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芙蓉鲤体短,腹部膨大,目前在市场上销价一般低于野鲤20%,对此,我们开展鲤鱼三杂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资江野鲤♂](简称三杂交鲤,下同)的研究试验。三杂交鲤不仅制种技术简单,而且体型、生长、含肉率、空壳重等方面,显示了它的经济特点,已受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欢迎。一、材料与方法三杂交鲤的亲本为散鳞镜鲤,兴国红鲤及资江野鲤。散鳞镜鲤体色青灰、腹部微黄,散鳞型,除背鳍下一行、腹部一行  相似文献   

2.
我区是丘陵山区,历来有养鲤鱼的习惯,一九七三年以前,主要是搭养本地野鲤,一九七三年由于我所引进并推广了散鳞镜鲤的养殖以来,许多地方逐步开始搭养散鳞镜鲤。可是,由于本地野鲤的生长速度缓慢,而散鳞镜鲤虽是一个好品种,但近两年出现多病而死亡,给生产带来了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培育一个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的新品种,来取代原来的品种。参考省水科所的资料,从一九七八年开始,我所开始进行了散鳞镜鲤早×兴国红鲤♂的杂交试验。二年共获得杂  相似文献   

3.
新品种高寒鲤的选育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明华 《水产学报》1997,21(4):391-397
从1979年开始,用了约15年时间,采用杂交和雌核发育上结合的方法,成本地将黑龙江野鲤的耐低温,荷包红鲤耐高密度养殖和镜鲤生长快等优良性状综合到三杂交种中,建立了Ⅰ,Ⅱ两个选育系,再用它们与野鲤和镜鲤回交,从6个回交种中选出2个与Ⅰ,Ⅱ两个雌核发育系组合成合成系并系统选育到F7,育成抗寒力达97.6%,生长速度比当地养殖鲤快近一倍的高寒鲤。  相似文献   

4.
池养野鲤与杂交鲤生长和摄食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池养条件下,比较了野鲤(Cyprinus carpio)与杂交鲤(兴国红鲤♀×散鳞镜鲤♂)生长和摄食节律的异同。试验结果表明,杂交鲤具有10%的体重生长优势,但食用价值低5.7%。显示不出更多的经济效益。野鲤和杂交鲤的食性相同,且有相同的摄食节律。饱满指数的昼夜变化与溶氧量和水温的昼夜变化相当吻合,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多元回归方程定量表示。  相似文献   

5.
从1986年至1990年于我所松浦试验场,用黑龙江野鲤、荷包红鲤、兴国红鲤、红镜鲤、散鳞镜鲤、德国镜鲤和柏氏鲤进行了种间、种内14个组合的杂交,系统观察了不同组合亲本和杂种F_1在鳞被、体色、体型、生长、成活率、抗寒力、抗病力和起捕率等8个性状的遗传传递规律及其杂种优势强度,结果是.(1)鲤鱼种内异源杂交几乎所有的杂交组合的杂种F_1都表现出生长优势和对环境抗性的增强,其大小随亲本的亲缘远近和鳞被、体色、体型等性状间的差异而不同。一般品系间杂交,杂种生长的优势率在10%左右;品种间杂交,单交种的生长优势率在15—30%,三杂交种的生长优势率在30%以上。在抗寒、抗病、成活率等抗性上,表现出受其中一个亲本的影响,且有明显的母本效应,并可遗传传递给杂种后代。鳞被、体色、体型的基因效应,对杂种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鲤鱼种间杂交几乎不表现杂种优势,其特点:是柏氏鲤和黑龙江野鲤两个野生种间杂交,成活率、抗寒力强烈的表现不亲和性;而柏氏鲤与家养种间的杂交,表现一定的亲和性。亲本和杂种F_1的鳞被、体色仍表现显隐性关系,而体型、抗寒、抗病、成活率、起捕率等受柏氏鲤种质的强烈影响。获得抗寒力的杂种,在第二代时抗寒力明显消失,说明基因转移和整合的不稳定性。用柏氏鲤与散鳞镜鲤杂交的杂种F_1与另一抗寒很强的杂种F_1(黑龙江野鲤♀×红镜鲤♂)的双杂交种F_1,抗寒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6.
用方正银鲫做母本,三杂交鲤[(黑龙江野鲤×荷包红鲤)Fl×散鳞镜鲤]Fl做父本,在室内经人工催产、授精,孵化出异精雌核发育的子代(异育银鲫)。本试验亲鱼催产率83%,授精率60%,出苗率84%。  相似文献   

