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或低钙血症,是成年乳牛最常见的代谢病,是母畜产后突然发生的以体内血钙含量急剧下降,知觉消失,肌肉松弛,四肢麻痹,卧地瘫痪为特征的疾病。本病的发生与年龄、胎次、产奶量及品种有关。青年母牛很少发病,95%以上的病牛是5-9岁或3—7胎的高产奶牛。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特别是产奶量最高的胎次(通常是在第3-6胎)最容易发生,初产母牛几乎不发病,也有在分娩前和分娩过程中发病的。  相似文献   

2.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它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主要发生于营养良好、3-6胎次的高产奶牛,初产母牛几乎不发生此病。本病多呈散发,但个别养殖场的发病率可高达25%-30%,其病程发展很快,如不及时治疗,有50%-60%的病牛可在1至2天内死亡。  相似文献   

3.
姜波 《养殖技术顾问》2011,(12):137-137
产后瘫痪又称乳热,是母畜在分娩期突然发生以肌肉松弛、昏迷和低血钙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病。本病多发生于高产奶牛,奶产量越高,发病越多,年发病率在3.5%~8.8%。有些养牛场发生率很低,在1.2%左右,但有些竟可高达25%~30%。本病的发生与年龄、胎次、产奶量及品种有关。青年母牛很少发病,  相似文献   

4.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主要发生于营养良好、3~6胎次的高产奶牛,初产母牛几乎不发生本病。本病多呈散发,个别养殖场的发病率可高达25%~30%,其病程发展很快,如不及时治疗,有50%~60%病牛可在1~2天内死亡。  相似文献   

5.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也有人称之为乳热症。其特征是发病急,病牛表现体温下降,四肢瘫痪,卧地不起,知觉丧失,伴有咽、舌及肠道麻痹。该病多发生在3-7胎次膘情好的高产奶牛,奶牛分娩前后72 h以内是本病的高发期,通常情况下奶产  相似文献   

6.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它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主要发生于营养良好、3-6胎次的高产奶牛。该病多呈散发,但个别养殖场的发病率可高达25%~30%,其病程发展很快,如不及时治疗,50%~60%的病牛可在1~2天内死亡。  相似文献   

7.
奶牛流行热是由病毒引起的牛急性热传染病。特征是突然高热、呼吸迫促、消化机能障碍,全身虚弱、僵硬、跛行。1流行病学1.1流行情况牛流行热在我国部分地区早就有发生流行的记载。据资料统计我国南方及北方几省区于1977~1991年有4次大流行,累积病牛1300多万头,发病率为14%,死亡10万余头,死亡率占发病牛的0.726%。本病虽然死亡率不高,但传播扩散迅速,牛群大批发病,使奶牛产量和奶的品质明显下降,部分怀孕母牛流产,病牛因体弱瘫痪而被淘汰,给奶牛饲养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1.2流行特点奶牛流行热是…  相似文献   

8.
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中兽医称为产后风,是奶牛在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病牛主要临床特征是精神沉郁、肌肉无力、四肢瘫痪、卧地不起、知觉丧失、体温下降,消化道麻癖及血钙降低,少数病牛发生瘤胃臌气,此病常发生在3~5胎次的高产乳牛,产后48h多发,但二产奶牛在72h后也有发病.  相似文献   

9.
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中兽医称为产后风,是奶牛在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病牛主要临床特征是精神沉郁、肌肉无力、四肢瘫痪、卧地不起、知觉丧失、体温下降,消化道麻癖及血钙降低,少数病牛发生瘤胃臌气,此病常发生在3~5胎次的高产乳牛,产后48小时多发,但二产奶牛在72小时后也有发病。  相似文献   

10.
张双歌 《北方牧业》2004,(17):11-11
奶牛腐蹄病是一种以蹄角质腐败、趾间皮肤和组织腐败为特征的局部化脓性坏死性炎症。病牛疼痛、跛行。轻者食欲减退;重者卧地不起、消瘦,最终淘汰。本病全年皆可发生,但以7-9月发病最多。成母牛发病率可高达5%~10%。  相似文献   

