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进入21世纪,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蓬勃发展,建立了相对完备的监测体系,水利部、流域机构、各省(区、市)均设立了监测机构,配备了监测管理人员,建立了覆盖全国各类型区的监测站点,获得了大批监测数据,为政府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事业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取得了显著成效。基于全国监测统计数据和对河北省、河南省、重庆市监测体系及站点布设的调查,从监测网络、监测机构和人员、经费落实、管理模式、制度建设、站点布设等方面介绍了我国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和站点布设基本情况,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和站点布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渭源县是渭河的发源地,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酷劣,农业基础脆弱,经济发展滞后。2010—2012年,渭源县组织实施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白马峡梯田建设项目。项目建设中坚持梯田、造林、种草、田间道路合理配套,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产条件,调整了经济结构,助推了农民增收。总结了项目实施的成效与做法,提出了今后生态建设的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3.
安定区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经历了起步探索、稳步发展、创新提升三个创业阶段。坚持水保立区战略,在梯田建设、流域治理、预防监督、水保产业、科研技术等方面成效显著,创新了治理模式,建立了工作机制,做到了规划先行,强化了预防保护。介绍了水保生态建设的成效和具体做法,展望了今后水保生态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武山县张家沟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与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山县张家沟小流域按照循序渐进、连续治理、规模治理、逐步完善各项治理措施的思路,坚持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坡面治理和沟道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精心施工,形成从山顶到山脚,从坡面到沟道的全方位、多功能的综合防护体系。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减少了入黄泥沙,改善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林草覆盖率提高了8.36百分点,治理度提高了44.24百分点。通过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加快了土地流转,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保证区域的经济、粮食和生态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磷灰石等改良剂对重金属铜镉污染土壤的田间修复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崔红标  周静  杜志敏  范玉超  司友斌 《土壤》2010,42(4):611-617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磷灰石、石灰、木炭、猪粪、铁粉5种改良剂对Cu、Cd复合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石灰、磷灰石、木炭、猪粪降低了土壤溶液中重金属Cu、Cd的含量,提高了土壤溶液的pH,但改良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降低。磷灰石、石灰、木炭的加入显著降低了有效态Cu含量,但对有效态Cd含量影响较小。与猪粪相比,磷灰石、石灰、木炭显著增加了黑麦草生物量,提高了对重金属Cu、Cd的吸收能力,对该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兴隆县清水河项目区以小流域为单元,按照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思路,坚持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坡面治理和沟道治理结合的原则,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精心施工,形成了从山顶到山脚,从坡面到沟道的全方位、多功能的综合防护体系。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减少了入京河流泥沙,改善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使林草覆盖率提高了45百分点,治理度提高了42.5百分点。通过综合治理,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改善了生产条件,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农村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有力地支撑了兴隆"林果立县"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沼液、化肥配施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沼液、化肥配施对西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化肥配施降低了基质的容重,pH、EC有所降低,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了果实的产量和品质。与化肥处理相比,70%沼液配施30%化肥处理的产量、V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分别增加了50.8%、9.9%、6.6%、4.4%、12.1%;硝酸盐含量降低了20%。  相似文献   

8.
1辽宁省城市水文站的测验现状 辽宁省流经城市、区(镇)的主要大、中河流有辽河、浑河、太子河、海城河、大凌河、小凌河等.随着城市大规模扩建,人文景观的修建,美化了市区环境,满足了市民生产生活的需求.但有些地段的建筑,只顾景观设计,而忽略了城市水文站的测验条件,改变了城区河流的流径,破坏了城市水文站的测验河段,改变了原有断面水文要素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基于无线射频识别的食品数字身份证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该文首先分析了食品数字身份证的具体需求,提出了通信安全性、系统的可用性、数据真实性、信息隐私性、信息权威性、可追溯性6个要求;然后对非对称加密算法NTRU(number theory research unit)和NTRU Sign数字签名算法进行了介绍,设计了安全认证协议,依据食品数字身份证的安全要求分析了安全性,建立了食品数字身份证.最后用食品数字身份证设计了电子酒类流通随附单,引入了生产商、销售商、消费者、认证中心4个角色,设立了认证注册、生产商信息写入、销售商信息写入和消费者验证4个过程,建立了系统应用原型,并分析了安全性,从根本上提高了电子酒类流通随附单的安全性和可信度.文章建立了食品数字身份证和酒类流通随附单,该工作对建立可靠、安全食品监管体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膜覆盖对菠萝植株生长及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菠萝品种‘澳大利亚卡因’为材料,研究了地膜覆盖对秋冬干旱、低温季节菠萝植株生长、根系活力,以及土壤水分、温度、微生物数量和相关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能促进菠萝植株的生长,增加菠萝的株高、叶片数、根系条数、地上部地下部鲜质量,提高菠萝根系的活力。同时地膜覆盖影响了土壤生态环境条件,使菠萝根际土壤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和含水量,减缓了秋季土壤温度的剧烈上升,提高了冬季土壤温度,减少秋冬季节土壤水分的蒸发,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有效N、P、K水平;地膜覆盖还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了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但降低了土壤蛋白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华银氧化铝一期工程厂区位于广西西南部,该地区岩溶较为发育,地质情况比较复杂。介绍了厂区的地质条件,分析了不利地质条件对岩土工程的影响。最后就对岩土工程的影响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可作为类似岩溶地区工程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类工程活动与城市地质灾害之间的因果关系,为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现场地质环境调查方法(地质勘查、地质测绘),对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人类工程活动形成的地质灾害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城市建设过程中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内、外在因素。[结果]人工填土是猇亭区滑坡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且后期都具有转变成坡面泥石流的可能性;人工开挖是猇亭区潜在滑坡型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猇亭区区内与膨胀性黏土岩有关的地质灾害同样与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按照出露地表浅埋藏以及深埋藏形成不同的变形破坏类型;路面开挖以及路堑开挖造成膨胀性黏土岩大面积临空,在水的作用下形成塑性变形膨胀,引起路面和陡倾坡面变形破坏。[结论]人类工程活动是城市地质灾害形成发展主要外在因素,同时宜昌市猇亭区所具有的水平(平缓)—层状—松散的岩土体结构类型是造成城市地质灾害的主要内部原因,膨胀性黏土岩的分布进一步加剧了地质灾害形成。  相似文献   

