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大银鱼Protsalanx hyalocraniua(Abbott)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下游湖泊,长江口,黄海、渤海沿岸河口及朝鲜西海岸,系河口洄游性鱼类,进入淡水产卵,亦可在淡水中定居生活,是银鱼科中个体最大的种类,产卵期为12月到翌年3月,是目前主要移殖,增殖的品种之一,我们从1994年开始在南昌地区的四个中小型水库采取投放大银鱼受精卵的方式进行大银鱼移殖试验,以探明大银鱼在长江以南天然水域中的生长繁殖情况。  相似文献   

2.
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Abbott)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下游湖泊、长江口、黄海、渤海沿岸河口及朝鲜西海岸,系河口洄游性鱼类,进入淡水产卵,亦可在淡水中定居生活,是银鱼科中个体最大的种类,产卵期为12月到翌年3月,是目前主要移植、增殖的品种之一。我们从1994年开始在南昌地区的四个中小型水库采取投放大银鱼受精卵的方式进行大银鱼移植试验,以探明大银鱼在长江以南天然水域中的生长繁殖情况。  相似文献   

3.
郑鑫 《齐鲁渔业》2000,17(3):28-29
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 Abbott)是一种适应范围广,繁殖能力强,增殖潜力大,经济价值高的名贵鱼类。山东省莱芜市公家庄水库继1996年人工繁殖大银鱼成功后,1997年再次进行人工繁殖,试验了大银鱼人工繁殖的有关技术,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基本情况莱芜市公家庄水库位于山东省中部山区,库区多年平均降雨量 634 mm,总库容1198万m3,可养鱼面积1050亩。底为沙底,有利于大银鱼的产卵孵化。水质清新,浮游生物和小杂鱼、虾资源丰富,属富营养型,且敌害鱼类较少…  相似文献   

4.
太湖大银鱼生长与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成德 《水产学报》1985,9(3):275-287
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Abbott)为太湖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为了合理利用太湖银鱼资源和探讨湖泊鱼类构成“小型化”问题提供参考,在1981年2月至1982年2月研究了太湖大银鱼的周年生长与食性,主要结果如下:大银鱼全年在太湖生长发育,属一年生的定居性小型鱼类,其生长较为迅速,经7个月平均体长可达到110毫米;大银鱼为肉食性鱼类,幼鱼阶段摄食枝角类与桡足类,成体在太湖中主要以湖鲚和太湖短吻银鱼等为食.为提高太湖银鱼产量和合理利用资源,建议大银鱼的起捕规格由全长40毫米提高到60毫米(体长约为52.4毫米)。  相似文献   

5.
诸城市水库大银鱼移植技术及效益的研究刘嘉良,谭瑞宏(诸城市水利水产局,262200)[统者按]大银鱼已列入山东省“十大名优高效渔业工程”。本文介绍了大银鱼的生物学特性,在诸城市水库的移植时间、环境、方法、数量和生长情况,并探讨了大银鱼的敌害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6.
大银鱼已列入山东省“十大名优高效渔业工程”。本文介绍了大银鱼的生物学特性,在诸城市水库的移植时间、环境、方法、数量和生长情况,并探讨了大银鱼和敌害生物、资源保护、捕劳方法和经济前景,对山东省大银鱼移植工作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孔雀石绿防治大银鱼卵水霉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孔雀石绿作试剂,以不同浓度和不同频率处理大银鱼受精卵,结果表明:用5×10-4%的孔雀石绿溶液,每隔3d处理1次或用7×10-4%的孔雀石绿溶液每3—6d处理1次,大银鱼受精卵在整个孵化期间不发水霉病,且对出苗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移植大银鱼对振兴水库渔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即使养鱼比较好的单位,水库水体的生产力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绝大多数的水库养鱼水面长期处于低产量、低效益状态。而大银鱼与传统养殖鱼类相比则具备以下特点:1.投资少。大银鱼的移植材料是受精卵,由于大银鱼的产卵期正处于低温季节,因此,胚胎发育较慢,孵化期较长。且胚胎发育期间,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特别强,这给移植大银鱼带采了极大的方便。一是运输方法简单易行,费用低。水、陆、空运输均可,且运载量大,成活率高;二是在运输途中管理简单,劳动强度不大;…  相似文献   

