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芦笋,属多年生作物,其不经培土生长出土面的绿色嫩茎称为绿芦笋,可供鲜食,是一种高档的营养保健蔬菜,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国际国内市场对鲜芦笋需求量目益增加,市场前景十分看好。由于绿芦笋含水量高,存放1~2天后,纤维老化,颜色变浅,笋体萎蔫,失水严重,甚至腐烂,不耐贮藏,给绿笋鲜销带来许多困难。因此,绿芦笋加工贮藏、保鲜、运输技术的提高,直接关系到绿芦笋的质量和效益。现将其保鲜加工工艺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1-甲基环丙烯及乙烯对绿芦笋采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改进绿芦笋常温贮运保鲜技术,将采后绿芦笋用1-甲基环丙烯(1-MCP)和乙烯分别在密闭的玻璃缸内常温下处理24h,测定其品质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外源乙烯处理加快了绿芦笋的老化进程,使其品质下降,商品率降低:乙烯受体抑制剂1-MCP处理延缓了绿芦笋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的下降和木质素含量的上升。24℃贮藏3d,1-MCP处理的绿芦笋商品率仍达88%以上,比对照高12.8%。  相似文献   

3.
绿芦笋学名石刁柏,是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一种药食兼优的营养保健型蔬菜。研究证明,绿芦笋具有防癌、降血压、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等功效,产品出口日本、韩国及西欧。山东省苫县是绿芦笋主产县,其自然条件优越,产品品质优良,使莒县绿芦笋成为我国少数主产大县之一,在莒县发展经济、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中起到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芦笋,又名石刁柏,属多年生植物,芦笋不经培土长出土面的绿色嫩茎,称绿芦笋。绿芦笋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并且香脆鲜嫩、口感纯正,是一种高档的营养保健蔬菜。近年来,国际国内市场对鲜芦笋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但由于很多菜农对栽培技术掌握的不够全面,导致绿芦笋农药残留量超标严重,贮藏过程中芦笋失水严重,纤维老化,降低了品质,减少了经济效益。因此,正确掌握无公害绿芦笋的生产栽培技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绿芦笋在辽宁省生产的可行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绿芦笋的利用价值、销售现状、经济效益、以及环境因素等几方面论证了其在辽宁省生产的可行性,并根据生产实践提出了绿芦笋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邵中庆 《新农村》2003,(10):8-8
富阳市是浙江省芦笋主产区,年产绿芦笋超万吨,产值突破6000万元,已成为富阳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然而,由于栽培时问长,造成芦笋茎枯病及夜蛾类害虫的大量发生,笋农盲目使用农药,导致上市绿芦笋农药残留量超标严重。为此,我们对绿芦笋的无公害栽培位穴进行了有效探索,总结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芦笋又名石刁柏,属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不经培土长出土面的嫩茎见光后呈绿色,称绿芦笋,主要供鲜食。绿芦笋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钙、铁和多种维生素,并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及独特的抗癌、防癌作用,已成为深受人们欢迎的新型保健蔬菜,国际市场需求量很大。同时绿芦笋易于栽培,便于管理,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见效快、成本低、  相似文献   

8.
张文彬 《新农村》2005,(11):13-13
芦笋是百合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经济寿命可达10-15年。芦笋嫩茎风味鲜美,营养丰富,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2000年,三门县农民开始试种,2003年组建“三门县绿石绿芦笋专业合作社”,目前有社员1012户,绿芦笋种植面积7005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全面推广DB331022/T011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严格控制化学农药和化肥的施用,按照绿色食品要求进行生产,产品质量高。注册的“绿石牌”绿芦笋2002年获浙江省农博会优质奖,2003年7月获国家绿色食品证书,并荣获2003年省农博会金奖。据统计,2003年全县已投产的3705亩绿芦笋,每亩产值达到5843元,净收入在5000元左右,比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每亩增收4500多元。现将无公害绿芦笋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芦笋学名石刁柏,别名龙须菜,是一种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以食其嫩茎为主,一次栽培多年受益,一般可连续采收10~15年,因栽培方式不同,芦笋又有白笋和绿笋之分。绿笋主供鲜食和速冻。芦笋嫩茎质地细腻,纤维柔软可口,是一种高档营养保健蔬菜,被列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在国际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河北东北部以发展绿笋为主,发展芦笋生产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绿芦笋是药食兼用型经济作物。其嫩茎质嫩味美,营养价值高是世界上公认的十大名菜之一。在医药方面,医学界认为,经常吃绿芦笋,不但对肾病、高血压、膀胱炎及水肿等疾病有疗效,而且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活力。绿芦笋育苗方法主要有:露地育苗、营养钵或营养袋育苗、塑料大棚及阳畦育苗等。其中,营养袋育苗具有出苗快、出圃率高、省工提早投产等优点。现介绍营养袋育苗技术要点。1.选用良种。目前,我国的绿芦笋种子大多数是从国外进口,购买时,除选用高产优质的良种外,种子应饱满、成熟度高,新种子还应通过休眠…  相似文献   

