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廖霞  詹永  杨勇  罗杨  胡柿红 《北方园艺》2023,(5):110-116
以2017—2020年采蕲艾为试材,采用福林-酚法、硝酸铝比色法分别测定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蕲艾提取物主要酚类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研究不同贮藏年份蕲艾中酚类化合物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差异,并阐明其对蕲艾提取物总抗氧化能力贡献情况,以期为蕲艾的开发利用及品质形成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018年蕲艾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50.60GAE mg·g-1和118.68GAE mg·g-1,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出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 5种酚类物质,其中异绿原酸A含量最高;2018年蕲艾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最好,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EC50值分别为18.43、0.37μg·mL-1;5种酚类成分中,绿原酸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能力最强,异绿原酸A对蕲艾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贡献率最大,约为总抗氧化能力的15%~38%。不同贮存年份蕲艾酚类化合物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均存在差异,以2018年采蕲艾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鲜蛹虫草和干蛹虫草抗氧化活性差异,分别对鲜蛹虫草和干蛹虫草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铜离子还原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Trolox等效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并对其主要活性物质多糖、腺苷、虫草素、总酚、总黄酮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鲜蛹虫草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铜离子还原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均高于干蛹虫草;鲜蛹虫草中腺苷和虫草素含量分别为1.35 mg·g~(-1)和6.71 mg·g~(-1),与干蛹虫草相比差异不显著。鲜蛹虫草中多糖、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7.4 mg·g~(-1)、87.56 mg·g~(-1)和182.24mg·g~(-1),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活力为50 265.5 U,均高于其干品。Trolox等效抗氧化活性分析表明,鲜蛹虫草中多糖、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总酚和总黄酮均高于其干品。因此鲜蛹虫草较干品具有更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3.
《现代园艺》2020,(3):44-45
以毛葱为研究对象,研究水煮、蒸制和油炸等不同烹饪方式处理对其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利用福林酚法测定总酚含量,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3个指标评价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水煮、蒸制、油炸3种烹饪加工后毛葱的总酚含量均降低,烹饪处理降低了毛葱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却提高了其还原能力。不同烹饪处理后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为:蒸制>水煮>油炸,且烹饪时间越长总酚含量越少,抗氧化能力越弱。  相似文献   

4.
以红色老山芹、绿色老山芹、混合色老山芹的叶片和叶柄为试材,测定不同种类、不同部位老山芹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并分析功能活性与物质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种类、不同部位老山芹的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大体上表现差异显著,3种老山芹叶片的总黄酮含量和总酚含量均显著高于叶柄;红色老山芹叶片醇提物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其次为混合色老山芹叶片,绿色老山芹叶柄最弱;各处理醇提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DPPH·自由基、O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呈线性关系,醇提物浓度与抗氧化能力呈正相关;老山芹醇提物的抗氧化能力与叶片、叶柄总酚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蓝群  金晨钟  莫亿伟 《北方园艺》2018,(10):144-149
以罗汉果块根为试材,不同浓度乙醇为溶剂,对罗汉果块根总酚和总黄酮进行提取,采用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羟自由基(·OH)、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自由基阳离子(ABTS~(+·))和对Fe~(2+)诱发脂质过氧化抑制作用及总还原能力的方法评价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并测定其对6种试验菌的抑菌能力。结果表明:80%乙醇提取物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5.79%和8.17%;提取物均具有较强抗氧化和清除多种自由基能力,且与浓度剂量有关,但抗氧化和总还原能力稍弱于抗坏血酸;对6种试验菌均具有一定抑菌作用。研究结果为罗汉果块根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以西藏猫乳茎枝为试材,采用超声波-酶协同法提取其中的总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设计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在该基础上,将超声波-酶协同法与超声波法、酶解法进行比较,考察其抗氧化活性,以期为西藏猫乳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超声波-酶协同提取西藏猫乳总黄酮最优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0.31 mg·mL-1、乙醇浓度53%、酶解pH 5.0、酶解时间2 h、酶解温度50℃、超声温度50℃、液料比40∶1 mL·g-1、超声时间30 min,在该条件下,总黄酮提取量为17.01 mg·g-1,提取工艺稳定可靠。与超声波法和酶解法比较,超声波-酶协同提取总黄酮含量较高,且具有更好的DPPH·和ABTS+·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曼地亚红豆杉枝叶为试材,采用热回流法提取总黄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nhken设计对曼地亚红豆杉枝叶总黄酮的热回流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以期为曼地亚红豆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32∶1 mL·g-1,乙醇浓度63%,提取温度71℃,提取时间86 min,提取次数2次,该条件下曼地亚红豆杉枝叶中总黄酮的提取量为128.1 mg·g-1,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曼地亚红豆杉枝叶总黄酮在设定最大质量浓度时,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分别为91.04%、99.17%和65.50%,表明曼地亚红豆杉枝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皖青1号’是从青钱柳天然林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叶长椭圆状卵形至阔披针形,叶片内含物含量高,其中粗多糖35.86 mg·g-1,总黄酮含量为29.45 mg·g-1,总三萜含量为29.00 mg·g-1,药用品质优。抗性强,适生范围广。  相似文献   

