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枯萎病和青枯病是番茄栽培中的两种重要病害,常给种植户造成极大损失,且这两种病害的发病症状较为相似,田间诊断时容易混淆。笔者现将这两种病害的区别及防治技术总结如下,供菜农朋友参考。一、番茄枯萎病和青枯病的区别番茄枯萎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由番茄尖镰孢菌侵染所致,多在开花结果期开始发病。发病初期,仅茎一侧自下而上出现凹陷区,致使植株一侧叶片发黄、变褐,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研究西瓜枯萎病菌在植株体内数量分布及其扩展规律。【方法】在福建省永泰的西瓜地调查了枯萎病不同发病级别西瓜植株的生长状态,以及尖孢镰刀菌在根际土壤和植株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随着枯萎病病情的发展,枯萎病显著地影响着植株的生长态势,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都受到抑制。健株平均蔓长较发病植株的蔓长15.5~205.4cm,地下部根长比1级和3级植株分别长0.3cm和8.6cm。在同一块田地中,西瓜健株与枯萎病病株的根际土壤均存在着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病原菌的数量与发病程度并无明显相关性。但是,西瓜健康植株仅在根部检测到尖孢镰刀菌,发病初期的植株在根部和主茎基部检测到尖孢镰刀菌,而发病中期植株是在根、主茎基部和茎蔓中部检测到尖孢镰刀菌;植株根部的尖孢镰刀菌数量表现为发病中期植株>发病初期植株>健康植株,分别为3.97×103cfu/g、2.07×103cfu/g和0.27×103cfu/g。【结论】病株内的尖孢镰刀菌的数量与病情呈现正相关,菌体有自下而上的扩展连续性。  相似文献   

3.
香蕉枯萎病致病菌筛选及致病菌浓度对香蕉枯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通过筛选和鉴定香蕉枯萎病的致病菌株,之后接种不同浓度的病原菌孢子悬液,研究香蕉植株的发病程度,以期为香蕉枯萎病的田间诊断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筛选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结果】从香蕉枯萎病病株的假茎基部分离筛选纯化获得了一株致病的尖孢镰刀菌菌株。盆栽回接该菌株35d后,有90%香蕉植株发病,香蕉死亡率高达70%,经鉴定确认该菌株为香蕉枯萎病致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本试验条件下,致病菌株的孢子悬液浓度为103CFU/g土时是香蕉枯萎病发病的临界浓度,当致病菌株的孢子悬液浓度不超过105CFU/g土时,香蕉枯萎病的发病指数随着病原菌孢子悬液浓度的加大而增加,当致病菌株的孢子悬液浓度超过105CFU/g土时,香蕉枯萎病的发病指数不再显著变化;香蕉根际土壤和土体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数量受致病菌株孢子悬液不同浓度的影响较大,接种病原菌孢子悬液不同浓度处理的根际土壤的尖孢镰刀菌数量是土体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的1.15—2.06倍,显著高于土体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结论】香蕉植株枯萎病是否发生与土壤本身的尖孢镰刀菌数量有关,发病程度高低决定于根际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数量,以上结果可为香蕉枯萎病的诊断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黄枯萎病又名根腐病 ,是一种真菌性病害 ,由半知菌亚门、瘤座孢目、镰孢菌属尖镰孢菌 (Fusariumoxyspo rumSchl.)侵染引起。病菌在土壤中和土壤中的病残体及块茎上越冬。每年 5月中下旬幼苗出土后病菌开始侵染 ,6月中下旬田间出现病株 ,7~ 8月是发病盛期。病菌侵染地表附近上下 2cm处的茎段和种栽 ,导致种栽腐烂 ,茎部表皮及维管束变成褐色 ,养分运输受阻 ,地上叶片逐渐枯萎死亡 ,地下块茎受害后变褐腐烂。病害发生越早 ,减产越重 ,8月中旬之前 ,地黄受枯萎病危害后基本绝收 ,9月底之前受害一般减产 5 0 %~ 80 %…  相似文献   

5.
一、症状与病原 西瓜枯萎病是西瓜生产上毁灭性的病害之一。从幼苗到成株期均可发病,结果期最为严重。幼苗受害,子叶变黄,呈暗绿色,无光泽;成株被害,初期先从老叶至嫩叶逐渐萎蔫,似缺水状,中午尤为明显,但早晚可恢复,3—6天后,整株叶片枯萎下垂,不能复原。茎蔓基部缢缩,有的病部出现褐色病斑或琥珀色胶状物,病根变褐腐烂,茎基部纵裂,病茎纵切面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出粉红色霉状物。西瓜枯萎病病原是尖孢镰刀菌,分生孢子呈镰刀状。  相似文献   

