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动床模型试验中,根据黄河浪店水源工程引水闸前设计高水位347.70 m及低水位347.34 m,相应斜坡沟流量为821 m3/s及337 m3/s,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含沙量条件下运行时闸前后的水流流态、流速分布、含沙量及粒径的分布以及闸前后的河床冲淤变化、拦沙设施的拦沙效果等进行了试验观测,并对浪店泵站取水防沙水工模型试验所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水位条件下、水流含沙量不高时可以冲刷形成汊道,为不同时期水泵成功取水进行灌溉提供正确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深圳大空港地区建设过程中亟需解决用地紧张的问题,其中,空港新城位于茅洲河出口左岸,工程建设使得岸线向海推进,将养殖区和近岸水域围填成陆,-3 m深槽被截断。建立物理模型,进行水动力模拟和清水动床冲刷试验,选取比重为1.22 t/m3、中值粒径为0.23 mm、起动速度为4.3~5.2 cm/s的塑料沙为床沙,研究茅洲河口水域水流扩散特性,分析围垦对河势稳定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围垦工程实施后,近岸深槽填埋导致沿岸输沙路径被阻断,工程附近河床将发生较大调整,茅洲河落潮流受交椅湾水流挤压,贴岸向下游输移扩散,在茅洲河径流和下游涨潮流的共同作用下,近岸河床逐渐冲刷形成了新的深槽,新深槽贴着外推后的新岸线分布,从茅洲河口向西南方向延伸,新深槽基本连续,但-3m等高线没有贯通,扩宽率较小;与现状比,新深槽宽度较窄,冲深偏浅。根据河床演变自生性试验成果,涨落潮流在近岸水域具有较强的塑槽能力,分别从上下游两个方向淘刷侵蚀河床,在近岸水域冲刷出深槽,其分布特点与现状相似,结合水流特性、河势发展和新深槽的分布特点,提出茅洲河口治理方案,方案基本沿新冲刷出的深槽布置,全长约4.0 k...  相似文献   

3.
黄河河口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回顾黄河河口研究历史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黄河河口水沙条件、尾闾河道演变、拦门沙演变、滨海区海洋动力、河口对下游河道的反馈影响的研究现状,并针对河口演变的新情况,提出了黄河河口研究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物理模型的甘蔗螺旋扶起机构虚拟样机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甘蔗田间生长的实际状况和固有的力学性能,结合有限元技术,建立了甘蔗生长的物理模型。开发了基于物理模型的甘蔗收获机一甘蔗的虚拟作用系统;探讨了扶起机构与甘蔗的作用过程以及其对收获过程的影响,为扶起机构的改进设计提供了虚拟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城区经济发展,信江水沙条件变化带来的河势新的变化,需要对信江城南河段治导线进行重新调整,拟调整到治导线更加顺应河势变化,基本与右侧河岸线平行。为研究调整治导线前后工程河段在通过不同流量时,贵溪城南河段水流流向、流速分布、水面比降、壅水变化的规律,以及调整后对贵溪城市防洪带来的影响,利用模型相似原理,建立信江贵溪城南河段实体定床模型,通过模型试验对试验河段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贵溪城南河段治导线调整基本合理,满足防洪要求,针对壅水幅度偏大,进行了四种方案的补救措施试验研究,建议采取对信江大桥下游的中航渡洲头缩退的工程措施,将降低壅水幅度最大,对防洪更加有利。  相似文献   

6.
依据中国泵和泵站模型水工试验作设计前期工作时,行业规定在泵水力装置模型制作中要求过流流道几何相似,但表面粗糙度与原型按一定比例相等和不重视容积损失相似,有比尺效应;在模型试验中,流道水流流态可能有部分在光滑紊流区与原型水流态不相同和允许降低原型泵转速做模型试验,有Re数效应;两者造成原、模型水力参数换算后误差很大,须用经验公式修正,各国学者已提出了十几个经验公式.提出了人工消除参数中的比尺效应和Re数效应,将模型试验成果按不等效率换算成与原型泵流道几何相似、水流流速相同、水力效率不相同的新模型,新模型成果由水工相似定律等效率换算成新模型原型水力参数,并可防止叶型"有害"汽蚀.采用该方法换算皂河第一抽水站模型试验为原型水力参数,与试运行成果符合.  相似文献   

