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景观用水紧张成为景观建设的一大难题,使用再生水补给景观水体成为一种必然。介绍了再生水应用于景观水体后的富营养化现象的成因及指标,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包括物理治理措施、生物调控法、外源污染控制、生态修复工程等,以期为再生水景观水体的富营养化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包静  何起利  汪维峰  黄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736-12738,12741
针对约400m^2小面积景观水体存在的问题,采取以沉水植物恢复技术为核心,辅以阿科蔓生态基、生态浮床建设、生物操纵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经过12个月的施工和调试后,其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COD、BOD、氨氮、总磷、总氮、SS分别由4.24、7.62、2.24、0.49、9.31、11.00mg/L下降至2.04、4.76、0.69、0.27、3.72、6.00mg/L。经过治理后,该景观水体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藻类水华的暴发得到了缓解,水体由治理前的暗绿色转变为黄绿色,透明度由50cm提高至近65cm。该修复工程的成功实施为城市小面积景观水体的治理提供了一定的指导范式。  相似文献   

3.
王琳  李季  康文力  张琴  李银金  屈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569-1570,1572
介绍了城市景观水体的特点、污染来源及其污染状况,并且分别从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3个方面综述了景观水体的各种污染控制和管理措施,详述了微生物、水生动物、水生植物以及它们之间相互结合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技术,指出了目前的各种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加强微生物、水生动物、水生植物之间的结合,尤其是不同方法、技术的综合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富营养化水体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成因、危害及国内外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植物水体修复的机理、研究进展等进行了综述;同时,分析了目前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修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湿地植物修复水体能力,湿地植物在水体修复中应用形式以及影响植物修复效果等方面对植物修复富营养水体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对植物修复工作进行了展望.植物材料对氮磷吸收能力不同,筛选净化能力好的植物是植物修复工作的基础.植物修复富营养化的形式主要是浮床、浮岛、湿地等,在此基础上配合水生动物、微生物净化水体的案例越来越多.基于植物对富营养化修复的研究现状,建议今后筛选氮磷去除能力强的湿生植物,首先要考虑本地区存在的优势物种,具有抗寒抗冻且不易感染病虫害的植物;根据不同水体环境和类型构建多种形态组合的湿地或浮床,在湿地和浮床构建中引入新技术也是一种趋势;另外开展模型预测等多学科研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6.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利用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成果,将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机理,归纳为两方面∶植物能够提供碳源促进反硝化作用和植物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以及湿地酶的作用,植物本身的同化作用仅占全部作用的很小一部分,约为2%~5%。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影响植物去除氮、磷的因素和植物修复技术的优点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富营养化水体水生植物修复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利用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成果,将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机理,归纳为两方面∶植物能够提供碳源促进反硝化作用和植物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以及湿地酶的作用,植物本身的同化作用仅占全部作用的很小一部分,约为2%~5%。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影响植物去除氮、磷的因素和植物修复技术的优点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富营养化是水体面临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该文主要介绍物理化学修复技术、海藻、微生物、浮游植物、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在水体富营养化修复中的研究进展,为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宋关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597-8598
目前,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介绍了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成因、危害及常用的治理方法,并对生物修复技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进行了详细介绍。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以及水生动物修复技术,该技术是目前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菌剂处理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含有光合细菌、放线菌、乳酸菌、酵母菌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在室内采用投菌法对富营养化人工景观湖水进行净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投加量的菌剂对水体进行处理,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COD队浊度显著降低。投加量为0.01%的处理效果最好,经过处理后。水体中TN浓度为1.31mg·L^-1,TP为0.03mg·L^-1;CODCr为19.38mg·L^-1综合多种水质指标,均能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满足非人体接触游乐区的水质要求,符合GB12941—91景观娱乐用水C类标准,藻类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1.
为寻求适用于城市小型景观水体富营养程度的评价方法,基于对世纪公园、中山公园等15个位于上海市域的小型景观水体的水质和营养状况分析,探讨了城市小型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综合评价的因子及标准,应用MATLAB软件建立了基于T-S算法的模糊神经网络评价模型。该模型选用叶绿素a(Chla)、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透明度(SD)5个评价因子,将城市小型景观水体的营养程度细分为8个等级,评价因子的数据都比较易得,使模型具可推广性。应用模型对75组水体样本进行评价,得到它们在各营养等级的分布状况如下:超富占3%,重富占4%,中富占20%,轻富占33%,中-轻富占19%,中营养占12%,贫-中营养占9%,贫营养水体为0。通过与其他3种常用评价方法进行对比,证明了该模型评价法的可靠性和优越性。该研究建立的评价模型能快速有效地判定水体的富营养化等级,操作简单,实用性强,较适用于城市小型景观水体的富营养化评价。  相似文献   

12.
