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常山县早春设施小型西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西瓜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推广品种蜜童产量高、抗性强、品质佳、较耐储运,综合性状最优,可扩大种植面积。黄瓤品种瓜之宝、京阑虽口感较好,但果皮较脆,易裂瓜,不宜长距离运输。  相似文献   

2.
以早佳8424和苏蜜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废弃金针菇培养料与稻壳、河沙配制西瓜栽培基质时的适宜用量,结果表明:在复合基质中,适宜的菇渣含量有利于西瓜产量和品质的提升,菇渣比例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西瓜生长;菇渣、稻壳、河沙比例为4∶2∶1时最有利于西瓜生长,2个西瓜品种的叶面积、茎粗、单瓜重等指标均达到最佳;早佳8424果肉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苏蜜5号果肉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复合基质组分配比不敏感。  相似文献   

3.
为推广关中地区新类型西瓜,以该地区大面积种植的12个黄瓤小型西瓜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栽培试验,分析其生物学及产量品质特性,筛选出适宜关中地区栽培的黄瓤小型西瓜品种。结果表明:海4号、甜丽、美妮品质相对较好,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达11.90%以上,其中海4号的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12.48%;这3个品种产量较突出,可达60 000kg·hm~(-2)以上,其中美妮产量最高,为64 888.50kg·hm~(-2);生育期为35~36d,其中美妮、甜丽生育期最短,为35d。海4号、甜丽、美妮适宜在关中地区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浓度哈茨木霉对小型西瓜生长、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筛选出施用于小型西瓜最适宜的哈茨木霉浓度。本试验在种植小型西瓜定植和授粉后2次施用浓度为0.15、0.30 g·m-2哈茨木霉,测量小型西瓜的株高、叶面积、茎粗、单瓜质量、果实横纵径、皮厚,以及果肉中心和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比较施用不同浓度哈茨木霉对小型西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0.15 g·m-2哈茨木霉时,可显著提高小型西瓜植株的株高、叶面积、茎粗和单瓜质量,提高产量和商品率,提高效果优于施用0.30g·m-2哈茨木霉;施用0.30 g·m-2哈茨木霉时,可显著降低小型西瓜皮厚,提高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作用效果优于施用0.15 g·m-2哈茨木霉。综上所述,在小型西瓜种植中,施用0.15 g·m-2哈茨木霉可以明显提高植株田间长势和产量,施用浓度为0.30 g·m-2哈茨木霉可以明显提高果实品质,不同浓度哈茨木霉对小型西瓜果实品质影响差异不大,考虑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5.
宁夏旱砂地枣瓜间作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百云  魏天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158-6160,6170
[目的]为枣瓜间作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通过调查枣树根系、土壤水分、西瓜的产量品质和效益、西瓜根系的垂直分布研究了压沙地枣瓜间作的栽培行间距。[结果]枣树与西瓜的根系主要分布在0~40mm的土层中。在试验枣园,8月16日之前土壤含水量在8%~10%波动;8月16日之后大幅度上升。在整个调查期,20cm深处的土壤含水量最高。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趋势为:20cm〉40cm〉60cm。土壤含水量的总体变化趋势为:行间400cm〉行间150cm〉行间50cm。2009年,在补水180m3/hm2条件下,西瓜平均产量为10792.5kg/hm2。西瓜中瓤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2.05%,边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9.9%,西瓜平均产值为6412.5元/hm2。[结论]建议压砂地枣树定植株行距3.0m×8.0m,套种西瓜的株行距为1.6m×2.0m,枣树定植1~2年后套种3行西瓜;定植3~4年后套种2行西瓜,定植5年后不套种作物。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多晶硅光伏连栋温室,开间南部为不透光的多晶硅光伏板,北部为PC阳光板,田间生成阴阳带。温室内种植早春蜜、鑫红宝2个甜瓜品种和日本丽都、金哥、绿葫3个西瓜品种,系统研究光伏板北、中、南部下作物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北、中、南部早春蜜的茎粗和株高差异显著,北部叶绿素和叶片数均最高,北中南部可溶性糖含量和单果重无显著差异,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均为中部最高;鑫红宝南部茎粗最低,北部株高叶片数最低,叶绿素最高,北、中、南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无明显差异,单果重中部高于北部高于南部;北、中、南部日本丽都叶片数无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单果重均是北部最高;北、中、南部金哥叶片数、VC含量均无明显差异,综合产量和品质单一种植一种作物时早春蜜最适宜种植,绿葫次之,或北部日本丽都,中南部早春蜜或绿葫。  相似文献   

