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造景是指利用乔木、灌木以及草本植物等,通过相应的艺术表现手法,将这些植物的色彩、层次等自然美充分发挥出来,对植物景观进行创作供人们观赏。近年来,随着生态园林建设观念的引入,植物造景的内涵也更加丰富,植物造景不再单指通过植物来营造视觉效果,同时还包括一些文化景观以及生态景观等方面的含义。本文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园林造景与植物配置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与同行人士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态园林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的内涵也随着景观的概念而不断扩展,传统的植物造景概念、内涵等已不再适应生态时代的需求,通过学习我觉得植物配置是植物造景的基本技艺,它不同于纯功能性的农田防护林带或经济用途的人工林、果园、苗圃以及花圃等等,它的不同就在于艺术两个字。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城市发展的进程,植物造景与人们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而人们也对景观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对茅洲河(宝安段)两岸的滨水植物造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对不同茅洲河两岸不同的空间区域的植物进行分区设计,准确利用自然植物对现有场地进行改造和优化,加强滨水景观的植物空间体现,并感悟植物造景在滨水景观中起到的生态效应以及艺术作用。  相似文献   

4.
罗丹轶 《花卉》2019,(16):138-13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阶段人们想要更好的建设风景园林。现阶段在风景园林中,很多设计人员都在设计过程中应用植物造景,从而可以更好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本文主要对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中应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阐述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随之下降,生态形势日益严峻。人们环境意识随之在不断提高,城市化建设开始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把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结合在一起,最终促使城市化朝着生态、绿色和环保的方向发展。植物造景作为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植物造景在园林中的应用设计原则及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分析,针对植物造景在园林中应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植物造景在园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对园林设计的视觉效果有着越来越高的审美标准。基于此,本文研究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植物配置上提出三个观点,合理选择植物,遵循生态艺术性原则,遵循统一协调原则。在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造景提出根据人们需求来设计园林造景,加强植物造景和园林风格结合,遵循美学原理,注重整体效果的观点,仅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李剑波  郭理平 《花卉》2019,(18):85-8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和艺术产业发展迅速,同时人们的生活品味不断提高,更加注重自己的生活环境,因此人们更加注重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做好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工作可以提升人们有更好的观赏体验。本文主要介绍了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园林也得到了较快发展,植物造景受到人们的重视,逐渐成为营造生态园林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生态景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植物造景在目前城市生态化发展中应用很广泛,传统的园林植物造景已不能适用目前的园林情况,需要对植物进行造景选择和各种配置。本文主要探讨了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造景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与持续影响,健康人居环境主题和生态理念深入人心,大众对适宜的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风景园林学科面临着巨大社会矛盾和生态问题的严重挑战。通过植物营造健康人居环境,以探究园林植物资源在景观中的应用为出发点,分析梳理园林植物资源和植物造景设计相关内容,主要包括园林植物资源发展历史、开发利用现状和植物造景设计的发展等内容,重点分析园林植物多元化的艺术特性在植物造景中的运用,如植物在美学、生态、文学意境等特征在造景中的体现,从而证明植物资源对于植物造景设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毕巍 《花卉》2020,(20):86-8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不断增加景观园林的占比,加大植物造景的应用。如今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人们更加关注周围居住环境,更多以景观园林的植物造景来体现一座城市的发展程度。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不同的植物合理搭配建筑、水榭、环境等各个元素,不仅可以点缀美化园林景观,还可以设计创新园林景观设计,给人以新鲜美好的视觉享受,还可以为城市增添绿色氛围,保护生态环境,给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本文简要阐述了植物造景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应用的作用以及重要性,分析了当前景观园林设计中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对景观园林设计中植物造景应用能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发展使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审美的提升加上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要,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的造景随之发展起来,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更是对生态坏境的一种改善,主要分析了园林绿化中植物造景的作用和艺术手法,以期进一步提高园林绿化设计中的植物造景水平。  相似文献   

12.
孙东 《现代园艺》2014,(9):65-6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现代园林建设中更加注重了植物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植物造景不仅仅是人们审美情趣的反映,更是兼备了生态、文化、艺术、生产等多种功能的园林景观。研究传统园林的植物景观配置,创造出适合现代人生活、审美,且具有时代特色的植物景观,是我们每个园林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刘墨卓 《现代园艺》2022,(12):71-73
城市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带给人们很多的便利,但是,城市居民也面临着环境恶化、资源减少、水土流失等问题。因此,城市园林和生态城市建设成为当前解决城市发展一系列问题的有效方法,城市公园建设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内容,然而城市公园中的景观设计却没有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仍然停留在功能性需求方面,而对于人们的心理需求并不关注,没有体现公园所需要具备的人性化情感内涵。因此,城市公园植物造景中融入情感化设计成为未来城市公园植物造景设计的必然要求。基于此,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了情感化设计在城市公园植物造景中的应用,以期为城市公园植物造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花卉》2017,(2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追求有了更高要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改善生态环境、美化人们生活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从业经验,对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基本原则进行简要概述,并提出一些基本的植物造景方案,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生态需求。  相似文献   

15.
植物是中国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景观既能创造优美的环境,又能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植物元素在现代景观中更是不可或缺,人们不仅欣赏植物景观的自然美,更为重视的是植物所产生的生态效应。本文就植物在中国园林中的造景手法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城市公园所带来的生态效应,城市公园植物造景开始得到人们重视,推动着城市公园向更加生态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对公园植物造景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植物是景观设计的主要元素。根据植物造景的相关理论,对成都翡翠城小区进行实地考察和收集相关资料文献的基础上,对现代城市居住小区的各类绿地植物造景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包括中心区域绿地、宅旁区域绿地、组团区域绿地、道路绿地和其他空间绿地等景观空间进行了分析,研究这些不同类型景观空间的植物配置及造景模式,并对造景手法从生态效应、美学观赏、构筑空间、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总结出成都市现代居住小区环境植物造景和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经济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化发展的步伐不断推进,人们对园林景观设计也有了更高的实际需求,为此,在开展园林景观设计时,应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提升人们日常生活的关怀感及幸福感,并从更为专业的角度为人们构建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结合实际情况,在园林设计工作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植物造景及植物配置在园林设计中的价值愈发明显,不仅能有效促进生态与园林设计的有机融合,还能进一步丰富园林设计的形态及美感。基于此,深入分析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价值,以期为相关工作带来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是实现园林优质绿化以及加强园林设计美观的重要手段。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能够满足人们对植被美感的欣赏需求,缓解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压力,借此还能够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发展进程。在此基础之上,从阐述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概念入手,强调了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现实意义和艺术效果,并针对现今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园林景观在区域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除了能够满足人们关于生态、自然以及美的追求之外,还能够创造出不可替代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主要分析和探讨了园林设计工作中的植物配置、植物造景等相关工作,从而保证园林景观在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