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薯小象甲又名甘薯小象鼻虫、甘薯蚁象等,常造成甘薯产量损失20%~30%,严重田块高达40%以上。农户应根据甘薯小象甲的发生特点,加强防治,确保甘薯优质高产。1危害特点甘薯小象甲主要以幼虫为害,幼虫在薯块内和粗蔓中取食,形成隧道,并将  相似文献   

2.
甘薯疮痂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涛 《福建农业》2006,(9):23-23
甘薯疮痂病是我市甘薯的主要病害之一,据调查,近年来甘薯植株发生严重时,发病率常达50%以上,不但造成甘薯产量损失,而且病薯中淀粉含量减少,品质降低。为了摸清甘薯疮痂病的发生规律,并提供科学的防治技术依据,我校于2004—2005年对郊区几个乡镇甘薯主产区进行监测研究,现将其发生症状、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优质高胡萝卜素甘薯新品种普薯25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薯25号是普宁市农科所以普薯24号为母本进行放任集团杂交方法育成的甘薯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胡萝卜素含量高、丰产性好、薯形美观、对小象鼻虫耐性较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甘薯小象甲又名甘薯小象鼻虫、甘薯蚁象等,属昆虫纲鞘翅目象虫科,主要为害甘薯,也能取食月光花、牵牛花、蕹菜等旋花科植物,偶而取食马铃薯.是我市甘薯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常年给我市甘薯产量造成较大损失.一般损失2—3成.严重田块高达4成以上。结合本地实际.根据甘薯小象甲的发生特点,应采取综合措施科学防治。  相似文献   

5.
番薯(红薯、地瓜)容易遭受象鼻虫为害,受害的番薯气味苦臭,人畜不能食用。其防治方法如下。一、栽培防治。1.实行水旱轮作,隔断虫源。2.加强田间管理。从种植后至收获前保持土壤湿润。3.及时培土。结薯后发现薯畦龟裂,薯蒂露出地面,及时用细土填塞裂缝和培土,防止害虫侵袭。4.清洁田园。收获番薯时,及时收集受害薯块及藤头挖穴深埋,可减少番薯小象鼻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脱毒甘薯主要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病毒病是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甘薯感染病毒后种性严重退化、品质变劣、产量下降,一般减产20%以上.重者减产50%采用甘薯脱毒技术是防冶病毒病,恢复品种种性,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泉州市1998年开始从龙岩市农科所和福建农林大学引进脱毒甘薯种薯(苗)进行试种,增产幅度在10%-30%。近几年来推广面积逐年扩大,2005年我市脱毒甘薯种植面积203万亩,占全市甘薯种植面积的25.4%,平均亩产鲜薯2047公斤,  相似文献   

7.
甘薯是仙游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县常年栽种甘薯6.45万亩,因苗农长期使用老蔓育苗,造成品种混杂、种性退化,单产下降。为了改变不利的甘薯生产现状,农技部门采取了建立薯苗生产基地、引进高产优质甘薯新品种、提纯复壮当家品种等措施,每年繁育良种壮苗3亿多株,实现良种薯苗自给有余,每亩增产鲜薯600-1000kg,农民可增收600—800元。介绍了甘薯提纯复壮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甘薯是东山县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全县常年种植近2700公顷,不仅种植春薯和秋薯,而且还普遍种植冬薯,即9月以后种植,翌年3~4月收薯,因而整年田间甘薯生长不断,有利于甘薯小象虫的发生和连续为害,严重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根据2002~2004年全县普查,该虫几年来有回升加重的趋势,一般田块常年受害损失达10%-15%,严重的损失30%以上,个别田块损失可达90%以上,已成为东山县甘薯生产最重要的害虫。  相似文献   