7.
[目的]选育增产、早熟、易栽培的中小型西瓜新品种。[方法]根据育种目标,经过多年对自选材料的品质、丰产、早熟、抗病抗裂性等进行定向的选育,得到自交系X712和J52,以J52为母本、X712为父本杂交育成‘金蜜2号’。[结果]该品种早熟,果实发育期31d,全生育为108 d。单果重量2.4 kg,单位产量31 455 kg/hm2。果实椭圆,果面浅绿色,覆深绿狭齿带,有腊粉;果实瓤色红色,口感中等,瓤质沙,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0%,边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8%,[结论]该品种属超高产小果型西瓜品种,适合浙江大部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张保东 《北京农业》2012,(24):51-53
在田间条件下选择不同小型西瓜品新种进行筛选.结果表明:5个品种生长情况表现较好;其中,京颖1、京颖2品种西瓜中心的可溶性固形物高达13.08%、13.21%.日本MCA-88、日本L-600坐瓜率达到了1.63%、1.59%,产量可达5177.19、4646.24 kg/667 m2.京秀产量为4307.71 kg/667 m2.综合考虑667 m2产量、坐瓜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L-600和MCA-88小型西瓜品种表现最为优异,建议北京市大兴区瓜农优先选用小果型西瓜L-600和MCA-88、京颖1、京颖2品种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9.
《当代农业》2014,(3):6-7
市场前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家庭的小型化,品质高的小果型西瓜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羞月”和“淮蜜2号”是江苏省淮安市农科院自主育成的小果型西瓜新品种,与当地主栽品种相比,“羞月”和“淮蜜2号”品种西瓜分别可提早上市10天和7天,销售价格平均高出0.8元/公斤。种植“羞月”和“淮蜜2号”品种西瓜,可以满足当今市场对优质小果型西瓜产品的需求.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为给农户和市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小果型西瓜品种,以及为北京地区新优小果型西瓜品种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数据依据,笔者选用了近两年引进的新品种桂瓜3号、KM、九龙迷你、L-800、L-600,以京秀为对照,对产量、抗病性、果实品质等指标进行筛选研究。结果表明,6个品种在植株长势、抗病性、坐瓜率及商品瓜率各方面均处于较优水平。从产量、效益和品质综合考虑,九龙迷你、L800与L600表现优良,推荐北京瓜农种植。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区小型西瓜秋季大棚栽培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北京地区秋大棚小型西瓜种植现状,对11个小型西瓜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京颖-6、传祺1号、传祺2号综合性状表现良好,适宜在北京地区秋大棚设施类型种植推广。其中京颖-6属于早熟耐裂脆肉类型品种,中心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最高(14.04%),产量、坐果率均居第2位;传祺1号属于中早熟耐裂脆肉类型品种,产量(46 105 kg/hm2)、坐果率(98.6%)均为最高,同时中心可溶性固形物达12.00%以上,皮硬度达到11 kg/cm2以上;传祺2号属中早熟耐裂细肉类型品种,其品质性状、产量性状、商品性状均较为稳定,且汁液含量最多,味甜爽口。其余品种虽各具特色,但因果实生育期偏长,耐裂性差,中心可溶性固形物低等原因,不太适宜北京地区秋大棚种植。  相似文献   

12.
分别以番茄品种‘欧迪斯’和‘圣罗兰’为试材,利用架式栽培系统,研究了三穗果打顶条件下,不同株行距配置对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株距增加,番茄株高、叶面积指数逐渐降低,茎粗、生物量、叶片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单果质量、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以及Vc、有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均于15 cm或20 cm达到最大值,综合产量和品质,以株距15 cm效果最好,其产量可达111.7 t·hm-2;随行距加大,番茄株高、叶面积指数逐渐降低,单果质量和单株产量逐渐增大,茎粗、生物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单位面积产量以及V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综合产量和品质,以行距110 cm效果最好,其产量可达98.1 t·hm-2。综合产量和品质等指标,行距110 cm、株距15 cm为本试验条件下的适宜栽植密度。  相似文献   

