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天然胡杨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明新疆天然胡杨林土壤微生物类群的生态分布情况,该文研究了幼龄林、中壮林、过熟林、衰亡林4个不同发育阶段胡杨林内的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的数量和类群组成.结果表明:4种林地内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组成有明显差异,不同土壤层的微生物数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其中以31~40 cm范围内为最少.细菌在不同胡杨林的各个土层中均有分布,数量明显高于放线菌和真菌,而在部分林地内的土层中,没有分离到放线菌和真菌.在林地内共分离出土壤真菌11属,其中,曲霉属为4个不同发育阶段胡杨林土壤中的优势菌属.   相似文献   

2.
从乌拉特前旗、磴口、额济纳旗不同林龄的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根际、非根际0<土壤深度h≤10cm、10cm<h≤20cm、20cm<h≤30cm、30cm<h≤40cm、40cm<h≤50cm 5个土层分别采集土壤样品,共分离到细菌34属462株,优势菌为微球菌属(Micrococcus)、棒形杆菌属(Clavibacter);真菌29属307株,优势菌为青霉属(Penicillium);放线菌23属255株,优势菌为假诺卡氏菌属(Pseudonocardia)和马杜拉放线菌属(Actinomadura);胡杨根际、非根际不同土层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定量分析艾比湖地区荒漠草地和胡杨林地土壤甲烷排放通量的日变化,探讨影响土壤CH4排放的主要环境因子,为该地区环境因子对荒漠生态系统土壤CH4排放的影响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方法]采用静态暗箱法结合Li-7 700快速CH4分析仪测定荒漠草地和胡杨林地土壤生长季的甲烷排放通量,同步进行气温、风速、大气相对湿度等环境因子的观测.[结果]观测期内荒漠草地的平均通量为2.19μg/(m2·s),最大值为48.96 μg/(m2·s),最小值为-38.58 μg/(m2·s);胡杨林地的平均通量为-0.96μg/(m2·s),最大值为36.15 μg/(m2·s),最小值为-16.82 μg/(m2·s).荒漠草地CH4排放具有较明显的昼夜变化,呈双峰曲线;胡杨林地则不明显.荒漠草地、胡杨林地土壤CH4通量排放与不同深度土壤温度之间没有固定的关系.荒漠草地甲烷通量与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相关性高于胡杨林地,且呈极显著相关(P<0.01),而地表温度与甲烷通量相关性不强;大气相对湿度和风速与甲烷通量日变化之间相关均不显著.[结论]观测时间内的甲烷排放通量几乎为负通量,表明土壤以吸收CH4为主,故荒漠草地和胡杨林地均是甲烷的吸收汇.  相似文献   

4.
李晗  郝建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778-12781
[目的]综述中国农牧交错带研究进展。[方法]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降水及水源涵养、气候和覆被4个方面的影响出发,对我国农牧交错带热点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农牧交错带研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结果]中国农牧交错带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不够深入和全面。建议:目前我国的农牧交错带研究应围绕怎样解决农田和草地退化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对农牧交错带研究较薄弱的方面进行多领域融合式的深入分析;将农牧交错带的研究成果充分用于生态环境的恢复、提高生产力等实际生产生活中;将农牧交错带各方面的研究归结到全国以至全球的高度上,进行各领域更加全面的延伸。[结论]为我国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保护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牧交错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中国农牧交错带研究进展。[方法]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降水及水源涵养、气候和覆被4个方面的影响出发,对我国农牧交错带热点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农牧交错带研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结果]中国农牧交错带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不够深入和全面。建议:目前我国的农牧交错带研究应围绕怎样解决农田和草地退化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对农牧交错带研究较薄弱的方面进行多领域融合式的深入分析;将农牧交错带的研究成果充分用于生态环境的恢复、提高生产力等实际生产生活中;将农牧交错带各方面的研究归结到全国以至全球的高度上,进行各领域更加全面的延伸。[结论]为我国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保护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农牧交错带土壤退化的原因、类型和表征.