7.
选育中的高寒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1979年至1988年,为培育适合于北方地区养殖的鲤鱼新品种,我所选用遗传差异大的黑龙江野鲤和荷包红鲤进行了正反杂交(单交)。结果两个亲本具有很强的配合力,正反交F_1都有明显的生长优势,优势率在15-30%;反交组F_1的抗寒、抗病力很强,并完成了单组的选型。由于原种荷包红鲤在,黑龙江不能过冬,越冬成活率为零,为保证新品种的培育,根据杂支分离的遗传学原理,从上述组合F_2中筛选出一个越冬成活率已达70%以上、基因型与原种相似的抗寒品系。1985年至1988年,又用上述单交F_1与散鳞镜鲤进行正反三杂交,通过池塘生长对照,抗寒力试验,结果正反三杂交F_1的生长相似,比单交F1更具生长优势,优势率在30~50%之间,成活率、抗寒、抗病力都提高5%以上。并已进行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两种鲤鱼对侵袭性病原体及嗜水气单胞菌抗病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同塘饲养的高寒鲤,散鳞镜鲤当年鱼对侵袭性病原体及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耐受力进行比较,侵袭性病原体检出8种,其中绦虫只有散鳞镜鲤感染,感染率达到29%,其余种类二种鲤鱼体表,鳃都有寄生,但寄生的程度有所不同,高寒鲤的抵抗力要比散鳞镜鲤强,对人工感染的嗜水气单胞菌的耐受力高寒鲤比散镜鲤高,这可能与品种对病原菌耐性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9.
蓝色鳞鲤品系的起源、筛选和培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蓝包鳞鲤品系的起源,主要形态学特性,体色、鳞被性状的遗传及其经济性状等。蓝色鲤可用作育种标记,还可望选育成一种生长快的品系。  相似文献   

10.
鲤鱼杂交优势的利用,是一项能在淡水养鱼生产中广为应用的科研成果。推广养殖杂交鲤,能因水制宜,扩大养殖品种,增加产量,改善市场鱼货的质量。现在,湖南省推广的有三条杂交鲤:荷源鲤——荷包红鲤鱼(雌)与与源江野鲤(雄)杂交一代、芙蓉鲤——散鳞镜鲤(雌)与兴国红鲤(雄)杂交一代和岳鲤——荷包红鲤鱼(雌)与湘江野鲤(雄)杂交一代。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生长快:荷源鲤比母本快42—63%,比父本快18—30%;芙蓉鲤比母本快66%,比父本快33%;岳鲤比父本快50—100%,比母本快25—50%。在肥水塘套养,每亩放杂交鲤夏花20—30尾,当年一尾能长到1.5市斤左右。在精养塘中套养,可不增加投饵和用工,也不影响其它鱼的产量,稳产保收。这些杂交  相似文献   

