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中药和相关产业对野生药用植物需求量猛增。通过猪苓人工栽培对摩天岭保护区的影响调查,更加有效的保护大熊猫栖息地野生猪苓药材资源。一、调查条件、时间、过程及方法2008年11月15日-11月22日,走访了留坝县中药办公室、相关乡(镇),通过访谈和查阅资料具体了解人工栽植猪苓情况。同时到留坝县药材加工企业了解了猪苓目前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猪苓是多年生大型稀有常用真菌类中药材,它以地下菌核入药,由于其利水渗湿的确切疗效,近年来由猪苓配方的部分名优中成药在国内外市场的销售形势较好,尤其在治疗老年人水肿、小便不利、尿路感染、带下和癌症等方面的用量日益增多,除用于中药配方外,还用于制药工业。它也是出口俏销品种,出口额有增无减。猪苓的商品来源于野生资源,多生长  相似文献   

3.
猪苓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畅销国内外,近年来产量不断下降。用野生菌核作种的仿野生栽培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生产上要求迫切开展猪苓纯菌种培养技术研究。通过开展猪苓的C、N营养研究,结果表明:淀粉和蔗糖、葡萄糖是猪苓较好的碳源;牛肉膏和蛋白胨是猪苓较好的氮源。猪苓菌种培养适宜温度为20~26℃,适宜含水量为60%~65%;采用人工分离的猪苓菌种在林地栽培可以定植成活,形成白苓。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线路调查和重点区域补充调查的方法对甘南高原境内不同区域范围、不同生境野生红豆杉(Taxus chinensis)资源分布现状进行调查,并采集野生枝条进行室内扦插试验。查明甘南州境内的野生红豆杉的科属及分布及生长情况。采集枝条扦插试验表明,其中迭部洛大采集的枝条扦插成活率、根生长量最高;不同采集地枝条芽萌动期、生根期具有一定差异。建议在舟曲县的插岗和博峪,迭部的洛大和桑坝选建野生红豆杉的自然保护区,封山育林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5.
《技术与市场》2003,(12):32-32
猪苓属多孔菌科真菌药物,具有利水、渗湿作用,广泛用于医药和高级化妆品,市场缺口很大,过去传统的采挖野生小猪苓栽培4~5年出成品,每平方米可产猪苓4~5kg,本人采用分离培育的“猪苓菌种”栽培猪苓,每平方米当年可产4~6kg,两年可产20kg左右,现将我多年总结的利用“猪苓菌种”快速栽培成品猪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将在寒地采集的10种野生黑木耳菌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势测定试验、袋料栽培试验,及综合菌丝生长情况、抗逆性商品性能等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野生2号、野生5号菌株表现优异,分别命名为JD02和LX05。  相似文献   

7.
根据猪苓生长习性,结合中条山林区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点,采用蜜环菌材伴栽猪苓菌和猪苓菌材伴栽蜜环菌2种栽培方法,对猪苓仿野生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条山野生猪苓菌核中分离纯化选育的Z101和Z102这2个菌株,所产苓核个大结实,色泽乌黑光亮,具有良好的栽培性状;蜜环菌材伴栽猪苓菌和猪苓菌材伴栽蜜环菌2种栽培方法,均比传统的菌核下种栽培法"窝"产量高约50%,表明采用纯菌种栽培猪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也叫黑药、地乌桃等,为林下野生菌类植物,靠吸收蜜环菌的营养而生长发育。其地下黑色块状菌核可人药,具有解毒、利尿、抗癌、免疫等功效;地上子实体呈树丛状,称为猪苓花、千层蘑菇,质柔软而味鲜美。在伏牛山区,猪苓还属野生中药材,广泛分布在海拔700-1800m的森林中。少数人曾在林中模拟生境试种,只种不管望天收,经济效益也很差。近年来,河南省西峡县太坪镇乡政府组织林农利用猪苓、蜜环菌喜凉爽、湿润的森林环境这一特性,  相似文献   

9.
在实地调查、采集、整理、鉴定的基础上,研究了大山峰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分布区类型和性质.本区共有野生观赏植物(种子植物)122科379属722种(变种、变型),其中乔木189种、灌木224种、藤本67种、草本231种、竹类11种,分别阐述了它们的资源现状、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并对本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为保护野生黄精濒危种质资源,加快道地黄精品种在辽宁省的推广应用,该文在论述桓仁地区野生黄精种质资源的生长环境和生物学特性基础上,对野生黄精根茎的多糖含量、总皂苷含量和多酚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黄精根茎多糖含量(82. 43±0. 08) mg·g~(-1),总皂苷含量(1. 60±0. 01) mg·g~(-1),多酚含量(10. 64±0. 12) mg·g~(-1)。  相似文献   

