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温区水稻养分吸收量及化肥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水稻各生育阶段对温度有一定要求的特点,研究探索黔东南州不同温区段的水稻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及化肥利用率,为制定水稻施肥技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水稻是黔东南州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对粮食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广杂交水稻是水稻生产发展的基本措施。2002年黔东南州农业局计划开展杂交水稻新组合推广,拟通过引进推广一大批在品质、产量、抗性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优良新组合,淘汰退化品种,促进黔东南水稻生产的发展。项目计  相似文献   

3.
黔东南州有耕地276.12万亩,其中,稻田208.65万亩,稻谷产量占全州粮食总产量的84.45%,水稻生产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在水稻生产上,缺乏科学的施肥方法,肥料的浪费极大,利用率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州水稻产量的提高。为了探索我州不同海拔、土壤类型水稻生产中氮、磷、钾肥料的最佳用量和最适配比量,达到高产、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黔东南州海拔500m以下宜烟区域近年气象资料分析与2009-2011年烟稻两熟试验示范.结果表明:(1)黔东南州500m海拔以下宜烟区域4月-10月热量充沛,可以满足烟稻两熟所需热量;(2)前茬烤烟最佳移栽期为4月5日前,后茬水稻最佳移栽期为7月30日前;可以使烤烟成熟期及水稻抽穗扬花期等关键时期处于适宜范围;(3)纯收益分别烤烟单作、水稻单作增加46.4%和84.94%以上.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黔东南州杂交水稻制种的基本情况,总结了把好"三关"搞好"三查"等种子质量监管措施.分析了杂稻制种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叶面肥"水稻宝"在薏苡上的应用效果,开展了不同浓度水稻宝的喷施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宝能延长薏苡生育期,增加株高、分枝数、千粒重,提高薏苡秸秆产量;水稻宝不同喷施浓度对薏苡产量影响不同,以水稻宝原液稀释300倍的喷施效果最好,产量最高,达315.39kg/667m2,比对照增产10.44%,可在薏苡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南方稻区水稻产量差的变化及其气候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南方稻作区水稻理论生产潜力、单产的提升空间以及气候变化因素对水稻生产潜力的影响,探索区域水稻生产的限制因素和提高水稻产量的技术途径,本研究利用AZE (农业生态区域法)模型对南方稻区1980—2010水稻光温生产潜力进行测算,结合水稻大田平均产量,对该区域水稻光温生产潜力和大田平均单产之间的产量差及其时空变化特点进行研究,并分析了产量差变化的气候影响因素。分析表明,30年来该区域早稻光温生产潜力呈上升趋势,且增幅大于实际产量增加的幅度,二者之间的产量差不断扩大;一季中稻光温生产潜力呈下降趋势,产量差逐步缩小;晚稻光温生产潜力亦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产量差不断缩小。对区域气候变化分析表明,水稻生育期内辐射总量及温度变化是影响光温生产潜力的关键因子,早稻生育期内温度升高对水稻产量的正效应超过辐射下降的负效应,光温生产潜力不断增加,而一季中稻及晚稻生育期内辐射下降对产量的影响更大,水稻生产潜力呈下降趋势。不同省份间,水稻生育期内辐射及温度变化不同,光温生产潜力及产量差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8.
黔东南州水稻生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黎  吴厚道 《耕作与栽培》2011,(5):47-47,44
通过分析黔东南州水稻生产现状,提出了未来水稻生产发展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低海拔稻区是贵州省水稻主产区之一,黔东南州70%左右的稻田分布在低海拔。属于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光、热、水同季,为一季中稻区。近几年来,随着水稻超高产品种的推广应用和超高产栽培技术的不断熟化,低海拔稻区的天柱、三穗、从江、施秉、黄平、凯里等县(市)多地点、多品种实现了800kg/667m^2以上产量的典型田块。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糯稻遗传资源研究──Ⅲ.贵州省糯稻地方品种对水稻纹枯病的抗性娄性忠,程爱民,黄德明(贵州省黔东南州科技情报研究所)(贵州省黔东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1前言水稻纹枯病是危害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在我省发病普遍。随着化肥施用量提高,特别是氮肥施用量的提...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水稻成熟期冠层高光谱数据进行估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大田小区试验,测定了2个品种、3个供氮水平处理的水稻抽穗后不同时期冠层的高光谱反射率、叶面积指数及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结果表明,抽穗后水稻冠层光谱反射率随发育期推移在可见光范围逐渐增大,在近红外区域逐渐减小;理论产量、实际产量与差值植被指数R1200-R680、R990-R680、R800-R680、R1200-R550、R990-R550、R  相似文献   

