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地区牦牛产业可持续发展,试验从生态学角度出发着重论述牦牛产业发展思路.牦牛是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特有的畜种,是牧民不可缺少的生产生活资料.在青藏高原地区,科学地发展牦牛产业具有经济和生态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现存栏牦牛量约占世界牦牛存栏的2/5占全国牦牛存栏的半数左右以上,是世界上牦牛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但青海省牦牛生产性能较低且逐年退化,生长发育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一般要到4.5岁后才出栏,胴体重平均只有77 kg.因此通过选育生产推广牦牛种牛来复壮家牦牛可提高牦牛生产性能,增加肉、绒产量,是解决目前生态建设中因控制或减少牦牛饲养量而造成的农牧民收入停止增长或出现降低的矛盾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对于推进牦牛业由头数发展向效益发展转变具有重要作用.现就大通牦牛种质资源保持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家畜遗传资源,是唯一能够适应高寒草原进行牧业生产的优势牛种.那曲市是西藏自治区牦牛的主要产区,也是自治区面积最大、气候条件最恶劣的地区之一.牦牛产业是当地的传统和支柱性产业,发展牦牛产业意义重大且富有挑战性.文章在深入产业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当地牦牛产业概况、发展优势、局限与困难,提出产业发展对策与...  相似文献   

4.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优势畜种,在高寒牧区严酷的生态环境条件下适应性极强,但牦牛晚熟、低产,严重制约了牦牛业生产的发展.为了提纯复壮家牦牛,进一步提高海北地区牦牛的个体生产性能,在加强家养牦牛本品种选育和良种串换的同时,利用含1/2野血牦公牛与家牦牛杂交科技成果,依据海北生态条件和资源优势,建立以导入1/2 野血牦牛血液为主体的牦牛增产综合配套技术体系,是进一步挖掘牦牛生产潜力的一条切实可行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1牦牛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阿坝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西北部,全县幅员面积10 369.63万平方公里,其中,草地面积8.81×105hm2,占国土总面积的85.08%,系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四川省10个纯牧业县之一.牦牛是阿坝县草地畜牧业的当家畜种,现存栏36万余头,约占牲畜总数的77%.牦牛是阿坝县农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产生活资料.牦牛业是县域经济的基础,系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较长时期内,县域经济的发展仍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牦牛业的发展和壮大.牦牛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持续发展,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和牦牛产业化进程,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强民族团结,保持阿坝县政治社会稳定,保护长江源头草地生态环境,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通牦牛是青海省的牦牛新品种,该产品生产性能高,易粗放饲养,抗逆性、适应性强.为了遏制雪山乡牦牛因低水平饲养,近亲繁殖、草场退化等原因造成的家牦牛普遍自然退化现象,积极开展《牧业经济合作社》项目,确保该乡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当地牦牛生产性能.雪山乡于2008-2010年从青海省大通种公牛场共引进大通牦牛2岁种公牛105头.  相似文献   

7.
在黑土型退化草地上提高牦牛生产力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是我国牦牛的主产区,但近年来黑土型退化草地的发生与发展直接威胁着我国牦牛业的发展.通过对退化草地的调查分析,认为不合理的放牧制度是引起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草地退化又引起牦牛生产力的下降,据此提出了通过建立人工、半人工草地和加强牦牛的科学饲养管理、改善本地区生产环境、保持牦牛-高寒草甸系统持续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中国牦牛科学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扼要总结了我国牦牛科技的发展.总体而言,可划分为四个阶段:解放前、解放后到文革、1978~1995、1995年至今.在第四阶段(1995年至今),召开了四届国际牦牛学术讨论会,并成立了国际牦牛信息中心和全国牦牛品种协会(筹),是中国牦牛科学技术水平发展最快的时期.过去几十年,在品种资源、杂交改良、繁殖技术、野牦牛驯化及利用、牦牛育种,生物学特性、营养与饲料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牦牛的科学技术发展走在了世界最前列.今后应重点推广牦牛品种改良、营养调控、畜产品加工、草地生产系统优化等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9.
牦牛牛皮蝇病是一种对牦牛会产生较为严重危害的寄生虫病,是寄生于牦牛皮下的牛皮蝇所导致的一种疾病,该疾病的出现会严重影响牦牛的生产性能、产奶量以及牦牛的品质等,制约牦牛养殖效益.所以当前养殖工作的进行,为促进牦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还应做好牛皮蝇病的防控工作.基于此,本文从牦牛牛皮蝇病的发病症状和诊断出发,并提出了防控牦...  相似文献   