13.
小型西瓜割蔓再生栽培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吾建祥  何锦豪  朱璞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866-5867
[目的]为筛选出适合作为割蔓再生栽培的小西瓜品种,给大田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4个小西瓜品种随机区组设计小区对比试验,研究各品种生育期、再生能力、品质、产量等因素差异。[结果]各品种割蔓再生栽培全生育期在160~172 d;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头茬瓜在10.1%~10.6%,再生瓜在9.9%~10.2%;总产量以拿比特最高为43 761.90 kg/hm2,黑美人最低为33 936.90 kg/hm2;再生能力拿比特最强,花仙子最弱。[结论]在4个参试小西瓜品种中,拿比特的再生能力最强,总产量最高,品质较好,在生产上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4.
沙漠多晶硅光伏连栋温室茄果类作物适宜栽培的位置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多晶硅光伏连栋温室的茄果类的高效种植,针对多晶硅光伏连栋温室,开间南部为不透光的多晶硅光伏板,北部为PC阳光板,田间生成阴阳带,种植主栽欧盾、千禧番茄品种,航椒和黄金塔辣椒品种,系统研究了北中南部光伏板下茄果类长势、品质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欧盾北、中、南部株高与叶绿素无显著差异,北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硝酸盐含量以及单果重均显著低于中部或南部,中部和南部单果重差异不显著;千禧北、中、南部茎粗与叶片数差异不显著,南部株高最高,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硝酸盐最低,北、中、南部VC与单果重均无显著差异;航椒中、南部株高、叶片数均为无显著差异,北部叶绿素含量最高,北部可溶性糖和单果重最低,中部可溶性糖最高,南部单果重最高,VC最低;黄金塔中部植株长势最优,南部次之,北部最弱,南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VC、单果重均最高,北部果实品质与产量均最低;总之,从产量考虑,欧盾适宜中、南部,千禧北、中、南部,航椒南部,黄金塔南部种植,从品质考虑欧盾、航椒适宜中部,千禧、黄金塔适宜南部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为丰富北京市西瓜品种多样性,引进新品种沙蜜佳1号、天骄2号、华欣1号、日本SL-BFK与本地品种京欣2号进行比较,在生长重要时期测定西瓜主蔓长、叶片数、最大叶面积、茎粗,收获后进行品质和产量的测定,结果得出:沙蜜佳1号中果型西瓜品种综合品质表现突出,有皮薄,皮硬度较大耐裂性好,纤维少,口感优等特点,中心及边部可溶性固形物较高分别为11.9%和7.6%,亩产量为4 204.69 kg/亩,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满足市民休闲旅游和观光采摘的需求,笔者选了6个彩虹瓤小果型西瓜品种进行试种,以'京彩1号'为对照,对各品种的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京彩3号'在产量和品质上表现均较好,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河南省最新登记的8个小果型西瓜品种为研究对象,筛选出适合开封地区种植的优良西瓜品种。结果表明,供试品种朝霞、众天红综合性状优良,其中,众天红早熟、抗病性强、果实圆形,绿皮细墨齿,果肉红色,瓤质脆,中心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单果重量1.92 kg,亩产量2 565.33 kg;朝霞早熟、抗病性强、果实圆形,绿皮墨齿,果肉橙黄色,瓤质脆,中心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6%,单果重量1.81 kg,亩产量2 413.33 kg,。因此这两个品种适合本地区小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西瓜品种"京欣二号"为试材,采用叶面喷施方法,研究了不同叶面肥对西瓜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诺普丰的西瓜主蔓长、主蔓粗、叶片数、叶宽、叶长、最大叶面积、果皮厚度、横径、纵茎均高于对照,喷施诺普丰对西瓜单果重影响最大,增产率达到29.96%。叶面喷施诺普丰叶面肥对西瓜的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均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9.
蜜蜂授粉是中果型西瓜简约化栽培技术之一,西瓜蜜蜂授粉与人工辅助授粉处理相比,蜜蜂授粉是天然授粉方式,既可减轻瓜农的劳动强度,又可提高西瓜坐果率及西瓜心、边糖含量,改善西瓜品质。试验结果表明:中果型西瓜京欣3号两种蜜蜂授粉方式和人工辅助授粉,对整个生育期主蔓长、粗、绿叶数及叶面积无影响,两种蜜蜂授粉与人工辅助授粉平均单瓜质量提高0.400kg,两种蜜蜂授粉与人工辅助授粉667m2平均产量提高380.800kg,两种蜜蜂粉坐果率为100.00%,畸形果为0.00%。从西瓜皮厚、硬度及产籽量上来分析,两种蜜蜂授粉西瓜比人工辅助授粉西瓜皮厚平均降低0.19cm,瓤的硬度平均降低0.360kg/cm2,产籽量平均增加了10.00%,且籽粒饱满。两种蜜蜂授粉的西瓜果形周正,商品率高。两种蜜蜂授粉平均边缘和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增加了0.23%和0.82%,且蜜蜂授粉改变了西瓜的品质,纤维少,酥脆可口,经济效益可提高31.00%。综合考虑667m2产量、坐瓜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中果型西瓜蜜蜂授粉表现最为优异,建议广大瓜农应用中果型西瓜蜜蜂授粉技术。  相似文献   

20.
正西瓜新品种华金1号于2018年通过了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1.特征特性。该品种为中小果形杂交1代有籽西瓜品种。植株生长势及抗逆性较强,叶片较大、深绿色,易坐瓜。春季大棚种植全生育期90天左右,瓜发育期29天左右。瓜椭圆形,瓜皮厚0.7厘米,绿皮上覆深绿色细齿花条。瓜瓤鲜黄色,瓤质沙脆,纤维少,口感风味好。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边部10%,商品瓜率99%,畸形瓜率1%,平均单瓜重2公斤左右,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