11.
<正>奶牛乳房炎是由黄金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细菌性疾病,是奶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本病被列为奶牛四大疾病之一。1病例2016年7月8日,武威市永昌镇某村王某家奶牛发病,前去兽医门诊求诊。主诉:病牛出现恶寒、乳房肿胀,进食量和奶产量均明显下降。病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奶牛产业的健康发展,牛奶价格持续上涨,饲养效益稳步增长,饲养户注重奶牛高产而无度榨奶,导致奶牛产后瘫痪成为我县成年母牛常发、多发病之一.2000~2010年,我们对全县的22个规模饲养场进行了跟踪技术服务,本病一般见于5~8龄(3~6胎次)的高产奶牛,饲养管理不当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发病率一般在5%~8%,各季均有发生,并且呈散发.通常是在奶牛分娩前后7天以内发病,产奶量越高,榨奶越多,发病越多.临床上,以血钙浓度下降、肌无力、瘫痪和昏迷为特征,可继发或伴发难产、子宫下垂、胎衣不下、子宫感染、瘤胃臌气、酮病、乳腺炎等多种疾病,导致患牛产奶量下降,繁殖性能降低,高产奶牛淘汰率增高,给奶牛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青冈县某奶牛场60头围产期母牛,共出现了12头产后瘫痪病牛,占产房母牛总数的20%.而上年同期本病的发生率为10%,呈现上升趋势.现就本场奶牛产后瘫痪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奶牛流行热是牛暂时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全身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突发高热,消化道和呼吸道呈严重的卡他性炎症。四肢和关节发生障碍,病程短并且常良性经过,大部分病牛经2~3天即恢复正常。奶牛流行热病虽然病死率不高,但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本病潜伏期3~7天,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于蚊、蝇多的季节流行,北方于8~10月,南方可提前发生,多雨潮湿容易流行。本病的传染源为病牛,自然条件下传播媒介可能为吸血昆虫。发生奶牛流行热病后会导致奶牛的产奶量和奶的质量明显下降,部分孕牛流产,产死胎,病牛因体弱而被淘汰,给养牛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故应引起养牛户的重视。2008年7月宝清县奶牛养殖大户孙某家中,有5头奶牛突发此病。现将该病的诊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败血症兽医临床上奶牛干乳后2~3星期常发生猝死。死亡奶牛的奶中可分离到大量梭状芽孢杆菌。病牛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干乳时无菌操作不严格,注射过程中将环境中的梭状芽孢杆菌带入乳腺内,导致梭状芽孢杆菌的感染、繁殖,产生有毒物质,导致奶牛休克,甚至死亡。干乳过程中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是兽医应具备的素养,是减少奶牛发病的基本条件。对干乳牛进行巡栏,及时发现病牛,及时诊治是减少干乳期奶牛淘汰与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分娩后48~72小时内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临床上以昏迷及瘫痪为主要症状.通常多发于5~8岁的高产牛.发病率约为3%~7%,有些品种的奶牛发病率甚至达30%。  相似文献   

16.
奶牛生产瘫痪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主要发生于营养良好、3-6胎次的高产奶牛,初产母牛几乎不发生此病。本病多呈散发,但个别养殖场的发病率可高达25%,30%,其病程发展很快,如不及时治疗,有50%-60%的病牛可在1-2天内死亡。  相似文献   

17.
汪志铮 《中国乳业》2010,(10):48-49
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也称乳热症,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以急性低血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营养代谢障碍病。本病主要发生于产后的高产奶牛,特别是产奶量高的,胎次为3~6胎的最容易发生(美国乳热症的发病率大约为6%),年产量在6000kg以上者发病多,初产奶牛一般不发病。  相似文献   

18.
产后瘫痪是奶牛特有的一种营养代谢疾病,该病多发生在3-5胎的高产奶牛,是母牛在分娩后产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也是几年来奶牛养殖业中常见的一种现象,给奶牛养殖户及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在临床上本病主要表现为:产后3d内发病,病牛卧地不起,四肢无力,头向后侧侧卧,  相似文献   

19.
正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它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主要发生于营养良好、3~6胎次的高产奶牛,初产母牛几乎不发生此病。本病多呈散发,但个别养殖场的发病率可高达25%~30%,其病程发展很快,如不及时治疗,有50%~60%的病牛可在1~2 d内死亡。1发病原因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原因与分娩前后血钙浓度  相似文献   

20.
奶牛酮病的防治要点--兼答曹光贤同志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随着牛奶产量的不断提高和集约化饲养程度的不断加强,奶牛酮病的发病率有所提高。由于发病牛产奶量明显下降(约降低15%),发情延迟,配种率降低,所产犊牛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有些病牛久治不愈或一再复发,终致被迫淘汰,给奶牛生产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1 酮病的发生 本病绝大多数发生在产犊后的第1个泌乳月,尤其是营养佳良,缺少运动的舍饲高产奶牛泌乳盛期发病较多。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据文献记载,冬季发病较高,但我国的情况有所不同,夏季高温高湿对奶牛食欲影响很大,引起消化机能的紊乱,根据我们在临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