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东部夏季温度高,香菇菌棒越夏难度大,风险高。在太阳能光伏联栋大棚下开展两种模式的香菇菌棒越夏试验。试验表明直接通过风机湿帘加喷淋进行降温的模式控温效果不明显,而在光伏大棚内搭建棚中棚的越夏模式,调控后的棚中棚空间温度可满足香菇菌棒越夏温度要求。  相似文献   

2.
贾亚妮 《食用菌》2006,28(3):55-56
2003年6月底至8月上旬,浙江省丽水市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持续40d以上高温少雨天气,气温超过40℃以上的达14d,其中丽水市区达43.2℃,突破历史极值,居全国首位。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尤其是对香菇生产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香菇菌棒菌丝因受高温危害,出现流黑水、腐烂散筒等现象。全市3.5亿袋花菇菌棒,因高温烧菌引起腐烂的达1.5亿袋,占花菇总数的43%,其余2亿多袋菌棒电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全市有4万多户菇农的菌棒全部腐烂,血本无归。  相似文献   

3.
春季袋栽香菇于6月中旬转色结束后便进入高温季节,香菇菌丝不耐高温和干旱,当气温超过35℃,持续4h,菌丝便开始死亡,甚至自融。现将生产中确保菌袋安全越夏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熊飞 《食用菌》2019,(2):50-51
夏季七八月份,我国部分地区经常出现持续高温酷暑天气,很多地方日平均气温达到35℃以上,局部地区甚至突破40℃。立秋以后,有的地方仍然“高烧”不退。持续的高温对香菇代料生产造成巨大威胁,越夏菌袋有可能出现大量“烂棒”现象,菇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2017,(6)
试验从高温季节香菇工厂化控温出菇对当潮袋均商品菇产量、以后潮次袋均商品菇产量、5潮总商品菇袋均产量及菌棒耗损率等方面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高温季节控温出菇的香菇菌棒5潮菇袋均商品菇总产量为715 g,生物转化率达81.8%;高温季节利用空调辅助降温催蕾出菇,对提高当潮商品菇的产量效果明显,对以后潮次的商品菇产量与菌棒的总耗损率没有明显影响;高温季节空调控温出菇,对部分菌棒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主要是因控温出菇期间相对较低的环境温度。  相似文献   

6.
施礼  潘祖华  徐向进 《食用菌》2005,27(2):47-47
目前,全国栽培花菇推广的品种主要是香菇135、939、9015。这几个香菇品种菇质紧密,易花,是优质花菇品种。但有一共同弱点,菌龄偏长,春季制棒秋冬季出菇,菌棒需要高温越夏,尤其低海拔高温地区,菌棒在高温期极易烂棒。2003年我国遇到百年一遇的高温干旱气候,花菇烂棒率更是严重,据统计,浙江武义县这年花菇烂棒率达35%,不少菇农颗粒无收。现将我县采取三种降温措施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慧  王振 《食用菌》2010,(4):74-74
春季袋载香菇于6月中旬转色结束后,便进入高温季节。香菇菌丝不耐高温及干旱,当气温超过35℃,并持续4h,菌丝便开始死亡,甚至自溶。下面介绍生产中确保菌袋安全越夏的技术要点,供菇农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红梅 《食用菌》2016,(4):61-62
正春栽袋料香菇安全越夏是保证香菇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香菇越夏目前都是在室外遮阳棚内进行的,荫棚搭建的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香菇能否安全越夏。袋料香菇越夏,荫棚要通风、透光(散射光)、遮阳,避免阳光直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菌棒安全越夏,正常转色,达到最佳效果。近年来,发现绝大部分菇农搭建的荫棚,只注重遮阳,而忽略了通风和光线问题,遮阳网高度不够,四周围得严严实实。在夏季高温条件下,菌棒处于闷热不透气的环  相似文献   

9.
北方香菇采用日光温室秋、冬、春出菇栽培,制棒发菌越夏经过35~40℃高温期,为此笔者从1994年开始摸索越夏发菌管理方法,认为采取以下措施可使香菇棒发菌安全越复.1 科学配料 采用木屑培养基配料,选用优质阔叶树硬杂本木屑,粒粗2~6mm;中大片新鲜麦麸;广西产优质红糖;细粉石膏;添加抑菌剂,磷酸二氯钾.2 降低水分 越夏发菌的菌棒含水量比常规配方降低3%~5%,一般在50%~55%之间,以手握成团不满水为宜.如发现水分偏大出现菌丝外围水印圈的菌棒,要提前脱掉外套或刺孔通氧挥发水分.  相似文献   

