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对于设计洪水的计算通常有由暴雨资料推求和流量资料推求两种途径,分析两种方法对山区小流域推求设计洪水的适用性,以山西省灵石县水峪沟小流域为例,在外调查成果的基础上,选择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思路对无资料山区小流域进行设计洪水的推求,并结合当地暴雨洪水手册推求得到了设计洪水成果,为无资料地区小流域设计洪水的推求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2.
简述国外河道生态需水计算方法,认为现阶段水文学法最适合于我国河道生态需水研究。河道生态需水与流域生态系统相辅相成,应符合水文气象的季节性特征,适应生态系统对水文条件的季节性要求。生态需水目标与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需求以及民众对生态的认识和需求有关。以年历时保证率基本不变,对流量历时保证率法的各月生态需水作修正,体现以丰补枯、水热同步,更符合流域特征,成果与常用方法和评价标准的协调性好。  相似文献   

3.
山区小流域灌溉水利用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山区小流域灌溉排水系统的特点,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界定了山区小流域灌溉水利用系数概念,提出了山区小流域灌溉水利用系数的确定方法,以温州市永嘉县小楠溪流域为实例,其灌溉利用系数为0.90.结果表明:从不同的角度界定灌溉水利用系数,其计算方法和结果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农村供水保证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使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发挥更大的作用,横县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把项目挂靠到国有水利工程单位,充分利用国有水利工程单位水资源优势,合理配置,从而提高农村供水的保证率,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三峡水库入库流量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动库容原理,充分利用三峡库区的河道大断面资料、水位站遥测资料以及水库的实时运行资料等,提出了分段河槽蓄水量计算水库合成入库流量的方法,该方法理论依据充分,物理概念明确。实际计算表明,该方法计算的入库流量过程波动幅度显著减小,且更能反映河道型水库的天然入库流量过程,方法具有普遍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首先对农村供水管网管段流量设计计算的传统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其适用条件和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权人畜用水当量法。该方法结合农村供水的实际情况,既考虑了人畜分布的不均,又考虑了用水量的差别,并且计算公式简单,设计易与实际相一致,是一种计算农村供水管网管段设计流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土壤渗透系数各向异性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但当前大多数研究中没有考虑其对产汇流过程的影响.选取四川省都江堰市的山区小流域碱坪沟为研究区域,利用基于物理概念的模型(InHM)模拟了考虑土壤渗透系数各向异性条件下的降雨径流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渗透系数各向异性对流域产汇流过程有着显著影响.随着各向异性比(Kr)的增加,洪峰...  相似文献   

8.
获得河道流量常用的方法是实测流速乘以面积法和实测水位转换法。测流速精度高但成本高,而直接由水位估算流量经济但精度不够高。采用飞来峡水文站实测的流速与流量,对中泓一点法、水位流量法和水位-流速-流量拟合法3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在传统的水位流量关系中加入了一个点的流速后能够显著的提高流量的计算精度。基于现在流速仪技术的发展,可以在河道断面长期布置一单点流速仪,实时观测一点流速,所以采用水位-流速-流量法是未来获得高精度河道流量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9.
由于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植被和气候条件的不同,岩溶地区和非岩溶地区在降雨-径流计算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岩溶地区,径流不仅受降雨量、降雨强度和下渗能力的影响,还受下垫面及岩溶发育的影响。介绍了流域产流机理、非岩溶区径流的计算方法,重点分析了西南岩溶地区水文特性和岩溶地区径流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全面考虑了环状供水管网的工作特点及工作要求,建立以管网总投资最小为目标函数,管网节点要求的供水量及供水压力为约束条件的管网管径优化计算的非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同时在约束条件中考虑了多水源供水时的水资源最优化分配问题。并根据近似规划法的优化原理将非线性规划问题转化成线性规划问题,采用单纯形法进行求解。本方法适合于环状网、树环结合管网及多水源管网的管径优化计算。  相似文献   

11.
渠道流量是灌溉渠道纵横断面设计的重要数据之一,没有渠道流量,渠道设计就无法进行.渠道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水量称为渠道流量.一般应首先确定渠道的设计流量.设计流量是确定渠道断面大小、建筑物尺寸的主要依据.渠道流量的推算方法决定了渠道流量的大小.因此对渠道流量的方法进行优选是设计渠道纵横断面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村镇供水工程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房屋、道路、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不同程度上的提高,但安全饮水问题却未能圆满解决。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时期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介绍了一些典型国家供水工程建设及管理情况,分析了我国村镇供水工程现状,最后提出了我国村镇供水工程的发展对策,为我国村镇供水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受人类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湖北省部分河流出现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生态退化趋势,以上问题已严重威胁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湖北省典型河流为研究对象,在流速法的基础上考虑环境流量指数因素,计算河流生态需水,并联合Tennant法生态需水计算结果,对二者结果进行综合考虑,确定综合条件下的生态需水量,为...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地处低纬度内陆高原,地形地貌复杂,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在结合其小城镇社会经济状况及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云南省小城镇给水工程中的特点,并以工程实例探讨其给水设计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引江济巢工程调水规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巢湖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引江济巢工程是加快巢湖水污染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工程措施,具有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巢湖水生态环境、发展江湖水运、支撑环湖经济圈发展的重要作用。由新辟菜子湖引江线路和凤凰颈现有线路共同构建引江济巢工程体系,规划近期引江规模为300 m3/s,年新增引水量不低于10亿m3。一般年份在满足供水需要外,可以使巢湖与长江间水量交换基本达到建闸前规模,可有效改善巢湖西半湖水质和抑制蓝藻暴发。  相似文献   

