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特征(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数量不断增多,农村劳动力中有1.5亿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农村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到有限剩余转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凤慧  周志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5):1020-1021,102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它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都趋于缓慢,逐步由“无限供给”转变为“有限剩余”。从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状况转变的原因入手,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情况,探索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以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转化问题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转化,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我国人口众多,农村劳动力数量也多.又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化不仅是制约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因素,而且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如何有效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化,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研究课题。文章认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非农产业的就业是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转化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内在联系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的历史背景和城市化进程进行了回顾,着重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城市化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分析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式得知,一方面通过就地转移的方式大量转移剩余劳动力很困难;另一方面,随着大量剩余劳动力往大中城市转移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大、中城市进一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大大地降低。因此通过农村城镇化建设,把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是现阶段的必然选择。小城镇转移模式在吸收剩余劳动力上具有独特优势,建议通过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6.
当前,"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健康运行的瓶颈,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因不同,转移模式也不尽相同。本文从推进和拉动两方面来探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历史成因,从而对选择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目前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而且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路径依赖",与转移路径配套运用的政策制度滞后.已有路径已无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高效转移,无法带领农民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陷入困境.创新转移路径势在必行.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的疏导治理出发,力图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得到突破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而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 ,进一步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迎斌 《湖北农学院学报》2000,20(3):271-272,276
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形势,指出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以农业内部转移为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农村改革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成为一种必然的经济和社会现象。这种状况,虽然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但是,不合理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会限制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路,是新形势下,改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目前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而且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路径依赖”,与转移路径配套运用的政策制度滞后。已有路径已无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高效转移,无法带领农民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陷入困境。创新转移路径势在必行。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的疏导治理出发,力图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得到突破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新文 《农技服务》2010,27(6):798-79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而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农村改革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成为一种必然的经济和社会现象。这种状况,虽然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但是,不合理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会限制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路,是新形势下,改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人口增加、土地资源有限及现代生产方式的日益应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压力越来越大。笔者从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形成原因入手,重点分析了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积极创造条件,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中国农业的最大问题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存在和移动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是与二元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的。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程度、规模、速度都呈下降趋势。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把人口数量优势变为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找出合理转移及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的强大生命力的展现,农村剩余劳动力也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以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研究对象,探究和总结了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新特征,提出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存在着数量可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 ,因而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要在深化体制改革的前提下 ,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 ,并立足现实 ,将农业内部吸收与推进城镇多元化有机结合起来 ,以切实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部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输转关系到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作者系统分析了我国西部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障碍因素,以期为我国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利弊分析及其转移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6):1267-1267,1269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一直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笔者就正确认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出自己的见解 ,并对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途径和方法做了探讨 ,为政府制订农民就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谈起,认为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和职业技能的缺乏是制约其转移的关键因素,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就必须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个体素质,进而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与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