10.
查验并分析扎口处污染、接种穴口污染、袋身袋底微孔污染3种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的主要污染形式,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木屑原料的充分堆制、机器设备及零配件性能稳定、菌种高质量和接种环境清洁无菌是控制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污染率的主要措施。3种污染形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接种穴口污染的防控是控制总污染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王桂富  任仁  桂丽 《食用菌》2013,35(1):52
近年来,豫西、豫南的西峡、桐柏等地引进推广春栽香菇的免割袋栽培技术,由于免去了割口放苗的烦琐工艺,香菇栽培才真正实现了规范化和工厂化,年栽培万袋以上的农户数不胜数,年栽培十万袋以上的香菇专业户逐年增多,香菇栽培真正迎来了革命性的高潮.但是由于气温变暖和免割袋香菇使用的双层塑料袋等因素,近两年出现了越夏成品率低,夏季烂棒率高的越夏风险,仅2010年夏季,桐柏县免割袋香菇平均越夏损失30%左右,一些因在山北坡摆放越夏、通风差的农户,甚至全军覆没,给菇农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经济损失惨重.笔者从2010年开始引导部分栽培大户选择在杨树林内越夏,采取喷带雾化水降温,改变菌袋码放方式等综合措施,使越夏成品率达到100%.现将相关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食用菌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香菇属变温结实性真菌,温度是影响香菇菌丝生长发育最活跃的因素,菌丝生长温度5~32℃,适宜温度8~28℃,最适温度24~26℃,35℃以上停止生长。生产花香菇的菌筒菌丝需经炎夏,因此菌简能否安全越夏是关系到花菇生产能否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由于夏季气温高、湿度低,对花菇的菌丝生长极为不利。根据笔者近几年来的观察和试验,为确保菌筒的安全越夏,应着重抓好以下七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拮抗和接种试验表明,胁迫温度及其处理时间共同影响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丝生长及其抵抗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侵染的能力,3个供试菌株Q7、L607和Y2对高温胁迫的耐受能力不同,37~42℃短时间胁迫处理对菌丝生长及其抗哈茨木霉能力没有明显影响。Q7在37℃处理24h或39℃处理18h和24h,Y2在39℃处理24h和48h,菌丝体转移至PDA中正常温度(25℃)均能继续生长,但已失去了抵抗哈茨木霉侵染的能力。但L607在39℃处理不超过30h时,保持了对哈茨木霉的抗病力。高温胁迫处理时间过度延长可导致香菇菌丝死亡。栽培试验表明,25℃室内培养的香菇菌棒没有发生腐烂病,而在缺乏控温条件的栽培棚内,菌棒腐烂率达到76%。温度测定表明,当秋栽香菇制袋时间提前至7月中旬时,7月下旬至8月上旬栽培棚内菌丝体受到了40~43℃高温胁迫。本研究表明,高温胁迫引起香菇菌丝抵抗哈茨木霉能力下降,甚至死亡,最终导致香菇菌棒腐烂病发生。  相似文献   

14.
以"庆科212"香菇为试材,采用高温季节香菇工厂化生产方法,研究了菌棒含水量、菇房内外温差和通风频度对香菇菌棒结露作用及香菇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结露作用影响最大的是菌棒含水量,其次是菇房内外温差,最后是通风频度,结露控制能够显著缩短出菇周期、提高产量、提升品质,这一结果为高温季节香菇工厂化出菇过程中综合调控结露作用因子,缩短生产周期,提高香菇产量、提升成品菇质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2016,(4)
正香菇是我国食用菌产业中产量第二,出口第一的食用菌,每年生产的菌棒在亿万袋以上,规模在世界上是最大的。过去香菇菌袋接种后菌穴多采用3 cm×3 cm大小的专用透气胶片将穴口密封。近些年,菌袋接种后又采用超薄聚乙烯袋将菌袋套上。两种方法各延续十几年,每年用去大量封口胶片和套袋,消耗大量的材料和人力,增加了菌棒的成本。笔者从事香菇栽培二十余年,以上两种方法都采用过,但近十年来,每年生产六万棒,都采用免  相似文献   

