集的片形吸虫非典型形态虫体,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6株片形吸虫总DNA进行了扩增。结果,10条引物中有8条能产生扩增图谱,电泳图谱经聚类分析,与传统的分类结果一致,并表明来自江宁的片形吸虫既有形态典型的肝片形吸虫,也有形态不典型的大片形吸虫。  相似文献   

16.
三氯苯达唑化学名为5-氯-6-(2,3-二氯苯氧基)-2-甲硫基-1H-苯并咪唑,又称三氯苯咪唑、二氧苯咪唑、三氯苯唑,英文名为Triclabendazole,分子式为C14H9Cl3NOS,为新型咪唑类驱虫药,对各种日龄的肝片形吸虫均有明显驱杀效果。对牛、绵羊、山羊等反刍动物肝片吸虫,对牛大片形吸虫、鹿肝片吸虫、鹿大片形吸虫、  相似文献   

17.
片形吸虫第一内转录间隔区DNA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不同地区的片形吸虫虫株为研究对象,经PCR扩增出了ITS-1部分基因片段,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并结合序列分析研究了不同地区片形吸虫ITS-1 DNA的多态性。不同地区的样品经SSCP分析,显示3种带型,第1种为大片形吸虫的带型,第2种为肝片形吸虫的带型,第3种为2种带形的混合带型。广西区样品和大部分贵州省样品属于大片形吸虫带型;四川省、黑龙江省和部分贵州省样品为混合带型;南京市和甘肃省样品为肝片形吸虫带型或混合带型。测序结果表明,根据ITS-1基因的序列变异位点可区分2种片形吸虫;表现为混合带型的样品在变异位点具有多态性。本研究结果显示,ITS-1片段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以区分大片形吸虫和肝片形吸虫,同时也证实,在我国除了这2种片形吸虫外,还可能存在着“中间型”的片形吸虫。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肝片形吸虫和巨片形吸虫进行了组织化学探讨。结果表明:肝片形吸虫和巨片形吸虫的DNA含量不同,二者比值为2:3,且所含17种氨基酸种类相同,含量却不相同,某些氨基酸含量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19.
片形吸虫病是在全球范围广泛流行,并对人有一定危害的寄生虫病。在大部分地区该病病原为肝片形吸虫(Fasciola hepatica),非洲、亚洲的热带地区是大片形吸虫(F.gigantica)。据本地的资料和以往的研究显示,广西主要是大片形吸虫。由于国内外对肝片形吸虫的研究较多,对大片形吸虫的研究较少,使得国内一些研究未能注意到这两个种的虫在对动物的致病性及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等方面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肝片形吸虫和鸡蛔虫作为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的代表,在离体器官测定仪上通过机械功能的变化记录了它们对数种神经递质和药物的神经肌肉反应,并对这些反应进行了比较,这种测定方法比过去所用的方法准确、灵敏。肝片形吸虫和鸡蛔虫对神经递质和药物的反应基本上是不同的。胆碱酯类(乙酰胆碱、氨甲酰胆碱和乙酰甲胆碱)及毒扁豆碱对肝片形吸虫呈抑制作用而对鸡蛔虫则呈兴奋作用。硫酸阿托品能完全阻断胆碱酯类对肝片形吸虫的抑制作用,但只能部分阻断胆碱酯类对鸡蛔虫的兴奋作用。5-HT 对肝片形吸虫有强大的兴奋作用而对鸡蛔虫则表现抑制作用。盐酸肾上腺素对肝片形吸虫呈抑制作用,而对鸡蛔虫则表现兴奋作用。酚妥拉明对这两种虫均表现兴奋作用,且不具有阻断肾上腺素对肝片形吸虫的作用,原因可能与 LSD 相似。文中对这两种虫的受体性质及其在筛选驱虫药时作为实验模型的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