9.
《水产科技》1976,(3):16-18
剑水蚤是许多鱼类的饵料,但对孵化期间的鱼类胚胎和刚出膜的“水花”却是一大敌害。它能咬破鱼卵,咬伤鱼苗,也可能放出某种毒素,造成鱼类胚胎和鱼苗的死亡。关于对鱼苗的危害,一般认为在出膜后五天内的鱼苗均可遭其攻击,但也有人观察到孵化后十五天的鱼苗均可遭受其攻击,可能是随剑水蚤的种类不同而其攻击能力也有不同的缘故。  相似文献   

10.
2008年通过对黄壁庄水库增殖放流区的本底调查,基本摸清了该库区游泳生物数量.生态环境、基础饵料条件及底栖生物的种类及数量。本次调查中没有捕到草、鲢、鲤、大银鱼亲体.草、鲢、鲤、大银鱼的卵和幼鱼以及敌害鱼类的调查结果也为零;浮游植物12种,平均密度为2644个/m^2;浮游动物10种,总平均生物密度为28736.6个/m^2.总平均生物量为2.122g/m^2;底栖生物8种.总平均生物密度44个/m^2.平均生物量35.76g/m^2。敌害生物本次调查未捕到。调查结果显示.该库区为草、青、鲢、鳙、大小银鱼理想的增殖放流场所。  相似文献   

11.
王屋水库于1994年移植大银鱼,1996年产大银鱼10.5t。为保持大银鱼高产和水库综合养鱼的高产高效,在调查摸清水库鱼类资源和饵料生物基础的前提下,采取控制大银鱼种群的合理密度,调整鱼类的种群结构,适度进行网箱养鱼和人工施肥等措施,使大银鱼和鲤科鱼类均取得增产。1997-1998年2年产大银鱼61t,鲤科鱼类350t,收入296万元,每公顷水面年均产鱼465kg,收入3360元。  相似文献   

12.
通渔 《海鲜世界》1990,(2):14-14
大银鱼是银鱼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某些大中型浅水湖泊的主要定居性经济鱼类之一.北京地区大中型水库20余万亩,多为山谷型水库,地形复杂,水位变化大,生态条件与南方湖泊有明显差异。大银鱼能否在北京地区生长,  相似文献   

13.
移植增殖银鱼是湖库渔业扭亏为盈的捷径银鱼是小型经济鱼类,属鲑形目银鱼科,本科共有8属20种,我国有6属15种,主要分布于黄渤海、东海沿岸及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水体,目前形成鱼产品畅销于国内外市场的主要是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水体中的太湖新银鱼和大...  相似文献   

14.
第二讲银鱼的移植增殖技术梁守仁,王永玲(苏州大学生物技术学院215151)1大银鱼及太湖新银鱼移植的价值与可能性前已达及,大银鱼及太湖新银鱼是原大宗产于长征及淮河中下游浅水湖泊的一种名贵小型经济鱼类.它体态娇小,无鳞体软,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无论...  相似文献   

