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绒山羊主产于辽宁省东部山区和辽东半岛,是我国著名的产绒山羊品种,其被毛洁白、产绒量高、羊绒综合品质优。本文通过对辽宁绒山羊主产区之一的凤城市、岫岩县部分羊只,按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分别于肩部、体侧部、背部、腹部、臀部5个部位进行采样,测定了其自然长度、绒细度、白度,以探求辽宁绒山羊体躯不同部位绒自然长度、细度、白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不同种群双峰驼绒毛生产特性,试验采集我国阿拉善、北疆、南疆、肃北和青海地区158份双峰驼被毛样品,分别测定绒层厚度,粗毛和绒毛的长度、细度,并观察粗毛和绒毛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双峰驼的粗毛长度、细度及绒毛长度、细度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肃北驼绒毛最细,平均细度为(14.93±1.41)μm,绒层厚度和绒毛长度适中,总体来看,肃北驼绒毛品质较好。通过显微结构观察,骆驼绒毛均为无髓毛,粗毛分为无髓毛、间断性髓质毛和连续性髓质毛,分别占5%、6%、89%。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内蒙古绒山羊不同部位羊绒品质的差异性以及羊绒长度、羊绒细度的相关性,试验收集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30只周岁绒山羊31个部位的羊绒长度和细度数据进行品质差异性和羊绒长度、细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的羊绒长度在5~10 cm之间,羊绒细度在13~15μm之间;其中部位R2C1的羊绒长度最长(9. 95 cm),部位R5C3的羊绒长度最短(5. 96 cm);部位R3C3的羊绒细度最细(13. 42μm),部位R1C1的羊绒细度最粗(14. 70μm)。内蒙古绒山羊羊绒长度、羊绒细度、羊绒细度标准差不论是横轴(Ri)间还是纵轴(Cj)间均存在显著(0. 01P≤0. 05)或极显著(P≤0. 01)差异。羊绒长度和细度均表现为体侧部优于背部和腹部;各横轴羊绒长度自前向后表现为由长变短的变化规律,羊绒细度表现为体躯中间部位优于体躯前后两端;细度标准差表现为腹下和腹侧低于其他部位,且各横轴羊绒细度标准差低于各纵轴羊绒细度标准差。体侧部羊绒长度和细度间呈显著(0. 01P≤0. 05)或极显著(P≤0. 01)负相关,其他部位间呈或正或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P0. 05),整体上呈负相关。说明可将内蒙古绒山羊体侧部作为羊绒品质选择部位,同时通过选育提高腹部和后躯的羊绒长度、降低背部和后躯的羊绒细度来改善绒山羊个体绒品质的同质性。  相似文献   

4.
哺乳动物的毛有保暖、保护身体、散热和感觉震动等功能。换毛是哺乳动物过冬的方式之一,岩羊(Pseudois nayaur)也具有换毛的现象。实验通过对冬、夏季节祁连山地区岩羊粗毛显微形态指标的测量,来对比祁连山地区岩羊不同部位粗毛在冬、夏季节的差异和共性。结果表明,岩羊粗毛髓质发达,除蹄部和腿部外,髓质指数保持在90%以上。此外,推测岩羊粗毛保温性能保持由躯干部向四肢端部递减的趋势,臀部保温性能最佳。腿部和蹄部皮质指数最大,利于提高耐磨性,强化保护功能。为应对寒冷环境,岩羊粗毛横向和纵向同时扩大,髓腔所占比例提高,体现了岩羊不同部位的粗毛对季节变化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赛加羚羊被毛及毛纤维特征对其环境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赛加羚羊(Saigatatarica)的被毛特征、毛纤维类型、结构、长度、密度、细度及强伸度的观察测定,结果为:赛加羚羊毛纤维均为有髓毛,其髓质发达,鳞片小呈蛇鳞状,被毛主要部位毛长仅2.91cm,密度为1920根/cm2,毛纤维直径可达103.7μm而单纤维强伸度在15g重锤下为0。并指出:以上种种特性使赛加羚羊具有较强的回避天敌和抵御寒冷气候的能力,均与栖息地环境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多绒山羊和辽宁绒山羊毛被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永年  王薇 《中国养羊》1996,16(1):38-39
随机取多绒山羊和辽宁绒山羊各 1 53只 ,经一年的跟踪测定统计发现 ,辽宁绒山羊为双层组织结构毛被 ,绒和毛分层清晰 ,成年公母羊平均毛长分别为 1 5.50厘米和 1 4.95厘米 ,平均绒长 8.6 4厘米和 6 .32厘米 ;多绒山羊为单层组织结构毛被 ,除背线、颈、腹部稍见到粗毛外 ,全身长着厚密长绒 ,毛稀短 ,酷似绵羊 ,成年公母羊平均毛长分别为 1 1 .85厘米和 1 0 .85厘米 ,平均绒长为 9.50厘米和 8.51厘米。在绒毛比、绒自然长度和产绒量上 ,多绒山羊均高于辽宁绒山羊 ( P<0 .0 1 ) ;净绒率略高于辽宁绒山羊 ,绒细度略粗于辽宁绒山羊。  相似文献   