16.
选用高温香菇品种,安排适宜的生产季节是夏季香菇生产成功的首要条件;采用就地开放式单袋互压封口制棒技术接种发菌,不但减轻劳动强度,还能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污染,提高制棒成功率;高荫棚矮拱棚覆土出菇技术,既降低了菇棚和菌棒的温度,又能保证菌棒水分充足,为夏季香菇的优质高产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7.
由于受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夏季上市的食用菌种类少,产量低,价格高。不同食用菌种类及品种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人为创造和提供适宜其夏季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是获得优质、高产食用菌产品的关键技术措施。目前,河南省夏季栽培的食用菌种类主要有香菇、灵芝等,其夏季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如下。1香菇河南省夏季栽培的香菇主要有反季节高温香菇(主要栽培品种是931、931-9、武香一号、南山一号等)及长菌龄越夏香菇(主要栽培品种是808、908、937、939等)两类品种。按栽培设施分,有林荫下塑料大棚上覆盖遮阳网(或草苫)、林荫下单层或双层遮阳网、普通日光温室覆盖麦草(或草苫)、大田内架设双层遮阳网等栽培设施。夏季温度高,光照强,日最高温度经常超过高温香菇的最高出菇温度(33℃以上),夏季香菇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产量和效益,为此,应针对不同情况,抓好以通风、降温、遮荫、适时注水、喷水为重点的夏季香菇管理工作。生产上,要根据不同的栽培形式及栽培设施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1.1反季节高温香菇1.1.1水分管理高温季节,要注意满足香菇菌棒。基础代谢所需要的水分。上茬菇结束后,要进行养菌,夏季养菌时间视市场价格而定,一般为1个月左右。养菌...  相似文献   

18.
叶礼奎 《食用菌》1998,20(5):39-39
我国香菇生产区分布在浙闽边境山区,80年代主要采用古田秋菇栽培模式,春、夏季不生产菌棒。自80年代末福建屏南县推广夏菇生产,90年代初浙江庆元推广241栽培,近年浙闽两省推广花菇生产以来,浙闽边境各县互相模仿,春、夏季生产的菌棒已远远超过了秋季生产的菌棒。在菌棒越夏过程中,各地相继发生了菌棒腐烂现象。据景宁县刘世祥1997年夏季的调查,菌棒腐烂有的是制作引起,有的是发菌期刺孔通气引起,严重的菇场污染达50%以上,一般在10%左右。笔者1997夏调查了本市四个乡镇和庆元县五大堡乡的五个村,发现越夏菌棒不同程度发生腐烂,烂棒率在10%~30%,严重的达50%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9.
香菇袋式栽培高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地区食用菌栽培发展很快,特别是平菇生产,菇农各显神通,栽培方法季季改进年年翻新。但对香菇的代料栽培一直模仿“古田式”的棒式栽培,此法菌棒进棚转色出菇需要搭架设施,出菇后的菌棒夏季越夏管理困难,菌棒浸水催菇易折段。为便于出菇管理,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笔者于1991年9月起连续两年,采用24×50×0.02cm的大规格塑料袋式栽培香菇,总投料4500kg,制菌袋2100袋,杂菌污染27袋,已产鲜菇5250kg,至今仍有780只较好的菌袋,估计还可产鲜菇500kg以上,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一)供试菌种 香菇菌种Cr04,引自福建三明真菌所,二、三级菌种用500ml罐头瓶按常规方法制作。 (二)原料配方 选用杂木屑,每(袋)70kg木屑加入尿3kg,水40kg,拌匀后堆积发酵7天,翻堆后再堆积发酵7天,翻堆排去废气,加麸皮7kg、谷壳7kg、红糖700g、石膏粉500g、过磷酸钙500g、多菌灵(25%)100g,加水适量,用手紧握成团而无水滴出为宜。 (三)装袋灭菌 料拌好后尽快装塑料筒袋,尽量  相似文献   

20.
1995年与往年相比,除了开袋的第一潮菇比较多外,第二、第三潮菇出菇稀稀拉拉,出菇量少,整个秋冬季产量比前二年下降二分之一以上。这既影响香菇整个生长周期的生物学效率,也直接影响到菇农的经济效益。 1 秋冬季减产原因分析 1.1 1995年下半年气候异常对香菇产量的影响。 1.1.1 接种发菌阶段温度偏高,既影响了成活率,也影响了菌丝生长。香菇菌丝生长温度的范围为5~32℃,最适温度24~27℃,0℃以下及32℃以上生长不良,35℃停止生长,38C经过40分钟死亡。据气象资料:1995年9月上旬平均温度为29.2℃,分别比1994年、1993年26.8℃、23.7℃高出2.4℃和5.5℃;月平均温度24.9℃,比常年偏高0.8℃,月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