13.
姚勇 《水土保持通报》2013,33(1):188-191,274
梅州市是典型的山区,是广东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频发、易发区.在对该市地质灾害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的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脆弱的地质环境是该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的基础,降雨是主要诱因,人类工程活动是造成地质灾害隐患的主要因素.针对梅州市的灾害分布情况及经济发展要求,对梅州市地质灾害进行全面规划,并进行了易发性分区;将梅州市分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次要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在把握预测性、前瞻性、动态性的原则上,将规划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最后,对该区地质灾害防治提出主要措施及建议:逐步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图幅调查的六盘山镇孕灾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研究小流域孕灾地质环境背景,是分析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与成灾模式,完成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危险性区划评价,提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对策建议的重要依据。以泾河流域六盘山镇幅地质灾害调查为实例分析了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工程地质岩组与地质灾害的关系。结果显示:(1)大的地貌单元和格局较明显地控制着地质灾害的分布,不同地貌单元内的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程度和分布特征等都有差异性,统计表明滑坡主要发育在剥蚀构造丘陵区及低山区地貌,泥石流主要发育在侵蚀中低山区,崩塌主要分布在河谷斜坡地带和断裂带内,地质灾害一般沿地貌边界带密集分布发育,尤其是沿断裂呈线状展布;(2)软弱的泥岩岩组是研究区内主要的易滑地层,控制着地质灾害的分布,在不同工程地质岩组区间内滑坡面积的多寡与滑坡分布密度相关性不大;(3)区域地质构造不仅控制着区域地层的展布,也控制着区域地质灾害的发育,不同断裂也凸显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在掌握现有的工程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现场勘察测绘及试验等综合分析结果,对拟建的干海子移民安置场地的稳定性及工程建设适宜性作出工程地质评价,为不良地质问题的治理提供合理建议及技术依据。并对后期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形成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阳县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县。在充分研究区域自然地质环境资料的基础上,以遥感解译结合地面调查为技术手段,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完成了彭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彭阳县地质灾害主要发育类型为滑坡、崩塌及不稳定斜坡,具有黄土地区地质灾害典型特征;从时空分布规律上来看,彭阳县地质灾害具有条带性与集中性;形成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结构、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  相似文献   

17.
乌鞘岭地区高速公路是国道主干线的重要组成路段。开展高速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研究,将为该区域高速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提供基础依据。通过实地调查和分析,查明了乌鞘岭地区高速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时空分布规律及形成条件。结果表明:乌鞘岭地区高速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其中泥石流灾害具有分布广泛、发生频率高等特点;不稳定斜坡局部或零星分布,且现状危害轻;从时空分布规律上来看,具有条带性和集中性;形成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结构、降雨、人类工程活动和地震;泥石流采取合理选线、监测预警、跨越疏导及生态恢复的防治措施;不稳定斜坡采取优化坡面形态、排水措施、工程治理结合植物防护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几种常用的坝区岩体质量分级体系的基础上,以大量现场地质勘察、弹性波检测和室内外岩石力学试验为依据,提出修正Z系统,并对相关参数的取值作了初步分析。结合金沙江某水电站坝区岩体质量分级实例,以地质因素为主导因素,为该分级方法参数之间的换算提供了物质基础。研究结果表明:修正Z系统对水电站坝区复杂工程岩体质量分级比较适合,具有较为广宽的研究空间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北川县环境地质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四川省北川县环境地质承载力进行评价,为区域发展规划及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涪江流域的环境地质特点及社会发展情况,构建基于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3个方面共10个评价指标层的环境地质承载力评价体系,采取层次分析法与专家打分法判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并通过GIS栅格功能对现状下北川县环境地质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获得北川县的现状环境地质承载力分区图,划分出承载力状态高、较高、较低和低4种区域。[结论]北川县现状环境承载力分布与人类工程建设相关,总体上呈现人类聚集程度高而承载力状态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长汀县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进  万军伟  黄琨  肖攀 《水土保持研究》2012,19(1):192-196,201
长汀县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等,其中以滑坡为主。多数地质灾害点个体规模小,稳定性差,活动频繁,地质灾害发育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与季节性分布的特点。该文主要阐述了长汀县地区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特征、时空分布规律,详细地分析了长汀县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得出了以下结论:地形地貌是该地区地质灾害形成的外在主要控制因素;地层岩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是其形成的内在主要控制因素;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是地质灾害形成与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同时,提出了监测、避让搬迁、工程治理等防治措施,为当地的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