7.
以黄河中游河床自然沉积砂卵石介质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较大尺度物理模型的系统渗流试验,建立了基于不均匀系数、曲率系数和有效孔隙率预测非达西渗流参数渗透率和惯性系数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黄河滩地砂卵石介质中渗流的水力梯度与渗透流速之间不能很好地符合达西定律,而呈非线性关系,Forchheimer方程能很好地描述这一阶段的水流运动过程;建立的关于预测渗透率和惯性系数的BP神经网络模型能够给出比较满意的Forchheimer方程中的渗透率和惯性系数。  相似文献   

8.
依据黄河下游沿黄地区各类工程建设与投资计划特点,将黄河下游工程建设分为防洪堤防、引黄工程、灌溉与节水、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河口综合开发治理、水利信息化及重点水库等8类,利用模糊决策分析理论和工程规划调查数据确定工程权重,建立模糊理想点法模型,将黄河下游按照区域特征分为15个子区,利用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排序求解,得到了黄河下游水利工程建设排序计划方案。研究成果对于黄河下游沿黄地区各类水利工程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了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三角洲型河口在不同来流流量、不同来沙中值粒径的条件下泥沙输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三角洲型感潮河口在丰水期、中水期和枯水期的变化规律基本相似,中值粒径对水位影响较小,潮水位影响较大,起主导作用。在丰水期,三角洲两侧为冲刷区,三角洲洲头、洲尾部形成淤积区;在中水期,三角洲两侧和三角洲尾部正中形成冲刷区,在洲头和尾部两端形成淤积区;在枯水期,进水口至洲头区域形成冲刷区域,出口两端是淤积区。  相似文献   

