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沿海地区是全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全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为加强对重点地区水土流失的监测预报,应用“3S”技术开展了福建沿海地区的土壤侵蚀动态监测,及时掌握土壤侵蚀的现状变化,实现对重点地区土壤侵蚀的监测评价,为全省水土保持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3S"技术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中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乃世界之最,在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区,利用“3S”技术进行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应用研究与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认为,对于较大区域的水土保持监测,应采用宏观、中观和微观相结合,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GPS相结合的方法。在宏观监测方面,采用中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监测水土流失的强度、面积、分布和发展趋势;在中尺度监测方面,利用航空遥感影像或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动态监测;在微观监测方面,利用GPS技术监测微地貌的变化如沟头前进、沟底下切、沟岸扩张的速度等指标来监测土壤侵蚀情况。  相似文献   

3.
1970年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主要应用于土壤侵蚀调查、基于GIS的土壤侵蚀评价与制图研究、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建立等方面。今后一个时期内,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在中国水土保持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1)实施国家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动态监测;(2)中国水土流失定量评价模型系统;(3)定期快速清查区域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状况;(4)建立国家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4.
2018年动态监测工作全面查清了我国土壤侵蚀分布现状,为水土流失生态安全预警、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及生态评价考核等提供了支撑。将2018年新疆地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与2011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结果进行对比可知,新疆水土流失面积减少4.38万km~2,土壤侵蚀强度存在由高强度向低强度转移趋势。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见到了成效。  相似文献   

5.
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在中国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70年代以来,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应用于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基于GIS的土壤侵蚀评价与制图研究,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建立等方面。今后一个时期内,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在中国水土保持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4个方面:(1)实施国家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动态监测;(2)中国水土流失定量评价模型系统;(3)定期快速清查区域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状况;(4)建立国家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6.
通过收集相关基础资料和数据,基于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得到包头市2019年土壤侵蚀状况,并将结果与该地区2018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包头市2019年水土流失总面积为16 637.30 km~2,占动态监测区总面积的59.92%,各旗(县、区)土壤侵蚀以轻度侵蚀为主,但局部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极强烈、剧烈侵蚀面积减少,轻度侵蚀面积增加,表明该地区土壤侵蚀强度由高到低转移,水土保持措施效果较为显著;局部生产建设项目等人为扰动造成小范围的水土流失加剧,仍需加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7.
通过收集相关基础资料和数据,基于中国土壤流失方程计算出四川省级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区土壤侵蚀状况,并将监测结果与2011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监测区水土流失面积为36 945.20 km~2,占动态监测区总面积的27.16%,区内整体土壤侵蚀程度较轻,但侵蚀分布空间异质性明显,局部地区仍存在严重水土流失;监测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率为4.85%,且水土流失强度由高强度转向低强度,但水土流失消长情况具有空间差异性,川西地区部分区县水土流失面积仍有小幅增加。近年来四川省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大,对改善监测区水土流失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局部地区仍要加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8.
美国水土保持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考察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水土保持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考察体会水利部水土保持新技术赴美考察团(北京100053)1美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信息管理技术11监测方法美国全国有一套相对完善的土壤侵蚀数据网络。每5年进行一次全国范围的资源清查,包括土地利用、土壤侵蚀、农地、湿地及...  相似文献   

9.
2013年3月9—10日,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在天津市布置了2013年度海河流域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
  会议介绍了2013年度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中海河流域的主要工作任务,明确了海河流域要对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永定河重点治理区、太行山重点治理区)、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滦河重点预防保护区)、不同土壤侵蚀类型区(5个典型小流域、8个典型监测点)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监测,对流域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进行运行维护,为年度中国水土保持公报编制提供海河流域水土流失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应用“3S”技术开展水土流失监测的发展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S"技术正处在日新月异的发展阶段。"3S"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后,在土壤侵蚀研究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在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水土保持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应用已经十分普遍。通过对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在"3S"技术应用发展状况、土壤侵蚀及水土流失因子研究、"3S"技术应用于水土流失监测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了我国将"3S"技术应用于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的情况,并对今后进一步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