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试验对福建省6个姬松茸(Agaricus blazei)菌株(N-2、姬A、姬松茸2号、姬松茸11号、A3、A8)在废菌渣栽培过程中的试管菌丝生长状况、栽培料菌丝生长状况、子实体产量和子实体农艺性状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姬松茸菌株A8的前3潮子实体平均产量最高,为8.75 kg·m~(-2),与其它菌株的产量相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生物转化率为48.6%,菌丝生长状况和子实体农艺性状良好,是适合在莆田市进行废菌渣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2.
王兰珍 《食用菌》2009,31(3):45-45
近年来,顺昌县大力推广以野生芦苇、牛粪为主料栽培姬松茸,在菇棚搭建、培养料堆制、二次发酵、播种等环节形成成熟、规范的操作技术,但在田间管理技术未能根据姬松茸生物学特性、气候特点等诸因素灵活管理,姬松茸鲜菇单产不稳定。笔者通过多年实践和探讨,现将其技术关键介绍如下。1培育健壮菌丝在顺昌栽培姬松茸,培养料采用二次发酵,每层厚度18-20cm。选用菌龄40—45d,菌丝强壮,刚出现浓白菌丝并带一点黄水的麦粒菌种,用量为200瓶/100m^2.  相似文献   

3.
张健 《蔬菜》2007,(3):14-14
姬松茸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被称为“健康食品”。位于福建省政和县高山区的杨源乡平均海拔860m,年均气温14℃,昼夜温差大,同时有丰富的稻草、毛竹等原料,非常适宜姬松茸栽培。2006年,杨源乡栽培姬松茸50000m~2,平均每平方米产鲜菇9kg,按照每千克鲜菇4元计算,每平方米产值36元。姬松茸在高山区栽培产量高、效益好,是高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好项目。现将姬松茸高海拔山区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姬松茸的生物学特性1.温度温度是姬松茸生长发育重要条件之一,菌丝在10~30℃内都能正常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2~  相似文献   

4.
姬松茸60Co-γ射线辐照诱变育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60Co-γ射线辐照诱变尖端菌丝,在辐照剂量为800Gy,剂量率8.3Gy·min-1的条件下,通过菌丝生长速度、拮抗试验、品比栽培试验选育出一株姬松茸优良菌株JB-6.新菌株在菌丝生长速度、出菇期及产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菌株.  相似文献   

5.
姬松茸北方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气候制约北方地区 ,姬松茸栽培一直受到限制。笔者从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所引种 ,针对国内外姬松茸栽培存在的问题 ,根据东北资源及气候特点 ,系统研究了姬松茸生物学特性、栽培条件、管理技术 ,进行了适应性驯化栽培和出菇试验 ,初步获得成功。1 生物学特性 姬松茸属中温偏高菌类。菌丝生长 10~37℃ ,适温 2 5~ 2 7℃。最适 pH6 .5~ 7.5 ,以料水比 1.0~ 1.4为宜 ,最适碳源为蔗糖 ,其浓度为 7% ,硫酸铵为最适宜的氮源 ,其浓度为 0 .3% ,子实体发育温度为 2 0~ 2 6℃ ,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 ,子实体生长阶段需少量的散射光。2…  相似文献   

6.
姬松茸的室内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姬松茸Agaricus blazei murrill又名巴西蘑菇,原产巴西、秘鲁等地。姬松茸肉质鲜美可口,具有杏仁香味,发展前景较好。但姬松茸因其特有的生态习性而人工栽培的产量低且不稳定,近年来,我们通过栽培摸索,总结出了一套在室内床栽姬松茸的技术,现介绍如下:1栽培季节 姬松茸属中温偏高菌类,菌丝生长10~35℃,最适22~26℃;原基形成与分化阶段温度16~26℃,最适18~21℃;子实体生长15~33℃,最适20~25℃;春秋两季均栽培,各地应以当地的气温安排栽培期。2 塑料棚搭建 菇房选择交通方便、近水源、环境干净的地方建造。坐北朝南,利于通风换气,又可提高冬季室温,避免春秋季节干热的南风直接吹到菇房。用毛竹支架的塑料大棚菇  相似文献   