9.
以欧亚种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采用分光光度法,系统比较了金沙江流域和澜沧江流域不同海拔"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差异及其发育期品质指标的积累规律,以期为香格里拉及世界其它高海拔产区优质和特色葡萄与葡萄酒的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较长的日照时长、较强的紫外辐射及较大的温差使得位于海拔2 121m的溜筒江生产的"赤霞珠"葡萄果实还原糖含量最高(265.16g·L-1),总酸最低(4.01g·L-1)。另外,位于海拔2 238m的达日生产的"赤霞珠"葡萄果实总酚、单宁和果皮总花色苷含量最高(分别为8.58mg·g-1、11.54mg·g-1和160.53A520·g-1)。金沙江和澜沧江流域各产地发育期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均呈升高趋势,总酸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金沙江流域(瓦卡和达日)比澜沧江流域(西当、斯农和阿东)葡萄果实还原糖快速积累期和总酸快速下降期普遍提前2周左右。金沙江流域和澜沧江流域各产地在海拔2 000~2 250m范围内,成熟期葡萄果实中总酚、单宁和果皮总花色苷含量随着葡萄园海拔升高而升高,并均在各流域2 250m附近的葡萄园达最高。随着葡萄园海拔再度升高,到海拔最高的阿东(2 602m),其葡萄果实中总酚和单宁的含量又有所下降,但是果皮总花色苷没有显著变化。金沙江流域2个产地葡萄果实总酚和单宁含量在整个发育期内的积累规律与澜沧江流域4个产地不同,且达到最大值的时期也不同。可能是由于澜沧江流域溜筒江产地的风土条件与金沙江流域类似,其发育期内品质指标,特别是还原糖和总酸含量的变化与金沙江流域具有类似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测定冬生多孔菌(Polyporus brumalis)液体培养过程中的菌丝体生物量,发酵液中乙醇沉淀物、多酚、黄酮及抗坏血酸含量,发酵液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以及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分析代谢产物与抗氧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14 d的培养过程中,菌丝体生物量以及发酵液中的乙醇沉淀物、多酚、黄酮含量分别在第8、14、10、8天达到最大值(7.14±1.30)g·L~(-1)、(4.03±0.06)μg·mL~(-1)、(59.10±3.80)μg·mL~(-1)、(0.94±0.05)mg·mL~(-1);发酵液不具有铁离子还原能力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以及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均较强;多酚含量与总抗氧化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之间,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之间,抗坏血酸含量与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本研究表明冬生多孔菌发酵液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疆17个杏品种的抗氧化指标与总酚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新疆杏的遗传多样性,寻找抗氧化能力较强的功能性杏品种,为保护利用杏资源提供基础,试验采用铁离子还原法(FRAP)、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法(DPPH.)清除法和邻二氮菲-Fe2+氧化法3种方法从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角度测评了不同杏品种的抗氧化活性;用Folin-Ciocalteau法测定总酚含量。3种抗氧化指标显示:17个参试杏品种都具有强抗氧化性,并且大多数品种间差异显著,其中骆驼黄和奎克皮曼的抗氧化能力最强,不同品种间的总酚含量差异较大,变化值为1554.47μg/g,最大含量是最小含量的6.05倍,其中骆驼黄的总酚含量最高为1862.18μg/g,黑叶杏的总酚含量最低为307.71μg/g。各种抗氧化指标与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多酚类物质应该是其抗氧化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邢酸13号"是从邢台县野生酸枣中选育的鲜食、制干、加工等多用酸枣新品种,经河北省林木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完全成熟状态下,可溶性糖含量28.1%,总糖含量58.3%,酸含量0.89%,酸枣仁皂甙A含量(211.0±34.4)μg·g-1,酸枣仁皂甙B含量(88.0±9.2)μg·g-1。  相似文献   

13.
以5个不同呈色时期竹节参果实为试材,采用酶标仪检测法,研究了竹节参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对果实呈色的影响,以期为揭示竹节参果实呈色生理机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果实、果皮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随果实转色呈逐渐降低趋势,果实绿果期含量最高1.060 mg·g-1;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规律与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呈相反趋势,果皮成熟期含量最高0.234 mg·g-1;花色苷含量的变化规律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相似呈逐渐上升趋势,果皮成熟期含量最高3.393 mg·g-1。而果实总酚、类黄酮含量合成变化规律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均是成熟时期果皮含量最高,总酚为2.790 mg·g-1,类黄酮为7.256 mg·g-1。因此,竹节参果实从绿果期进入转色期时,果实中的叶绿素逐渐被破坏,类胡萝卜素开始在果皮显现出来,花色苷也开始合成,总酚与类黄酮物质对竹节参果实呈色为正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心果、星苹果和曼密苹果抗氧化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人心果、星苹果和曼密苹果的主要功能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3种水果均含有丰富的还原糖、膳食纤维、多酚、抗坏血酸和维生素E。羟基自由基清除法、DPPH法和ABTS法测定表明,3种水果提取液皆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从高到低依次是人心果、曼密苹果和星苹果,对DPPH·和ABTS?+等自由基的清除以人心果最强,星苹果次之,曼密苹果最差。  相似文献   