根据土壤质量概念的内涵和功能,提出用适宜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质量指标体系全面评估农牧交错带土壤的生产、环境和健康功能,辩识出土壤质量下降的区域,提出退化土壤质量恢复的技术措施,将土壤的肥力质量、环境质量和健康质量统一协调起来,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塔里木河干流不同生境胡杨林10个采样点的土壤样品和胡杨胸径等调查情况,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塔里木河干流不同胡杨下土壤的水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呈增加趋势,不同土层深度的含水量不存在显著差异。距塔里木河干流横向距离越近,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越高,土壤含盐量有增加的趋势。土壤含水量为16.75%~18.76%、土壤总盐量为0.08%~0.47%,有胡杨幼苗生长;土壤含水量为4.55%~16.75%、总盐量为0.47%~1.36%,大龄胡杨所占比例较大;土壤含水量低于4.55%、总盐量超过1.36%,胡杨呈老龄化趋势。塔里木河干流不同胡杨下土壤水盐存在一定差距,在胡杨的自然更复壮中,灌溉、排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陕北农牧交错带荒漠化土壤肥力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化验,对陕北农牧交错带荒漠化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肥力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荒漠化土壤机械组成为:砂粒含量>784.0g/kg,有机质含量<3.67g/kg,阳离子交换量不超过6.37cmol/kg,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不足,土壤的综合肥力质量低;从沙丘流动到固定沙丘,表层土壤粒径>0.25mm的砂粒降低,5mm以上的团聚体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等速效养分增高,离子吸附交换能力增强。可以认为,土壤肥力差异是荒漠化的本质反映,结皮层可作为荒漠化类型土壤鉴定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频振式杀虫灯、频振式诱虫灯和小菜蛾性诱剂逐日诱集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坝上农牧交错带趋光性昆虫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实验区农林牧趋光性昆虫共有269种,分属9目,42科。初步明确了该区趋光性昆虫种群动态可分为零星出现、连续少量出现、连续大量出现、短期大爆发4种类型,以及害虫优势种群(网锥额野螟、小菜蛾、杨逸色夜蛾、小地老虎、旋幽夜蛾、短扇舟蛾)的动态规律,为今后科学合理的害虫预测预报及害虫防治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东祁连山高寒阴湿地区山生柳种群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无性基株个体(即一个遗传单位)种群和无性克隆分株及萌生枝种群两个层次上对东祁连山高寒阴湿地区山生柳种群年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性基株个体种群0~10龄级幼苗贮备严重不足,11~20龄级苗木所占比重最大,种群动态呈稳定型;无性克隆分株和萌生枝种群年龄结构比较完整,结构分布图呈正三角形,种群动态表现为增长型;总体上来讲山生柳种群呈增长趋势,只是在演替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其繁殖方式有所改变,导致现阶段山生柳种群两个层次结构状态。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胡杨林主要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塔里木阿瓦提县天然胡杨林内设置50 m×50 m标准样地1块,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野外调查获取资料.应用方差/均值比的t检验法、聚集强度指数和理论分布模型对胡杨林主要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的2个优势种群空间分布均呈聚集分布,胡杨种群的聚集强度大于灰叶胡杨;灌木层的2个伴生种群也均呈聚集分布,柽柳的聚集强度较大;草本层中甘草种群呈聚集分布,西北天冬呈随机分布.Taylor幂法则、Iwao m*对X的回归模型均显示胡杨、灰叶胡杨种群呈聚集分布.灰叶胡杨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格局均呈聚集型,随发育进程其聚集强度逐渐减弱.胡杨种群不同发育阶段呈随机→聚集→随机分布.不同种群和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差异与其生态生物学特性和种群间的竞争排斥有关,而且与物种的生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林西县内不同牧草地的土壤进行土壤原位呼吸及土壤微生物指标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了不同牧草对农牧交错带土壤呼吸作用的效应。结果表明,含水量较高的牧草地,土壤原位呼吸速率与温度间呈正相关关系;在土壤水分含量较低的牧草地,土壤温度持续上涨,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土壤原位呼吸速率降低,所以土壤原位呼吸速率随地温的升高而变小。在不同牧草地,冰草和无芒雀麦草地土壤表现出较高的微生物生物量和较低的呼吸商。与其他牧草地相比,冰草和无芒雀麦草地表现出更好的土壤微生物指标。混播草种以后的盐荒地土壤有良好的微生物指标;退耕以后的苜蓿草地与荞麦农田相比,土壤微生物指标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13.
