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庐江县耕地质量现状分析与保护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庐江县耕地质量现状,探讨性地提出了耕地质量监测、结构调整、改造中低产田、科学施肥等保护耕地质量的具体对策与措施,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邵阳市耕地质量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邵阳市15 a土壤长期定位地力监测资料,得出了邵阳市耕地质量现状.主要表现为:耕地有效养分失衡、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日趋酸化、土壤微量元素锌和硼含量严重偏低、重金属元素和工矿企业"三废"对耕地的污染加重.同时,还分析了影响耕地质量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如何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百色市耕地质量现状分析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百色市辖区中、低产耕地面积广、耕地土壤酸化严重、工矿污染逐年加重、抵御化解自然风险能力弱等耕地质量现状,深入分析耕地质量保护难点与不利因素,提出保护提升耕地质量的对策:提高耕地质量保护认识;建立耕地质量保护长效机制;建立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网络;加强耕地质量保护技术开发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对怀化市土地资源利用和耕地质量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耕地质量下降的原因,提出以提高认识、建立健全机制、提升耕地地力、保护环境等方式缓解耕地危机,保障怀化市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耕地保护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还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联系。虽然近年来我国的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预期的目标还是相去甚远,耕地的保护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我国耕地保护的现状及龙州县开展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的情况,分析了存在的困难,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促进耕地现状的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荆门市耕地资源丰富,但近年来全市耕地质量下降的趋势未根本扭转。本文对荆门市耕地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对策,以期提高荆门市耕地质量,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保护耕地质量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是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对崇信县耕地质量保护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对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面临的机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崇信县耕地质量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遵义市耕地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了解耕地数量与质量发生的变化,深入研究耕地利用程度,为进一步合理利用耕地提出相应耕地保护对策,以提高耕地质量,确保遵义市耕地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试论贵州耕地利用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近年收集到的有关贵州耕地利用的资料,作者对贵州耕地的质量、利用现状及国家对耕地利用的政策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现阶段耕地资源有限,人均耕地数量下降,利用不合理,造成耕地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污染加重,耕地总体质量下降。为此,作者提出了从政策上引导农民爱护耕地,保障农民在保护耕地中应得的利益,鼓励各级科研、农技部门研究示范推广保护耕地各项新技术等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1 控制耕地数量减少,保持耕地动态平衡、稳中有增 (1)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修编工作. (2)在严格各级土地管理部门下达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基础上及土地用途管制的原则下,合理安排三项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宅基地标准,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和扩大村镇建设规模,如村镇建设确实需要占用耕地的,必须严格实施"占一补一”和"谁占用谁复垦”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耕地资源作为农业生产中无可替代的重要资源,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文基于耕地质量综合指数和等别模型方法,对枣强县2013—2016年四期耕地等别及数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县耕地平均自然等、平均利用等和平均经济等的等别分别由7.93、6.81、8.52等上升为7.89、6.78、8.49等;新增耕地质量逐步提升,应减少耕地向中低等别耕地过渡。  相似文献   

12.
广西耕地土壤质量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广西农业资源和农村经济信息地面公里网点监测的36个县(市、区)为对象,通过提取耕地监测样点土壤进行化验,分析了耕地土壤养分的变化动态、土壤重金属、农药残留状况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的含量均比“二普”时期提高了一个档次,普遍存在缺钾现象,土壤酸性加大,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水田0.3147,未污染;旱地1.1076,属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广西耕地资源质量空间格局特点,为科学合理利用和管理耕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耕地质量等级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景观指数和基尼系数法对广西耕地质量空间格局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桂西北山地区和桂南沿海区的耕地各自然质量等别分布相对均衡,多样性指数高,桂中溶蚀平原区和桂东北丘陵山地区集中程度较高;桂南沿海区和桂南低平原区各利用等别分布相对均衡,多样性指数高,桂中溶蚀平原区集中程度较高.自然质量等别组合类型分布呈西北部组合类型齐全程度高于东南部的特点,而利用等别组合类型呈与之相反的特点.同一指标区利用等别的多样性和组合类型齐全程度高于或等于自然质量等别.[建议]严格管控广西东南部的优质耕地,加强耕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土地利用水平,使土地等别向高等别聚集,提升耕地质量,同时量化耕地质量与粮食生产能力的关系,找出粮食生产能力区域格局特征,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广西耕地保有量与粮食安全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调研广西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质量不断降低、粮食播种面积及粮食总产量逐年减少出发,分析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粮食增产的制约因素,利用多种数学模型以及人口土地承载力方法预测广西未来耕地保有量、广西粮食安全对耕地保有量的需求,提出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适时调整,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面积,加强农用地和基本农田管理,制订鼓励农民种粮的政策等措施,确保广西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5.
