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铃薯炸片颜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杰  屈冬玉 《马铃薯杂志》1999,13(3):175-181
马铃薯炸片颜色是评价马铃薯炸片品质的主要指标,其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是非常重大的。影响马铃薯炸片颜色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块茎中还原糖含量是影响炸片颜色最重要的限制因素,马铃薯炸片加工品质的选炸片颜色来进行,马铃薯炸片颜色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遗传因子起着主导作用,并据此对控制马铃薯炸片颜色的遗传机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前景展望 。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炸片颜色是评价马铃薯炸片品质的主要指标, 其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是非常重大的。影响马铃薯炸片颜色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块茎中还原糖含量是影响炸片颜色最重要的限制因素, 马铃薯炸片加工品种的选育主要围绕炸片颜色来进行, 马铃薯炸片颜色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遗传因子起着主导作用, 并据此对控制马铃薯炸片颜色的遗传机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3.
炸条用马铃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西方快餐在中国的飞速发展,油炸薯条将逐斩成为大众化食品,炸条工业也将成为一门新兴的食品工业。油炸工业对鲜薯原料要求严格,必须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才能生产出符合加工要求的优质鲜薯。1 炸条工业对鲜薯的要求白肉,块茎长形,芽眼浅,干物质含量高,耐贮,抗还原糖转化,大薯率高,无空心,无青头。2 品种选择目前,国内尚无适合油炸薯条的专用品种,国外引进一些品种,尚未形成生产规模,但可以选择薯形大,干物质含量高,白肉的中晚熟品种。3 选地、整地选择三年未种过马铃薯(或茄科作物)的地块,土质肥沃,土层深厚,…  相似文献   

4.
1 前 言近几年我国从国外引进了部分炸条用马铃薯新品种 ,由于这些品种的种薯不但对生产条件的各个环节要求苛刻 ,而且对贮藏条件要求也十分严格 ,多年来花费高昂的成本生产的种薯往往因为贮藏不当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还会出现种薯生理活性下降、病害严重、生芽等现象 ,影响下一年的商品薯生产。 2 0 0 1年秋 ,承德光大蔬菜产销有限贵任公司和北京辛普劳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 ,引进国外先进的种薯贮藏技术 ,采用了箱式贮藏 ,示范品种为夏坡蒂 ,成功的解决了国外炸条品种种薯的贮藏技术难题。箱式贮藏技术可以有效的满足种薯对贮…  相似文献   

5.
闽南炸片用马铃薯品种引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引自国内外的 2 6个马铃薯品种按优质 (适用炸片 )、高产、抗病为目标进行初选鉴定 ,选择出 8个优质加工型品种 ,进一步从块茎外观、品质、炸片成品质量、丰产性、抗病性、商品性、生育期等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 ,筛选出泉引 1号、中甸红、W F、大西洋等 4个适宜闽南地区种植的炸片良种。  相似文献   

6.
炸片马铃薯大西洋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 ,针对农业结构的调整和订单农业的完善 ,公司以马铃薯产业为支柱 ,充分利用我区温差大 ,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 ,经过引种试验和评价筛选 ,以油炸品种“大西洋”为主 ,积累形成一套较成功的栽培技术。无论是产量、品质或效益 ,都得到逐步提高。1 地块选择一般种植马铃薯应选择土质偏沙 ,无盐碱 ,前茬为小麦、玉米的地块为宜 ,在前茬作物收获后 ,需及时进行深翻 ,促使土壤晒熟 ,立冬后灌水蓄墒 ,春季土壤化冻期进行耙耱、镇压提墒。通过实践 ,冬灌除达到增墒目的外 ,对病虫害的防治亦有相当明显的效果 ,同时 ,避免了早春灌水 ,有利于提…  相似文献   

7.
我国炸片用马铃薯原料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随着马铃薯炸片工业在我国的兴起 ,对炸片用马铃薯原料薯的需要日益增加。但由于原料生产者对炸片用原料薯的具体要求、炸片用品种的特性及相应的技术措施不了解 ,产生了商品薯率低、质量差、效益低等一系列的问题 ,其结果是薯农不愿意种炸片品种 ,而加工企业则缺乏高质量的炸片用原料。本文提供了炸片原料薯的要求 ,并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李玉华 《杂粮作物》2003,23(5):306-306
马铃薯新品种克新14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用S16 1 1 14 1 3 6 (5)做母本,A 11 1 8 (9)做父本杂交育成的。该品种高抗晚疫病、病毒病,产量高,品质优良,加工色泽好,不变形,是炸片专用型品种中少有的优良品种。2003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于中晚熟品种,生育日数100d左右(从出苗到茎叶枯黄);株型扩散,一般株高60cm左右,分枝多,茎横断面三棱形,花冠紫色;块茎圆形,皮黄色,有麻纹,薯肉白色,芽眼深度中等,块茎整齐,结薯集中,商品率85%以上,耐贮性强,适应性广,一般产量30t/hm2左右;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9.
王立春 《中国马铃薯》2006,20(2):118-119
马铃薯片是一种风靡全球的休闲食品,近年来随着我国马铃薯加工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油炸薯片、油炸薯条、淀粉加工业的兴起以及国外马铃薯加工厂的进入,对高产、抗病、加工型马铃薯的需求越来越大。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从市场需要出发,精心选育的克新16号于2005年4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马铃薯加工提供了优良品种。为了更好地发挥该品种的优质高产效益,使良种良法相结合,特将近几年所内试验高产栽培技术加以总结,供生产加工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国外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引进、筛选与利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1 前 言遗传变异性是植物育种学家从事作物改良的基础。马铃薯产量、品质性状、抗病虫性及对各种逆境的耐性等方面 ,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为此世界各国马铃薯育种家都努力组织征集和利用各类外来种质资源[1] 。湖北恩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 ,自 5 0年代以来开始进行马铃薯引种工作。并针对我国西南山区多雨、高湿、寡照导致晚疫病常流行的气候特点 ,鉴定筛选抗晚疫病的种质材料 ,用于农业生产 ,同时开展杂交育种工作。至今已培育出了 9个品种 ,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这些育成品种中 ,每个品种都具有国外马铃薯的血缘 ,国外马…  相似文献   