研究胡杨NDVI与胡杨林空间分布对区域水文因子的响应过程,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工程提供科学参考。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垦区塔里木河流域及其沿岸胡杨林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 8 OLI遥感数据,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胡杨NDVI与水文因子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在月度时间尺度上对水文因素与胡杨NDVI做相关性检测,胡杨NDVI在冬春季节对地表径流量存在明显滞后反应,对地下水位埋深响应及时;以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上根据基于月度时间序列分类后的空间分布图与地表总径流量相关性检测,胡杨NDVI对地表总径流量存在明显滞后。综上所述,采集的月度胡杨样本NDVI与其他植被类型有显著差异,根据冬春季节胡杨NDVI对地表的滞后效应,可对塔里木河进行春季生态输水工程,对沿岸生态胡杨的保护与恢复有着重要的理论支撑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陕北农牧交错带的荒漠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确定了荒漠化程度的土壤评判指标。结果表明,评判土地荒漠化程度时,土壤物理性质指标应选择0.25~0.05 mm砂粒含量,土壤化学性质指标应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并运用这两个指标建立了荒漠化程度土壤评判指标体系,即通过荒漠化土壤表层0~20 cm上述两个指标的量值来评判荒漠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根据陕北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特点以及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对光、热、水、土资源的要求和利用效率,运用逐步订正法对该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进行了定量估算,并对其土地的人口承载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指出了提高该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的途径。结果表明,该地区光温生产潜力为光合生产潜力的65.21%,气候生产潜力为光温生产潜力的37.91%,土壤生产潜力为气候生产潜力的32.19%,现实生产能力仅为土壤生产潜力的42.47%;在现实生产能力水平下,人民生活仅能维持我国低消费水平,如果要实现世界中等消费水平,必须使土地的现实生产能力达到土壤生产潜力的89.40%,气候生产潜力的27.00%。提高该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的途径包括提高植被覆盖度,控制土地荒漠化;发展设施农业和灌溉农业,提高作物产量;改进施肥方法,培肥地力;因地制宜,开发滩区等。  相似文献   

16.