7.
汪玺 《草业学报》1998,7(1):54-59
通过对赛加羚羊的被毛特征、毛纤维类型、结构、长度、密度、细度及强伸度的观察测定,结果为:赛加羚羊毛纤维均为有髓毛,其髓质发达,鳞片小呈蛇鳞状,被毛主要部位告发找仅2.91cm,密度为1920根/cm^2,毛纤维直径可达103.7μm而单纤维强伸度在15g重锤下为0。并指出:以上种种特性使赛加羚羊具有交强的回避天敌和抵御寒冷气候的能力,均与栖息地环境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1 选好优良种羊 绒山羊以辽宁绒山羊为代表,公母羊均有角,有髯,公羊角发达,向两侧弯曲伸展,母羊角向后上方捻曲伸出.额顶有绺毛.颈宽厚,颈肩结合良好,体躯结构匀称,体质结实.额部宽厚,背平直,后躯发达,四肢较高.蹄质结实,尾短瘦,尾尖上翘,被毛为全白色,外层为粗毛,具有丝光,内层为绒毛.  相似文献   

9.
(一)以产绒量为主要经济性状选留种羊分为公羊选择和母羊选择。 1.种公羊选择。农户饲养绒山羊应力争选择产绒量为1千克左右,羊绒细度在17微米以下,绒自然长度在6.5厘米左右,体型较大,结构匀称,前腰平直,胸宽而深,毛被整齐光亮,四肢结实,雄性强,睾丸发育良好的公羊作种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辽宁绒山羊不同年份生产性能变化状况,试验采集了辽宁绒山羊原种场和辽宁绒山羊示范场2003~2009年母羊的产绒量、绒长度、绒细度和体重数据。结果表明:绒山羊产绒量、绒长度、绒细度和体重随年份不同呈现显著变化。2003~2008年间产绒量呈递增趋势,但随着绒细度选育的加强,2009年略有下降;除2004年外,绒长度每年稳步上升,2007~2009年趋势平稳,说明选育趋于稳定,保持优良性状;2003~2006年绒细度逐步增加,2006~2008年绒细度逐步下降,到2009年趋于稳定并略有上升。体重随年份推进呈增加趋势。通过分析,可以得出本品种系统选育工作效果显著,各表型性状得到稳定提升。  相似文献   

11.
绒毛的细度和绒毛长度是羊毛最为重要的品质指标,它能直接反应绒山羊的产毛性能和绒毛的品质。本文根据新疆青河县的867只青格里绒山羊的鉴定记录资料,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讨论绒毛细度对绒毛长度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关系。结果表明,新疆青格里绒山羊绒毛平均细度为14.56μm,绒毛平均长度为4.81cm,绒毛细度对绒毛长度有显著性(0.01〈P〈0.05)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观察林麝被毛形态结构与分布特点,探索其功能适应性,为林麝的适宜养殖提供参考。采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和被毛形态指标测量的方法,对17头育成、成龄麝(♂7头,♀10头)的整体外观和103个点位被毛的组成、形态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林麝的被毛分为针毛、绒毛和触毛三类。林麝针毛毛囊长度和直径,荐部最大,小腿外侧的次之,颏部中心的最小。针毛毛基部的长度和直径,荐部最大,胸部腹侧的直径次之,颏部中心直径最小。林麝针毛毛干以躯干部的背侧、两侧及臂部、大腿部外侧较长,背部、荐部最长,头部、颌下和颏部中心的针毛最短。针毛的毛干长度与毛间距、毛干基端直径和毛干中段直径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41、0.807和0.955,相关关系均极显著且均为强正直线相关。针毛除蹄、阴囊、吻、唇等部位外,分布于全身体表,具有保温和保护作用。除阴囊及基部周围是纯绒毛分布外,绒毛依赖针毛并盘曲于针毛间,主要具有保温作用。触毛分布在头部和四肢冠部,具有感触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选取陕西某羊场36只2岁陕北白绒山羊母羊,分5个体表部位采集绒样并对羊绒的伸直长度和细度进行测定,并进行方差分析,正态性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肩部、体侧部、背部伸直长度极显著高于股部和腹部(P0.01),5个部位在细度上无显著差异(P0.05),伸直长度和细度满足正态分布。在伸直长度指标上,体侧部与股部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肩部与背部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在细度指标上,不同采绒部位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肩部、背部和腹部,伸直长度与细度之间存在弱的正相关(0r0.3),在体侧部和股部,伸直长度与细度之间存在弱的负相关(-0.3r0)。结果说明,对体侧部及股部的选育是获得更高的绒毛长度和更低的绒毛细度的一个可能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天祝白牦牛被毛有髓毛、两型毛、无髓毛均因部位不同其含量、细度和长度有较大的差异。纤维类型分析发现 ,天祝白牦牛被毛的绒毛中 ,存在外形 (长度和细度 )特征明显不同的两种无髓毛纤维 (绒毛 ) ,并将其分为无髓粗绒和无髓细绒。无髓粗绒的细度为 46 43 μm± 7 89μm ,无髓细绒的细度为 2 2 76μm± 3 91μm ,二者之间平均直径相差 2 3 67μm ,各部位无髓粗绒与无髓细绒在细度上有极显著的差异 (P <0 0 1)。无髓粗绒和无髓细绒的平均伸直长度分别为 8 92cm±3 97cm和 5 2 1cm± 1 17cm ,各部位也存在显著差异。因此 ,首次提出将天祝白牦牛的被毛中的无髓毛 (绒毛 )纤维分为无髓粗绒毛和无髓细绒毛两种纤维类型。  相似文献   

