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上海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后,长江枯水期对其污水自净能力将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因此,目前上海市污水排放会对长江口湿地和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将发生微妙的变化。通过分析近10年来长江口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及上海市污水排放和治理现状,研究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后对上海地区生态环境新的主要影响,并针对污水排放及长江口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性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江苏境内输水河道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依托已颁布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及正在修订中的2021年版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测算了输水河道工程植物措施单位投资指标,提出了不同植被建设标准下的单位面积投资指标、乔木类投资指标、灌木类投资指标、草类投资指标,旨在用于指导输水河道工程植物措施投资的编制和审定,并为修编的水土保持定额及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乐  佘小光 《水土保持学报》2005,19(4):160-163,172
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贫乏,人均占有水资源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森林覆盖率仅为6%,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0%。水土流失严重,中上游土壤侵蚀模数一般在5000t/(km2.a)以上。黄河含砂量居世界之最,多年平均含砂量达33kg/m3,由于水资源量的逐年减少和需求量的逐年增大,引起了土地沙漠化,沙尘暴以及黄河水质恶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拟从水量充沛的长江、澜沧江、怒江流域调部分水量进入黄河,总调水量170亿m3。其中用于农、林、牧业方面的灌溉水量占总调水量的55%,可以有效地增加植被和控制水土流失,遏制土壤沙漠化;能够缓解黄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改善黄河水质;同时还可以增加黄河下游河道的冲刷长度,减少泥沙淤积,有利于黄河下游河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处理好经济效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保证经济建设和生态系统的双重良性循环,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对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时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河西走廊中部黑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蔬菜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也是我国内陆河流域近30a来受人为经济活动影响最强烈的地区之一。黑河中游水土资源过度开发,导致黑河下游出现了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已威胁到整个流域的生态安全和国防建设的环境保障。主要表现在河道断流加剧,湖泊干渴,地下水位下降;天然林面积大幅度减少;草地严重退化;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危害加剧等。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问题已经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黑河流域当前实施的节约用水和合理分配水资源,是保护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根本性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基于西北地区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1999年我国实施了浩大的退耕还林工程。文章分析了黄土高原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气候变迁和农耕文明前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造成气候和植被带的南移以及农业和畜牧业发展带来的破坏,指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对植被恢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区域气候改善都起到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水资源需求增加,承载力不足、耕地面积减少,短期内粮食产量下降、政策可持续性等问题,提出因地制宜,选择合适树种,利用节水措施以缓解水资源问题,基于生态、经济、社会价值最大化进一步优化土地配置,从工程后续的管理和维护上入手,提供合理的经济补偿,巩固已有的成果等建议,为以后更好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详细介绍了南水北调西线调水区早期森林植被状况及森林植被退化现状,在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退化的主要原因,研究了工程实施后和施工过程中将会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最后分析了调水对受水区的有利影响及其对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并提出了保护调水区森林环境和植被的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8.
输油管线工程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管道建设的特点,对输油管线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要素进行了识别和影响性质分析,进一步具体分析了对各个生态环境要素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区的水生生物和森林植被现状;分析了近几十年来森林植被的退化过程、原因,水生生物繁衍和生存的特点;预测了工程施工过程中和实施后对环境和生态将会产生的一些不利影响;指出了调水对西北干旱地区生态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保护调水区生态及环境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水土流失恶化水环境减少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蚕食宝贵的土地资源、毁坏和减少生物资源、恶化区域气候环境等多方面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浅析设施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就设施农业生产中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具体防治措施,达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提升农产品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化肥在农业上的施用,一方面实现了农业上的增产,为解决人类的温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化肥的过量施用,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氨挥发氧化氮、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的释放,造成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汶川大地震造成的灾害出发,结合四川灾区的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了此次地震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灾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四川水土流失影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平衡、总结20年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建立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以法行政、多渠道增加投入、控制人口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旅游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业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出现的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概述了新农村旅游业发展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以及Mann-Kendall和累积距平等突变检验方法对新疆东部地区1961—2011年的气温和降水两个指标进行研究,从而揭示该地区气候变化的事实及趋势,探讨了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显示新疆东部地区及各站点年平均和四季平均气温在过去50多年内均呈上升趋势,达0.42℃/10 a,增温率是IPCC第四次报告中全球近50 a增温率的三倍多,高于中国和西北干旱区的增温率,并且在1993年发生增温速度的突变。四季气温中,冬季气温升高对年气温上升贡献最大。新疆东部地区各站点年降水量在研究时段内有增有减,巴里坤站呈较为明显增加趋势,增幅为9.77 mm/10 a,而十三间房站年降水量呈微弱的下降趋势,下降了1.97 mm/10 a,其余各站均有增加趋势,但趋势不显著,并且在1976年发生了增湿突变。新疆东部地区温度升高,降水量增加,总体向暖湿化发展,这种变化对该地区水资源和沙尘暴天气事件等生态环境有重要的影响,具体的影响评估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流域梯级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域梯级开发可带来发电、防洪、灌溉等综合效益,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引发了很多区域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包括水库淹没与移民,泥沙淤积、河道变化、地质灾害、水生生物、水土流失等.针对流域梯级开发存在的上述生态环境问题,初步提出加强建设项目的前期管理、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合理优化开发与运行方式等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新疆棉花规模化种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新疆棉花的大规模种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实现棉花种植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对策进行了探索,为新疆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比较全面地分析了黄河断流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影响,提出了缓解黄河断流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安阳县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阳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种有煤、铁、灰岩、白云岩和石膏等。随着大规模矿山的开发,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一是加剧水土流失;二是造成地面塌陷、裂缝;三是诱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四是水循环系统遭到破坏,加剧了水资源短缺;五是造成大气污染和土壤酸化。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一是填堵裂缝,整平农田,恢复排灌系统;二是贯彻先挡后弃原则,科学布设拦挡措施;三是减少水量损失,保护水资源;四是建立防护林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