6.
枯萎病是菊花的重要病害之一。经过调查,在同安区的发病率虽不高,但危害性极大,植株一旦染病,如果防治措施不及时,将会导致植株迅速枯死。 一、症状特点 菊花枯萎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菊花尖镰孢菌。被害植株地上部叶片最初表现为叶色变淡,失去光泽,稍呈波纹状,萎蔫下垂;茎基部微肿变褐,表皮粗  相似文献   

7.
对福建省4个地区种植西瓜实生苗田块的枯萎病发病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西瓜枯萎病的田间平均发病率在18.5%~38.2%。从不同地点采集的发病植株上共分离、纯化和保存了31株菌株,结合菌株的形态学特征、镰刀菌属特异引物Fu3/Fu4和尖孢镰刀菌特异性引物FOF1/FOR1检测以及致病性测定,确定了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福建省西瓜枯萎病的主要病原菌,其中尖孢镰刀菌占总分离菌株数量的93.54%。  相似文献   

8.
1诊断 1.1番茄青枯病 多在番茄开花期间发生,发病初期植株顶部几张叶片开始萎蔫,中午前后极为明显;傍晚至天明和阴雨天顶部叶片恢复正常,反复多日后,田间病株增多,萎蔫逐渐加剧,叶片萎蔫自上而下蔓延,造成全株萎蔫.叶片变黄不及枯萎病严重(这些有别于枯萎病).从发病至整株死亡一般5~7d,雨天多时延长至10d左右.病茎维管束变褐色,病重的植株如将病茎作横切面检查,略加挤压,有乳白色菌液溢出(即菌脓),病株茎下部常有不定根出现,但也有例外.据仔细观察,植株常长出长短不一的疣状突起和不定根,有时植株上发生油浸状褐色不规则斑块(特别是小番茄)的并不一定是此病症状.  相似文献   

9.
介绍蚕豆赤斑病、褐斑病、尾孢叶斑病、镰孢菌根腐病、枯萎病、细菌性茎疫病、病毒病的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以为蚕豆栽培中病害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香蕉枯萎病的离体叶片接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对香蕉的种植和产业发展危害严重,其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 f.sp.cubense)。为研究该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和香蕉的枯萎病抗性机理,对香蕉枯萎病的离体叶片接种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香蕉叶片在离体条件下必须要有伤口才能被侵染发病,枯萎病菌4号小种的菌丝和分生孢子溶于无菌水或者PDB溶液都能引起发病;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发病程度与刺孔数量和细菌浓度成正比;在刺孔条件下,香蕉枯萎病分生孢子浓度为0.9×105个/mL时的接种效果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从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对杂交竹的危害特点、传播扩散情况、分布与发病规律等方面,对杂交竹枯萎病的发生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分析了该病在我国西南地区扩散蔓延的可能性和风险性,提出了对杂交竹枯萎病的控制技术.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在我国西南适生区引起杂交竹枯萎病的风险较大,建议加强我国西南杂交竹林区的病情监测,防止人为传播.  相似文献   

12.
从山东平度连作的生姜枯萎病病株中分离得到1株菌株,通过形态学鉴定、rDNA-ITS区序列分析和回接试验确认该菌株为生姜枯萎病病原菌。采用盆栽试验,在健康土壤中接种不同浓度的病原菌孢子悬液研究不同接种浓度对生姜枯萎病发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克土病原菌孢子数量103是导致生姜植株发病的临界浓度,当每克土接种数量不高于105时,病情指数随接种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当每克土接种数量高于105时,病情指数不再显著增加;随着每克土中接种的病原菌孢子数量的增加,各处理根际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数量也增加,且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土体土壤,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是土体土壤的1.19~1.86倍。结论:根际和土体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数量共同决定生姜植株是否发生枯萎病,但发病程度的高低受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网纹甜瓜在栽培过程中枯萎病发生严重,严重影响瓜农收益。1症状表现棚栽网纹甜瓜枯萎病,多在单蔓整枝抹芽摘除第8节以下子蔓后发病,初发病部多在叶柄基部与茎交界处。初期植株叶柄基部呈水渍状,逐渐向叶片和茎部扩散,叶片呈淡黄色症状,逐渐转为淡褐色坏死。也有由叶片开始发病,  相似文献   