广西天等县耕地土壤酸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广西天等县耕地土壤的酸化情况,为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启动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资料,与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作比对,分析两个时期该县耕地土壤pH值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相对于第二次土壤普查,该县耕地土壤pH值总体平均下降0.73个pH值单位,微酸性至强酸性土壤样点所占百分比由9.8%上升到55.8%。非石灰岩母质发育的耕地土壤酸化程度较重,石灰岩母质发育的耕地或碳酸盐含量较高的耕地相对较轻。旱作连作土壤酸化程度较重,水稻连作次之,水旱轮作和玉米-黄豆轮作相对较轻。土壤酸化程度与氮肥投入和作物吸收带走氮素的盈余量呈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水田土壤全氮含量均呈非线性高度负相关。【结论】广西天等县耕地土壤酸化现象比较突出,先天成土条件以及后天有机肥投入量少、过量施用氮素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对耕地质量内涵的再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满足当前耕地质量评价和管理需要,合理确定耕地质量的内涵,利用文献综述法和总结归纳法,从时间角度,梳理国内外耕地质量内涵的发展。结果表明:1)国内外耕地质量内涵从单一的适宜性评价阶段发展到生产力、生态、健康等多维度的综合性评价阶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2)目前,由于国家和公众对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耕地健康以及景观多样性的需求,决定了当前耕地质量内涵必须从耕地生产特性、生态特性、健康特性和景观特性等角度定义。研究认为,未来的耕地质量评价工作,需综合考虑耕地的生产、生态、健康及景观等方面,在耕地质量评价单元、评价尺度、评价方法、评价指标选取等方面进行深化研究,从而为耕地三位一体保护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广西耕地压力水平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为广西有关部门制定保护耕地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980~2014年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研究广西耕地压力水平变化规律,以各市级行政区划为评价单元,通过建立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耕地压力水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趋势,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耕地压力驱动力进行探究。【结果】1980~2014年的35年中,广西耕地压力有12个年份处于一级水平,19个年份处于二级水平,4个年份处于三级水平;以各市2005~2014年耕地压力平均值作为该市耕地压力的平均水平,其中崇左、百色、来宾、柳州、防城港、南宁、河池、贵港市的耕地压力值均低于同期广西全区平均水平。影响广西耕地压力指数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城镇化率、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人均GDP、总人口数、农民人均纯收入、粮食单产水平和人均耕地面积等。【建议】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降低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提高人均GDP;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严格把控耕地数量,保证人均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18.
掌握苏北地区耕地质量指数的空间集聚性和异质性特征,可为苏北地区耕地质量保护分区与制定差异化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苏北地区2020年度耕地质量三类等别指数作为空间变量,探讨苏北地区市县尺度下耕地质量空间布局及趋势分布,同时采用局部空间自相关(LISA)定量描绘苏北地区各市县耕地质量分异规律,制定符合实际的分区保护模式。结果表明,苏北地区耕地自然等别较为集中,自然等别在5~7等之间,以6等地为主。自然等指数在东西方向呈现倒“U”形的变化趋势,利用等指数呈现由北向南逐级递减趋势,经济等指数在东西方向上呈现先逐渐上升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南北方向上无明显变化规律。从苏北地区全局Moran''s I值来看,国家自然等、国家利用等、国家经济等的Moran''s I值分别为0.357、0.389、0.349,即国家利用等>国家自然等>国家经济等,表明苏北地区耕地质量在市县尺度呈现较强的聚集趋势。苏北地区耕地质量指数LISA分析中正相关类型高于负相关类型,且正相关类型聚合性较强,负相关类型呈零散分布。高-高型通过组团状集聚分布,低-低型主要以片状、条带状形式分布,低-高和高-低型零星分布。本研究根据LISA多维度集聚类型组合特征,对苏北地区进行耕地保护分区,具体划分为核心保护区、质量提升区、综合改良区、结构调整区4类保护分区,并提出对应的分区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全面综述国内外关于耕地细碎化的影响效应及对策的研究文献,结果表明:耕地细碎化对农业的种植结构、粮食产出、生产技术效率、劳动力、土地利用格局及土地市场等方面产生影响,但整体上看,其负面效应突出。为应对耕地细碎化问题,不同地区从农村市场化、土地综合整治及法律制度保障3 个主要层面制定相应对策。在坚持农田生态稳定和民众广泛参与的前提下,耕地细碎化问题的解决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农民生活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全面综述国内外关于耕地细碎化的影响效应及对策的研究文献,结果表明:耕地细碎化对农业的种植结构、粮食产出、生产技术效率、劳动力、土地利用格局及土地市场等方面产生影响,但整体上看,其负面效应突出.为应对耕地细碎化问题,不同地区从农村市场化、土地综合整治及法律制度保障3个主要层面制定相应对策.在坚持农田生态稳定和民众广泛参与的前提下,耕地细碎化问题的解决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农民生活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