7.
酱香型白酒糟有机质含量高,营养丰富,经一定的技术措施处理,完全可以栽培食用菌。本实验以酱香白酒糟为添加料,设计4个不同配方栽培姬松茸(Agaricus blazei Murrill),结果表明,配方A(玉米秸秆23%、玉米芯10%、酒糟10%、牛粪37%、麸皮14%、尿素1%、石灰1%、过磷酸钙3%、石膏1%)中姬松茸的生长势、菌丝质量和产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白酒糟可以用于姬松茸的栽培,但在添加量上仍受到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8.
孟昭武  邢瑛 《食用菌》1989,(5):18-18
液体菌种的保存适温及其有效期,是它能否大面积应用的关键之一。为此,我们对液体菌种作了在不同温度下的有效期试验,试图为液体菌种保存、使用提供可靠依据。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供试菌种;香菇洞K 菌株(引自山东外贸局),扩繁后经500立升不诱钢标准发酵罐培养94小时,菌球(片)数为1026个/毫升,菌丝干重达5.4克/100毫升。  相似文献   

9.
从菌丝生长速率、抗杂菌性、温度等方面,筛选出青海省最适种植的姬松茸品种,并从栽培试验中得出高原地区栽培姬松茸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姬松茸高产栽培技术关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所于1994年从日本引进姬松茸8号菌种,通过小面积试种取得了成功。1995年后在各地进行较大面积推广,均普遍获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在短短4年中,我们对姬松茸的栽培工艺、原料配方、原料增温发酵、技术管理等进行反复试验,不断总结,积累了较丰富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胡桃肉状菌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华武 《食用菌》2000,(2):36-36
近几年,我县各乡镇大力发展姬松茸栽培,菇农从中收益颇多。但今年春季,我县很多地方姬松茸菇床上出现了一种杂菌,菇农看其像花菜,都形象地称之为“花菜菌”。经实地考查,它是胡桃肉状菌Diehliomycesmicrosporus(Diehl.et Lamb.)Gilkey。胡桃肉状菌是一种竞争性杂菌,生长速度快,同一菇房可连年感染,致使栽培大幅度减产。现将其主要特征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发病症状出现胡桃肉状菌时,料面上出现棉絮状。奶油色的菌丝,入料可抑制姬松茸菌丝的生长,使菌丝萎缩变灰。后期,…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试验对福建省主要几个姬松茸菌株在有机栽培过程中的菌丝生长状况、生育期、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性状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地品种和姬松茸11号是适合在莆田市进行有机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3.
本所从 1994年引进姬松茸菌种 ,经过近十年的推广 ,栽培方式主要是室外大棚床栽 ,近两年 ,年栽培面积达 2 0 0万m2 ,鲜菇产量近万t。今年春季以来 ,姬松茸市场疲软 ,销售缓慢 ,价格为干品8万元 /t,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下降 2 0 % ,主要原因 :产品中被检出有高毒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因此 ,推广姬松茸无公害生产技术 ,是一件非常紧迫的任务。1 生产季节安排 姬松茸属中偏高温型的草腐菌 ,菌丝生长温度范围 15℃~ 35℃ ,最适温度 2 3℃~2 7℃ ,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 16℃~ 2 8℃ ,最适温度18℃~ 2 3℃。各地气候不同 ,应安排在播种后…  相似文献   