11.
概述野生绿芦笋的性状和营养价值,并总结了其栽培现状;提出野生绿芦笋开发对策,并确立其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绿芦笋的保鲜加工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笋 ,又名石刁柏 ,属多年生作物 ,其不经培土长出土面的绿色嫩茎 ,称绿芦笋 ,可供鲜食。绿芦笋香脆鲜嫩 ,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 ,纤维柔软可口 ,有独特的芳香风味 ,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是一种高档的营养保健蔬菜 ,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国际国内市场对鲜芦笋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市场前景十分看好。由于绿芦笋嫩茎含水量较高 ,呼吸作用强 ,采收后的绿芦笋存放 1~ 2d后 ,纤维老化 ,颜色变浅 ,笋体萎蔫、失水严重 ,甚至开始腐烂 ,不耐贮藏 ,因而给绿芦笋的出口鲜销带来了许多困难。为保证出口芦笋的质量 ,必须提高加工质量。现…  相似文献   

13.
绿芦笋作为一种营养价值非常高的蔬菜,在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绿芦笋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但在种植技术上却遇到很多问题。本文从莒县绿芦笋的选种育苗、定植,到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介绍了莒县绿芦笋栽培技术,为当地绿芦笋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绿芦笋在安徽省具有明显的休眠期,常年11月份植株的地上部分开始枯黄,以后植株内贮存的养分逐渐回流到绿芦笋的根系中,翌年2~3月份绿芦笋植株的地上部分完全干枯,此时应加强对绿芦笋的田间管理,做好清园、消毒、施肥、化除与留母茎工作,为绿芦笋的高产、优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适合绿芦笋的营养保鲜液。[方法]采用蔗糖+明胶+D-异抗坏血酸钠、琼脂+肥料2种营养配比的营养液,用以给贮藏期间的芦笋提供水分及营养,复合涂膜采用壳聚糖+苯甲酸钠+6-BA、壳聚糖+Vc+草酸、壳聚糖+草酸3种涂膜配方对绿芦笋进行涂膜处理,考察其在5℃冷藏下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营养液处理组的绿芦笋贮藏品质在贮藏14d后品质最优,能保持鲜嫩状态,明显减缓芦笋贮藏期间的感官品质下降,明显抑制芦笋Vc和叶绿素的降解。复合涂膜处理对芦笋的贮藏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贮藏9d才丧失商品价值,对照组在第7天时已经毫无商品价值。[结论]用营养液在冷藏条件下贮藏绿芦笋,能显著延长芦笋的货架期和改善绿芦笋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6.
根据鲁东南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从品种选择、育苗、整地施肥、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绿芦笋的标准化种植技术,以期为绿芦笋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 绿芦笋是药食兼用型经济作物,其嫩茎质嫩味美,营养价值高。秋季栽培绿芦笋,采用营养袋育苗,具有出苗快、出圃率高、省工、提早投产等优点,其技  相似文献   

18.
芦笋速冻以绿芦笋为主,速冻芦笋同罐头相比,营养丰富,风味好,且加工工艺简单,费用低,出口价比芦笋罐头高20%以上。随着国际市场对速冻芦笋的需求不断增加。近几年我国速冻芦笋的出口量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19.
常温下GA3处理对绿芦笋采后木质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绿芦笋采收后在24℃±1℃条件下用外源赤霉酸(GA3)处理,研究GA3对采后绿芦笋木质化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GA3处理可显著抑制绿芦笋木质素及其合成前体总酚含量的上升,抑制活性氧含量的增加,抑制与木质素合成相关的酶包括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肉桂醇脱氢酶(CAD)和过氧化物酶(POD)等酶的活性上升,延缓可溶性蛋白、DNA和RNA的降解。表明,GA3具有明显保持绿芦笋采后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绿芦笋 (学名 Asparagus officinalis)属百合科 ,天门冬属食用种 ,常见有白芦笋和绿芦笋两种。绿芦笋是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 ,其幼茎 (即嫩茎 )是世界公认的十大名菜之一。嫩笋不但质嫩味鲜 ,而且营养价值丰富 ,据分析 ,1 0 0克鲜笋中含蛋白质 4% ,维生素 B、 C的含量高出番茄的 6— 1 0倍 ,铁的含量高出番茄的 1 8倍。此外 ,还富含硒、钼、锰等人体必需的元素 ,绿芦笋中所含的芦笋甙是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有效物质。医学界认为 ,经常吃绿芦笋 ,不但对肾病、高血压 ,膀胱炎及水肿等疾病有疗效 ,而且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