16.
水库供水预警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库预警对水资源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目前,水库预警多为定性分析,定量研究很少.在参照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三条红线”中的用水总量控制红线,首次提出了定量确定不同功能水库(包括以灌溉为主、以城乡生活和工业供水为主、综合供水水库三种情况)可供水量警戒线和预警区的方法,给出了水库预警的定义和方法.以胶南市小珠山水库为例,将预警期延长为非汛期,并进行了预警管理.为胶南市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的实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植物茎秆储水每天都会发生周期性变化。针对目前缺少对草本植物茎秆储水无损测量传感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茎流传感器的草本植物茎秆储水动态观测方法。该方法以温室盆栽向日葵为试验对象,通过茎流传感器及电子秤的输出,得出向日葵茎秆储水状况及其内部充放水状态切换时间。向日葵茎秆直径动态变化的观测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同时,该方法还可以采集向日葵所处环境下的微气象因子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微气象因子变化是引起茎秆储水动态变化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针对西南丘陵山区机械化生产体系不完善、生产模式复杂多样、缺乏系统评价等问题,以农业经营主体为研究对象,从规模适度-生产高效-生态友好等角度构建“农田+农机+农艺+信息”四融合的西南丘陵山区机械化生产系统及模式评价体系,包含农田宜机化、适度规模经营、农机配备质量、农机装备智能化程度、农机生产效益和耕地健康6维度及15个三级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和CRITIC法确定权重;以农田禀赋为基础、机械装备为核心、规模化效益为导向选取西南地区小麦/玉米机械化生产4种典型模式进行评价比较。结果表明:普通农户关键环节机械化生产模式(M1)下地块较小且地势起伏大,机具只能使用小型、低效率机械;化肥与农药施用量高于标准值,其经营规模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家庭农场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生产模式(M2)下实现农田连片经营与田间生产全程机械化,然而带状复合种植收获机具技术尚不成熟,导致模式整体作业效率低于合作社模式,但该模式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粮食增产,适宜在家庭农场中推广;合作社“全程机械化+数字化”生产模式(M3)下,大中型机械在宜机化改造后的农田中充分发挥作业效率和燃油效率优势,同时产后干燥与初加工处理提升粮食质量和效益,实现了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机械化,此外数字化管理系统有效提升农业管理和机具使用效率,该模式适宜在丘陵山区合作社及部分家庭农场中大力推广;大型合作社种养循环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M4)在全程高效机械赋能的基础上,实现了种养结合的农业产业链,合作社生产的青贮秸秆销售给奶牛场做加工饲料,奶牛产出的有机肥供给合作社进行循环利用,该模式实现生态经济耕作,适宜在部分养殖大县中进行推广。4种模式的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31、0.67、0.86和0.79,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M3、M4、M2、M1;评价结果符合现实情况,该指标体系能够客观评价各机械化生产模式特点,可为西南丘陵山区各经营主体机械化生产模式选择及改进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基于区域回归水重复利用的理论灌溉水利用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的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也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中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的三项主要指标之一,国家提出了明确的阶段目标。通过以水量平衡法为主线,采用根据年度区域作物结构变化修正的"浮动定额"法计算了广东省1997-2011年间理论灌溉水利用系数,并以全省6个地理分区为单元,采用彭曼公式计算了历年灌溉需水量,并计算得到各年度灌溉回归水量。结果表明,期间广东省多年平均灌溉回归水利用系数为0.27,考虑灌溉回归水基础上的年度理论灌溉水利用系数值多年均值为0.56,年际间变化总体表现出灌溉水利用系数上升而回归水利用系数下降的趋势。比2005-2011年度的实测值年均高0.16,说明灌溉回归水的影响客观存在。研究对于计算区域理论灌溉水利用系数和灌溉回归水利用系数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干旱土石山区集雨水窖是一种行之有效、分散、小型的集雨工程。以白河县的集雨水窖为例,追索了干旱土石山区集雨水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介绍了水窖的推广价值,研究了水窖的结构、配置方式、窖址选择原则,并着重探讨了最优窖容、最优集雨面积、沉沙池的配置方法。最后对干旱土石山区水窖建设中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