11.
蜡伞科野生真菌在抚顺林区中种类较多、分布广泛。其多数种类是食用菌,绿色、营养、保健等功能是一般植物食品不能比拟的。此科真菌很多种类是树木外生菌根菌,对促进林木健康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其他潜能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也将逐渐被认识。为了解林区野生蜡伞的资源状况,进行了此次专项调查研究。经过对采集的标本整理鉴定,抚顺林区中生长的野生蜡伞真菌为31种。  相似文献   

12.
抚顺林区生长的野生大型真菌中,蘑菇科真菌种类多、分布广泛。其绿色、营养、保健、药用等功能,是一般植物食品不能比拟的。有的种类是林木外生菌根菌,对林木健康生长有重要作用。其他潜能也逐渐被认识。为了解本林区野生蘑菇资源状况,对其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进行了此次专项调查。调查采用标准地调查与线路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经过对采集的标本整理鉴定,抚顺林区中生长的野生蘑菇为42种。  相似文献   

13.
在对斑叶堇菜等10种河北野生地被植物引种成功的基础上,通过形态特征、物候期以及生长动态的观测,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0种野生地被植物形态特征各异;斑叶堇菜的绿期最长(264d),歪头菜的花期最长(130d);植株高度最大的是歪头菜(76.82cm),最小的是东方草莓(15.21cm);叶面积最大的是大叶铁线莲(174.88cm2),最小的是求米草(14cm2)。  相似文献   

14.
从引种材料的采集、栽培管理、扩大繁殖等方面较系统地论述了野生蕨类植物的种植技术。另对在云南野生蕨类植物引种驯化过程中,筛选出的10种适应性强,生长快,繁殖简单宜作为昆明地区园林地被的蕨类植物,从其生物生态学特性、栽培繁殖技术上作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5.
抚顺林区中,生长着很多的野生大型真菌,其中白蘑科真菌种类多、分布广泛。其绿色、营养、保健、药用等功能,是一般植物食品不能比拟的。此菌部分是林木外生菌根菌,对林木健康生长有重要作用。其他潜能也逐渐被认识。为了解本林区野生白蘑真菌资源状况,对其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进行了此次专项调查。调查采用标准地调查与线路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经过对采集的标本整理鉴定,抚顺林区中生长的野生白蘑为88种。  相似文献   

16.
小陇山林区野生五味子资源丰富,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优势。通过采集7个地区的野生五味子种子在李子林场区域内进行引种栽培试验,发现栽培效果最好的为黑龙江方正县、李子林场、龙门五林场。通过对土壤养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味子在生长过程中对P的需求最为明显,其次为K、N在五味子生长初期比较关键,但是需要严格控制。为此,建议:在以后五味子的栽培过程中使用大田育苗,以避免营养富集造成五味子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在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中,福建普查队在福建省柘荣县采集到宽叶泽薹草(Caldesia grandis),该植物为福建省内首次记录,同时也是泽薹草属(Caldesia)植物在福建野生分布的首次记录;同时还采集了莼菜(Brasenia schreberi)、泽芹(Sium suave)、梁子菜(Erechtites hieraciifolius)、小朱兰(Pogonia minor)等植物的标本及图像资料,对植物志的相关记载进行补充与完善,所有凭证标本存放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标本馆。  相似文献   

18.
抚顺林区中,生长着种类繁多的野生大型真菌,其中牛肝菌科真菌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其营养丰富,有食用、药用功能,是人们主要采食的蘑菇之一。此菌多数是林木外生菌根菌,对林木健康生长有重要作用。为了解本林区野生牛肝菌资源状况,并对其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进行了此次专项调查。调查采用标准地调查与线路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经对采集的标本整理鉴定,抚顺林区中有野生牛肝菌43种。  相似文献   

19.
抚顺林区中,生长着很多的野生大型真菌,其中红菇科真菌种类多、分布广。其绿色、营养、保健、药用等功能,是一般植物食品不能比拟的。此菌多数是林木外生菌根菌,对林木健康生长有重要作用。为了解本林区野生红菇真菌资源状况,并为对其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进行了此次专项调查。调查采用标准地调查与线路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经过对采集的标本整理鉴定,抚顺林区中有野生红菇真菌66种。  相似文献   

20.
猪苓室内箱栽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苓(GrifolaumbellataPers.exFr)菌核属多孔菌种,菌核体成不规则的块状,表面凸凹不平,表皮呈棕红色和黑色、断面黄白色。别名:野猪粪、野猪屎。它的生长形式同姜类块茎相似,多生长于次生柞林、榆杨、柳树根部。它生长的主要营养来源靠蜜环菌提供的分泌物。猪苓在医学上使用已有二千五百年历史。主治痰症,解毒蛊、利水道。现代医学证明:猪等有很好的抗癌作用,如“猪苓多糖”。猪等还含有麦角因醉、生物素,水溶性多聚糖等。有解伤寒、瘟疫火热等功能。对肾炎、浮肿、脚气、淋病、便秘、糖尿病有一定疗效。猪苓与蜜环菌形成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