极端干旱地区胡杨林根系分布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2006年5—7月在极端干旱区额济纳旗的实测资料,对胡杨林的根系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期望对全面认识胡杨根系、根系吸水及胡杨SPAC系统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有力的试验依据和理论支持.该文将根系分为输运根系(d02 cm)和吸水根系(d≤02 cm).输运根系的分布存在分形现象,根系土壤水分的变化对胡杨输运根系的分布有着直接影响.分析过程引入了土壤含水率期望的概念,当土壤含水率期望的平均值为25.03 cm·g/g时,输运根系分布的分维值为2.000 7;当土壤含水率期望的平均值为55.95 cm·g/g 时,输运根系分布的分维值为1.627 5.即当土壤含水率期望值较低时,输运根系分布的分维值较大;当土壤含水率期望值较高时,输运根系分布的分维值较小.对于吸水根系,该文建立了根长密度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一维分布函数以及二维分布函数.采用指数函数对吸水根系的根长密度分布函数进行拟合,拟合函数与实测数据的R2分别为:0.89、0.68、0.73和0.69,说明胡杨吸水根系根长密度的分布基本符合指数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天然胡杨林生长过程中不同层次土壤C、N、P化学计量变化特征及与叶片C、N、P含量的相关性,为胡杨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新疆轮台县轮南镇选取5种不同林龄胡杨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不同林龄胡杨林下土壤( 0~10、10~20、20~40、40~60、60~100 cm)和叶片的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结果】(1)胡杨林土壤C含量在0~100 cm层次垂直分布差异不显著,这与其他森林群落有显著的不同。土壤N含量均呈现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土壤N含量具有表层聚集的特征。土壤P含量在各层次分布较为均匀,在0~100 cm层次垂直分布差异不显著。(2)龄级对土壤化学计量有显著影响(P < 0.05),土层深度对土壤的C和P含量影响不显著,对土壤N含量和化学计量比影响差异显著,而龄级和土层深度的协同作用对土壤C和P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对土壤N含量和化学计量比影响显著。(3)叶N含量与土壤各层次的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P含量与土壤N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而叶N∶P与土壤C含量、N含量、C∶P、N∶P均呈现显著负相关。【结论】胡杨林土壤C含量垂直分布差异不显著,这与其他森林群落有显著的不同。土壤N含量具有表层聚集的特征。胡杨林生长过程对土壤N含量影响显著。土壤P含量在各层次分布较为均匀,但是,胡杨林生长过程对土壤P含量影响显著。近熟林和成熟林土壤的C∶N、C∶P和N∶P比在不同的土壤层次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塔城地区额敏县新疆野苹果集中分布区进行典型样地调查法,使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并结合种群生态学相关分析方法,研究新疆野苹果种群的年龄结构及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新疆野苹果种群的年龄结构呈现类似纺锤形的非典型金字塔型,考虑外部干扰情况下种群结构的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pi远小于忽略外部干扰情况下种群结构的数量动态变化指数Vpi,但二者都大于0,种群结构对随机干扰的敏感性指数Pmax接近0,表明种群属于增长型结构,但对外界干扰较为敏感,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在未来40、60、80 a后,幼龄个体呈衰退趋势,中老龄个体的数量则不断得到补充,表明维持种群长期稳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日后需加强新疆野苹果幼苗和现存个体的抚育管理及人工补救,以便促进新疆野苹果种群稳定生长及资源恢复。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带,同时也是构建我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的主要建设区,由于其自然条件恶劣,降雨量少,植被重建时实施整地工程十分必要.本文利用3a土壤含水量实测资料,分析了不同规格的整地工程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以水平沟、水平坑整地方武比较适宜,防御标准以20a 1遇24h最大降雨量设计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20.
农牧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和过牧草地土壤全氮、总有机碳和全磷含量整体高于耕地和林间草地,退耕地种草后土壤全氮、总有机碳含量增加,全磷含量无显著变化.耕地和过牧草地土壤速效磷含量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天然草地、过牧草地和耕地土壤pH值显著高于林间草地和人工草地,而土壤电导率均为过牧草地显著高于天然草地,天然草地显著高于林间草地、人工草地和耕地.林间草地和过牧草地土壤容重显著高于天然草地和耕地,而天然草地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其它土地利用方式,林间草地土壤舍水量最低.
Abstract:
The effect of land use conversion on soil qualities was studied in the agro-pastoral transitional zone in North Chin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total nitrogen,total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Dhosphorus in soil of natural steppes and over-grazed stepp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ultivated land and grassland openings.Land use conversion from cultivated land to perennial artificial grassland increased soil total nitrogen and total organic carbon but had no marked influence on total phosphorus.Available phosphorus in soils of cultivated land and over-grazed stepp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land uses.Compared with grassland openings and artificial grassland,nature steppe and over-grazed steppe had higher pH values and soil EC,while the cuhivated land had higher pH value and lower soil EC.Soil bulk density of grassland openings and over-grazed stepp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ature steppes and cultivated land,while water content was the highest in natural steppes and the lowest in grassland open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