14.
姬松茸属于蘑菇科蘑菇属 ,又称小松菇。该菇原产北美南部地区和南美北部巴西、秘鲁等国 ,是海岸地带草场上生长的一种食用菇类 ,其子实体脆嫩爽口 ,香味浓郁 ,菌盖菌柄均可食用 ,也是一种美味的药用真菌。福建省农科院于1992年从日本引栽培 ,我们自1993年引进菌种 ,经试验、示范栽培 ,认为姬松茸比当前我国大面积栽培的蘑菇产量高 ,管理方便 ,平均每平方米产菇7.4kg,最高产量可达9~10kg,现将其生长特性及栽培技术简介如下。1形态特征姬松茸的子实体比较粗壮 ,菌盖半球形至平展形 ,直径5~10cm ,表面被覆淡褐色至栗褐色纤维状鳞片 ,边缘有菌…  相似文献   

15.
为了获得只能在椎树林下生长的红椎菌菌种及对比子实体各个部位分离效果,对子实体各个部位进行了组织分离培养试验;为了获得简易的扩繁培养配方进行了母种扩繁培养试验。分离试验结果,只有菇柄部位分离出了菌丝,菌盖及菌褶部位没有培养出菌丝;红椎菌菌丝在添加子实体碎末及洗子实体红色水的配方分离效果最好,其次是加有红椎树根及枯枝落叶的配方,说明这两种添加物质中有菌丝生长需要物质,在常规的真菌培养基中没能分离到菌丝;扩繁试验结果,分离后的菌株在PDA、CMA等真菌培养基中生长也健壮、浓密,因而也能作为扩繁培养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采用室内框式栽培的姬松茸4号进行不同时期覆土试验,对比菌丝生长发育情况并估计其产量。结果表明,播种后覆盖复合土,菌丝浓密、生长整齐、污染少,菌丝冒土时间为24 d,生物学效率为39%。播种后待菌丝定植到2/3时覆盖复合土,污染率为11.7%,菌丝冒土时间为24 d,生物学效率为22%。二者之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因此进行室内框式栽培时,播种后立即覆土是适合推广生产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7.
徐明高 《食用菌》2004,26(3):28-28
我县姬松茸栽培地区海拔都在550m以上,早春和晚秋气温一般低于18℃,不利于菌丝生长发育,而夏季无酷暑,在栽培方式上作一些改进,能够顺利越夏,每年栽培1次,从6~11月份均可出菇,最高产量14kg/m^2,经县科委验收平均单产5.6kg/m^2,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经过几年实践,我们总结出一套适宜我县的姬松茸高产稳产栽培模式,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固体液化菌种工艺在黑木耳栽培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常规固体三级菌种扩繁工艺为对照,进行黑木耳短袋栽培试验。结果显示:高压灭菌料袋接种固体液化菌种的黑木耳菌丝洁白、浓密,发满袋时间为49天,菌袋成品率99.3%,每袋平均产量达37.6 g,显著早于和高于接种常规固体菌种处理的55天、95.2%和32.33g,表明固体液化菌种工艺能提高黑木耳菌丝活力与产量。效益分析显示,应用固体液化菌种较常规固体菌种可减少黑木耳短袋栽培直接生产费用58%,表明其可代替固体三级菌种扩繁工艺用于黑木耳集约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试验对不同废菌渣栽培料配方上的姬松茸(Agaricus blazei)菌丝生长状况、播种至覆土所需的时间、子实体产量和子实体农艺性状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4号配方(即废菌渣添加量为45%)的前3潮子实体平均产量最高,为10.25 kg·m-2,除了与3号配方相比产量差异不显著外,与其它配方的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生物转化率为44.6%;菌丝生长状况和子实体农艺性状良好;播种至覆土所需的时间短;综合效果最好,是废菌渣栽培姬松茸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20.
陈颖 《食用菌》2023,(2):45-46
为探索平菇菌种的快速制种技术,试验以纯棉籽壳为培养基,高压聚丙烯折角袋装料,家用高压锅灭菌后,接入平菇组织培养出首代母种,然后扩繁出生产种(菌种1)、菌种2、菌种3;之后再将三类扩繁种接种出菇包进行出菇试验。试验结果,母种培养基灭菌30 min后接入平菇组织,萌发后菌丝生长浓白,达到灭菌要求;接种菌种1的出菇包发菌最快,产量及生物转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