11.
2012年5-10月,在面积为0.19hm2的试验池1中放养体质量160g的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117,700尾·hm^-2,混养体质量160g的长丰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春片、乌子头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夏花鱼种。在面积为0.19hm2的试验池2中放养体质量149.5g的松浦镜鲤3,450尾·hm^-2,只混养鲢和鳙夏花,采用常规饲养方法。2012年10月2日,试验池1平均每hm2产鱼21,025.5kg,其中松浦镜鲤平均全长34.3cm,体质量1425g,产量18,294.0kg;长丰鲢春片平均体质量674g,平均产量1,816.5kg,长丰鲢夏花平均全长18.6cm,体质量112.4g,平均产量592.5kg;鳙夏花平均全长达12.1cm,体质量39.9g,平均产量322.5kg。试验池2平均每hm2产鱼3,069.0kg,其中松浦镜鲤平均全长35.0cm,体质量1225g,平均产量2,766.0kg;鲢夏花平均全长达11.3cm,体质量24.9g,平均产量130.5kg;鳙夏花平均全长达11.1cm,体质量35.1g,平均产量172.5kg。试验表明,高密度养殖的松浦镜鲤产量显著高于密度低时,长丰鲢夏花的出池体质量是普通鲢的4.5倍,特殊生长率(6.27%·d^-1)是普通鲢(3.5%·d^-1)的1.79倍。文中还讨论了松浦镜鲤养殖池的水质和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2.
鲤鲫移核鱼与散鳞镜鲤杂交优势及遗传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研究将鲤鲫移核鱼进行有性杂交,使其遗传性状得到改良,效果显著。试验材料为鲤鲫移核鱼 F_2?(以下简称移核鱼)和散鳞镜鲤?(以下简称镜鲤),经杂交获 F_1(以下简称颖鲤)。当年颖鲤个体增重平均比双亲快 47%,群体增重平均快 109%;二冬龄个体增重平均快60.1%,群体增重平均快75.11%。颖鲤含肉率为74.58%,移核鱼和镜鲤为61.7%与72.21%。颖鲤和父母本肌肉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8.35%,17.37%和16.95%。模糊数学聚类分析表明,颖鲤及其反交在体高、体厚、头长等性状均偏向移核鱼,尤其偏向其雌性个体。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三年试验,测定了黑龙江野鲤的生长、饲养成活率、越冬成活率、抗病力、繁殖力、含肉率、鱼肉成份等主要经济性状。松花江下游野鲤群体生长快于镜泊湖、达赉湖和嫩江的群体。嫩江野鲤(♀)与兴凯湖野鲤(♂)杂交F_1,表现出生长的杂交优势。从鱼苗到性成熟野鲤的饲养成活率明显高于荷包红鲤和德国镜鲤。黑龙江野鲤具有极强的抗寒能力和抗病能力,它的这两个特性可以通过杂交转移给后代。野鲤的繁殖力很高,因此在黑龙江水系中保持较大的群体数量。野鲤的含肉率比其它鲤鱼高:在鱼肉成份中,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和较低的脂肪,含水量较小,鱼肉品质高。黑龙江野鲤的这些优良经济性状,是鲤鱼遗传改良的重要遗传材料,开发利用后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鲍迪  梁爱军  董莹  王淞  金万昆  董仕 《水产科学》2012,31(5):283-287
利用水平式淀粉凝胶电泳法对乌克兰鳞鲤(♀)×乌龙鲫四倍体(♂)、红鲫(♀)×乌龙鲫四倍体(♂)、红鲫(♀)×乌龙鲫二倍体(♂)、白鲫(♀)×墨龙鲤(♂)4组鲤鱼、鲫鱼杂交子代背侧肌肉组织的天冬氨酸转氨酶、α-甘油醛磷酸脱氢酶、葡萄糖磷酸异构酶、异柠檬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及肌浆蛋白进行电泳分析,并测量了红细胞长径。红细胞测量结果表明,乌克兰鳞鲤(♀)×乌龙鲫四倍体(♂)、红鲫(♀)×乌龙鲫四倍体(♂)、红鲫(♀)×乌龙鲫二倍体(♂)杂交子代为三倍体,白鲫(♀)×墨龙鲤(♂)杂交子代为二倍体。4组杂交子代葡萄糖磷酸异构酶同工酶的基因组成结果显示,父本乌龙鲫四倍体和父本乌龙鲫二倍体均产生二倍体配子,且二倍体配子中1套为鲤鱼染色体组,1套为鲫鱼染色体组。  相似文献   