曝气-生态浮床处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曝气与生态浮床组合处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效果。[方法]选取黄花鸢尾和花叶菖蒲组合作为生态浮床,将生态浮床和曝气-生态浮床进行对比研究,研究曝气-生态浮床对景观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的去除效果。[结果]生态浮床对景观水体中的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85.14%和40.98%;曝气-生态浮床对景观水体中的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93.17%和53.28%。在生态浮床处理景观水体中,增加曝气能够对景观水体中TN、TP的去除率提高10%左右。[结论]曝气-生态浮床能够很好地去除景观水体中TN、TP,是处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水体富营养化与生物修复技术评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前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呈恶化趋势,严重影响到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们的健康。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与营养物质、溶解氧、光照、温度、水动力以及底泥等影响因素有关。在分析了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以及危害的基础上,分别对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和水生动物修复技术的机理、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以江苏省句容市某人工景观湖为对象,选用浮床栽培的香蒲、黄菖蒲、鸢尾、再力花和花叶芦竹进行修复。试验结果表明,水质有了明显改善,透明度也有所增加。其中再力花的长势最为明显,各植物对受污染景观水体溶解氧(DO)含量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水体中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氨氮(NH3-N)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并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对TP净化效果最好的是再力花,去除率最高达到了91.3%;对NH3-N净化效果较好的是黄菖蒲和再力花,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4.8%和92.2%;各植物对COD的净化能力相对于对TP和NH3-N的净化能力弱,对COD的净化能力相对较强的是香蒲和花叶芦竹,去除率分别为40.2%和38.4%。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以叶绿素a、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为主要水质指标,选用营养状态指数、多样性指数以及浮游植物优势种等生物指示法对上海市10个公园景观水体的水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鲁迅公园、中山公园、黄兴公园、世纪公园的水体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杨浦公园、人民公园、静安公园、共青森林公园水体水质达到Ⅴ类标准;而长风公园及和平公园的水体水质则属劣Ⅴ类.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夏季营养状态指数最高,为中度富营养;冬季最低,为轻度富营养.静安公园水体为中营养水平,和平公园水体接近重度富营养,其他各公园水体均为轻度富营养.运用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评价各公园水体水质结果不完全一致,但都表明10个公园水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利用浮游植物优势种评价水质结果为:除静安公园和中山公园水体外,其他各公园人工湖均面临着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水体富营养化是水体污染中最普遍的现象,现对水生植物修复水体富营养化的几种模式的技术原理、植物组建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使用水生植物修复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春  蒋薇薇  周鹏  张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614-12615,12618
对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机制,即水生植物对营养物的去除、对藻类生长的抑制及净化水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同时指出,水体生态系统中水生植物与微生物协同降解机制和植物化感抑藻机制的深入研究应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感官性状是景观水体的基本特征,封闭景观水体的水域面积小、环境容量低、水体自净能力差等特点决定了其易受到污染.目前针对该水体修复常用的技术手段多为换水及固定底泥.以师陶园内500 m2的封闭池塘为研究对象,对该水体实施换水及固定底泥的应急修复工程,通过监测修复前后的水质,分析其变化情况,评估该应急修复方法的经济性及持效性.结果发现修复10 d后,其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水质指标达GB38382-2002Ⅳ类标准,表观污染等级由重污染转变为清洁,氨氮、磷酸盐、COD以及浊度由25、1.5、120、90 mg/L下降到2、0.1、40、5 mg/L,DO由0.5 mg/L上升到3.0 mg/L.该修复工程的费用为2.12元/m3,水质持效时间可达10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19.
陈江  汪丽  王东洲  孙永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439-4441,4612
在无锡蠡溪公园西苑水体中采用了水动力循环复氧控藻(HAAC)技术,研究了该技术对城市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处理效果。结果显示:在实施水动力循环复氧控藻(HAAC)技术的8个月期间,CODMn、TN、NH4+-N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28.0%、35.7%、49.7%和37.0%;藻类叶绿素a平均去除率达40.2%,藻类总丰度平均下降率达56.0%,藻类群落从单一结构转变为多种优势种共存的结构。水华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水体生态环境明显转好,处理期结束时西苑水体已达到IV类水标准。研究表明,水动力循环复氧控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水生态修复技术在城市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工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向辉  李力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5902-5905
围绕近年来国内外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及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成果,对于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作用机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对富营养化水体植物修复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富营养化水体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