10.
浅谈高原牦牛生产现状及提高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高原牦牛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逐步提高高原牦牛生产性能的方向,阐述了进一步发展高原牦牛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牦牛是青藏高原古老而原始的畜种,是我国正在开发利用的畜种资源。它对高寒牧区严酷的生态环境条件适应性极强,但牦牛晚熟、低产,严重制约了牦牛生产性能的发展。如何提高家牦牛的生产性能,提高商品率,已是牦牛生产和管理系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加强现有家养牦牛品种选育和良种串换的同时,利用杂交改良畜种的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12.
浅谈牦牛杂种优势利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是惟一能充分利用青藏高原牧草资源,进行动物性生产的牛种,在其分布地区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经济学地位.我国是牦牛的主产区,分布面积300万km2,据统计,现有约1400万头,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2%.牦牛同藏族人民的生活、生产、文化、宗教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高寒牧区牧民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资料.牦牛业是高寒牧区的经济基础和支柱产业.其生产的持续发展对提高藏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繁荣牧区经济,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增强民族团结,保持藏区稳定和长江、黄河源头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牦牛业是小金县草原畜牧业的支柱产业,是农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产生活资料,它的发展与农牧民致富奔小康息息相关.长期以来,牦牛处于靠天养畜的传统、落后饲养方式之中, "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恶性循环制约着小金县草原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西藏牦牛生产系统的研究和总结,阐述了西藏牦牛生产和发展的现状,分析了牦牛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技术措施以及西藏牦牛产业发展的初步的思路,为今后牦牛的科研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畜种和生物资源,是环青海湖地区畜牧业生产的重要支柱畜种之一,在草原畜牧业中由于牦牛依赖天然草场终年放牧,寄生虫的感染极为普遍,寄生虫病是制约牦牛饲养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为了更好地防治牦牛寄生虫病,我们于2009年4月份对海晏县牦牛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建立青藏高原草地乳用牦牛生态系统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家畜之一,不同的草地类型形成了不同的生活生态型,并针对牦牛乳的品质和开发潜力,提出了用黑白花奶牛冻精与母牦牛杂交提高牦牛的产乳性能,特别是采用野牦牛冻精改良母牦牛生产性能的途径.草地乳用牦牛生态系统的建立,一是要遵循牦牛逐水草而牧季节转场的习性;二是为牦牛过冬贮备充足的饲草料;三是建棚圈、实现冷季家畜的舍饲和持续增膘;四是把野牦牛的保护纳入家牦牛生产的范围,使这一系统更富有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化隆县牦牛分布区域广,饲养量大,近年来草畜矛盾尖锐,通过多年的跟踪调查分析和化隆县牦牛生产性能测定,对化隆县牦牛今后产业化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疆巴州牦牛主要分布在和静、和硕等县市高寒草原.据2000年统计,巴州有牦牛6.8万头,占全疆牦牛总数的30%.由于巴州草原放牧的牦牛,春、夏、秋季多与其它各种家畜交错放牧,接触频繁,为感染布病提供了条件,牦牛能适应高寒草场的自然环境,耐粗,抵抗力强,牦牛的肉、乳为巴州高寒牧区牧民日常生活的主要食品之一,也是巴州几个较大县城的肉食来源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水平的不断提高,牦牛也是人们制作保健食品的来源之一(如牦牛壮骨粉、牦牛壮骨颗粒等),同时牦牛还是牧民进行生产和日常生活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因此,对牦牛布病进行调查,掌握疫情动态,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防治措施,对发展巴州牦牛养殖业和保障巴州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甘南牦牛是甘南藏区宝贵的畜种资源,也是农牧民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近年来,受草场退化、超载和粗放生产经营模式及近亲繁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牦牛生产性能下降,甘南牦牛产业发展随之受到制约。本文通过对甘南牦牛产业发展现状和基本参数以及发展瓶颈等方面调研分析,针对产业提质增效,助力甘南藏区牧业经济发展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20.
牦牛是典型的高寒动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有较大的市场潜力,是我地区重要的畜种之一,近年来,我地区极为重视牦牛养殖产业的发展,地区人民收入显著提高,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牦牛饲养相对容易,但在饲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疾病的防治,否则会影响牦牛的正常生产,大大影响经济效益.牦牛的常见疾病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个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