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邱怀教授主持下,1983年西北农业大学通过农牧渔业部畜牧局从丹麦引进乳肉兼用的丹麦红牛种公牛2头,种母牛7头,用于改进秦川牛的产肉、产乳性能。现杂种一代牛已降生,并且杂种一代母牛开始产奶。发现改良效果显著,经济效益巨大,深受农民欢迎。为进一步开展丹麦红牛杂交改良工作,借鉴亚州其它国家引进丹麦红牛的经验和教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黄牛改良工作在全国普遍展开。陕西省自1985年开始全面开展黄牛改良以来,主要采用了黑白花、丹麦红牛将秦川牛向乳用方向改良,还采用了兼用的西门塔尔或肉乳兼用短角牛将秦川牛向以肉用为主的肉乳兼用方向发展。目前,已获得了各种杂交后代。一些乳用改良牛已开始投入生产. 陕西省富平县位于渭北旱源,曾是秦川牛的良种产区之一,1987年该县引进丹麦红牛冷冻精液改良本县秦川牛,目前已获得各代改良牛3125  相似文献   

3.
1985年春,我省的周至、兰田和秦都区等地已开始引进丹麦红公牛精液对当地的黄牛(包括秦川牛)进行杂交改良.为了全面鉴定杂交改良效果,于1987年5—11月份在咸阳市秦都区畜改站测定了杂种公牛的生长发育、体型变化规律、采食行为及饲料利用能力以及产肉性能、肉的品质等(详见本刊以后各期).同时还进行了饲料日粮的消化试验.其目的在于比较丹秦杂种牛与秦川牛在饲料主要营养成份消化率方面的差别,并为制定杂种牛及秦川牛肥育期的营养标准提  相似文献   

4.
利木赞牛改良草原红牛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红牛是我国自主培育而成的第一个肉乳兼用型优良品种,具有适应性强、宜放牧、耐粗饲、抗病能力强、乳脂率高、肉质好、遗传力强等突出优点,但与国外优良肉牛品种以及国内黄牛品种相比还存在着个体小、生长缓慢、产肉性能偏低等不足。为了提高草原红牛肉用生产性能,先后从国外引进优良肉牛品种丹麦红牛和利木赞牛等对草原红牛进行杂交改良。本研究就利木赞牛对草原红牛的杂交改良效果进行全面分析,为草原红牛肉牛新品系的选育与品种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区黄牛改良工作从1976年开始,先后引进了西门塔尔、夏洛来和秦川等品种的冷冻精液,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对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已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但由于没有处理好方向与对策、改良与利用的关系,致使改良步伐缓慢,限制了黄牛对人的贡献。为了探索向乳肉兼用发展的改良方向,尽快确定适应我区自然条件、生长发育快、经济效益高的杂交组合。在地区畜牧局、站领导的重视支持下,1987年由西北农业大学引进了丹麦红牛的冷冻精液,选  相似文献   

6.
科尔沁牛是采用杂交方法,人为选择和定向培育而形成的乳肉兼用型黄(红)白花地方品种。五十年代中期引进三河种公牛,全面开展对蒙古牛的杂交改良,六十年代初又引进西  相似文献   