10.
车辆悬架系统物理模型的建立和平顺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相似理论建立了5t平头柴油车二自由度1 /4悬架系统的精确物理模型,在试验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的基础上,对悬架模型进行了平顺性试验研究,并根据系统参数时变的特点,利用Fuzzy控制方法对系统进行控制并与传统的控制方法如PID的控制效果进行了比较;本文的研究为半主动悬架及其控制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感潮河流的入海口河段,因受海潮的影响,存在着海口淤沙被潮水带回河内淤积的情况。该现象加重了河口的淤积,影响了河口段的行洪能力,加上淤沙颗粒细小,清淤难度大,对河流的防洪管理极为不利。通过模型试验,提出了合理控制泥沙淤积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杭州市抗咸二期取水工程氯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潮汐河口的取水口氯度主要取决于上游下泄径流量的大小、口门潮汐强弱、下游氯度、沿江引水流量及江道地形等因素。采用概率统计方法引用条件概率概念来确定取水口的供水保证率,通过实测氯度资料分析和一维氯度数学模型研究对钱塘江河口取水段的水体氯度进行了预测分析,研究成果可为杭州市抗咸二期取水工程的选择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对其他强潮河口抗咸工程的研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商丘试验区属引黄补源灌溉与井灌相结合的灌溉类型区,引黄灌溉对试区土壤及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表明:引黄补源环境效果较为显著,试区地下水位长期下降的趋势得到了遏制;浅层地下水质得到了改善;引黄补源致使土壤盐分下移对作物生长有利。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不同水源条件下砂石过滤器的过滤性能,选取黄河水及再生水2种典型滴灌水源,测试了3种粒径石英砂滤料,5种滤速条件下砂石过滤器颗粒物去除率和水头损失,重点对比了2种水源下砂石过滤器过滤性能的差异.研究发现:砂石过滤器对再生水的浊度去除效果优于黄河水,浊度去除率提高5.95%~65.30%.在黄河水条件下,砂石过滤器水头损失大于再生水,水头损失增加了34.90%~68.40%;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砂石过滤器对再生水的浊度去除率缓慢上升,而对黄河水的浊度去除率呈先升后降趋势;随过滤流速增加,砂石过滤器对再生水的浊度去除率呈先增后减趋势,而对黄河水的浊度去除率随流速增加并未有明显变化;黄河水条件下砂石过滤器的过滤参数建议选择粒径1.00~1.70 mm,过滤流速0.012 m/s,再生水建议选择粒径1.70~2.35 mm,过滤流速0.015 m/s.结果为不同水质条件下过滤器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适合于宁夏引黄灌区滴灌条件下春小麦的施肥模式和品种,设置田间试验,分析了两品种春小麦5种滴灌施肥模式和1种传统畦灌施肥模式的耗水规律、株高、干物质、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宁夏黄羊滩壤质砂土条件下,春小麦滴灌处理全生育期耗水量大约是畦灌的75%左右。在土壤条件为壤质砂土的地区,施用底肥处理在分蘖中期干物质量平均较不施基肥处理高18%左右,适量的施用基肥有利于促进小麦前期的生长发育。氮磷钾均施用底肥的处理产量最高,两品种分别为7 402.8和7 375.3kg/hm2。建议在基础地力和土壤质地较差的地区,施用全生育期总施肥量的20%N、P2O5、K2O肥作为底肥,剩余的肥料,45%施用在拔节-抽穗期,35%施用在灌浆-乳熟期作为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黄河口改道、淤积延伸对其上游河道反馈影响问题的认识上,各家研究成果不仅定量相差很大,在定性上也有较大分歧。作者分析认为,黄河下游河道演变与河口演变影响因素繁多,河床(包括河口)冲淤变形十分剧烈,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极为复杂,采用传统的资料分析手段,不能对此复杂情况进行充分和全面的分析,是造成上述研究结论分歧的根源。因次,未来必须借助河工模型试验或数学模型计算等手段开展研究,才可能彻底揭示黄河口演变对河道反馈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7.
感潮河段洪潮遭遇概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位于珠江三角洲感潮河网地区的洪潮遭遇概率问题为实例,对当前应用较多的各种二变量联合概率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包括混合Gumbel分布、Gumbel-Logistic分布、以及阿基米德族Copula函数中的Gumbel-Hougard Copula模型、Clayton Copula模型、Genest-Ghoudi Copula模型等。结果表明,不同的二变量概率分布模型对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限制,实际应用时需要首先根据水文变量的相关性特点选择适宜的模型。Copula函数模型则不限定边际分布型式,比混合Gumbel模型和Gumbel-Logistic模型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多种拟合优度检验方法对各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虽然各模型都能通过K-S检验,但其拟合优度有显著不同,实际应用时需进行拟合优度检验以择优。  相似文献   

18.
长期排污河中的COD对其相邻浅层地下水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试验选用3种天然砂土作为渗透介质,以生活污水模拟排污河水,发现中砂(60%~90%)对COD的去除作用优于粗砂(77%),但如果河水的COD浓度比较高时,COD也能有一部分穿过渗透介质进入地下水中,尤其是粗砂,COD的去除机理主要是厌氧生物降解。通过对凉水河及其邻近浅层地下水COD浓度的对比,以及凉水河野外抽水,发现凉水河对地下水存在着COD污染,并且离河越近河水对地下水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表层(0~20 cm)掺加不同改良剂对盐碱化土壤改良的效果,以黄河三角洲地区中度盐碱化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一维垂直积水入渗试验,表层掺加2种改良物质,即河沙、生物炭,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CK,S1,S2,S3,C1,C2,C3,以研究其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同河沙、生物炭用量下,改良措施均能提高土壤水分入渗性能,其中生物炭改良措施显著提高了掺加层含水量,河沙改良措施显著提高了土壤掺沙层以下土壤含水率;不同改良处理下,河沙改良措施相较于生物炭改良措施更有利于盐碱化土壤脱盐,处理S3的平均脱盐率比掺生物炭处理提高14.5%~27.7%,脱盐区深度、达标脱盐区深度均超过了0~50 cm作物根系密度较大的土层.根据河沙和生物炭在室内一维垂直积水入渗试验结果,土壤表层掺沙可有效改良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化土壤的水盐分布,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流经黄土地区的流域泥沙淤积严重的情况,在介绍流域治理目的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治理实例,详细分析河口泥沙治理、水库防淤减淤、黄河流域水沙治理、河道淤积缓解等流域治理措施的应用效果,为实现泥沙的生态治理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