15.
<正>海狸鼠皮又名狸獭皮(商品名),属于大毛细皮,毛长绒厚,张幅较大,皮板稍厚,保暖美观,可制皮大衣、皮帽、皮领等.毛皮品质与毛皮结构及其特性有密切关系,因此,在谈主题之前,先了解该兽毛皮的基本知识也是很有必要.毛皮是由毛被和皮肤构成,毛是皮肤上的角质衍生物.一、毛被与皮肤构造(一)毛被:海狸鼠的毛被,由触毛、定向毛、针毛、绒毛按一定比例组成.1.触毛分布于头部嘴唇、鼻孔两侧和眼眉部.有弹性、光泽好、呈圆柱型,髓质层很发达,其基部分布末稍神经.2.定向毛分布于全身,其尖端突出于毛被表面,呈纺锤型或圆锥型,皮质层发达,鳞片系非环形或砌形.成年兽的毛长度背部为49~54mm,腹部30~31mm,细度分别为202.7μm和173.8μm,毛上端和基部无髓质层.  相似文献   

16.
采样分析新培育的陇东白绒山羊品种类群成年公、母羊羊绒主要物理性状。结果,羊绒细度、伸直长度、强度、伸度、被毛含绒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4.83μm、77.76mm、3.85g、35.91%、36.52%。表明该类群的羊绒品质优良,羊绒细度符合国际羊绒精纺要求,羊绒长度达到等优绒,羊绒强度、伸度和被毛含绒率达到同类羊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17.
兔毛纤维的髓质层在动物纤维中是极为发达的,不同细度的兔毛,髓质层结构也不同。采用光学显微镜,研究了纤维细度与髓质层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兔毛纤维细度的增加,髓腔形态差别很大,髓腔列数呈阶梯型增加,髓质层宽度一开始增加缓慢,当纤维细度增大到40μm时,髓质层宽度呈直线增大,髓质指数也随之增加,隔膜厚度大致相同,约为2~3.5μm。  相似文献   

18.
采样分析新培育的陇东白绒山羊类群成年公、母羊羊绒主要物理性状。结果,羊绒细度、伸直长度、强度、伸度、被毛含绒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4.83μm、77.76mm、3.85g、35.91%、36.52%。上述结果表明,该类群的羊绒品质优良,羊绒细度符合国际羊绒精纺要求,羊绒长度达到优等绒,羊绒强度、伸度和被毛含绒率达到同类羊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了测定13种大毛细皮类动物毛纤维物理性能指标,试验采用测定其强力、伸长率、长度、细度及细度离散等方法,对毛纤维物理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动物种类毛纤维之间的强力、伸长率、长度、细度及细度离散等物理性能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同一动物种类不同动物品种毛纤维之间的强力、伸长率、长度、细度及细度离散等物理性能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同一动物品种的针毛和绒毛之间的强力、伸长率、长度、细度及细度离散等物理性能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0.
河西绒山羊和内蒙古白绒山羊生存环境相同,前者产绒量低,绒品质好,后者产绒量高,绒品质相对较差。本文旨在评价内蒙古白绒山羊与河西绒山羊杂交对后代产绒量和绒品质的影响。从河西绒山羊主产地平山湖测定11只河西绒山羊、10只内蒙古白绒山羊和10只杂种产绒量,采集颈部山羊绒测定细度、含绒率和长度。测定结果表明河西绒山羊与内蒙古白绒山羊杂交后,杂种后代平均产绒量比河西绒山羊提高了23.43%。杂种后代的山羊绒平均细度比河西绒山羊粗0.32μm,比内蒙古白绒山羊细1.64μm。杂种后代山羊绒长度比河西绒山羊增加5.85mm,比内蒙古白绒山羊增加2.90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