7.
丹麦红牛是国外著名的乳肉兼用品种之一,我校从丹麦引进饲养该种牛已经历8年之久,对引进的丹麦红牛适应性及产奶性能的测定与分析,笔者曾于1989年前在有关刊物上予以发表。近期笔者又对丹麦牛后代与同期同龄黑白花牛,在同一生态和饲养管理条件下的头胎牛产奶性能等进行了较系统的对比与分析,目的在于使同行专家对这一品种及其后代的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有较全面了解。从而为各地黄牛改良筛选乳用亲本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丹麦红牛属乳肉兼用品种,原产于丹麦的默恩、西兰及洛兰等岛屿。经多年选育,今日的丹麦红牛,以产奶量多、乳脂和乳蛋白含量高、对结核病有抵抗力而驰名。在我国饲养条件下,305d产奶量5400kg,乳脂率4.21%,最高个体达7000kg。丹麦红牛肉用性能亦好,屠宰率一般为54%。在肥育期,12~16月龄的小公牛,平均日增重达1010g,屠宰率达到57%。2007年,瑞安市开始引进丹麦红牛冻精,通过人工授精改良温州本地黄牛,其杂交一代的初生指标显著提高,杂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我国有计划地引进西门塔尔牛是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通过国家贸易和地方小额贸易从苏联引入,1976年以来又从联邦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陆续引入乳肉兼用、肉乳兼用型西门塔尔牛。这些牛除在一些国营农牧场纯繁外,主要用以改良黄牛。其杂交改良后代大约占我国各类杂交改良牛的30%,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西门塔尔牛2万多头,各代杂交改良牛210多万头。  相似文献   

10.
(一)肉牛杂交改良的历史 追溯我国黄牛改良史,早在30年代就引入黑白花牛,短角牛等进行改良,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引进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末,先后从国外引进乳用黑白花、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肉用的夏洛来、利木赞、海福特、安哥斯等品种,改良我国的黄牛,使黄牛从单一役用向着肉、乳、役兼用方面发展。经多次试验研究,确定以西门塔尔牛、夏洛来、利木赞牛为改良当地黄牛的当家品种,吸收了外来品种的优点,改进了体型结构,提高了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丹麦红牛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高及产肉性能好而闻名于世。该牛毛色紫红或红色,胸部宽深,背腰平直,后躯宽广,乳房发育良好,耐粗饲,适应性强,是著名的改良牛品种。 郏县红牛是我国八大良种黄牛品种之一,主产于河南省平顶山市的郏县、宝丰和鲁山3县,分布于毗邻的10余个县(市)、区,现存栏约28万余头,占全市牛存栏量的38%。具有被毛紫红,体质结实,结构匀称,抗病力强,繁殖率、挽力大,耐粗饲等特点,但肉用性能欠佳。在保持郏县红牛优良特性的前提下,为了增大郏县红牛体格,提高载肉量和商品率,遵照以本品种选育为主,适当导入外血(1/2~1/4)杂交改良的选育方向,制定了导入丹麦红牛冻精颗粒改良郏县红牛的实施方案,使郏县红牛由役肉兼用型向肉役兼用型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 西门塔尔牛早在20世纪初期就开始引入我国,但有计划引进西门塔尔牛是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通过国家和地方贸易从苏联引入。1976年以来从联邦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陆续引入了乳肉兼用、肉乳兼用型西门塔尔牛,1987年又从法国引入西门塔尔牛(蒙贝利亚牛)。这些牛除在一些国营农牧场纯繁外,主要用于改良我国黄牛,其杂交改良后代大约占我国各类杂交改良牛的50%。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西门塔尔牛两万余头,各类杂交改良牛250多万头。西门塔尔牛属于乳肉、肉乳兼用种,起源于瑞士的阿尔卑斯山谷,有着良好的宜牧能力和产奶产肉性能。我国自1981年成立中国西门塔尔牛育种委员会以来,逐步建立和建全了纯繁体系及其杂交改良体系,在纯种繁育上,出现了9600公斤的高产个体,产奶量超过4500公斤的高产群体,平均乳脂率达到4.0%,最高可达7.2%。在杂交改良上,用西门塔尔改良我国黄牛,使其由过去单一的役用逐步转向乳、肉、役  相似文献   

13.
我省自1973年以来,先后从国外引进了肉用和乳肉兼用种牛200余头,并于1974年年展了冷冻精液人工授精,进行黄牛杂交改良。几年来,在各级党政领导下,在有关技术人员的努力下,牛的杂交改良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随着改良工作的不断发展,1977年国家又在我省建立了13个县的商品牛生产基地,对促进我省养牛  相似文献   