12.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水平,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2014-2015年对水稻不同栽培方式进行了同田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宽窄行错窝栽培方式的应用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改变水稻栽培方式,大幅的提高栽插密度,使稻株空间得到合理的配植,改善稻株光养供给条件,协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对培育健壮个体,优化群体结构,建立"库"大、"源"足、"流"强协调发展的高产群体,增加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和实粒数,最终实现水稻高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山区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的适应性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怀军 《耕作与栽培》2011,(5):64-64,F0003
分析了黔东南州水稻机插秧的推广应用情况,提出了发展对策和关键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凯香1号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农科所育成的一个中迟熟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经过多年试验示范,于2006年5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凯香1号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田间生长势旺;后期熟色好:适宜在黔东南州中底海拔地区推广种植.现介绍凯香1号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类型土壤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对于深入了解不同土壤的供肥特点,因地制宜地挖掘水稻增产潜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以黑龙江省5种主要种植水稻土壤为供试土壤,采用微区定位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上水稻产量及其对氮、磷、钾、微量元素养分吸收的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极显著,水稻产量在黑土、草甸土和冲积型土上较高,3年平均产量分别为6 883.9、6 689.6和6 797.3kg/hm2,在白浆土和石灰性土壤上水稻产量较低,3年平均产量分别为6 316.5和6 193.4kg/hm2;不同土壤对水稻养分吸收有影响,在黑土、草甸土、冲积土上种植的水稻氮、磷累积量高于在石灰性土和白浆土上种植的水稻,在白浆土上种植的水稻铜、铁含量极显著高于在黑土等其他类型土壤上的水稻,在黑土、草甸土和白浆土上种植的水稻锰含量高于在石灰性土和冲积土上的水稻,草甸土和白浆土上种植的水稻锌含量高于黑土和石灰性土上的水稻,在冲积型土上种植的水稻锌含量最低;水稻氮素累积量与水稻产量显著正相关(r=0.994)。  相似文献   

16.
超级稻“三定”栽培法研究I概念与理论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国内关于水稻和超级稻高产栽培的基本生物学规律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的经验,提出了定目标产量、定群体指标、定技术规范的超级稻“三定”栽培法,并论述和讨论了“三定”栽培法的概念及其理论依据.指出超级稻品种有其适宜的种植区域,在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的超级稻产量表现不同.生产上应按照超级稻的种植区域,以确定适合的栽培目标产量,采用与目标产量相一致的定量化栽培技术和群体发育调控技术,实现高产稳产高效的超级稻生产.  相似文献   

17.
用复合氨基低聚糖抗病增产剂在不同区域对小麦、玉米、水稻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浸种或在不同时期喷施,均可使产量增加,小麦增产20.8℅,玉米10.6℅,水稻15.6℅,随机方差分析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田间调查和考种结果表明,小麦、玉米、水稻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高于对照,水稻浸种或喷施的叶绿素含量及干物重高于对照,小麦喷施的花后叶面积比对照高。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选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研究区域,按照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中的A2和B2方案,将基于区域气候模式PRECIS构建的气候变化情景文件与水稻生长模型ORYZA2000结合,模拟基准时段(1961—1990)气候(Baseline)和2021—2050时段A2、B2情景下的水稻产量,分析未来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水稻产量的影响。构建两种影响评估方法,重点分析增温和大气CO2肥效作用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考虑CO2肥效作用时,随着温度升高,水稻生育期缩短,产量下降。A2情景下水稻生育期平均缩短4.5d,产量减少15.2%;B2情景下平均缩短3.4d,产量减少15%。其中,减产达到20%以上的区域集中在安徽中南部、湖北东南部和湖南东部地区。当考虑CO2肥效作用后,A2情景下水稻平均产量减少5.1%,B2情景平均减少5.8%。减产区域缩小且幅度降低,江西和浙江部分地区则呈现一定程度增产,但增幅10%。大气CO2肥效作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水稻产量,使晚稻在增温的不利影响下仍呈现不同程度的增产态势,但对单季稻和早稻的增产贡献仍不足以抵消升温的负面影响。另外,大气CO2肥效作用可有利于提高未来气候变化下水稻的稳产性。  相似文献   

19.
黔东南香禾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黔东南州特有水稻类型--香禾产业的发展,对产区环境、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东南沿海稻区(福建)不同区域开展的双季稻主栽品种田间观测试验,采用RCSODS模型,结合水稻品种特性和稻区气候特点,对模型参数进行调整,进行水稻试验品种的生长发育期及产量模拟预测;同时以田间观测数据验证模型模拟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基于RCSODS模型的水稻生育期模拟误差在0~5d,产量模拟的平均误差在5%以内,模拟准确率较高,模拟结果基本符合东南沿海地区水稻生长发育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