15.
申静  刘冲  杨伟俊  陈文 《北方园艺》2018,(9):144-148
以芳香新塔花为试材,采用Al Cl3比色法测定芳香新塔花总黄酮含量,并通过DPPH自由基(DPPH·)法、羟基自由基(·OH)法和测定还原能力的方法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芦丁在0.009 6~0.033 6 mg·m 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8%(RSD为1.30%),芳香新塔花中总黄酮含量为40 mg·g-1;芳香新塔花总黄酮对DPPH·、·OH的清除作用及其还原力在同等条件下与维生素C相比较弱,且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抗氧化能力和浓度存在良好的量效关系,可见芳香新塔花总黄酮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花魔芋、白魔芋以及两者杂交后代优选品系ZL-19的富硒和耐硒能力,以及外源硒对魔芋球茎营养物质的影响,采用盆栽的方式开展不同浓度亚硒酸钠(0、5、10、20、40 mg·kg-1)灌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球茎最高含硒量为:ZL-19与白魔芋相当,为0.192 mg·kg-1,低于花魔芋(0.265 mg·kg-1)。在耐硒能力方面:ZL-19>白魔芋>花魔芋,而在富硒能力方面花魔芋> ZL-19>白魔芋。花魔芋在外源硒浓度为10 mg·kg-1时,球茎各项营养指标综合表现较优,球茎鲜质量增加了13.13%,球茎总糖、还原糖、总蛋白、可溶性蛋白含量和GSH-Px活性分别达到了71.265、27.019、50.811、17.605 mg·g-1和1.845 U·g-1;白魔芋在外源硒浓度为20 mg·kg-1时,球茎各项营养指标综合表现较优,球茎鲜质量增加了12.94%,球茎总糖、还原糖、总蛋白和可...  相似文献   

17.
以甲醇溶液作为提取试剂,以山奈酚和维生素C为对照,通过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能力以及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测定(FRAP)番木瓜叶片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该种方法提取总酚产率较高,并且番木瓜叶片提取液具有良好抗氧化活性和自由基清除能力,番木瓜叶片提取液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溶液中总酚的浓度呈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精确调制光谱能量分布,研究不同光质和光周期对大豆芽苗菜生长、
总酚类物质含量及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光质试验结果表明:紫外光(UV-B)处理显著降低了大豆芽苗菜下胚轴
长及可食率,且有利于植株水分积累;各光质处理均显著提高了下胚轴中总酚类物质含量,其中UV-B 处理含量最高,显著
高于黑暗培养和其他光质处理;UV-B 处理子叶和下胚轴中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均显著高于黑暗培养。光周期试验
结果表明:UV-B 8 h·d-1 处理大豆芽苗菜根长最长,下胚轴长最短;UV-B 8 h·d-1 和12 h·d-1 处理下胚轴中总酚物质含量
和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且均显著高于黑暗培养和其他光处理,其中8 h·d-1 光周期处理比12 h·d-1 效果更好。总体而言,
8 h·d-1 的UV-B 处理最有利于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总酚类物质积累和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以金莲花为试材,使用响应面法优化总生物碱提取分离工艺,并分析测定金莲花总生物碱抗氧化和抑菌活性,以期为金莲花的深入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分离工艺为90%乙醇,液料比39∶1 mL·g-1,超声功率400 W,超声32 min,总生物碱得率为0.844 mg·g-1;对DPPH、ABTS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清除率的IC50(半抑制浓度)值分别为0.016、0.036、4.404 mg·mL-1;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分别为1.990 mg·mL-1和1.330 mg·mL-1。该研究初步证实金莲花富含生物碱类物质,且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0.
以牛蒡根为发酵基质,初步探究灵芝固体发酵所获菌质中多种化学成分的变化。利用可见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及定氮仪等测定了牛蒡根原药材和牛蒡根灵芝菌质中多糖、总三萜酸、总黄酮、核苷及蛋白质含量,并进行HPLC指纹图谱分析。牛蒡根经灵芝菌丝体发酵后,多糖含量由9.94%降低至2.76%,总三萜酸含量从无升高至0.14 mg·g-1,总黄酮含量由3.47%降低至0.34%,4种核苷总量由861.05μg·g-1升高到1 113.49μg·g-1,且新合成了腺苷,蛋白质含量由13.38%升高至17.28%。HPLC指纹图谱显示牛蒡根在灵芝发酵前后化学成分差异较大。灵芝固体发酵使牛蒡根多糖和黄酮含量降低,核苷和蛋白质含量升高,并新产生三萜酸和腺苷,具有明显的生物转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