9.
甘薯小象虫主要生活习性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小象虫成虫俗称“伪蚁”、“甘薯猴”和“臭虫”等;幼虫俗称“蛀心虫”、“臭香虫”等,是国际和国内的植物检疫对象。在莆田市甘薯产区普遍发生,尤其沿海薯区受害十分严重,是影响甘薯优质高产主要害虫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实施大面积的甘薯“五改”综合配套技术,使此虫发生为害得到有效的控制,保证了甘薯持续增产。但近年来,由于对此虫失去警惕,放松防治,各地田间虫口开始回升,有日趋严重为害之势,应引起十分注意。笔者经过多年对此虫的观察及各地试验示范结果,把甘薯小象虫的主要生活习性和甘薯小象虫综合防治技术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平潭沿海耕地以沙质土壤和滨海盐土为主,作物布局主要为甘薯和花生。全县9.8万亩耕地,年早薯、套薯和晚薯合计种植面积达7.5万亩,成为全县农业种植业收入的一大支柱。甘薯单产的丰欠与栽培中的土壤管理和施肥技术密切相关,因此,合理改良利用土壤和掌握科学的施肥技术是提高甘薯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甘薯无土栽培连续结薯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又名红薯、白薯、地瓜等,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和饲料兼用作物,是我国四大农作物之一。甘薯主要以收获薯块为经济产量,甘薯的块根可直接食用或煮、烤、蒸熟而食用,曾经是我国很多边缘地区农村的主要食物。甘薯也是非常重要的轻工、化工、纺织、铸造、制革、食品原料,如制酒精、制糖、制丙酮,还可加工成薯干、薯片、薯条、淀粉、粉丝等多种优质蔬食。另外,薯叶可以作蔬菜食用,被人们称之为“长寿莱”,薯蔓和薯叶是良好的畜禽饲料。随着育种技术的提高,特色甘薯如彩色甘薯和水果甘薯品种也日益多样,人们对这些食品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2.
病毒侵染是造成当前甘薯种性退化、减产、品质变劣的主要原因。利用茎尖脱毒技术可脱去甘薯体内病毒,恢复原品种优良性状。脱毒后的甘薯具有栽后缓苗快、长势旺盛、容易徒长等特点和优质高产的能力。只有采取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才能发挥脱毒薯最大生产潜力,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甘薯产量的高低除与品种、耕作技术有直接关系外,与生长期的长短有着重要关系。同一品种,生长期越长,产量也越高,在正常的栽培条件下,春薯产量高于夏薯。国内试验结果表明,春薯每晚栽1天,减产1%,夏薯每晚栽1天,减产幅度更大。但是甘薯的生长期受当地气候条件,前后茬作物生育期长短的限制,不能任意延长。人为地创造适于种薯发芽成苗的条件,在早春低温条件下提早育苗,当外界气温达到甘薯生长条件时,立即采苗定植于大田,促其生长。这样不但可利用有限的种薯,生产尽可能多的薯苗,满足生产需要,同时可有效延长甘薯在大田的生长期,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甘薯主要病虫生态调节防治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甘薯对土壤环境的要求和产品无公害目标,增加农田生态系统多样性,适应病菌、害虫与天敌在区域生态系统内的发生、扩散、转移特点,将病虫害管理与土壤管理有机结合,组成对主要病虫防治的生态调节技术。实施结果表明,生态调节防治技术对甘薯细菌性黑腐病、蔓割病相对防效达100%,虫生菌等天敌昆虫寄生率比化学调控防治增加34.7%;土壤有机质略有提高,污染物的总汞比处理前降低17.3%;对协调甘薯库源关系、提高商品产量具有良好效应,单株大中薯重比对照增加9.7%,比化学调控防治技术增加3.0%,鲜薯Vc含量比对照提高43.6%。  相似文献   

15.
脱毒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薯是晋江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早、晚薯种植面积近16万亩,其亩产(折原粮)长期徘徊在250-300公斤左右,究其原因:就是常年应用老蔓育苗以致甘薯病毒病为害普遍发生,加以沿海旱作区水利破坏严重.干旱造成耕作粗放,从而造成甘薯种性严重退化.产量降低,品质变劣.薯农受益差。为此,我市从2003年冬季开始,连续3年开展脱毒甘薯薯苗基地建设.进行冬季薯块育苗,建成“一级”常年过冬薯苗基地,第二年扩繁供应本市旱作区进行早、晚两季甘薯大田种植。现将脱毒甘薯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高淀粉甘薯新品种徐薯22的选育与栽培要点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徐薯22在江苏省甘薯品种联合鉴定、江苏省甘薯品种区试及国家长江中下游甘薯大区区试中薯干产量稳居第一位,平均鲜薯产量2323,0kg/667m^2,与对照相比鲜薯增产5.7%、薯干增产13.8%。该品种淀粉含量和粗蛋白含量高,产量高,适应性广,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淀粉加工型甘薯新品种。研究表明,徐薯22高产形成的主要因子为干物质转化快、净同化率高。  相似文献   

17.
甘薯病毒病是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病毒病在田间的发生较为普遍,病毒病为害损失一般在20%以上。根据病毒传播途径。利用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茎尖分生组织不带毒或带毒少的原理,采用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无病毒薯苗,对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具有显著效果。推广甘薯脱毒技术成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甘薯在我县栽培历史悠久,尤以槐树关甘薯淀粉含量高、适口性好而得名。但是长期自留种薯造成种性严重退化,影响甘薯产量及品质。2006年我县引进秦薯四号、梅营一号脱毒薯种在槐树关镇示范种植,表现出栽后发根成活快、封垄早、地上部分长势旺、很少发生不定根、基本无牛蒡根、薯块产量高的特点,较普通甘薯增产25%以上。具体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9.
邱立 《当代农业》2014,(24):44-44
营养甘薯饼是在熟化的甘薯泥中添加其他营养强化成分、不同辅料及调味品,通过方便食品成型机挤压成型后,在其外表均匀地抹上1层面酱和面包屑而制成的营养丰富、味道可口、形状规则、外形美观的产品。产品经油炸或微波加热后即可食用,其加工技术如下:一、原料与配方1.番茄薯饼薯泥60%,去皮、去水后的番茄25%.绵白糖10%.甘薯淀粉4.5%,香料等0.5%。2.香蕉薯饼薯泥87.5%.香蕉泥5%,绵白糖7%,香料等0.5%。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们先后开展了福建省甘薯病毒病的调查及病毒种类鉴定、主栽品种的茎尖脱毒、甘薯病毒病检测技术、脱毒甘薯的高产栽培等一系列研究.建立了较完善的甘薯脱毒生产应用技术体系.形成了脱毒甘薯推广应用的网络体系。据统计,近年来全省推广的脱毒甘薯平均增产21.9%,平均每亩增产鲜薯358.3kg。现将脱毒甘薯配套栽培技术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