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品安全法》的主要内容2009年发布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共10章,104条,主要设立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提出在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规定了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明确了粮食流通各个环节的监管机制,建立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机制和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调整了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发布体系,明确了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机制、食品企业的责任义务及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原则。  相似文献   

2.
我国亟需推行"食品召回"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食品召回制度是指食品的生产商、进口商、经销商在获悉其生产、进口或经销的食品存在可能危害消费者健康、安全的缺陷时,依法向政府部门报告,及时通知消费者,并从市场和消费者手中收回问题产品,予以更换、赔偿等积极有效的补救措施。实施食品召回制度的目的就是及时收回缺陷食品,避免其流入市场对大众人身安全的损害发生或扩大,维护消费者的利益。1.召回制度在国外美国产品召回制度是在政府行政部门的主导下进行的。自1906年美国的第1部《食品与药品法》实施以来,美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如《联邦食品、药物和化妆品…  相似文献   

3.
正食品安全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百姓共同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受到各级政府和立法部门的高度重视,全国人大将我国《食品卫生法》修订为《食品安全法》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这部食品管理的"宪法"中,其第五章对"食品检验"进行了明确规定,这与原《食品卫生法》有重大的区别。而粮油是食品的原料,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食  相似文献   

4.
我国将从2004年起,用两年的时间,以肉类、粮食和儿童食品3个行业以及全国425个地区作为试点,建设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原则上确立食品安全信用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四级制。对于其中制假售假等严重失信的企业,将采取取消市场准入,限期召回商品等行政处罚方式进行惩罚;对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还存在着缺乏统一规划、指导发展,建设无序、规章法律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建设和我国食品安全水平,建立召回制度不但有助于以上问题解决,而且也有助于公平…  相似文献   

5.
<正>《食品召回管理办法》于今年3月15日获得通过,9月1日正式实施。该办法规定:"对于不安全食品,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按照期限召回"。此办法根据食品召回的三个级别,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召回时限予以明确规定:一级召回是食用后已经或者可能导致严重健康损害甚至死亡的,应当在知悉食品安全风险后24 h内启动,并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二级召回是食用后已经或者可能导致一般健康损害的应当在知悉食品安全风险后48 h内启动,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三级召回是对标签、标识存在虚假标注的食品,应当在知  相似文献   

6.
本报讯日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替代原《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新标准将于2014年6月1日起施行。《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坚持"预防为主、科学监管"原则,充分借鉴国际上食品安全管理的通行做法,科学分析食品生产中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将《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对食品生产过程管理的要求具体化,是实施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论述食品召回制度的含义和范围,分析了我国食品召回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比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指出我国实施食品召回制度面临的问题和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8.
行业动态     
国家鼓励食品加工企业建立食品召回制度11月2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就《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国家鼓励食品加工企业建立严格的食品召回制度,支持流通企业建设完善的食品溯源制度。他说,食品企业的违法生产现象不容忽视,少数不法分子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致使从农田到餐桌食物链,污染情况时有发生,其中源头污染(种植、养殖过程)和环境污染给食品卫生带来较大影响。张国宝指出,为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确保群众放心食用各种食品,“十一·五”期间,国家将继续推行食品市场准入制度…  相似文献   

9.
新《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与2009年旧法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修订。新《食品安全法》借鉴世界各国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制度,对我国的食品监管理念进行改革、统一食品监管主体、增设食品监管原则、扩大食品监管范围、创新食品监管制度和明晰食品监管责任,完善了社会共治,体现了从严治理食品安全的理念,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10.
行业动态     
食品安全法有望今年出台2009年我国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并宣称将"实行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建立农产品和食品生产经营质量安全征信体系"。  相似文献   

11.
<正>为规范食品召回、食品停止经营和退市食品处置行为,严格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8月6日就《食品召回和停止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意见反馈截至2014年9月5日。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的严重和紧急程度,意见稿规定,食品召回分为紧急召回和一般召回。其中,食用后可能导致死亡或者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的安全状况及存在问题,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仓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批发市场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等。就加强我国农产品的安全提出建议,包括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及时更新是食品安全控制的法律保障;完善对源头生产、流通、加工和销售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完善产品市场准入、标志、追踪溯源和召回制度是食品安全控制的需要;独立的质量监督、检测体系是食品安全控制的外在保障;媒体的正面宣传和消费者控制体系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食品安全的公共管理缺失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的制假、掺毒和欺诈等源于资本追求超额利润的天性。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在于公共管理的缺失,法律的约束力减弱,以及政府职能部门监管的错位。因此,公共管理回归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关键,核心是运用法律对违法生产者实行惩罚性赔偿,明确政府职能部门职责,维护食品市场的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14.
《新疆农垦科技》2012,(4):74-76
第八章监督管理第七十八条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应当记录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监督检查记录经监督检查人员和食品生产经营者签字后归档。第七十九条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记录许可颁发、日常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15.
《种业导刊》2012,(8):37-37
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提出要把深入开展食品安全领域治理整顿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任务,使严惩重处违法犯罪行为成为食品安全治理常态。此次《决定》还首次明确将食品安全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对于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地方,在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评优创建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决定》同时还提出要建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诚信信息数据库,并与金融机构、证券监管等部门实现共享,及时发布违法违规企业和个人“黑名单”。  相似文献   

16.
我国食品安全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及其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食品安全过程存在着因多头监管导致的"政府失灵"和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市场失灵"的问题。多头监管现状由于受体制限制,改革成本高,且短期内收效甚微。以解决信息不对称入手,提出从制定《食品安全指南》,出台《食品安全信息管理条例》,建立国家食品安全信息网,以及引入"吹哨法案"等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以期市场本身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食品。  相似文献   

17.
10月23日,《食品安全法草案》第三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余波未平的三鹿奶粉事件让这部本就备受关注的法律草案,更成为公众密切关注的焦点。据报道,此次修改的重点是如何从法律制度上预防和处置食品安全事故问题,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中小型食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我国部分中小型食品生产企业进行考察和调研的基础上,就其食品生产安全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完善我国中小型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生产制度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9.
2009年2月28日,历时3年、跨越两届人民代表大会,并由社会各界广泛建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终于出台。该法共分十章104条,包括总则、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生产经营、食品检验、食品进出口、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等内容,将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届时《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20.
《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食品安全法》的颁布施行,对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全方位构筑食品安全法律屏障,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切实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