11.
邹德根 《中国马铃薯》2002,16(6):337-340
通过对我县引进的 7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试验 ,筛选出适宜我县进一步试验示范的马铃薯新品种坝薯 10号、荷 14、中薯 3号、中薯 4号、无花 ,尤其是坝薯 10号、荷 14抗美洲斑潜蝇危害效果好、产量高 ,其中坝薯 10号产量达 184 0 3kg 6 6 7m2 。  相似文献   

12.
评价适合选育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的杂交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首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善,以及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纷纷建厂,对食品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食品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的培育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根据食品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的6项选育指标(炸制品质、薯形、产量、大中薯率、抗病性、熟期),对14个马铃薯杂交组合进行单个指标的评价和组合的级别评价,最终确定组合F81109×B5141-6、B5141-6×F58050、F67128×F61101、F49013×F61101、F71002×F59103可作为选育食品加工型马铃薯品种比较有前景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3.
胡振兴 《中国马铃薯》2009,23(4):217-220
马铃薯不同品种的试管苗生长需要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所需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也有很大影响。试验选用了应用较广的几种培养基配方,对马铃薯"川芋早"的脱毒苗进行了切段扩繁培养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适合"川芋早"扩繁培养的最佳配方是处理7,即MS+NAA 0.01mg·L-1配方。  相似文献   

14.
西北旱区马铃薯新品种引进及筛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马铃薯》2017,(5):263-267
马铃薯优良品种缺乏是制约西北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筛选出适宜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气候特点的高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2015年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从全国马铃薯科研院所引进6个新品种,以‘青薯9号’为对照(CK),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薯20号’表现出较高的适应性和高产性,产量达到2 633 kg/667m2,较对照增产11.95%,商品薯率高,在定西市可作为潜在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15.
16.
To identify the most important agronomic measures and cultivar traits in Swedish organic potato production, multivariate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on a set of data from a series of field trials carried out in Sweden during a 7-year period. The effects of soil parameters, cultivar, year and geographical location on potato characteristics were investigated. Soil parameters including fertility level had strong an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potato characteristics, explaining 53% of total variation. Variables related to the duration of haulm growth were other dominant factors in the variation. While P and K fertilization increased yields, N fertilization had little effect on yield and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time to emergence. The N requirement of potatoes ranges from 2.5 to 5.9 kg ha?1 per ton of tuber yield and was met in these trials. The results implied the timing of N application is important for yield.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importance of P and K fertilization is underestimated in organic production, and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cultivar trait in achieving acceptable yield is long-lasting foliage, which is a characteristic of cultivars resistant to Phytophthora infestans. Three of the cultivars tested (Lady Balfour, Cicero and Sarpo Mira) had a yield >3.5 kg m?2, which is high in Swedish organic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7.
试验引进5个马铃薯品种,以‘新大坪’为对照,评价马铃薯的农艺性状、产量和抗病性。‘陇薯6号’和‘青薯9号’田间生长势强,单株结薯数分别为7个和8个,芽眼浅,抗病性强,产量表现好,商品率高,较对照增产分别为22.99%和9.64%,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建议在种植当家品种‘新大坪’的同时,扩大推广‘陇薯6号’和‘青薯9号’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8.
陇中干旱区马铃薯新品种的引进和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引进5个马铃薯品种,以‘新大坪’为对照,评价马铃薯的农艺性状、产量和抗病性。‘陇薯6号’和‘青薯9号’田间生长势强,单株结薯数分别为7个和8个,芽眼浅,抗病性强,产量表现好,商品率高,较对照增产分别为22.99%和9.64%,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建议在种植当家品种‘新大坪’的同时,扩大推广‘陇薯6号’和‘青薯9号’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9.
我国马铃薯育种方式的变迁及其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张俊莲  王蒂 《中国马铃薯》2005,19(3):163-167
我国马铃薯品种选育经历了引种鉴定选育、杂交选育、细胞工程选育和基因工程选育4个阶段,培育出大量的各种类型品种,其中基因工程育种始于近年,已在抗病毒病、抗细菌和真菌病、品质改良和提高抗逆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Sub-project 5 of BIOEXPLOIT aims to design durable disease resistance through marker-assisted breeding by converting existing markers for high-throughput application, developing and validating high-throughput marker technologies and pyramiding major R genes and/or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into elite material. Activities include (1) the fine mapping of the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PiXspg which accounts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variation in late blight resistance, (2) converting SNP-based markers and an AFLP marker to easy-to-use-markers, (3) testing of progenies with combined sources of late blight resistance for presence of R genes and agronomic features, (4) backcrossing new sources of resistance to S. tuberosum and molecular screening of breeding materials with marker GP94 linked with gene Rpi-phu1 conferring late blight resistance, (5) evaluating potato clones with enhanced resistance against Phytophthora infestans under field conditions of Toluca (México), and (6) developing populations and marker-assisted breeding for disease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