15.
唐富江  高文燕  李慧琴  刘伟 《水产学报》2020,44(12):2100-2111
大银鱼是东亚特有的小型经济鱼类,相关研究工作主要由我国科技工作者开展。本文对大银鱼分类、生长、繁殖、孵化与胚胎发育、移植与产量波动以及对其他鱼类的影响等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更正后的大银鱼拉丁学名存在尚未被广泛使用的问题。多年的移植增殖使大银鱼产生了大量新的遗传变异,形态上也有所改变,丰富了大银鱼的种质资源。不同纬度地区大银鱼快速生长的月份不同,虽然北方生长季节短,但大银鱼个体却不小于南方。大银鱼能否稳定地转变为食鱼性决定了其生长速率和最终个体大小,其种群内出现个体大小分化的饵料资源条件尚不清楚。种群内是否出现个体大小分化决定了大银鱼的性选择模式,而相关的研究尚未开展。大银鱼为一次性产卵鱼类,其自然受精率高于人工受精率,因此,在增养殖中若能保留合适的繁殖群体量则无需人工投放受精卵。大银鱼的胚胎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已经比较清楚,足以指导受精卵的生产。大银鱼是耐盐碱鱼类,可用于发展盐碱水域渔业。饵料生物资源的过度消耗被认为是大银鱼产量跌入低谷的原因,但相关的定量生态学研究有待开展,以指导大银鱼的可持续稳产。本研究还针对大银鱼种群爆发对土著鱼类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黄壁庄水库鱼类构成及变化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壁庄水库鱼类种群结构采样调查,分析黄壁庄水库鱼类构成及经济鱼类变化的情况。1999年以前,主要的经济鱼类为鲢、鳙、鲫和鲤,2010年以后,新出现的品种为太湖新银鱼、大银鱼、池沼公鱼、鱵鱼和翘嘴红鲌,其中大银鱼和池沼公鱼成为黄壁庄水库最主要的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17.
随着银鱼移植技术的推广普及,水库银鱼移植面积越来越大。但由于银鱼属小型鱼类,捕捞方法不同于水库内的大型鱼类,因此,不少单位到南方湖泊中学习银鱼的捕捞技术方法。但水库与湖泊相比,具有面积小,库形复杂多变,水较深的特点,应用湖泊银鱼拖网在水库作业,操作麻...  相似文献   

18.
大银鱼池养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银鱼池养试验表明:受精卵在池塘中自然孵化率47.2%,孵化期38-48d,池塘中长大的成鱼发育正常并有自然繁殖。桡足类和枝角类是池养大银鱼的主要食物。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太湖鱼类的营养生态位特征,于2019~2020年开展了太湖鱼类的碳氮稳定同位素调查,分析了鱼类营养生态位大小、生态位重叠度及营养级。研究结果表明,鱼类δ13C值范围为-27.67‰~-17.92‰,δ15N值范围为6.02‰~20.31‰。营养生态位大小(SEAc值)范围为0.14‰2~20.43‰2,其中黄颡鱼的生态位最大,光泽黄颡鱼的生态位最小。短颌鲚、陈氏短吻银鱼和鲢的SEAc值均较小,表明他们利用的食物源和生境范围较窄,鳙的SEAc值较大,表明其利用的食物源和生境范围较广。鱼类的营养生态位重叠度为0~70.6%。大银鱼与翘嘴鲌的生态位重叠度最大(70.6%),其次为鲈与翘嘴鲌(39.9%),其余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度范围为0~38.9%。短颌鲚与其他肉食性鱼类的生态位重叠度较小,表明他们之间的食物资源竞争较弱。陈氏短吻银鱼与鲢、鳙在生态位上存在明显的分离,这与陈氏短吻银鱼专食浮游动物有关。鱼类营养级范围为0.73~3.62,鮠一种的营养级最高,泥鳅的营养级最低。分析表明,鱼类营养生态位的大小与其摄食的食物种类以及对不同生境的利用程度有关;大部分鱼类间生态位重叠度较低,表明鱼类在资源利用上存在较大分离。本研究结果也为太湖鱼类食物网分析及渔业资源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nus(Abbott)隶属于鲑形目、胡瓜鱼亚目、银鱼科,主要分布于我国沿海通海江河(长江中下游、海河)及其附属湖泊和水库。大银鱼是一种小型名贵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的名优鱼类,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水产品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大银鱼相继在北京、天津、山东、河北、内蒙等北方省份湖泊、水库等大中型水面移植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995年黑龙江省首次开展了大银鱼移植试验,当年及第二年均试捕到大银鱼,大银鱼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