14.
从山东平度连作的生姜枯萎病病株中分离得到1株菌株,通过形态学鉴定、rDNA-ITS区序列分析和回接试验确认该菌株为生姜枯萎病病原菌。采用盆栽试验,在健康土壤中接种不同浓度的病原菌孢子悬液研究不同接种浓度对生姜枯萎病发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克土病原菌孢子数量103是导致生姜植株发病的临界浓度,当每克土接种数量不高于105时,病情指数随接种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当每克土接种数量高于105时,病情指数不再显著增加;随着每克土中接种的病原菌孢子数量的增加,各处理根际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数量也增加,且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土体土壤,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是土体土壤的1.19~1.86倍。结论:根际和土体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数量共同决定生姜植株是否发生枯萎病,但发病程度的高低受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亚麻白粉病又称亚麻粉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其有性态为二孢白粉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是制约亚麻原茎和麻籽优质、高产的主要病害。1、亚麻白粉病症状亚白粉病在亚麻的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和茎秆。初期在叶片、茎和花器表面产生零星的灰白色粉状物,即病菌的菌丝和分  相似文献   

16.
1.诊断 1.1番茄青枯病 多在番茄开花期间发生,发病初期植株顶部几张叶片开始萎蔫。中午前后极为明显;傍晚至天明和阴雨天顶部叶片恢复正常,反复多日后,田间病株增多,萎蔫逐渐加剧,叶片萎蔫自上而下蔓延,造成全株萎蔫。叶片变黄不及枯萎病严重(这些有别于枯萎病)。从发病至整株死亡一般5-7d,雨天多时延长至10d左右。病茎维管束变褐色,病重的植株如将病茎作横切面检查,略加挤压,有乳白色菌液溢出(即菌脓),病株茎下部常有不定根出现,但也有例外。据仔细观察,植株常长出长短不一的疣状突起和不定根,有时植株上发生油浸状褐色不规则斑块(特别是小番茄)的并不一定是此病症状。  相似文献   

17.
网纹甜瓜在栽培过程中枯萎病发生严重,严重影响瓜农收益. 1症状表现 棚栽网纹甜瓜枯萎病,多在单蔓整枝抹芽摘除第8节以下子蔓后发病,初发病部多在叶柄基部与茎交界处.初期植株叶柄基部呈水渍状,逐渐向叶片和茎部扩散,叶片呈淡黄色症状,逐渐转为淡褐色坏死.也有由叶片开始发病,部分叶片边缘褪绿,有极少数植株叶片凋萎,此时茎部症状不明显,多表现为水渍状危害;全株叶片由下向上开始萎蔫,中午前后萎蔫更为明显,早晚可恢复常态,严重的在数日后发生叶片不可逆萎蔫;发病后期植株茎部与病叶交界处的一侧呈淡褐色,并有缢缩,有的纵裂;病株基中变褐,亦有纵裂,潮湿时其表面可见淡色霉状物,经镜检为镰刀菌;拔出病株,多数根系发育较差,或须根较少,变浅黄褐色,但也有一些病株的根系没有明显的症状;纵剖病茎可见维管束有褐变.  相似文献   

18.
梁海孙  黄惠玲 《广西农学报》2011,26(6):40-41,75
指天椒枯萎病由镰孢菌引起的土传病害,发病后整株萎焉枯死,对指天椒生产危害严重。文章阐述指天椒枯萎病田间发生症状和发生规律,并提出防控指天椒枯萎病发生为害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红麻种子携带真菌与苗期病害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查清红麻苗期病害的初侵染源,用平皿测定法对参试17份品种种子进行带菌检查、分离鉴定和接种试验,并对42份品种苗期病情作系统观察.结果表明:红麻种子表面携带真菌有12个属14个种,其优势菌群为交链孢菌(Alternaria)、枝孢菌(Cladosporium)、镰刀菌(Fusarium)、青霉菌(Penicillium)、曲霉菌(Aspergillus)、根霉菌(Rhizopus)和毛霉菌(Mucor)等,不同产地种外带菌种类有异;种子内部潜伏镰刀菌、枝束梗孢菌(Synnematium)、交链孢菌、炭疽菌(Colletotrichum)和葡萄孢菌(Botrytis)等5个属.红麻苗期主要病害为立枯病(Rhizoctoniasolani)、灰霉病(Botrytiscinerea)、茎枯病(Corynesporacassiicola)、炭疽病(Colletotrichumhibisci)和枯萎病(Fusariumvasinfectum).种子携带真菌多数是腐生菌,少数为寄生菌,是引起苗期炭疽病、灰霉病和枯萎病发生的重要初侵染源.立枯病来自土壤带菌,茎枯病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20.
正一、瓜类枯萎病(一)症状特点瓜类枯萎病以黄瓜、冬瓜、西瓜发病最重。该病的典型症状是萎蔫。发病初期病株叶片从下向上逐渐萎蔫,呈缺水状,晴天中午更明显,早晚可恢复,数日后整株叶片枯萎下垂,茎基部常纵裂,有树脂状胶质物流出。潮湿时,病部常产生粉红色霉层。剖茎可见维管束深褐色。(二)发病原因瓜类枯萎病由一种真菌侵染引起,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和土杂肥中越冬,是一种土传病害。(三)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