14.
七十年代,我省从国内外引进不少肉用种牛,对本地黄牛开展改良试验,产下许多杂交牛,取得改良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八十年代进行肉牛三元杂交试验。本文是介绍比较测定不同的肥育期的三元杂交牛与杂交一代和本地黄牛的产肉性能和肉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5.
我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肉乳兼用型品种西门达尔牛,对本地河西黄牛(蒙古牛河西走廊型)进行先示范后推广大面积杂交改良,并先后引进皮埃蒙特、夏洛莱、利木辛等专门化肉牛品种进行三元杂交改良。经过30多年的杂交改良,目前,  相似文献   

16.
五种肉牛品种杂交改良青海黄牛的效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白花牛、皮埃蒙特牛、利木赞牛、夏洛莱牛、德国黄牛都是我国引进的大型肉牛品种,用于改良本地黄牛.为了探讨不同肉牛品种杂交改良青海黄牛的效果,从而筛选最佳品种杂交组合,互助县于2002-2004年利用蓝白花牛、皮埃蒙特牛、利木赞牛、夏洛莱牛、德国黄牛细管冻精与青海黄牛进行杂交,对杂种F1牛进行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体重及体尺测定,以研究不同品种杂交牛的生长发育情况及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17.
正种公牛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今后的改良效果。河北省的兼用牛主要是西门塔尔乳肉或肉乳兼用牛,是通过德系西门塔尔和法系的西门塔尔兼用牛杂交改良的,纯种兼用牛存栏量很少。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国推广黄牛改良技术工作,引进国外优质的种公牛对我国的基础母牛进行杂交改良,旨在提高我国基础母牛的质量和生产水平。当时曾经引进德国和法国的兼用牛品种。通过30多年来改良工作的开展,我国基础母牛的质量和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包  相似文献   

18.
为培育出更多的肉杂犊牛用于育肥牛生产,试验以南德温牛和红安格斯牛为父本,中国荷斯坦牛为母本分别进行杂交试验.结果表明:南荷F1相比于红荷F1,受胎率高、初生重大、成活率高、生长发育快、杂交优势更明显.因此,南德温牛比红安格斯牛更适合作为肉用父本改良中国荷斯坦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保持郏县红牛优良特性的前提下,为了增大郏县红牛体格,提高载肉量和商品率.[方法]遵照以本品种选育为主,适当导入外血(1/2~1/4)杂交改良的选育方向,从2010年开始在河南农业大学大学相关专家的指导下,由平顶山市畜牧局和郏县畜牧局等相关部门相互协作,在平顶山市郏县红牛良种繁育中心引进红安格斯牛对当地饲养的郏县红牛进行杂交改良.[结果]表明安郏F1公牛初生重平均为31.65 kg,母牛为29.03 kg,比郏县红牛初生重分别提高了13.09 kg和10.65 kg;6月龄安郏F1公母牛比同龄郏县红牛的体重分别提高13.52 kg和20.48 kg;12月龄安郏F1公母牛比同龄郏县红牛的体重分别提高46.92 kg和6.90 kg;安郏F1公母牛比同龄郏县红牛的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也有较大提高,6月龄安郏F1郏县红牛的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分别提高5.91,5.93 cm,12.75,1.37和1.73,5.45,15.67,0.81 cm;12月龄安郏F1公母牛比同龄郏县红牛的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分别提高2.93,2.54,13.21,2.07和13.49,3.84,21.14,1.78 cm.[结论]说明利用红安格斯牛改良郏县红牛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0.
<正>种公牛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今后的改良效果。河北省的兼用牛主要是西门塔尔乳肉或肉乳兼用牛,是通过德系西门塔尔和法系的西门塔尔兼用牛杂交改良的,纯种兼用牛存栏量很少。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国推广黄牛改良技术工作,引进国外优质的种公牛对我国的基础母牛进行杂交改良,旨在提高我国基础母牛的质量和生产水平。当时曾经引进德国和法国的兼用牛品种。通过30多年来改良工作的开展,我国基础母牛的质量和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