15.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研究以相同浓度(30mg/kg)烟酸诺氟沙星和乳酸诺氟沙星对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pecularis口灌给药后,药物在试验鱼血液、肝胰脏、肾脏中的药动学特征。相同给药剂量下,烟酸诺氟沙星和乳酸诺氟沙星在松浦镜鲤血浆中的血药浓度和时间关系均为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吸收半衰期(t_(1/2ka))分别为0.061h、0.043h,消除半衰期(t_(1/2β))分别为29.969h、14.972h,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0.327h、0.272h,达峰浓度(C_(max))分别为6.247mg/L、13.423mg/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53.015mg·h/L、89.907mg·h/L,表观分布容积(V_d)分别为4.347L/kg、2.084L/kg。结果表明:在相同给药剂量下,乳酸诺氟沙星的吸收和消除速率均快于烟酸诺氟沙星,药物种类显著影响药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采用聚丙烯酰胺水平平板电泳法研究了人工雌核发育鲢近交F1Ⅰ系、Ⅱ系、野生鲢、养殖鲢和雄鲤的肝、肾、心、眼和肌肉5种组织的酯酶(EST)和乳酸脱氢酶(LDH)。比较发现:(1)雌核发育鲢近交F1Ⅰ系、Ⅱ系和野生鲢的同工酶谱基本一致,雄鲤明显区别于鲢;(2)从酯酶图谱可发现,雌核发育近交鲢F1Ⅱ系的群体内有多态现象,肝、肾、肌肉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0·6000、0·3333、0·5000,遗传杂合度分别为0·7485、0·6622、0·1139;(3)肝脏的乳酸脱氢酶中出现C带,且C带表现出多态性;(4)没有发现能区别鲢各群体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7.
四种鲤鱼染色体核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采用PHA体内培养法,取鱼体肾细胞,空气干燥法制备德国镜鲤选育系,松浦鲤、高寒鲤、荷包红鲤抗寒品系的染色体。经核型分析,德国镜鲤二倍体的染色体数为2n=100,核型公式为30m 26sm 30st 14t,臀比(NF)156;高寒鲤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100,核型公式为28m 28sm 44st t,臂比(NF)156,松浦鲤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100,核型公式为30m 26sm 26st 18t,臂比(NF)156,荷包红鲤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100,核型公式为30m 26sm 30st 14t,臂比(NF)156,为鲤种种质标准建立提供相应的参数。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不连续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了赣昌鲫(Carassius cuvieri♀×Cyprinus carpio var. singuonensis ♂)及其双亲的肌肉、肝脏、肾脏、心脏、脑、晶状体6种组织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M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酯酶(EST)四种同工酶酶谱表达上的遗传差异。结果显示:赣昌鲫的SOD酶谱表达在6种组织中与母本一致;心脏、肝脏、肾脏的MDH表达酶带数与母本相同,且具偏母遗传特性,肌肉的MDH表达谱带数与父本肌肉相同,具偏父遗传特性;LDH、EST在各组织中的酶带表达形式则多数特征偏向于父本,部分与母本相似;LDH同工酶的表达显示出新杂种酶带特异性,EST同工酶在肾脏中也表达了自身特有的杂种酶带。结果表明,属间杂交的后代遗传物质上也存在着变异,存在可选育的性状。  相似文献   

19.
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在三个池塘中进行了源于长江的鲢,草鱼原种与封闭人繁群体子三代1龄鱼种阶段的生长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原种鲢,草鱼的体长绝对增长高出封闭人繁子三代群体17-21%,相对增长快13-18%;体重绝对增重高出25-26%,相对增重快15-20%。但这些差异均未达数理统计上差异显著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differences in disease resistance against artificial infection with Aeromonas hydrophila between genetically different common carp families. Four strains differing in their origin and breeding history were selected from the live gene bank of common carp maintained at the Research Institute for Fisheries, Aquaculture and Irrigation (HAKI, Szarvas, Hungary) to establish families with wide genetic background: Szarvas 15 (15), an inbred mirror line; Tata (T) scaly noble carp; Duna (D), a Hungarian wild carp and Amur (A), an East Asian wild carp. A diallele mating structure was used to allow the assessment of genetic variation within and between the tested 96 families for a variety of traits. The existing technologies of fertilization and incubation of carp eggs, as well as larval and fingerling rearing had been modified because of the large number of baseline populations. Two challenge trials of the 96 families of carp with Aeromonas hydrophila were done. The 10 most resistant and 10 most susceptible families to A. hydrophila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se two challenges. The crosses that produced the most resistant families were mainly those having parents from Tata and Szarvas 15 domesticated strains, while the most susceptible families were from the wild strains Duna and Amu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