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亮 《花卉》2020,(12):168-169
随着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巩固和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林业产业不断发展,但在具体的营造林过程中受气候因素、水资源匮乏、水利设施不完善等不利因素影响,林业生态建设面临林分退化、造林成活率低等各种问题,制约了林业建设的成效。本文就开展复合经营、抗旱造林技术研究、乡土树种应用等多方位的基础工作,在困难立地造林方面总结出了一系列经验。通过科学整地、适地适树、覆草盖石、间作套种等综合技术措施,可使造林成活率提高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2.
分析黄土高原造林的适地适树与适地适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林是一种重要的生态保护行为,为了保证造林成功,做到"适地适树,适地适林"是关键的先决条件。适地适树主要是应根据种植区的土壤及环境情况,选择合适的树种;适地适林则强调需依据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及树种生物生态学选择适宜成林的树种,建立合理的植物群落结构。本文以黄土高原造林工程为例,探讨适地"适地适树,适地适林"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3.
林业工程作为改善环境,提高森林资源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工程项目,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在前期经济发展过程中,透支及一定程度地破坏了环境,通过发挥林业工程的气候调节作用,可以有效缓解环境难题。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我国林业工程开展相对较晚,造林技术管理亟需升级的背景下,研究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侯二亮 《花卉》2020,(10):201-20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科学事业也在稳步推进,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并且逐渐应用于实践活动,科技的力量正在逐渐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其中,抗旱造林技术在林业工程中的应用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虽然我国林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发展的时间也不算长,但是随着生态理念深入人心,国家和政府对林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但是,抗旱造林技术由于不够成熟,在应用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问题,本文从抗旱造林技术在林业工程中的应用情况为切入点,阐述了实施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深入剖析了问题发生的原因,结合抗旱造林技术自身的不足,提出相应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希望能够更好的发挥抗旱造林技术的作用与优势,用科技的力量推动我国林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艳 《花卉》2016,(24):67-68
造林模式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造林设计的质量和造林成败。本文分别从造林模式设计必须坚持的适地原则、适树原则和适用原则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其对林业科技工作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造林工程中,提高树木栽植成活率是造林成功的关键,在树木栽植过程中,要因地制定、适地适树,选择适宜的栽种时间,应用抗旱新技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技术措施,改善树木的生存环境,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朱宝贵 《花卉》2020,(8):223-224
随着林业的不断发展,容器育苗技术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因其具有节水抗旱、成活率高等优点,进而在林业育苗中被广范应用。容器育苗是一种新型的林业育苗技术,通过容器育苗的方式,不会使根系松散脱落,能够最大保留根系的肥力,在运输的过程中也能保留根系的完整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育苗的效率,推动我国林业工程的发展。本文主要对容器苗造林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我国干旱地区林场开展大规模的林业工程,提升了干旱地区林场的地区植被覆盖率,有利于提升干旱地区林业工程的整体质量以及层次,为干旱地区林业工程抗旱造林工作提供现实性的依据以及借鉴。本文结合干旱地区林业工程抗旱造林中面临的现实性问题,提出了干旱地区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优化策略,旨在为今后干旱地区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建设性的依据以及借鉴。  相似文献   

9.
榆林气候干旱少雨,土壤含水率低,造林不易成活,苗木通过截干或平茬处理后,可减少地上部枝叶水分蒸发,并能快速恢复根系吸收功能,从而能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并能促进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是干旱地区造林中一项重要举措,适地适树,在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应用方面分析总结出创建绿色榆林的相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朱玉凤 《花卉》2019,(22):201-202
从适地适树、立地条件类型、立地条件、林业区划等进行了深刻阐述,从而说明了适地适树与立地条件类型划分在造林中的重要性。结合桑植县林业生产现状,提出了在考虑多因子综合的前提下,主要抓住地形、土壤和植被3个主要因子来进行立地条件类型表的编制和造林树种的选择。更进一步地阐明了在造林前对立地条件类型进行正确的划分是造林做到适地适树的关键,同时也是造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发展速丰桉是广西"十一五"期间林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广西速丰桉的迅速发展,弥补了木材供应市场供不应求的不足,推进了广西人造板工业的发展。广西在速丰桉发展中应该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品种的选择,苗木的选购,造林地选择要适地适树,林木抚育,管护和采伐要进行科学操作。  相似文献   

12.
林业生态工程造林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复杂的工程,而提高工程造林的质量控制则是保证造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重要前提,现代林业工程造林要根据造林地区的水文、地址条件,并综合考虑其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做好工程造林的质量控制,为树木的生长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对林业经济、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视程度。本文主要从造林工程质量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2个方面分析如何提高工程造林质量。  相似文献   

13.
工程造林管理工作的开展在促进我国林业建设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工程造林管理需要将财力资源、人体资源、物力资源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制,切实提高林业工程造林管理质量。本文重点从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措施、管理意义等方面对造林管理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林业造林管理的有关事宜。  相似文献   

14.
常强 《花卉》2019,(6):172-173
对生态环境予以改善并实现林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是我国林业工程造林工作的主要目的,而造林工作的质量则是工作中所必须给予保证的。目前,造林工作主要用于改善一些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而在我国一些干旱地区中,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和气候因素,造林工作的开展也需要严格的依照干旱地区的气候和地质特点进行,本文就针对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杨海军 《花卉》2020,(24):205-206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日益增长,生态环境也逐渐成为人们着重关注的问题,林业工程对保护生态环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苗木培育和移植技术是林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整个林业工程的建设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一定要科学合理地对苗木进行培育,同时在施工时采用科学的现代化技术移植造林,以有效地提高苗木的质量和成活率。林业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对苗木培育到移植造林都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通过林业工程,不仅可以提高林业生产技术,还可以提高造林工艺,本文对林业苗木培育与移植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林业工程造林管理是林业发展阶段重要措施,提高管理效率是保障生态建设与林业长效发展的关键,林业工程是针对多种造林资源进行的有效整合,在此阶段,林业工程管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基于此,本文以现有经验,加上进一步有效分析与借鉴,对林业工程造林管理方法进行了简明阐述,旨在通过分析,明确林业工程造林管理意义,也进一步为林业工程管理能力提高助力,为国家林业事业不断完善与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对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本文分析适地适树的概念和意义,之后讨论适地适树在造林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8.
蜂窝状塑膜容器育苗是当今林业造林工程上实施的一项实用育苗技术。蜂窝状容器育苗一改过去单个容器装播效率低、苗床不整齐的弊端,育苗周期相对缩短,既便于操作,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育苗质量,造林成活率高,无需补植,已经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马延宏 《花卉》2019,(24):237-238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能源消耗的不断加剧,自然环境已经受到了极大的破坏,这对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森林资源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在当前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不断重视,退耕还林、造林工程不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相关的研究,提高工程造林的技术,从而创造更好的林业效益.本文正是基于这个背景,对工程造林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技术管理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提出了工程造林技术改进的相关措施,期望能够提升工程造林的质量和效益,促进我国林业技术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豫西山区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西山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特点为冬春干旱、夏秋高温多雨。严重的春季干旱所造成的新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是长期以来制约林业生产发展的瓶颈。随着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等工程建设的深入开展,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越来越差,造林难度越来越大,依靠常规造林技术已不能保证成活率。嵩县林业技术工作者多年来克服困难,潜心研究,通过引进、改造、创新,总结出一套适合豫西山区的抗旱造林技术,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提升林业建设工程的科技含量,加快造林绿化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